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考試命題重點提示 (一) 租梲總論 1. 租稅公平原則 2. 租稅效率原則 3. 租稅的轉嫁與歸宿 4. 租稅的經濟效果 例1. 關於課稅所造成的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若課稅所引起的所得效果愈大,則超額負擔愈大 (B)若課稅所引起的所得效果愈大,則超額負擔愈小 (C)若課稅所引起的替代效果愈大,則超額負擔愈大 (D)若課稅所引起的替代效果愈大,則超額負擔愈大 例2. 當商品之供給彈性為零時,對其課稅: (A)不會影響消費者之付出價格
(B)將使消費者付出之價格上升
(C)將使生產者接受之價格上升
(D)不影響生產者之接受價格
例3. 哈伯格(A.Harberger)將公司所得稅所造成的轉嫁現象,區分成兩種效果,稱 之為: (A)產量效果與要素替代效果
(B)替代效果與所得效果
(C)產量效果與所得效果
(D)所得效果與要素替代效果
例4. 有關稅式支出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1為租稅減免措施2目的在鼓勵受獎 勵的行為3會增加政府支出 (A) 僅12 (B)僅13 (C)僅23 (D)123均是 (二) 地方財政 1. 布坎南的財政剩餘理論 2. 丁波的以足投票理論 3. 中央與地方稅源劃分原則 4. 補助金制度 例1. 在相同每人公共支出的前提下,若中央政府想改善各地區財政餘利(fiscal residuum)的差異,應對下列何種地方政府給予補助﹖ (A)地方稅率較高者
(B)地方稅率較低者
(C)地方稅率等於全國平均稅率者
(D) 不論地方稅率高低,均給予相同補助
例2. 下列何者可反映地方政府的租稅努力(tax effort)程度﹖ (A)稅收金額
(B)稅收占租稅能力(capacity)的比例
(C)稅收占歲出比例
(D)稅收占歲入的比例
37. (D) 所謂受益原則,是指依照納稅人所得到的利益予以課徵租稅。規費收入乃是民眾使用政府 的各項財貨勞務所需支付的人事行政費用,使用者付費,是屬受益原則。而個人綜合所得 稅、營利事業所得稅、最低稅負租稅則是根據納稅人的所得能力課徵不同的租稅,屬於量 能源則。 38. (#) 根據公共債務法第4條第6~7項條文: 中央總預算及特別預算每年度舉債額度,不得超過其總預算及特別預算歲出總額之百分之 十五。 各直轄市、縣(市)、鄉(鎮、市)總預算及特別預算每年度舉債額度,不得超過其下列 二款合計之數額: 一、前二年度總預算及特別預算歲出總額百分之十五之平均數。 二、前款平均數乘以其前三年度自籌財源決算數平均成長率之數額。 【註: 102年修法前答案為(A)15%,修法後中央之每年舉債額度仍為15%,但地方政府則有不同計算方式 已非固定15%,故本題已無正確答案。】
39. (C) 資產調查式的社會福利政策,是種社會救助。因此須經由財富的衡量之後,方可決定是否 予以補助。 40. (C) 內政部擬訂的「老人福利生活津貼發放實施計畫」草案,便是是依據老人福利法第十六條 有關老人經濟生活保障採生活津貼、特別照顧津貼、年金保險制度方式「逐步」規劃實施 的規定。 【註:我國自97年10月1日起施行「國民年金法」。】
41. (D) 所謂有效需求,是指消費者「願意」且「能夠」購買的產品需求。因此政府若想增加民眾 的有效需求,增加失業救濟金的發放以提高民眾的購買能力,是直接有效的方式。 42. (B) 如右圖。吉尼係數為A/(A+B)的值。其值 必定小於或等於1,並大於或等於零。 另外,當所得分配越不平均,A值越大B值越 小。因此當分配越不平均,吉尼係數越大,最 極端者為1;分配越平均,吉尼係數越小最極端 者為0。
32
公職考試
97年 35. (C) 公共財的提供者在提供一定數量的財貨之後,會依據每一位消費者的邊際願付價格來收取 費用。因此在追求社會總需求曲線時,即是在此一定的數量之下,加總所有消費者的邊際 願付價格。這種將邊際願付價格加總的方式稱為垂直加總。 36. (C)
如上圖,林達爾模型將兩位消費者對於公共財的邊際願付價格曲線組合起來,成為最右邊 的圖。在該圖中,兩線交點即為公共財的最適數量,而PA及PB分別是透過兩人的邊際願 付價格所決定出的A與B所需負擔的公共財價格。因此在最適公共財數量之下,每位消費 者所面對的租稅價格等於該消費者在享受此公共財時最後一單位的邊際利益。
37. (D) 羅斯式的社會福利函數又稱為「極大化最小」的社會福利函數。假設每個人具有相同的效 用函數,而效用只受所得水準所影響。將社會福利水準定義為社會中所得最低的人的效用 水準,即W=min(U1,U2,…,Ui)。因此在極大化此社會福利函數後,將為每個人的所得分 配將完全平等的狀態。 38. (C) 次佳理論旨在說明,當某一市場存在扭曲,此時會造成社會福利的損失;但若同時在另一 市場造成扭曲,卻未必會造成更大的扭曲,有時反而會可以改善原先的扭曲情況、減少社 會福利損失。 39. (D) 根據公共債務法第4條,本法所稱公共債務,指中央、直轄市、縣(市)及鄉(鎮、市) 為應公共事務支出所負擔之下列債務: 一、中央公債、國庫券、國內外借款及保證債務。 二、直轄市、縣(市)公債、庫券及國內外借款。 三、鄉(鎮、市)國內外借款。 40. (C) 公債依存度:指公債收入占政府歲出之比率,用以衡量政府財政支出依賴公債收入之程度。
財政學大意
15
而其他選項如電台廣播、戶外音樂會及所得分配,會有不必付費即可享用的性質,較容易 被視為公共財。
10. (B) 所謂擁擠性公共財,是指在參與消費的人數達到一定上限,便會開始有敵對性產生、損及 其他人的使用效益。例如高速公路。當返鄉車潮湧現,則原本暢行無阻的公路便會水洩不 通,降低使用者的效用。 11. (C) 由於公共財的非排他性,以至於許多消費者不願誠實表達其偏好、付費,卻與他人一同享 受公共財的效用。這樣類型的人便是free-rider。 12. (B) 當所有消費者對公共財邊際利益的垂直加總等同於公共財的邊際成本,則該數量便是最適 的產量。 數量
總邊際利益
1
2800
2
2000
3
1300
4
750
由上可知當數量為2時,MB甲+MB乙+MB丙+MB丁=2000=MC
13. (C) 該社區的義工美化環境的行為,不僅讓自己從中得到效益,同時也讓社會(社區周圍居 民)一同受益。這種行為造成了外部利益。 14. (C) 當產權明確且交易成本低廉的情況,寇斯認為可以由受害者及汙染者雙方共同協商、利益 交換,得到一個最適的污染數量。 15. (B) 如果公共投資的目的與其產生的經濟效果直接相關者,則稱為直接效益;反之,則為間接 效益。比方說雪山隧道的興建,是政府為了暢通台北與宜蘭之間的交通狀況,是為直接效 果;但間接的也讓台北與宜蘭間的商品交易活絡,是為間接效果。
44
公職考試
24. (B)
如上圖。自然獨占廠商在追求自身利潤極大化之下,會由MR=MC決定出產出Qπ,小於 社會最適條件AR=MC所決定的產出QW。
25. (A) 由於公共財會隨所的增加而增加,且增加的幅度大於所得增加的幅度,也就是d ln公共財/ d ln所得>1,以致有公共財為奢侈品的推論。 26. (D) 任何相對價格改變所造成的影響,皆可分為兩種效果來探討。薪資所得課徵比例薪資所得 稅亦是如此: 1. 替代效果(比較課稅前後的相對價格):課徵比例薪資所得稅,使得勞工參與休閒 的機會成本降低(購買休閒這項財貨的價格降低),因此會增加休閒、減少勞動供 給。 2. 所得效果(比較課稅前後的購買力):對薪資所得課稅,就購買力的層面而言,是為 使該經濟個體的購買力降低。在休閒為正常財的假設之下,購買力降低將使對休閒這 項財貨的購買數量減少,因此會減少休閒、增加勞動供給。 綜合以上兩效果,可知對勞動供給的影響為無法確定。當替代效果大於所得效果,勞動供 給將會減少;反之,當所得效果大於替代效果,勞動供給將會增加。 27. (C) 益本比:在計畫執行的期間中,各期利益折現值與各期成本折現值的比值。若其值大於 1,表示該計畫的總利益大於總成本,而值得進行。又益本比越大者,越值得進行。 若依照益本比的定義加以計算,可得知甲計畫為1.25、乙計畫為2.5、丙計畫為2。 可得知乙計畫優於比丙計畫,而丙計畫又優於甲計畫。
14
公職考試
100年 31. (D) 我國目前菸品健康福利捐依菸酒稅法第22條之規定,依菸害防制法菸品另徵健康福利 捐,目前其應徵金額如下: (一)紙菸:每千支徵收新台幣1000元(即每包20元)。 (二)菸絲:每公斤徵收新台幣1000元。 (三)雪茄:每公斤徵收新台幣1000元。 (四)其他菸品:每公斤徵收新台幣1000元。 稽徵之健康福利捐應90%用於全民健康保險安全準備、10%用於中央與地方之菸害防 制、衛生保健、走私菸及偽劣菸之查緝及社會福利。 由以上規定,可知菸品健康福利捐具指定用途稅、從量課稅及皮古稅三種性質,而不具有 量能課稅之性質。 32. (B) 所謂垂直公平是指不同納稅能力的人應該負擔不同租稅。而定額稅個人稅負與賺取所得或 所有財產無關,故不具垂直公平的性質。 33. (C) 一個追求最大利潤的廠商,若根據其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MR=MC)來訂價,表示 此廠商係為獨占廠商,則對此廠商課徵利潤稅,短期而言,無法轉嫁給消費者,產量也 不致改變,如下圖所示,必以MR=MC決定最適產量Q0,價格為P0,假設對獨占廠商課 徵50%利潤稅,UV線為AC與AR中間點的軌跡連結線,代表AC加上50%的利潤稅。課稅 前,廠商產量為Q0,利潤為P0RTP2之面積,課稅後,廠商仍以MR=MC決定之Q0為生產 量以求利潤極大,但利潤只剩下P1STP2之面積。減少的部分P0RSP1即利潤稅,全部由獨 占廠商負責,但產量及價格並未改變。 P MC P0
U
R
P1
S
P2
T
AC
V
AR
MR 0
Q0
Q
課徵獨占廠商利潤稅效果圖
34. (C) 線型累進所得稅(progressive income tax),其特色在於邊際稅率(marginal tax rate)固 定,但是平均稅率(average tax rate)卻隨行所增加而提高。
財政學大意
13
財政學大意
科目
102年公務人員特考身心障礙人員考試-財稅行政
題數
50
題序
01 - 10
11 - 20
21 - 30
31 - 40
答案
DCCBBCDDDA
CDDBDDDBCB
DCBDAACDCA
BCBBBABDBB
題序
41 - 50
51 - 60
61 - 70
71 - 80
答案
CADBCBADAC
備註 無更正紀錄。
解析 1. (D) 評估「公平」的最常用工具是最先由柏格遜(Bergson)所提出的社會福利函數(spcial welfare function)。這個函數以經濟體系中各個人的福利或效用水準估為衡量社會福利的 基準。其後薩穆爾遜(P. A Samuelson)也提出相似的概念,邊沁(Jeremy Bentham)、 勞爾斯(John Rawls)、及托賓(James Tobin)等學者則提出特殊的社會福利函數。認 為當社會或政府追求社會福利最大化所得到的分配狀態,就稱為「公平」的分配。可見在 價值判斷(Value Judgment)的過程中,經濟學家常透過對社會福利函數不同的設定,來 表達不同的「公平概念」。答案為(D)。 2. (C) 除了配置效率(配置功能)和分配公平(分配功能)之外,政府部門亦應讓留意經濟體系 的總體表現,而以維持高度就業、保持相對價格穩定、追求對外經濟活動的均衡與一定的 經濟成長速度為施政的目標;這個層面的考量,就是政府所具備的財政穩定功能。答案為 (C)。 3. (C) 國際之間常用來衡量政府規模的尺度的是政府總支出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重。換 言之,即以一國公共支出占GDP之比率做為比較政府規模大小的依據。答案為(C)。 4. (B) a
吉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以G表示,則G= a+b ,0≤G≤1。 吉尼係數愈小,表示所得分配愈平均;反之,吉尼 係數愈大,表示所得分配愈不平均。如果A國的吉尼 係數為0.25,而B國為0.35,0.25<0.35,此表示B國 的所得分配較A國不平均。答案為(B)。
24
公職考試
102年 8. (B) 公共財因為可以供消費者「聯合消費」,消費數量完全相同,因此是「加價不加量」。由 下圖所示:由於財貨數量在圖形縱軸為價格,所以公共財將所有人願意支付價格相加是為 「垂直加總」。換言之,公共財旳社會總需求曲線等於社會上每位成員對公共財需求曲線 的垂直加總。答案為(B)。
9. (C) 殊價財是馬斯葛雷夫(R.A. Musgrave)在1959年的文獻中所提出殊價慾望(merit want)的概念而延伸出來的財貨。所謂的殊價慾望指的是有些符合排他原則財貨的提 供,可以滿足社會對於該財貨特殊利益性質的需求。由於該財貨在私人提供下,會產生數 量不足的情況,因此政府應當介入這一類財貨的提供,以滿足社會的殊價慾望。政府對 於殊價財的提供,主要是基於家長式作風(paternalistic)的觀點,除了政府認為提供殊價 財可以彌補市場提供殊價財的不足之外,同時也可以矯正消費者在訊息不足或決策不當之 下,所產生的無效率。由上述分析,可知全民健康保險最具有殊價財(merit goods)的特 性。答案為(C)。 10. (B) 由於公海漁藏的財產權並無明確的歸屬,只有當漁夫把魚隻撈捕之後,才能主張對這些魚 貨的所有權。因此,基於漁夫本身的利益考量,當然是竭盡全力去撈捕魚隻。由於世界人 口急遽增加,對於魚貨需求不斷提升的推波助瀾之下,再加上各國的撈捕技術不斷提升, 結果就是漁業資源迅速的枯竭。1968年生態學家哈定(Garrett Hardin)就將這種過度利 用共有資源的現象稱為草場的悲劇(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在許多共同財產權 (common property resources)或使用權的條件下,上述的情況也不斷發生。在上述分析 中,可知公海上的漁藏具有共有資源特性。答案為(B)。 11. (A) 臺北市政府於信義商圈提供了許多腳踏車讓市民付費使用。此腳踏車消費所帶來的利益僅 止於消費者本身,其他人無法由該消費行為得到消費所產生的利益,因此具有消費的敵對 性;又此腳踏車未付費的消費者很輕易就會被排除,無法取得消費的利益,所以也具有消 費排他性。故此腳踏車應歸類於(甲)。答案為(A)。
財政學大意
41
104年 32. (D) 獨占廠商雖然是市場中唯一的供給者,但也不是能夠隨意訂太高的價格,畢竟廠商面對的 還是一條負斜率的需求線,因此雖然還是能夠將租稅負擔轉嫁於消費者,但也需視需求彈 性的大小而定,不過通常會比其他類型的廠商轉嫁較多,因為獨佔廠商的需求線相對於其 他類型的需求線陡,消費者不易因為價格的變化而影響購買數量的變化。
故選(D)。
33. (B) 在資訊不對稱下,資訊擁有的一方和資訊未完全擁有的一方會有逆選擇和道德危機的產 生,而逆選擇是由於在“事前”因為資訊的不對稱有可能使得資訊未完全擁有的一方決策 失誤,造成劣幣驅逐良幣;道德危機是“事後"完全擁有資訊的一方因為疏漏、不注意而 造成資訊未完全擁有的一方承擔額外的成本或代,而在保險市場上會使得市場規模縮減或 消滅,因而造成市場失靈,是以消滅加速的原因是由於逆向選擇所造成的。 故選(B)。 34. (B) 茲將社會保險的財務運作方式作下列兩種說明: (一)隨收隨付制 指當年度之保險費收入用於當年度的保險給付,而予以調整相關費用之方式,先行 預估下年度相關支出,來調整所收取的保險費率,收取等額的保險費來支應支出, 此種方式具有世代移轉的性質 (二)完全儲備制 只事先將未來老年所需支出先行完全提存作準備,而通常都會以平準保險費率來收 取。被保險人事先在工作期間提存部分所得至所屬基金,並累積因本金而生之孳 息,到了退休之後所領的退休金就是由此基金來支出。此種方式是完全由被保險人 自己一生的所得來作重分配,並不具世代移轉的性質 故選(B)。
財政學大意
37
105年
一〇五年公務人員初等考試試題 等別:初等考試 類科:財稅行政 科目:財政學大意
1.( ) 決定公共財最適提供量的條件通常被稱為: (A)佛利得曼(M. Friedman)條件
(B)貝克(G. Becker)條件
(C)尼斯坎南(W. Niskanen)條件
(D)薩繆爾遜(P. Samuelson)條件
2.( ) 以 MB 表示公共財對各人之邊際效益,並以MC 表示公共財之邊際生產成本,則 公共財最適提供量之條件為: (A)每人MB 應相等,且大於MC
(B)所有人MB 之乘積應等於MC
(C)所有人MB 之加總應等於MC
(D)每人MB 應相等,且等於MC
3.( ) 公共財在人數少時可由彼此協商產生具效率性之市場均衡是為: (A)瓦爾拉斯(Walras)均衡
(B)林達爾(Lindahl)均衡
(C)亞羅(Arrow)均衡
(D)薩繆爾遜(Samuelson)均衡
4.( ) 依據布坎南和杜洛克(Buchanan and Tullock)之最適票決法則(optimal voting rule),下列何種票決的決策成本最低? (A)絕對一致票決(B)簡單多數票決(C)2/3 多數票決(D)4/5 多數票決 5.( ) 若要以皮古稅(Pigouvian tax)解決污染所造成的不效率,則其單位稅額應為: (A)最適污染量下之邊際污染成本
(B)最適污染量下之防污成本
(C)課稅前產量下之邊際污染成本
(D)課稅前之污染損害
6.( ) 有關資源配置不效率的實質外部性,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必須是廠商所造成
(B)受害者必須是消費者
(C)受害者至少有二人
(D)未反映於市場價格中
7.( ) 寇斯(Coase)理論須在下列何條件下始可適用? (A)有政府介入時
(B)協商之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很高時
(C)相關人數很多時
(D)財產權可確定時
8.( ) 下列何者非市場失靈(market failure)之可能原因? (A)外部性之存在(B)資訊不對稱(C)市場非完全競爭(D)市場競爭太強 9.( ) 選票互助(logrolling)可能會產生下列何種結果? (A)有可能會提高社會福利
(B)不會改變公共決策之結果
(C)必然造成投票結果的不效率
(D)必可提高公共決策之效率性
10.( ) 下列何者為一致決(unanimity rule)投票制度的主要問題? (A)不符合巴累托原則(Pareto Principle) (B)中位選民之要求必可獲得通過 (C)少數反對者受到傷害
(D)通常無法達到決議
財政學大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