樂慢誌 Vol.4 Happy Slow
手作文化 DIY
衣服共享 引發愛心聯線 善不宜遲
善小?一樣有作為!
Day 1 暖 網 絡 傳 來 南 非「 立紙 心街店」透過設 家者 模、 鏡 子, 讓 無 選衣 有尊嚴地免費挑 服的訊息。
圖、文:
受南非活動啟發 ,兩名香港 年輕人於去年年 廿 八, 廣 邀 公 眾 參 與, 在 深 水 埗天橋底舉行 「暖心街店@香 港 地 」 活 動, 讓露宿者免費挑 選、 配 襯 各 區 市民送來的以千 計新舊衣衫。
原意是讓社區人士感受零消費的綠色生活實踐,沒想到在數天的活 動中,我們把不同社區人士的愛心和創意,輕輕的聯繫起來……
起點:暖心街店@香港地
友好的綠色導師 潔菁擔當愛心 小組成員,負責 解決突發事件 和幫助參加者配 襯衣服。
Patrick、Zip 透過 facebook 發 起「暖心街店@香港地」活動。
Pumpkin
樂慢誌 2
Day 7
活動成功收集大量衣物,讓社 區人士在舒適的環境下,自由 揀選衣服。
綠色和 動背後的 作公 活 同 認 用製 我們 理 念, 利 以 關 愛 社 區 成 活 動 襟 章, 製 料 廢 司的 作支持。
為了善用來 自 動完結時, 各方的心意,活 我們承接主 20 袋 衣 服 辦單位 ,並舉行 「暖身 x 愛心 衣服 共享」活動 。
Day 1 7 送物者 眾, 活 動剩 下 的 20 袋完好 衣 服, 送到「 綠色生 活館」 。
Day 23 流一再來襲, 考慮到當時寒 家 需要和打破大 為了回應社區 五 禁 忌, 在 年 十 的 物 衣 手 二 對 的 舉行屯門版本 元 宵 節, 我 們 」。 「衣服共享週
集眾人之力 打造環保空間
同事和義工合力設計場地,
整理衣衫。
時活動的 為了加強公眾對臨 彩豐富的 注視,我們繪畫色 宣傳品。
任宣傳品在風中搖曳,目標 是吸引路人注視。
3 個活動室都擺好衣物,方便參加者挑選。
選對衣衫 簡約是福
實習同學阿毛支持活動 ,協助參加 者揀選真正合用衣服。 為朋友挑選和穿著衣服,場面充滿 歡樂。
參加者歡迎。
清潔、完好的寒衣,受
六感 手作 生活 大使 燕琼 細心 為參 者量度呎吋。
加
推廣 共享 精神,參 加者 每次 可取 用 5 件衣服。
路過的阿娥充當義工,幫忙管理場 地和整理衣衫。
意
區善 社 連 扣 動
愛心活
區外環保人士透過 facebook 得 悉活動,接連三天帶同家人和不 同友好到來支持。
義工國芬支持活動, 送出自家物資。 透過海報得 中 心 學 員 阿 Ling 店 舖 的 物 資, 悉 活 動, 把 友 人 統統送到中心。
樂慢誌 4
我們 的物 資已 不單 純是 衣服, 還包括各種有趣物件。
趁擺墟 推廣手作文化
特設計。
透過互相合作,做出獨
手 作 活 動 邀 請 大 家 對「 愛心」作 自由聯想,透過繪、寫 、 黏 貼, 製作襟章。
碰巧中心在「天秀墟」舉行手作活 動,順便推廣這個共享、愛心理念。
大小朋友,都有支持。
大家忘形繪畫,享受創作過程。
化 轉 妙 美 動 活 期 一星
為了推廣共享 精 神, 把 大 家 的 作 品 整 理, 在兆康西鐵站 「社區畫廊」 展出。
作 的 活 動, 我 們 創 在以上整整一週 心意」。 和收集了數十份「
動 室, 亦 提 醒 我 活動剩餘物資既美化活 綠色生活。 們透過郁動小手,實踐
手繪心意 傳情達意
, 創作的過程 令人快樂。 大家的支持,透過繪畫和文字,記錄在心意卡上。
繪畫加文字, 寫出愛的心事。 小朋友的世界, 充滿色彩。 不了 愛心,少 。 係 與人的關
雙心, 情達意。 傳 以 足 才
料, 配合手作材 作。 成為立體創
樂慢誌 6
小小愛心, 引發多樣化創意。
回想,這一切一切 , 都由小小的共享 活動 而起……
安心跑·初體驗
由日落玩到天黑。
跑步被認為是最易入門、最便宜的運動,但是隨著因練習不當引致受 傷的個案上升,令好些新手卻步,從而錯過箇中樂趣。有見及此,我們 邀請了「香港公開大學校友跑步會」的跑手 Eric、Norman 跟大家分享 跑步的基本功,讓我們的大小朋友,安心感受跑步樂。
跑步前,選對跑鞋、 穿妥鞋帶不可少。
參加者一一提出疑問, 看來跑步的學問並不少。
Eric(圖右)向參加者 分析正確跑姿。
前菜:Norman( 圖右 ) 帶領大家 做熱身運動,預防受傷。
頭盆:分組跑步動作練習, 可加強在不同路段的跑步表現。
主菜一:身體肌肉訓練 有助提昇體能。
主菜二:跑過一圈又一圈, 合共 8 圈。
甜品:舒緩練習, 讓大家放鬆崩緊的肌肉。
綠色養生 圖、文: Pumpkin
樂慢誌 7
節目預告:跑步初體驗 時間:6 月 11 日,6:00-8:00pm 地點:屯門鄧肇堅運動場 查詢:2655 7518 / 2450 8822
重溫: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Ps9dZfYvAU
推動共享精神 自由創作室歡迎你
自由創作室的精神 破舊篇
把需要
從新擺
小手 大改造
位的物
資集合
起來。
置
用的裝
圖、文:
合 除不再 移 力 合 。 和擺設
Pumpkin
需要處理的物資量相 當驚人。
不 再 合 適 的 東 西, 徹底清潔或處理掉。
大型 家俱 都不 能倖 免, 被移動到新的位置。
樂慢誌 8
為了減少物資 佔用空間, 物件被拆細, 以便存放。
移除物資隱藏 危險,以 便參加者安全 使用。
中心忽然多出一個房間可供使用,應如何發展? 參考韓國首爾「工具圖書館」的共享精神,配合中心使用者愛創作的需要和我們推動 綠色生活的使命,決定成立「自由創作室」。理想是,在提供空間、環保物資、工具,供 大家自由創作之外,亦提供空間,讓大家互相學習。為了達成這個理想,在「五常日」中, 我們如變身搬運工人、室內設計師、裝修師傅等等等等等,齊心合力打造新天地。創作室 才試用,已有驚喜……
立新篇
從新分配 物資擺位 , 種植物資存 到園藝室。
合力組裝社區人士送出 的層架,以便擺放物資。
私 鋼琴由 把 , 之力 眾小舞 集我們 房搬到公 。 琴 用 人租用 家免費使 大 台,供
物料, 的創作 。 化 樣 放 多 分類擺 需細心
創 作 書 本、 工 具 書 或 漫 畫, 一一分類。
保 供大型活動使用的環 。 房 物 雜 放 物資,
中場鬆一鬆
表情。
累,食飯時也是呆呆的
忙了大半天 , 小 休, 彈首歌。
配健 少不了調 充體能。
康 飲 品,
以補
生
物資再
一一移除螺絲, 先把不同物料分離。
「問 現大批 丟掉。 發 , 尾聲 不捨 櫈,但 題」膠
互外活動時 ,分離後的 小 櫈可放在草地 使用。
新
驚喜大變 加上紅 分 離 後 的 金 屬 架, 小櫈。 為 成 可 酒箱的面板,
參加 者利 用紅 酒箱 內木 條 合力 創作 花架,環 保又 美 觀,是這兒第一個發明。
房間 一角 是環 保工 具、 物 資存放庫,是創作根源。
讀 書 閣 說 故 事, 鼓 勵 想 像。
這兒亦是學習中心,供大家 學習環保手作或傳統手藝。
樂慢誌 10
房間中央是創作中心,內有 衣車,供大家使用。
屯門一家 把中心多出的物資傳到 小學,成為種植學習天地。
小小 的自 由創 作室 未來 還 有甚 麼可 能性?讓 大家 一 起發展吧。
動植物世界大不同
考眼力,請在下面兩幅動植物世界中,找出 10 個不同。
無獎遊戲 圖、文: Fun
樂慢誌 11
( 答案在第 15 頁 )
幾件舊衣 製造驚喜
胡忠長者地區中心參加者的作品,早前在「綠色生活館」展出。
手作、墟市,既時尚,亦是傳統文化;由年輕的手作大使跟長者分享 製作杯墊的技巧,既環保,亦可達到長幼共融。在短短數十分鐘「升級再 造」活動中,看著舊材料如何變成新杯墊,教的變成學的,學的變成教的, 大家說說笑笑,過程充滿驚喜。 過去,我們舉行的環保工作坊多邀請專業人仕出任導師負責教授,課堂中,總滲點 學術味道,又或氣氛正經。今次,試試新,由「世界綠色組織」的手作大使跟「胡忠 長者地區中心」的服務使用者分享製作杯墊的方法,卻是一個由認真,歡樂和興奮的 過程。
紥穩馬步 高速鬢辮
社區共融 手作示範:王珮嫺 圖、文: Pumpkin 樂慢誌 12
活動開始,幾個手作大使講解製作方法及分配材料,都狀甚認真。進行示範時,坐 在後方的參加者未能看清楚過程,不能即時賞握,需要大使貼身協助。不過,當年輕 人跟長者一起合作剪好布條,進行第二個步驟──打結,長者們已顯出功架──以簡 單有力方法,造出手作大使未曾想過的技巧,令「小老師們」不禁讚好。在編織鬢辮時, 更加搞笑,「長者學生」三妹嫌以膠紙固定布條欠穩陣,即場自創新招,把布條綁上 扶手杖,紥穩馬步,以「摩打手」高速,在瞬間完成作品。成果滿意,這個熱愛手藝 的長者如變身勤力學生,即時做出二個小杯墊和一個大茶壺墊的茶具套裝,說要跟家 人飲杯,讓人十分驚喜。「世界綠色組織」的 Carmen 笑說,今次的手作,有長者過 去熟識的元素,所以表現雀躍。
大使協助參加者創作。
互相交流,氣氛和諧。
活動達到長幼共融的效果。
手作看似簡單 內涵豐富 Carmen 表示,透過這類分享活動,就是實踐環境、民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理念之餘,也達到社區共融、 長幼共融。進行這個計劃數月,她的感受是,總有驚喜。由起初的招募中學生、大專生和實習生參加,到經 過訓練,最終成為手作大使並留下繼續進行服務的,約只有 1 成;但年輕人選擇不收分文,義務留下,又足 以反映出活動遠比字面「手作」二字,來得豐富。
長幼參與 各有所得 之所以豐富,就是在設計活動時,預先透過地區的非政府組織安排,服務特地的群組,並安排合適參加 者的活動主題,令參加者感受環保、減少支出、好玩和社區共融等多個好處。Carmen 說,以今次與長者做 杯墊的活動為例,都是舊物料、方法易,但藉著活動過程,讓年輕人跟長者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小智慧,在 談談天說說笑的和諧氣氛下,達到長幼共融。 對年輕的義務手作大使來說,得著就更不簡單了。在訓練時,他們會學習不同的手作技巧;在活動進行 前,他們會一手設計活動流程和預備物資,有助提升個人能力。活動期間,可以交流心得,享受美好、實用、 驚喜時刻。整個活動,就是讓大家明白環保不是純科學,可以透過簡單的 mix and match,令舊物變出新意, 是「好生活」;也了解不同服務對象,可以「好社區」;更加可以感受分享之樂,箇中充滿喜悅!
步驟
1
2
3
4
5
6
7
8
參加者自創製作招式。
1, 2. 材料及工具:舊衣、厚布碎、膠紙、白膠漿、剪刀。 3. 在不同顏色的舊衣,裁出約 1 厘米粗幼的條子。 4. 取 3 根幼條,在頂端打結。 5. 用膠紙固定幼條頂端。 6. 以左搭右、右搭左的方式,編織鬢辮。 7. 布碎上塗上白膠漿,再用鬢辮圍出圓或方或三角形。 8. 剪掉多出的布碎。
成功創作,開心。
自置廚餘桶 實踐家居減廢 綠色廚房
食物源頭減廢,你做得到嗎?
香港每天產生約 3,648 公噸廚餘,其中約 2/3 源自家居,佔都市固體 廢物 27%。廚餘是有機廢物,容易腐爛,棄置在堆填區,會產生大量溫 室氣體,如甲烷,以及高污染滲濾污水,嚴重影響環境;此外,把各個家 庭的廚餘一一送到堆填區,碳足印相當高!既然在堆填區傾倒廚餘並不符 合環保理念,我們何不多行一步,在家居自設廚餘桶,這既減低廚餘量, 又能減少碳足印,更可以緩減堆填區的壓力。
撰文:黃麗如 圖片:互聯網
波卡式(Bokashi,有發酵有機物的意思)廚餘桶是其中一款可以在本地找到的 減廢工具;別看它外形細小,它的優點是能把廚餘量大減,以及簡易將廚餘轉化成為 豐富養料的堆肥。它的結構很簡單,是兩個桶上下疊放在一起,上面的桶設有密封桶 蓋,底部設開孔以排放液體。
能處理不同食物 操作方法是在桶內放進廚餘,加入經過發酵、含有高效微生物的麥麩混合物 (Compost-Zing),緊關上箱蓋,就能讓廚餘循環發酵。因為它的操作原理是發酵, 而非傳統堆肥方式,所以能處理傳統堆肥方式不能處理的肉類、奶類製品、麵包等材 料,幾乎可以處理任何食物。
不可用材料
可用材料
‧ 奶類、果汁及水 ‧ 大件骨頭 ‧ 腐壞或發霉的食物 ‧ 含有化學成分的食物 ‧ 狗或貓的糞便 ‧ 包裝用品,如膠袋或錫紙 樂慢誌 14
‧ 果皮、菜葉 ‧ 煮過的食物 ‧ 熟肉、生肉 ‧ 麵包、蛋糕或餅乾 ‧ 茶包、咖啡渣 ‧ 麵條及米飯 廚餘桶結構簡單,可自行製作。
使用步驟 1. 2. 3. 4. 5.
將少量的 Compost-Zing 放在廚餘桶底。 切細廚餘以加速發酵,放入桶中。 Compost-Zing 與廚餘相間鋪放。 利用桶內的「壓蓋」壓緊廚餘,以去除空氣,再加頂蓋密封。 廚餘桶封蓋後,放在陰涼地方約一星期取出,再埋入深約 30 厘米的泥土內;待分解完成後,即可用作 種植。
剩餘汁液可清除穢氣 廚餘發酵時,會有汁液流出,需定時在廚餘桶下方的小喉管取出。這些汁液是營養豐富的微生物有機體, 是非常有效的肥料。可用 1 茶匙汁液混合 2-3 公升水,灑在花盆或花園泥土中;若果種植的是喬木和灌木, 汁液的份量加倍為 2 茶匙。如家裏沒有種植,可倒進水渠,能清除渠道中的穢氣。
應用貼士 ‧ 不宜經常開關廚餘桶,以免影響發酵過程。不妨把廚餘存放在雪櫃,每隔一個星期,把集合而來的廚餘 一次過放到桶內。 ‧ 經過約一星期的發酵,由桶內取出的廚餘呈酸性,需 7 至 10 天才能轉變為中性。平均需等待 2 個星期, 可用作施肥。 ‧ 剩餘汁液不能儲存,需在流出後 24 小時使用。 參考資料: http://www.compostcollective.org.nz/wp-content/uploads/2014/11/Chinese-CYOE_booklet.pdf
「動植物世界大不同」答案
你找齊了
嗎?
順應四時 養肝健脾 滋味湯水
古人認為人和自然是一個完美的整體,而一年四季氣候的變化,時刻 在影響人體的生理節律,所以飲食要順應季節。利用常見的蔬菜烹調清新 的護肝湯,可以給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來個滋味呵護。 「天人合一,順應四時」養生,最為重要。遵循四季變化的規律,注意飲食調養, 才能夠防疾病於未然,增強體質,使身體更加健康。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季陽氣升發,五行對應為肝,養肝目的在於生血氣。 春季不保養好,會傷肝氣,肝傷則不能生心火,到夏季火就不足,這時人們若嗜食寒 冷之物,就易生寒性病變。因此,春季應以養肝為主;需要護肝的朋友,平時飲用亦可。
圖、文:瑞蘭@仁愛堂彩虹社區綜合 發展中心「廚樂無窮」
少吃酸味 多吃甜味 肝屬木,味為酸;脾屬土,味為甘;木克土,所以,春季飲食應少吃酸味,多吃甜 味,以養脾臟之氣。春季食補宜多吃溫補陽氣的食物,葱、蒜、韭菜是益肝養陽的佳品, 菠菜舒肝養血,都宜常吃。大棗性平味甘,養肝健脾,春天可常吃。喜歡喝湯水的朋友, 更可以選用合適材料,烹調護肝湯水,既簡單又好味。
材料 :
調味 :
椰菜半個、紅蘿蔔 1 個、洋蔥 1 個、西芹半棵、白蘿蔔 1 個
鹽、黑椒粉
步驟
1 2 3 4
樂慢誌 16
1. 將所有材料切粒。 2. 將材料放入 3 公升開 水中煲 1 小時,下調 味,放涼。 3. 將 湯 連 湯 料 放 入 攪 拌機,打成漿狀。 4. 把打成漿狀的湯料放 入煲內,煮滾即成。
過手香 芬芳滿室
過手香 別
稱:排香草、洋薄荷、藿香、印度薄荷、 左手香、到手香 英文名:Patchouli 學 名:Coleus amboinicus Lour. 特 點:具強烈香氣 播種期:春、秋季 收成期:六個月後第一次收成,其後每四 至五個月收成一次 原產地:中國大陸南方、印度、斯里蘭卡、 馬來西亞、印尼及菲律賓等熱帶地 區 種 類:左手香,斑葉左手香,小葉左手 香,絨毛左手香 顏 色:綠色
治療作用
家居種植 圖、文:嶺南彩園@嶺南大學
樂慢誌 17
1. 可治咳嗽喉嚨痛與聲音沙啞。 2. 全草清涼、消炎、袪風、解毒,有助治療感冒發燒、扁桃腺炎、喉嚨發炎、肺炎、 寒熱、頭痛、胸腹滿悶、嘔吐瀉泄。 3. 外用火刀傷。 4. 有清熱止嘔、行氣化濕、健脾和胃之效。 5. 可防蟲蛀;東南亞人視它為殺菌、驅蟲劑,可治療毒蛇、蚊蟲咬傷。 6. 在薰香療法中,被用作促進上皮細胞再生、治療粉刺、濕疹、香港腳及皮膚乾裂。 7. 是很好的鎮靜劑,有助舒解焦慮的情緒。
食用方法 ˙ 把過手香與幾粒鹽巴放在嘴裡,含幾分 鐘,有助治癒咳嗽喉嚨痛與聲音沙啞。 ˙ 取過手香葉子汁液約 100 克,加一點蜂 蜜;一天服用數次有助退燒。
無泡牙膏 DIY 天然護理 示範:整全香薰治療師及雅爾維達 草本身體治療師 Lilian Fung 筆錄: Pumpkin 樂慢誌 18
坊間大部份牙膏含有多種化學成份,如氟化物(Fluoride)、起泡劑、 防腐劑等,不利健康。此外,牙膏愈趨以不同功能作招徠,如美白、袪 除煙味等,價格亦動輒售四、五十元。這些出品既不利身體健康,價錢 又不便宜,我們何不利用廚房內的食用材料,製作因應個人需要及喜好 的天然無泡牙膏,讓一家人安心享受天然潔齒之樂。 材料 ˙ 食用梳打粉 1 茶匙 ˙ 冷壓椰子油或 蒸餾水 4 茶匙 ˙ 天然幼海鹽少 許 ˙ 因應個人喜好 ,加薰衣草萃取液 10 滴、醋粟果粉 許、薄荷精華油 少 2 滴或茶樹精華油 2滴
步驟 1. 在小樽內加上梳打粉、椰子油,慢慢拌勻,呈稠狀。 2. 加些許海鹽,慢慢拌勻,成原味牙膏。 3. 加上薰衣草萃取液,或醋粟果粉少許、薄荷精華油、 茶樹精華油,成為合乎個人口味的牙膏。 材料小百科 1. 食用梳打粉有殺菌作用。 2. 椰子油有消炎、殺菌作用之外,冷壓的椰子油能保存油的營養。 3. 天然幼海鹽有消炎、殺菌、清潔作用。 4. 薰衣草萃取液有舒緩作用。 5. 醋粟果粉(印度草本,又稱油柑子)有美白功效。 6. 薄荷精華油有助袪除口氣。 7. 茶樹精華油有助治療牙齦炎。 8. 精華油是把大量植物放在鍋內,經蒸餾或冷壓而成的精華,十分濃縮,不 宜直接在皮膚上使用,而用量亦有一定限制;萃取液是以蒸煮的方法而成 的濃汁液;兩者皆有治療和增添味道的作用。如對精華油的使用有疑問, 宜先諮詢香薰治療師意見。 9. 香精油為非天然、合成的,不宜使用。 貼士 1. 天然護理用品不含無防腐劑,所以製作份量不宜多,約一星期用量最理想。 2. 椰子油在室溫 24 度或以下的環境會凝固,用熱水坐熱即可使用。 3. 若牙膏放乾了,加些許椰子油拌勻即可。 4. 無泡牙膏除了有潔齒作用之外,可以當作手或臉部磨砂使用。
神奇泡泡杯 吹出無限樂趣 懷舊玩具
一塊舊毛巾加一個 廢 膠 樽, 再 加 一 點 心 思 創 作, 就 成 為 一 件 有 趣 的 玩 具! 不 論 是 成 人 或 是 小 朋 友, 利 用廢物升級再造成為 玩 具, 環 保 之 餘, 又 可以體驗自製玩具帶 來的樂趣!
材料及工具
‧ 膠樽 1 個 ‧ 舊毛巾 1 塊 ‧ 伸縮式飲管 1 支 ‧ 肥皂水少量 ‧ 環保紙(舊雜誌、廢 紙等) ‧ 漿糊筆 ‧ 橡筋 ‧ 剪刀 ‧ 美工刀 ‧ 打孔機
步驟
2. 用剪刀將膠樽剪成上下 兩截,使用下半截「膠 杯」。
3. 用打孔機在杯邊打一個 孔,然後將飲管較短的 部份插入杯孔。
4. 把毛巾蓋著杯口,並用 橡筋固定位置。
示範及撰文:譚雅明 攝影: Patrick 、譚雅明
1. 在膠樽的中間位置,用 美工刀切一個開口。
樂慢誌 19
5. 手巾沾上肥皂水,將飲 管口向著毛巾吹氣,即可 產生泡泡。
由開墾到耕作,由耕作到農墟 半農半 X
這是阿 Mole 每天八、九時起床,開墾的一片綠。
在醫院工作的我,由 2014 年底開始,就在新田的祖地開墾。把原本 荒廢的農地,整理得井井有條,就是抱住一個信念──香港人食香港菜。 為何我會有這個信念?其實,在醫院工作的我,很明白食物安全的重要 性── 1 微克的農藥已經會嚴重傷害人的健康。另外,食物運輸的碳排 放其實不少,食物由外國或中國入口,都會產生一定的碳排放和廢氣。 如以本地種植,本地消耗的方式,絕對可以減少碳排放。
開墾並不容易,再加上沒有耕作的經驗,開始時經常碰釘。我除了會上網及看書 學習農作外,還會請教村內的農友;經過一年多的學習,雖然不算是專業的農夫,但 種植的植物都算有板有眼。
合理價錢
出售心血
當種植到一定數量的蔬菜後,自己吃不完,就找方法銷售。開始的時間,嘗試過 找傳統菜農社,但發現售價連成本都不足夠。後來嘗試參加一些市集出售本地蔬菜, 發現反應不錯。另一方面,想到村內的老農經常以低價把心血出售到菜社,相信這絕 對不是冰山一角的事,所以就大著膽子,向天水圍一間非牟利機構建議舉辦農墟,希 望可以幫助香港的農夫,令大家有場地以合理的價錢出售自己辛苦種植的蔬菜。
各方支持
有望發展
圖、文:
意想不到的事,這間非政府組織對建議相當支持。在得到元朗天水圍一班朋友、 村內的農友、友好機構幫助下,第一次農墟順利舉辦,希望藉此可以為天水圍帶來一 個長期的農墟。
Mole Yeung
樂慢誌 20
天秀墟內容包括有機菜售賣、 天然護理用品示範、手作工作坊。
大家對本地種植的蔬菜十分支持。
環保要身體力行
「環保」這兩個字,顯淺且易明,連小學生也懂其意思,但要身體力 行,大家又會覺得環保(環境保護)是件千頭萬緒的事,不知從何說起, 在哪處開始做起。因為簡單的「環保」兩個字, 概括了我們的生活習慣,消費的價值觀念,自 我約束行為的能力;要身體力行,確需要毅力 和決心。 《論語 ‧ 里仁篇》內提到:「有能一日用其力 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即是說,如果一個人願 意奉行環保,那麼不僅隨時隨地都有機會,並且確實可 以達致目標,任何環保的個人行為都會關連到自己的家 人、親人和他人,起了示範作用。
污染垃圾難再回收 因為工作關係,我經常有機會到街坊家作客探訪,為了配合街坊作息時間,探訪 往往在晚飯後,街坊家裡進行,所以多了一份生活點滴認識;原來不少街坊習慣將舊 報紙作枱布鋪枱,飯後將飯餸殘羹、啤酒罐、汽水樽混在一起,以鋪枱報紙一包,放 到超級市場的膠袋裡即棄,那就是我們所說的「家居垃圾」!掉到垃圾房之後,由於 處理過程污染,袋內的物品(報紙、啤酒罐和汽水樽)已無緣再被分開回收處理,統 統被送到堆填區填埋。
著數心態製造廚餘 家庭主婦(尤其是在職婦女)都有這個經驗,那就是晚上街市將近收市時去買菜, 通常會便宜了三分之一到一半(下午 14 元一斤的菜,收市時 20 元有兩斤)促銷收市; 往往有主婦覺得便宜就要了兩斤,回家後發覺怎也吃不了,那惟有摘除了所有菜葉, 只吃菜莖了。兩斤菜便產生逾一斤的廚餘,既不環保,又浪費金錢,值得嗎?
綠色分享 圖、文:陳雲生
時尚窈窕,女士們,尤其是少女們都怕吃得多會長肉,會增肥。可是去光顧餐廳 或購買小食時,「大件夾抵食」這個思維又隨而產生,不少人心態是「能吃多少是自 己的事」,「給我多少,是否大件夾抵食」則是「幫襯是否有著數」的考慮。往往呢, 小食店門前或附近的垃圾桶,餐廳裡的廚餘桶,都被吃剩的東西填得滿滿的。所以, 香港垃圾堆填區處理的家居垃圾中,廚餘比例便高佔 60%,這與我們的生活習慣,消 費態度都息息相關。
改變習慣創新天地 環保不是口號,是一種承擔;不能單靠政府的政策,亦需要個人身體力行,改變 生活習慣,改變消費態度去配合。希望全港市民共同努力,為了自己眼前的生活,亦 為了我們自己的下一代,創造一個宜室宜家的城市。
樂慢誌 21
細味龍鼓灘
龍鼓灘位於屯門龍門路,是香港西面海岸線最邊陲地方。由於位置偏 僻,與都市的繁華熱鬧成強烈對比。在這兒,你不會遇上名店,也不會遇 上雙手提著購物袋急行的人;相反,眼底所見是天然景色和傳統建築,悠 閒談天的居民……時間彷彿變慢,讓人放輕鬆,這,就是龍鼓灘。
來到龍鼓灘,怎可錯過龍鼓石灘?低密度的住宅配合陽光、海灘,如走進歐美角度。 踏上行人路,偶爾遇上行人蹓狗、跑步或散步,互相報以微笑,小狗會向你搖頭擺尾, 滲著絲絲的生活味道。走進沙灘,天上有時傳來呼喊聲,有害怕的、有興奮的;抬頭看, 是一個又一個色彩繽紛的滑翔傘,也就明白為何呼喊聲如此的不同。在沙灘上,一個 個遊人如「士兵」架起「大炮」的設置相機,都方向一致,對著西落的太陽,捕捉可 媲美下白坭落霞美景,是看日落的好地方。
榕樹下 說故事 沿途走,沒多久即會到達龍鼓灘村公所及天后廟;村民架起枱、椅,打麻雀的打 麻雀,閒聊的閒聊,滿是鄰里情誼。村公所旁屹立著歷史悠久的天后廟,它建於清朝, 是極具歷史價值的建築物;廟內保留傳統祭祀工具,讓居民向天后娘娘祈願漁獲豐收、 平安歸來、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廟前聳立著數棵大榕樹,環境舒適,是跟朋友想想 當年,又或跟小朋友說故事的理想地方。
罕遇海豚 提醒保育海洋
綠色導賞
踏出天后廟,沿黑沙灘往前走,經過清幽小徑,再登上梯級,就會到達海豚觀景台。 觀景台可以飽覽整個龍鼓灘海景,讓人心情放鬆。吊詭,海豚觀景台應是一個觀賞海 豚的地方,當中最有名氣的就是中華白海豚;不過,近年基建頻繁,對海洋生態造成 破壞,所以海豚數目亦愈來愈少。若然能幸運遇上,更提醒我們物種的珍貴,以及保 育環境的重要性,需要我們出一分力。
圖、文:志芳 交通: 港鐵巴士 52K,龍鼓灘總站下車可達。 樂慢誌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