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
一○○年公務人員初等考試試題 科別:教育行政 科目:教育學大意
1.( ) 在赫爾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多方面興趣」的立論中,下列那一項不 屬於直接與人交往而產生的「倫理興趣」?(A)經驗的興趣(B)社會的興趣 (C)宗教的興趣(D)同情的興趣 2.( ) 下列關於歷史研究法的敘述,何者正確?(A)第一手資料來源是指事件的非直 接參與者提供的資料(B)第二手資料來源是指事件的參與者提供的資料(C) 內部考證是指考證資料內容,以確定資料內容的正確性(D)歷史研究強調對過 去事件的描述與解釋,不作任何批判 3.( ) 下列何種方法最適合探究變項之間的因果關係?(A)相關研究法(B)實驗研 究法(C)調查研究法(D)個案研究法 4.( ) 小華沮喪的說:「我覺得自己像書中的一頁,大家都只是快速翻過,但是沒有人 願意讀它。」下列那一個治療理論特別強調這種「無意義感」是現代生活中主要 的焦慮狀態?(A)存在主義治療(B)個人中心治療(C)完形治療(D)認知 行為治療 5.( ) 許教授研究品格教育對幼兒社會能力發展的影響,他在開學時給幼兒園大班的學 生進行社會能力檢測(前測),經過一年的品格教育課程方案教學後,再給幼兒 進行後測,研究結果顯示此班幼兒的社會能力有顯著的提昇,因此許教授推論品 格教育能有效提昇幼兒社會能力。這樣的研究可能會面臨何種內部效度的威脅? (A)反應效應(B)成熟效應(C)多重實驗處理的干擾(D)前測與實驗處理 的交互作用 6.( ) 依據「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各級政府機關、公立學校及公營事業機構員工 總人數在34人以上者,進用具有就業能力之身心障礙者人數,不得低於員工總人 數百分之幾?(A)1(B)2(C)2.5(D)3 7.( ) 研究結果的一致性、可信賴性或穩定性,一般稱之為:(A)信度(B)校度 (C)效度(D)自由度 8.( ) 某研究將性別視為一個重要變項,所以決定樣本中男女學生的比率要和母群體中 男女的比率相同,請問採用何種抽樣方法較適合?(A)系統抽樣(B)分層抽 樣(C)立意抽樣(D)叢集抽樣 9.( ) 我國有關特殊兒童的鑑定原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資賦優異學生的鑑定 標準,以智力測驗分數做為判定之依據(B)特殊教育法所列的各類身心障礙鑑 定標準與內政部所列身心障礙鑑定標準一致(C)智能障礙學生的鑑定標準,必 須綜合心智功能與生活適應能力表現兩方面研判之(D)凡是文化刺激不足,教 學不當及家庭環境等因素引起的低成就學生,均屬於學習障礙學生
教育學大意
3
教育學大意
科目
題數
100年公務人員初等考試-教育行政
50
題序
01 - 10
11 - 20
21 - 30
31 - 40
答案
ACBABDABCA
CBBACDBCDB
BABACACBDA
CBCBABCCAC
題序
41 - 50
51 - 60
61 - 70
71 - 80
答案
DCAABACCBA
備註 無更正紀錄。
解析 1. (A) 1. 赫爾巴特將興趣分為六大類:(1)經驗的興趣(2)思辨的興趣(3)審美的興趣 (4)同情的興趣(5)社會的興趣(6)宗教的興趣; 2. 對於這六種主要的興趣,赫爾巴特又將其分為「知識的(或認知的)興趣」及「人際 交往的(或交際的,倫理的)興趣」兩大類: (1) 知識的興趣:指的是認知領域方面的興趣,包含了「經驗的興趣」、「思辨的 興趣」、以及「審美的興趣」三種; (2) 人際交往的興趣:指的是人際關係方面,也就是與人交往所產生的興趣,包含 了「同情的興趣」、「社會的興趣」、以及「宗教的興趣」三種。 2. (C) 1. 歷史研究法是以系統收集與客觀評鑑往昔事實的資料,以考驗有關事件的因、果或趨 勢,俾能提出準確的描述與解釋,進而解釋現況以及預測未來的一種歷程。 2. 選項中: (A)(B) 錯誤:兩者相反,第一手資料來源是指事件的參與者提供的資料,而第二 手資料來源是指事件的非直接參與者提供的資料。 (C)正確:史料內部考證的目的在於確定證據的可信性,內部考證牽涉到對事件、 概念或習慣的陳述,強調的是證據的正確性、可靠性、價值性或意義。 (D)錯誤:批判精神為歷史研究法歷程中的重要特色,藉此發現真正的史實。研究 者對於這些史料必須根據有效的證據,加以客觀鑑定或批判。 3. (B) 1. 先看題幹四選項: (A)相關研究法:相關性研究(correlational study):檢查兩個或更多變數之間的相 關性。然「相關不等於因果」~二個變項間有相關存在並不代表它們之間具有 因果關係,二個變項間雖然可能有因果關係,但僅憑相關的研究結果,並無法 確定其因果關係,如果要建立因果關係,應進一步採用實驗的方法加以考驗。 8
公職考試
100年 (B)實驗研究法:實驗研究的基本概念是「在妥善控制一切無關干擾變項的情形 下,操縱實驗變項,探討自變項與依變項之間的因果關係。」 (C)調查研究法:利用問卷、訪談或觀察等技術,從母群體成員蒐集所需資料,以 決定變項上的現況。 (D)個案研究法:個案研究法是一種細膩且全人觀察的研究法;只研究少數學習個 體,甚至只以一個學生為研究對象,屬於縱向而且深入的研究,因為費時,而 且收集的資料不侷限於學習者的學習成果。 2. 依據上述可知選項中只有(B)實驗研究法適合用於探究變項之間的因果關係。
4. (A) (A)存在主義治療:存在主義治療為對生命價值和意義的追尋過程,治療者的工作是鼓 勵當事人探索自身的選擇機會,創造出有意義的存在。而學者Irvin Yalom發展一套存 在主義取向的治療,焦點放在四個人類的終極關懷:死亡、自由、存在的孤獨、無 意義感。 (B)個人中心治療:個人中心治療(Person-Centered Therapy)是由羅吉斯於二十世紀 四、五年代在美國所創立的一個心理治療取向,或會被稱為「非指導式治療」、 「當事人中心治療法」。強調人的正面成長和發展,並且非常著重治療師本身的 態度如一致(Congruence)、真誠(Genuineness)、無條件尊重(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和同理心(Empathy)等,而非治療的技巧。 (C)完形治療:完形治療是種情緒主義的治療,當事人必須靠自己站起來,自己處理自己 的生命問題。而完形治療的治療方式則為:協助當事人移去環境支持而轉成自我支 持,且從中將以被屏除的部份自我重新整合納入人格之中。治療即是在覺察及接觸 的歷程中,提供支持及重建的環境及機會。 (D)認知行為治療:認知行為治療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是採用行為治療與 認知治療的方法,使當事人產生行為、想法和情緒的改變:其中,認知治療方法主 要在處理當事人的想法與思考方式,而行為治療方法則是藉由環境的安排以及行為 改變技術來處理當事人的行為。。 5. (B) 1. 研究設計的「效度」可分為「內部效度」與「外部效度」兩種: ■ 內部效度:是衡量從實驗/研究結果所得到的關係是否代表真正的關係。 ■ 外部效度:指衡量所獲得的因果關係是否能推論到一般化的結論。 2. 內部效度的威脅共有七種: (1) 歷史:在實驗的進行中,可能會有其他事件發生而混淆了想要研究的受試者。 (2) 成 熟:受測者本身隨著時間的經過而發生身心變化(並非因為某些特別事 件),也可能會影響實驗的結果。→選項(B) (3) 測驗:在前測、及後測的研究中,由於受訪者做過前測有了經驗之故,故後測 的成績較前測好(學習效應)。→選項(C) (4) 衡量工具:不同的觀察時點,可能因為實驗「評量工具或儀器」變形或評量人 員身心發生改變,而造成不同的結果。 教育學大意
9
102年
一○二年特考身心障礙人員考試試題 等別:五等考試 類科:教育行政 科目:教育學大意
1.( ) 林老師為了讓學生按時繳交作業,運用了「普氏原則」(Premack Principle), 下列那項是林老師運用「普氏原則」的作法? (A)沒按時繳交作業的同學要多罰寫二個作業 (B)按時繳交作業的同學可以得到老師的獎勵卡 (C)沒按時繳交作業的同學要寫完作業才可以到操場活動 (D)按時繳交作業的同學不用受罰 2.( ) 下列有關卡特爾(R. Cattell)智力理論的敘述,何者正確? (A)晶體智力的發展比流體智力晚
(B)語文能力屬於流體智力
(C)反應速度屬於晶體智力
(D)流體智力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
3.( ) 下列有關知識的敘述,何者錯誤? (A)「三角形的面積等於底乘以高除以二」這類知識稱為「陳述性知識」 (B)在回答選擇題時,無法確定正確答案,這時最需要的是「陳述性知識」 (C)辨別型態的知識屬於「程序性知識」 (D)「程序性知識」是一種能知又能行的知識 4.( ) 批判理論(critical theory)的興起直接且廣泛的影響課程研究,下列關於批判理 論主張的敘述,何者錯誤?(A)重視學習者的批判與反省(B)支持自我與社 會的統整(C)強調對話式教學(D)發展自主自律的能力 5.( ) 德國社會學者哈伯瑪斯(J. Habermas)認為人類社會的溝通常被刻意扭曲,他提 出何種概念試圖克服錯誤的意識型態和僵化的權力支配? (A)技術的興趣(technical interest) (B)解放的興趣(emancipatory interest) (C)認知的興趣(cognitive interest)(D)實踐的興趣(practical interest) 6.( ) 下列有關焦慮的概念,何者正確?(A)對高焦慮的學生而言,人際間學習較為 有利(B)能力越低的學生,焦慮程度越高(C)焦慮與成績的關係成反比(D) 特質性焦慮越高,情境性焦慮也會越高 7.( ) 美國社會學者米爾斯(C. Mills)主張研究人類行為應該超越個人的心理和獨立事 件,去注意社會結構是如何影響個人的行為與處境。這種概念稱為: (A)社會學的知識(B)社會學的想像(C)社會學的演進(D)社會學的功能 8.( ) 下列何者主張「仁者仁之本體,禮者仁之節文,義者仁之斷制,智者仁之分 別」,而力倡「仁」為四德之元?(A)朱熹(B)陸九淵(C)顧炎武(D)梁 啟超 9.( ) 依據〈教師進修研究獎勵辦法〉的規定,「公立專科以上學校依規定核准教師休 假而從事學術性之進修、研究」,稱之為:(A)全時進修、研究(B)部分辦 公時間進修、研究(C)休假進修、研究(D)公餘進修、研究 教育學大意
17
102年 7. (B) 美國社會學者米爾斯(C. Mills)在其著作《社會學的想像》(Sociological Imagination)中 提出所謂「社會學的想像」,他說:「社會學想像就是每個人將其個人處境關連到公共議 題的過程跟努力。」他認為研究人類行為應擴大視野,超越個人的心理和獨立事件,去注 意那些廣大、不易為人所覺察的社會模式與過程,是如何影響一個人的行為與處境。 → 選項(B)正確。 8. (A) 「仁者仁之本體,禮者仁之節文,義者仁之斷制,智者仁之分別」出自《朱子語類》卷第 六,〈性理三〉。朱熹(朱子)分析仁與義禮知之間的關係,他說:「『仁』字需兼義禮 智看,方看得出。仁者仁之本體,禮者仁之節文,義者仁之斷制,知者仁之分別。」由此 可知,朱熹認為「仁」的概念在義涵上是包含仁義禮知四者,因此可謂「仁」為四德之 元。 → 選項(A)正確。 9. (C) 依據《教師進修研究獎勵辦法》第4條 第1項: 本法第二十三條所定帶職帶薪進修、研究,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全時進修、研究:係指服務學校或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基於教學或業務需要,主動薦送 或指派教師,在一定期間內,經辦妥請假手續,並保留職務與照支薪給而參加之進 修、研究。 二、 部分辦公時間進修、研究:係指服務學校或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基於教學或業務需要, 主動薦送、指派或同意教師,利用其授課之餘仍應留校服務時間,經辦妥請假手續而 參加之進修、研究。 三、 休假進修、研究:係指公立專科以上學校依規定核准教師休假而從事學術性之進修、 研究。→ 選項(C)正確。 四、 公餘進修、研究:係指服務學校基於教學或業務需要,主動薦送、指派或同意教師, 利用假期、週末或夜間參加之進修、研究。 10. (A) 1. 美國心理學家韋納(B.Weiner)提出之歸因理論:所謂的「歸因」是指個人在行為之 後,對行為結果成功或失敗的認知解釋。該理論認為當個人在解釋自己的行為後果 時,個人所做的歸因是複雜而多向度的。而個人以後類似行為動機的強弱,取決於其 對行為結果所作的歸因解釋。 韋納依據其研究結果,將人們對行為成敗原因的分析歸納為六個因素:能力、努力、 工作難度、運氣、身心狀態、其他因素(如他人幫助等)。 2. 歸因通常與動機相關。韋納認為歸因可分為三個面向:內外控信念(locus)、穩定性 (stability)以及可控制性(controllability)。 (1) 信念分為內控及外控,係個體所認為成敗因素的來源: i. 內 控信念係指個體自認其影響成敗的因素繫於本身條件,如自己的能力及努 力; ii. 外控信念係指影響成敗的因素源於外在條件,如運氣及命運。 教育學大意
25
(2)穩定性係指影響成敗因素的性質是否穩定不變,例如:能力是較為穩定不變的 因素,而運氣則是較不穩定的因素。 (3) 可控制性係指影響成敗因素是否能為個體所控制,例如:努力是自己能夠掌控 的因素,而運氣則是自己無法控制的因素。 3. 歸因理論可歸納為「六因素與三向度」,彙整如下表: 原因\向度
因素來源
穩定性
可控制性
能力
內在
○
×
努力
內在
×
○
工作難度
外在
○
×
運氣
外在
×
×
身心狀況
內在
×
×
別人幫助
外在
×
×
4. 劉小宇認為考試沒考好是因為自己的運氣不好,依歸因理論的分析,將失敗歸因為 「運氣」是屬於外在且不穩定的因素。正確答案為(A)。
11. (D) 1. 迦納(Gardner)於1983年提出多元智慧理論,不同於傳統智慧論偏重數學、語文方 面的能力,他認為人類的智慧是多元的,至少可歸納為7個範疇,每一種智慧代表一 種解決問題的潛力。1996年則再補充了第8項「自然觀察者智力」。這8種智慧及其 展現如下: (1) 語言智力:文字、語言的理解與運用能力。如:詩人、小說家、記者。 (2) 邏輯數學智力:數字運算、邏輯推理的能力。如:科學家、數學家、工程師。 (3) 視覺空間智力:空間知覺、感官協調的能力。如:航海員、飛行員、畫家、建 築師。 (4) 肢體動覺智力:身體協調、運動的能力。如:運動員、舞蹈家、手工藝家。 (5) 音樂智力:音樂欣賞、掌控韻律及節奏的能力。如:作曲家、演奏家、樂評。 (6) 人際智力:與人互動、協調、合作的能力。如:教師、社會工作者、銷售員、 政治家。 (7) 內省智力:自我瞭解、掌控、規劃的能力。如:神學家、心理學家、哲學家。 (8) 自 然觀察智力:對自然界觀察、探索的能力。如:生物學家、生態學家、農 夫、景觀或庭園設計師。 2. 迦納的多元智慧理論首次提出時,將人類的智力分成7種,當時尚無「自然觀察者智 力」此項分類。選項(D)正確。
26
公職考試
15. (C) 「SWOT分析法」原為一種用於企業管理的策略規劃工具,主要是針對企業內部的優勢 與劣勢,以及外部環境的機會與威脅來進行分析。SWOT四個英文字母分別代表:優勢 (Strength)、劣勢(Weakness)、機會(Qpportunity)、威脅(Threat)。 學校發展校務計畫時,可運用SWOT分析,將學校的內部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等調查 列舉出來,並依照矩陣形式排列,然後針對各種因素交互分析,從中得到可作為決策的結 論。 → 選項(C)正確。 16. (B) 1. 「管理方格理論(Management Grid Theory)」為美國德州大學的布萊克(R. Blake) 和莫頓(J. Mouton)所提出,以方格圖來研究及表示領導方式,透過「關心工作」與 「關心人員」兩個構面,構築81種領導風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五個領導風格,分別 為: (1,1) 無為而治型 (9,1) 權威服從管理型 (1,9) 鄉村俱樂部型 (9,9) 團隊精神型 (5,5) 中庸型
對人員及工作的關心程度均低。放牛吃草,逃避責任,避免麻煩。 致力於工作績效的達成,較不顧慮人員的需求與感受。採嚴密監督與規章制度 的約束。 重視人員的需求與感受,對工作績效關心度較低。致力營造舒服和諧的氣氛。
對人員及工作的關心程度皆為最高。整合成員與組織為命運共同體。
同時對人員及工作表示適度關心。兼顧工作績效與成員滿意度。
2. 「9.1 型」在管理方格的座標上其意義為 「關心工作=9」,關心人員=1」,所呈現的 類型是「權威服從管理型」,此種風格重視工 作績效,對人員的需求與感受較不關心。選項 (B)正確。
28
公職考試
103年
一○三年特考地方政府公務人員考試試題 等別:五等考試 類科:教育行政 科目:教育學大意
1.( ) 下列何者是當前中學生次文化的主要特徵? (A)使用文言文(B)崇拜大發明家(C)喜歡上網(D)學習第二外語 2.( ) 《說文解字》上說:「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文中對教 育一詞的定義,是指長者較重視對下一代那一方面的教導? (A)品德(B)智能(C)技藝(D)體魄 3.( ) 著有《民本主義與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一書,主張從做中學 (Learning by Doing)的學者是: (A)洛克(J. Locke)
(B)培根(F. Bacon)
(C)杜威(J. Dewey)
(D)康德(I. Kant)
4.( ) 下列何人主張人出生時心靈如白紙? (A)培根(F. Bacon)
(B)杜威(J. Dewey)
(C)笛卡兒(R. Descartes)
(D)洛克(J. Locke)
5.( ) 下列何種主義是主張兒童中心的教育? (A)資本主義(B)社會主義(C)民族主義(D)進步主義 6.( ) 下列那一項有關美國教育制度的敘述錯誤? (A)地方分權
(B)免費、義務、普及的教育
(C)雙軌學制
(D)宗教和學校分離
7.( ) 下列那一個教育學派提出「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一切視後天環境而定。 在教材方面注重實際的教材,尤其重視感官的直接知識? (A)經驗主義(B)理性主義(C)社會主義(D)實用主義 8.( ) 下列那一本中國傳統經典中,最先強調胎教的重要性? (A)論語(B)孟子(C)小學(D)禮記 9.( ) 下列那一種研究方法或資料蒐集方法並不是人類學者作研究所倚賴的? (A)民族誌(B)參與觀察(C)實驗研究(D)深度訪談 10.( ) 農村子弟完成大學教育而擔任中小學教職,屬於何項教育功能? (A)政治功能(B)經濟功能(C)社會功能(D)文化功能 11.( ) 在教育組織變革的類型中,何者是經過精心策劃以達目標的變革? (A)演化式變革(B)自發性變革(C)修整式變革(D)計畫性變革 12.( ) 於西元1988年教育改革法案通過後,增加中央政府對教育的影響力之國家為: (A)英國(B)美國(C)德國(D)法國 13.( ) 根據史恩(Edgar H. Schein)對於組織文化層次的分類,下列何者在分類上不屬 於人造品與創造物?(A)儀式(B)故事(C)行為模式(D)價值(觀)
教育學大意
59
14.( ) 派深思(T. Parsons)所提出組織層級模式的層級分類中,不包括下列何者? (A)機構層級(institutional level)
(B)管理層級(managerial level)
(C)技術層級(technical level)
(D)個人層級(personal level)
15.( ) 下列何者不是韋伯(M. Weber)所主張的權威型態? (A)專業的權威(professional authority) (B)魅力式的權威(charismatic authority) (C)傳統的權威(traditional authority) (D)法定的權威(legal authority) 16.( ) 依據Talcott Parsons將組織分為三個結構層級的概念,學校的技術層級主要指的是 下列何者?(A)行政(B)教學(C)訓導(D)總務 17.( ) 有教育憲法之稱的是下列那一法令? (A)國民教育法(B)師資培育法(C)教育基本法(D)教師法 18.( ) 下列何者不是非正式組織的特性? (A)自然組合而成的團體
(B)成員地位較平等
(C)成員互動機會較少,感情較疏離 (D)領袖不是靠法令權力來領導 19.( ) 下列何者是最早期的領導研究取向? (A)領導者角色研究
(B)領導權變理論研究
(C)領導者行為研究
(D)領導者特質研究
20.( ) 下列有關九年一貫課程設計特色的敘述,何者錯誤? (A)重視學校本位的課程設計 (B)包含七大學習領域 (C)是一種由上而下的課程設計,課程的實施沒有彈性 (D)倡議教師的增權益能 21.( ) 依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那一個單位未被要求進行學校課程評鑑工作? (A)教育部(B)縣(市)教育局(C)學校(D)專業評鑑團體 22.( ) 依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小低年級生活課程學習節數得與那一領域課程合併實 施?(A)語文(B)綜合活動(C)健康與體育(D)數學 23.( ) 艾斯納(E. W. Eisner)認為學校較重視認知與技能的教學,情意與鑑賞方面的課 程較為缺乏,他稱後者為: (A)非正式課程(B)潛在課程(C)空無課程(D)實有課程 24.( ) 下列那一個課程方案的課程設計原則是主張討論進行中,教師應鼓勵並保護各種 歧見,而非一味企圖達成共識;教師身為討論主持人,應承擔維護學習品質之責 任? (A)人文課程方案(The Humanities Curriculum Project) (B)八年研究(The Eight Year-Study) (C)人的研究(Man: A Course of Study) (D)國定課程(The National Curriculum) 60
公職考試
103年 41. (C) 1.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彼得‧聖吉(Peter M. Senge)提出「學習型組織」理論,並 集結在「第五項修練(The Fifth Discipline)」一書中。「第五項修練」強調組織應更 了解「人」,透過創造一種環境,讓人們集體學習,思考未來應有的改變,與其他多 半強調讓組織如何更有效率的管理方法不同。 2. 「第五項修練」可說是一本「學習型組織」的理論與操作手冊,提供個人和企業透過 自我提升,進而轉型成學習型組織的方法。五項修練分別為:「自我超越」、「改善 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系統性思考」。 3. 選項(C)正確。其他選項: (A) 杜威(J. Dewey):著有「民本主義與教育」一書,探討民主社會與教育的關 係,主張以教育為手段建立民主社會。「哲學是教育的普通原理,教育是哲學 的實驗室。」為其名言。 (B) 戴 明(W. Deming):著有「解決危機」,提出全面品質管理的概念,強調全 員、全程、全方位品管,團體全員以消費者為優先追求完美的服務品質。 (D) 道奇(H. Dodge):為「抽樣檢驗」的創始人之一,與洛敏(H. Romig)應用統 計方法來製作抽樣檢驗計畫,創造著名的「道奇—洛敏(Dodge-Roming)抽樣 檢驗表」。 42. (A) 本題為教學專業化相關命題,考專業組織或機構的特徵。依據我國學者黃光雄所述,專業 機構中有三類群體:從事實務工作的專業人員、行政人員、研究人員。為了機構的正常運 作,通常將專業監督(professional control)制度化,即實務工作的監督由專業人員自行 負責,不受行政人員、研究人員的干預,這就是專業權力(Freidson),是專業機構的特 徵。 →選項(A)正確。 43. (A) 本題為教學專業化、教師專業化相關命題。將教學工作專業化,是近年來歐美先進國家為 提高教師地位與教師素質所採用的主要策略,原因是在社會的各行業中,專業人員享有最 高的社會地位(郭玉霞,1996)。 教學專業化的追求大致上有三個要件: (1) 專業知識的具備:透過教育專業課程確認教學專業基礎的存在。知識基礎基本上包 括:學科知識、一般教學及課程的知識、對於學習者的知識,以及對教育環境的知 識。 (2) 專業倫理的建立與遵守:由教師專業團體訂定教師專業倫理信條,並嚴格要求教師 遵守這些行為規範,成為教師專業取向的重要內涵之一。 (3) 專業團體的存在:專業團體的存在亦是構成「專業」的重要條件之一。教師團體或 組織的成立,可為教師爭取福利或改善其工作條件,展現其專業自主權。 →選項(A)正確。
教育學大意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