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篇
第一篇
第三篇
第四篇
第五篇
第六篇
第七篇
第八篇
第九篇
物質的基本組成
焦點1:物質的性質、組成與變化 ● 物質的性質: 凡物質在沒有發生化學變化下,能由觀察或用設備度量的方式測 物理性質 量到的性質。 如:物質的狀態、顏色、熔點、沸點、硬度、密度、溶解度…等。 化學性質
凡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所表現出來的性質。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力、還原力…等。
● 物質的變化: 物理變化 僅物質狀態改變而組成性質不變。例如:運動、形變、溶解。 化學變化 物質的組成性質改變,且產生新的物質。例如:電解水吸收電能。 ※化學變化就是物質中的原子重新排列結合,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質量、 數目不變。 ● 物質的組成:
純物質
由單一分子或原子所組合而成,可分為元素及化合物兩大類: (1) 元素:僅由單一原子所組成,一般化學方法無法分割。依其延 展性可分為金屬、類金屬和非金屬。 (2) 化合物:由兩種以上元素依一定比例組合而成,可用一般化學 方法分離。依其導電性可分為離子化合物與分子化合物。
混合物
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純物質所組成且沒有依照一定的重量比例混合 的物質。依其均勻度可分為均勻混合物與不均勻混合物: (1) 均勻混合物:一般為溶液,如糖水、空氣、合金。 (2) 不均勻混合物:有明顯的紋路或顆粒不同者,如礦石、土壤、 牛奶、砂石等。
● 物質的三態:
氣態
1. 物質由固態轉變為液態的相變方式稱為熔化;由 液態轉變為固態稱為凝固。 2. 物質由液態轉變為氣態的相變方式稱為汽化;由
昇華
氣態轉變為液態稱為液化。
2
液化
凝固
3. 物質由固態轉變為氣態的相變方式稱為昇華;由 氣態轉變為固態稱為凝華。
汽化 凝華
固態
熔化
液態
● 一般混合物的分離方法如下:蒸餾、過濾、結晶、萃取、昇華、層析。 㺒⺍姯
↞⇄䮈
䡵䓞䈮
蒸餾
利用物質沸點高低的不同,以簡單蒸餾 裝置,使低沸點的物質先以蒸氣蒸出, 再加以冷凝收集,得以和高沸點的物質 分離。
⇡㰛⏊
怙㰛⏊
利用各種物質溶解度的不同,過濾時,留下不能溶解者。
結晶
將溶液中蒸去一部分溶劑,使溶劑減少,則過量溶質則以固體狀 析出。
萃取
利用溶質在不互溶的溶劑中,藉溶解度的不同,溶質將以一定比 例分配於兩液層。
昇華
由固體狀態經由加熱,直接變成氣體狀態。
層析
利用各種化合物的極性或分子間作用力的不同,產生不同的移動 速度,而將混合物分離。
Ⅰ 速成焦點
過濾
即學即測 1
對12C而言,12amu意指下列何者? (A) 12個碳原子的質量
(B) 1個碳原子的質量
(C) 1公克的碳原子的質量
(D) 12×6×1023個碳原子的質量
快速理解!!
1
12
C的12若寫在左下角為質子數,若寫在左上角則為質量數(質子數+中子
數),即為一個碳原子的重量12 amu。 (D) 1 mole(6×1023個)碳原子為12克,所以12×6×1023個碳原子為144 克。
正解 B
3
即學即測 1
Ti(NH3)63+的結晶場分裂(crystal field splitting)能量為203 kJ/mol,此錯合物的最 大吸收光的波長為何?(h=6.626×10-34 J•s,c=2.998x 108s) (A)9.80×10-31nm (B)9.80×10-28nm (C)4.32×102nm (D)5.90×l02nm
2
宇宙中充滿各式各樣之電磁波(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能使分子及原子軌道 中之電子產生激發(excitation)的現象為下列何種電磁波? (A)紅外線 (B)微波 (C)紫外線 (D) 無線電波
3
在白天,正常人看見一個物體為紅色,從光譜的角度來說下列何者正確? (A) 物質吸收紅色的可見光,反射出其他顏色範圍的光 (B) 物質反射出紅色的光,吸收其他顏色範圍的可見光 (C) 物質反射出紅外光,吸收各種顏色的可見光 (D) 物質吸收紅外光,反射出各種顏色的可見光
4
氫分子可吸收300nm的紫外光而解離成氫原子,請問該解離反應所需之能量為 多少kJ/mol? [ h=6.62×10-34J•see] (A) 200 (B) 400 (C) 600 (D) 800
5
28
下列是氫原子電子能階變化所產生的光線,哪一項的頻率最大?(n 代表能階) (A) n:2→1 (B) n:3→2 (C) n:4→2 (D) n:6→3
快速理解!!
1 因為E=hν、c=λν,所以
E=h(c/λ)=203×1000=(6.626×10-34)×(6×1023)×(3×108)/ λ,可求出 λ=5.9×102nm。
正解 D
正解 C
速成焦點
2 紫外線能量大於可見光所提供的能量,因此可激發電子造成鍵結斷裂等。
Ⅰ
3 看見物體為紅色代表物質反射出的紅光被眼睛所接收,而其他顏色的可見光 被物質所吸收了,因此為(B)。
正解 B
4
; (B)400最接近。
正解 B 1
1
1
2
5 頻率v=R( n - n ),R相同,將n代入即可得知頻率大小。 1 1 1 (A) ν=( - )= 1 2 2 1 1 1 (B) ν=( - )= 2 3 6 1 1 1 (C) ν=( - )= 2 4 4 1 1 1 (D) ν=( - )= 3 6 6
正解 A
29
105
年
經濟部所屬事業機構新進職員甄試 試題-化學
類別:化學
1
□
2
請問0.296+4.41+8.9265+1.254之答案,在化學計算上有效位數應為幾位數? (A)4 (B)3 (C)5 (D)2
3
原子量63.5的金屬M,其氧化物重4.98公克,還原後產生3.98公克之純金屬,則 推估該金屬原子價位為多少? (A)1 (B)2 (C)3 (D)4
□
4
純N2O4在某溫度下有25%分解成為NO2,此反應過程中,混合氣體之平均分子量 為多少? (A)73.6 (B)101.5 (C)124.3 (D)85.4
□
5
下列各離子中,何者具有最小的離子半徑? (A)Pt2+ (B)Ti2+ (C)Ni2+ (D)Cd2+
□
6
下列分子中,哪一項的原子均位於同一平面? (A)CH4、NH3、C2H4 (B)NH3、C2H4、H2O (C)NH3、H2O、BF3 (D)C2H4、H2O、BF3
□
7
相同溫度下,定體積某氣體擴散所需要的時間是同體積氫氣之4倍,則該氣體可能 為下列何者? (A)氧氣 (B)氮氣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
8
某原子量為107.9之元素,其結晶單位晶胞(unit cell)邊長為 4.08×10-8cm,密 度為 10.6 g/ml,請問該元素應為何種形式的單位晶胞(unit cell)? (A)簡單立方晶系 (B)體心立方晶系 (C)面心立方晶系 (D)六方最密晶系
9
假設飲用水中存在殘餘氯0.1 ppm,請問此濃度相當於多少容積莫耳濃度(M)? (Cl:35.5) (A)1.41×10-6 (B)1.41×10-5 (C)1.41×10-4 (D)1.41×10-3
□ 10
已知CO(g)+NO2(g)→CO2(g)+NO(g),ΔH=-234 kJ,且正反應之活化能為134 kJ, 則逆反應之活化能為若干kJ? (A)368 (B)88 (C)100 (D)420
□
□
□
Ⅱ 歷屆試題
□
某極冷地區人民用乙醇來定義他們的溫度度標,單位為冷凍度(ºG),以乙醇的熔 點-117℃訂為0ºG,另以乙醇的沸點 78℃訂為100ºG,請問水的凝固點及沸點各 為多少冷凍度(ºG)? (A)80,331 (B)70,241 (C)60,111 (D)50,91
105:1
105
年
試 題 正 確 答 案
題序 答案 題序 答案
經濟部所屬事業機構新進職員甄試 試題-化學
01-10 CABACDACAA 31-40 AADBADCCCB
11-20 DCBDDDBBB# 41-50 CCDCBAADAC
21-30 CBDDABAACB 51-60
解析 1. (C) 各溫度關係如圖所示
Ⅱ 歷屆試題
2. (A) 0.296+4.41+8.9265+1.254=14.8865,有效位數到小數第二位,數字65為估計值,故 有效數字為14.89。
3. (B) 質量不滅定律:化學反應前後,個物質的總質量相等;氧化物中氧原子含量 =4.98=3.98=1(g)
4.98 1 ≈0.06mole,氧原子 ≈0.03mole,兩者mole數筆為1:2 63.5 32 →此氧化物還原反應2MO→2M+O2 →金屬M離子應為M+2
即氧化物中金屬M有
105:5
17. (B) 某些過渡金屬,其中心原子或離子與幾個配體分子或離子因為,具有空軌域和孤電子對,而 以配位鍵相結合而形成的複雜的帶電原子團或離子,這種結構稱為錯合物。金屬錯合物的配 基必須含有孤電子對。 各選項物質之結構如下: (A)NH3
;(B)NH4+
;(C)CO
;(D)NO
其中僅NH4+已無孤電子對,最不易與金屬離子形成錯合物。
18. (B) 溶於水中的氯氣,可以用強鹼或硫代硫酸鈉與之反應來除去: Cl2+2NaOH → NaCl+NaOCl+H2O
4Cl2+Na2S2O3+5H2O → 2NaHSO4+8HCl
Ⅱ 歷屆試題
稀硫酸、過錳酸鉀、氫氧化鉛與氯氣不發生反應。
19. (B) (A) 氫鹵酸的KA值 HI > HBr > HCl > HF,故酸性HI > HBr > HCl > HF。
(B) 鹵素分子的鍵強依原子間距愈大,鍵強愈小;但F2因原子半徑特別小,使其具有分子內 的靜電排斥力,使鍵能較小,故鍵強度:Cl2 > Br2 > F2 > I2。
(C) 同族元素,原子序愈大則游離能愈小,故游離能 F > Cl > Br > I。
(D) 鹵素離子的還原力(氧化電位):F- < Cl- < Br- < I-。
20. (一律給分) 二級反應→ [A]
t
1 =R×t1/2 /[A] 0
1 → 0.25 =0.5×t1/2→t1/2=4(s) /0.5
21. (C) 滲透壓方程式pV=nRT →0.6×0.1=
0.5 ×0.082×(27+273) ⇒ M=205 M
22. (B) 穀粉本身為固體,燃點並不低,也無助燃效果,更無蒸氣壓;穀粉本身為極細的粉末狀態, 使總表面積非常大,飄散於空氣中與物體或起體摩擦,則容易有爆炸危險。
105:9
18. (B) (A) COD(化學需氧量)指廢水中所含有的有機物質被氧化劑完全氧化所需的耗氧量;BOD(生 化需氧量)指汙水中的需氧廢料被細菌催化分解,所消耗的氧氣總量。所以一般汙水中, COD值會比BOD值高。
(B) 烏腳病是指飲用了被重金屬砷汙染的飲用水,造成末梢血管阻塞,無法獲得足夠之營養 及氧氣而使患者雙足發黑潰爛、發炎並產生劇烈的疼痛,甚至造成壞疽再自然脫落,嚴 重者發炎區域會擴散,腳組織可能悉數壞死,祇能以手術切除。 (C) 純水中因為含有分子間氫鍵,使分子間的束縛力增加,則當提高水溫時需要的能量益增 加,形成水的高比熱。 (D) 重水主要用於核反應堆中作減速劑,它可以減小中子的速率,讓它們有機會與鈾反應, 使之符合發生裂變過程的需要。
19. (B) NaCl → -x
Na+
+
Cl-
+x
+x
→ Cm= 2x , (凡特赫夫因子) i=2
∆Tb+∆Tf=0.51×2x×2+1.86×2x×2=2 →x=0.21(m) 20. (B) X
+
2Y
→
2Z
1st
0.1
0.2
+0.015
2nd
0.1
0.3
+0.0225
3rd
0.2
0.4
+0.12
r=k[X]a[Y]b r1=k[0.1]a[0.2]b=0.015 r2=k[0.1]a[0.3]b=0.0225 r3=k[0.2]a[0.4]b=0.12
21. (C) 阿瑞尼士學說中,凡在水中可以產生H+的物質稱為酸,凡在水中可以產生OH-的物質稱為 鹼,故只能說明水溶液的酸鹼判定。 SnCl4 + 2Cl- → SnCl62-是氧化還原反應沒有酸鹼性質。
22. (B) Cu→Cu2++2e2Ag++2e-→2Ag
105:24
Cu+2Ag+→Cu2++2Ag
Eº=-0.337+0.799=0.462(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