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速記
創新擴散:係指隨著時間的過往,新產品在目標市場成員間逐漸擴散的過程。
採用者區分 創新者
說明 最早進入市場採用新產品的先驅者。
早期採用者 受到創新者影響而加入採用新產品陣營的消費者。 早期大眾
受到早期採用者影響而加入採用新產品陣營的消費者。
晚期大眾
受到早期大眾影響而加入採用新產品陣營的消費者。
落後者
看到晚期大眾已陸續採用新產品後,才慢慢加入採用新產品陣營的消費者。 資料來源:蕭富峰,《行銷管理》,智勝文化,P324。
蕭富峰教授並認為:「為有效打開創新產品的消費者接受大門,行銷人員必須好好研究 創新者甚至是早期採用者的特徵與相關背景資料,並將初期的行銷努力透過他們的影響 力,使創新擴散的速度能加快。」
三 . 產品生命週期與因應策略 新產品上市後,其在市場上的銷售與獲利狀況會隨時間演進而產生變化,可分為導入 期、成長期、成熟期與衰退期,如下圖所示:
銷售
銷 售 與 利 潤
利潤 時間 導入
成長
成熟
衰退
產品生命週期與銷售/利潤之關係 資料來源:Philip Kotler and Kevin Lane Keller(2009), Marketing Management, 13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Education, p633.
觀念速記
0-16
新產品上市之後,它在市場上的銷售與獲利狀況會隨時間演進而發生變化,即所謂的產品生 命週期(Product life cycle,PLC)。
1. 平衡計分卡的構面 由四個構面來評估一組織的表現,即「財務」、「顧客」、「內部流程」及「學習成 長」,而這四方面亦必須在「願景和策略」的引導和整合下才有意義。 (1) 財 務 構 面 : 管 理 層 的 目 標 是 產 生 長 期 的 持 續 的 經 濟 價 值 , 衡 量 工 具 包 括 營 業 收 入 、 (2) 顧客構面:顧客是企業的基礎,衡量方法包括顧客滿意度、顧客維持率、顧客的貢獻率等。
106
年最新重點加強版
ROE、ROA,或經濟附加價值等。 (3) 內部流程構面:核心流程應設計為變革的驅動力,衡量指標為存貨周轉率、準時送達、 新產品進入市場的時間等。 (4) 學習成長構面:學習和成長的目的是為了產生和保證未來價值的增加,衡量指標為員工 流動率、員工滿意度、員工的生產力等。
財務
顧客
願景與策略
學習與成長
企業內部流程 資料來源:王怡心,「平衡計分卡學術理論與實務應用」,台北大學。
2. 平衡計分卡的實施步驟 (1) 澄清並詮釋願景與策略:將事業單位策略轉換為特定目標,並透過專業團隊創造共識。 (2) 溝通並連結策略目標與量度:讓每位員工知道目標,並使獎勵與績效連結。 (3) 規劃與設定目標:設定3-5年的目標,並轉為具體行動方案。 (4) 加強策略回饋與學習:使管理階層能監督並調整策略。
1. 澄清並詮釋 願景與策略
2. 溝通與連結
平衡計分卡的 實施步驟
4. 策略回饋 與學習
3. 規劃與 設定目標 資料來源:王怡心,「平衡計分卡學術理論與實務應用」,台北大學。
0-29
0 0 51 Chapter 2 管理概論
重要性 ★★★☆☆
總述 管理者應具備能力
本重點之出題焦點在:書寫格式係「由左至右」之橫行格式;以及特定 成功的管理者須具備技術能力、人際能力、觀念能力。高階管理者須具 備較多觀念化能力,低階管理者應具備較多的技術能力,而人際關係能 文書之種類。本重點之出題焦點在:書寫格式係「由左至右」之橫行格 式;以及特定文書之種類。 力對所有管理者都同樣重要。
凱茲(R.Katz)認為成功的管理者須具備三項核心技能:
一 . 技術能力 應用於作業或業務工作上的知識和經驗,如電機、工程、行銷等。
二 . 人際能力 能與他人共事、溝通、協調、激勵、領導等技能。
三 . 觀念能力 能洞察市場機會,高瞻遠矚,整合各方意見,指引未來發展的方向。 其中 技術能力對基層管理者最為重要 , 人際關係能力對所有管理者都同樣重要 ,而 高階
管理者則須具備較多概念化能力 。 晚近有若干學者又增加了政治能力一項,是指管理者在組織中如何獲取權力、建立權力 與運用權力的能力。
高階 中階 低階
024
技 術 能 力
人 際 能 力
觀 念 能 力
006 Chapter 2 管理概論
重要性 ★★☆☆☆
管理矩陣
管理矩陣是企業功能與管理功能的結合。
企業功能涉及組織業務的描述,屬「做事」的工作。而管理功能則以「人」的工作為主 軸,亦即管理者所從事的工作。 管理矩陣即是強調「人」與「事」之配合 。透過企業與 管理功能之密切配合,企業得以完成使命,創造有價值的活動。 管理╱企業功能
生產 行銷 人事 研發 財務 資訊
規劃 組織 領導 控制 「企業管理」乃是運用規劃、組織、用人、領導、控制等管理功能,有效利用企業的 人
員(men)、資金(money)、生產方法(methods)、機器(machines)、原料 (materials)、市場(markets)、和工作精神(morale)等七大要素,促其做最佳的配合,順 利進行有關生產、行銷、財務、人力資源、研究發展等各項企業功能的工作,達成企業預期的目標。
生 產, 行 銷
工作精神 Morale 人 員 Men 市 場 Markets 資 金 7M Money 原 料 Materials 生產方法 機 器 Methods Machines
, 人 力資 源
規劃 控制 組織 領導 用人
財 務、 研
026
究發 展
(3) 貢獻與滿足平衡 :人之所以向組織貢獻心力,主要原因在組織能給他最的大滿足。因 此,組織給員工報酬要與其貢獻相當。 名師密技
認為權威不在發令者,而在被命令者,即視被命令者接受或同意大小程度而定。
第
1. 開啟人群關係學派研究的先河。 梅岳 (E.Mayo)被譽為「人群關係之父」。 2. 參與研究者: (1) 最初由美國國家科學院所屬研究委員會,於1924至1927年間,在西方電氣公司設於芝 (2) 1927至1932年哈佛大學教授梅岳、羅次力斯伯格、懷德海受邀加入此項計畫的研究。
(二)
修正理論時期
加哥市西賽羅附近的 霍桑工廠 ,進行工廠場地照明對產量影響的研究計畫。
4
章 管理理論的演進
三 . 霍桑實驗(Hawthorne Studies)
3. 實驗過程與結論: (1) 西元1924至1927年「工廠照明設備研究」,未獲肯定結果。 (2) 1927年「繼電器裝配試驗」有6名女工參與,發現「人格尊重」與「社會平衡與士氣」 之理論結果。 (3) 1928年至1931年「大規模面談計畫」對二萬一千名以上工人,展開「深度略談」,得 到「參與情緒的發洩」之理論結果。 (4) 1931年11月「接線工作室的觀察實驗」有14名男工參與,發現「小團體與小團體的約 束」之理論結果。
4. 重要主張: (1) 行為與情緒有密切的關係。 (2) 管理者除基本物質條件的滿足外更應重視人性。 (3) 非正式組織是必然存在的,且有很大影響力。
名師密技
霍桑效應(Howthrone effect): 其假定為員工若受到額外的關懷,或感覺到管理者關心其福利、給與特殊照顧,會更賣力的 工作。
四 . 馬斯洛(A.H.Maslow) 1. 被譽為「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 2. 美國布蘭迪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美國心理學會主席。 3. 西元1954年出版《激勵與個性》。 049
嚴選試題演練 基礎試題演練 第
1.(
) 組織目標設定必要求其可衡量性(measureability),這是因為: (B)作為企業績效控制之用 (C)回應員工的要求
1
章 規劃
(A)符合企業經營的宗旨
(D)善盡企業的社會責任 2.(
) 規劃的程序通常包括 a.發展替代方案,b.情境分析並建立規劃前提,c.評估與 選擇替代方案,d.擬定目標,e.發展細部計畫,請問正確的順序為何? (A)abcde (B)deacb (C)cebad (D)dbaec (E)bdace
3.(
) 有關目標管理(MBO)的敘述,下列何者為真? (A)由杜拉克(Drucker)首先提出 (B)績效目標係由高階主管單方面訂定,並強制分配下屬執行 (C)使組織內實施更大幅度的授權 (D)以目標為基礎的管理工具 (E)是一個規劃與控制系統
4.(
) 下列何者不是促使目標管理(MBO)有效所需的條件? (A)形成組織整體目標與策略 (B)員工瞭解為何採用目標管理 (C)經理與員工共同擬定行動方案 (D)管理者為所有組織成員設定清楚的目標
5.(
) 依據學者Steiner所提出的整體規劃模式(Intergrated planning model), 有關規劃的基礎包含下列何者? (A)高階主管價值觀 (B)企業SWOT分析 (C)計畫之評核與檢討 (D)建立計畫之組織 (E)公司經營使命、基本經濟及社會目的
6.(
) 「規劃比不上變化」旨在強調: (A)不需要規劃 (B)環境改變快 (C)規劃多預測不準 (D)以不變應萬變
7.(
) 何種管理方法需要排出每個計畫的優先順序: (A)線性規劃 (B)零基預算 (C)損益兩平分析 (D)等候線
8.(
) 損益平衡分析之計算公式BEP=TFC/(P-VC),損益平衡點BEP,單位售 價P,單位變動成本VC,請問TFC是下列哪一項? (A)總流量成本 (B)總固定成本 (C)總利潤成本 (D)總進貨成本 135
名詞充電
策略事業單位(SBU)係企業集合運用共同產品/市場策略於相同部門中,應具有三項特徵: 1. 一個單一或相關事業的結合。 2. 有自己的競爭者。 3. 有專責經理負責策略規劃與利潤績效。
① 優點
A. 具有高度的彈性。 B. 強化專業發展與部門溝通整合。 C. 可減少最高階主管的管理幅度,使其著重在策略性工作之思考。 D. 幕僚人員的有效運用。 ② 缺點
A. 過分強調各部門經驗。 B. 由於公司重視的整合區段有別,易使受忽視部門人員產生挫折感。 (2) 複合式結構 係由一群彼此獨立、性質分散的公司組成,採用多角化經營方式以降低經營風險。複合 式結構是經營許多不同業務、跨越無相互關聯領域的大型公司。 ① 優點
A. 規模越大越好。 B. 透過多角化達到成長目的。 ② 缺點
A. 業務分佈的太散,總公司管理不易。 B. 整合協調困難。 (3) 矩陣式結構
總經理
又稱「欄柵組織」,是一種將功 能結構的專業分工與事業部門結
研發
人力
財務
生產
行銷
構的專注、權責分明、自給自足 等優點交互混合的體制,係功能 式組織與專案式組織的結合。 為解決某項特殊問題而設立的團 隊或工作小組,屬臨時性的動態
專案乙
組織。
專案丙
觀念速記
156
專案甲
一種結構設計將功能部門中的專家指派至一或多個專案中,由專案經理領導的方式。
0 0 71 Chapter 2 組織
重要性 ★★★☆☆
組織氣候與組織文化 總述 (Organizational Climate)
本重點之出題焦點在:書寫格式係「由左至右」之橫行格式;以及特定 組織氣候代表組織成員對於組織內部環境的一種感覺或知覺。組織文化 代表組織成員共享的價值觀、信念、態度、行為準則與習慣。雪恩將之 文書之種類。本重點之出題焦點在:書寫格式係「由左至右」之橫行格 式;以及特定文書之種類。 分為人為飾物、價值觀與基本假設三個層次。
一 . 組織氣候 黎特文(G.Litwin)與史春格(R.Stringer)倡導以整體與主觀的環境觀念,來探討組織 成員的行為動機與表現,於是形成所謂「組織氣候理論」。
1. 定義:代表組織成員對於組織內部環境的一種知覺 ,來自成員的經驗,比較持久。 2. 組織氣候的構面: 黎特文與史春格認為組織氣候應包括九個構面: 結構
個人在團體中感受到的拘束程度
責任
個人感到自己可作主,而不必事事請示的程度
獎酬
個人感到做好事情,能獲得獎酬的程度
風險
個人感到在工作上,所具有的挑戰性程度
人情
團體中人員間相處融洽程度
支持
認為其上級與同僚間,在工作上相互協助程度
標準
個人對組織目標及績效標準,認為重要的程度
衝突
個人感到上級與其他人願意聽取不同意見程度
認同
個人對組織所具有的隸屬感程度
二 . 組織文化 組織文化乃是組織內成員所共享的價值觀、信 念、態度、行為準則與習慣,能夠使成員明瞭組 織成立目的、行事準則與主要的價值觀。 1. 層次性: 雪恩(E.Schein)將組織文化的構成分為三個 層次,包括人為飾物、價值觀、基本假設層
裝飾 與行為 價值與信仰 基本假設
次。 (E.Schein, 1985) 170
集中成長
整合成長
多角化成長
市場滲透
向後整合
集中多角化
市場開發
向前整合
水平多角化
產品開發
水平整合
集團多角化
(1) 集 中 成 長 : 安 索 夫 ( A n s o f f ) 曾 提 出 一 個 產 品 / 市 場 擴 張 矩 陣 ( P r o d u c t /
Market Grid),以產品與市場兩個變數來劃分四種策略替代方案(市場滲透、市 場開發、產品開發、多角化策略)。 現有產品
新產品
現有市場
市場滲透
產品開發
新市場
市場開發
多角化
① 市場滲透:在沒有改變產品情況下,設法提高即有顧客的購買次數與購買量,如
採取促銷或降價手段。 ② 市場開發:指將現有產品延伸到新的市場,如將產品銷往不同的地理區域。 ③ 產品開發:針對現有市場,開發具有潛在利益的新產品,如外籍新娘仲介公司開
發國內旅遊服務等。 ④ 多角化:開發新產品以進入新市場,如飲食業進入生技產品的開發。 名師密技
名詞充電
多角化成長 整合成長 銷 密集成長(集中)
售 額
原銷售成長
1. 集中多角化: 針對新產品、新顧客利用現有技術所形成者。 2. 水平多角化: 針對新產品、新技術仍服務現有顧客。 3. 集團多角化: 針對新產品、新技術服務新顧客。
時間 企業成長策略圖
(2) 整合成長 在同一產業中,企業擴展其經營領域,以涵蓋不同價值與創造階段(垂直與水平整合)。 ① 垂直整合: 向後垂直整合:即收購原料的生產者,使成為自己的供應商,以獲得投入的控制權。 向前垂直整合:透過取得配銷管道或提供顧客服務活動以成為自身配銷商,以獲得產
出的控制權。 500
② 水平整合:透過購併競爭廠商或結合相同產業中的其他組織來達到成長的目的。
8. 自我實現需求 尊重需求
運用潛能、自我發展與創造價值 受尊重與肯定
感情需求
友誼、愛情與歸屬感
安全需求
身體、生命、經濟與工作的保障
生理需求
人類的基本需求與生命的維持
9. Anderson的「長尾理論(Long Tail Theory)」具有三大力量: (1) 生產工具大眾化,使生產者倍增:藉由個人電腦、數位軟體、數位攝影機等數位工具的普 及,人人都能成為製作者。因新生產者的加入,創造更多可選擇的商品。 (2) 配銷大眾化,使消費成本降低:因整合者其配銷以網路傳輸,運送費用幾乎等於零,使消費 者更易接觸到利基商品。 (3) 連接供給與需求:利用電腦的搜尋引擎、網路推薦與評比、口碑等,可減少消費者尋找成 本,有助於迅速找到所需商品,激發潛在的需求,把生意從熱門商品轉到利基商品。 10. 又 稱 「 才 能 遞 減 病 態 」 , 指 在 層 級 節 制 體 系 中 , 每 一 位 成 員 傾 向 被 擢 升 至 其 無 法 勝 任 職 位 上,除非經過進修與訓練,否則將無以為繼。 11. 勞 倫 斯 ( L a w r e n c e ) 與 洛區 ( L o r s c h ) 提 出 組 織 結 構 與 外 在 環 境 相 關 理 論 , 他 們 選 擇 了 三 種 產 業的廠商,做為研究對象:一為塑膠業,代表一種需要不斷技術創新的產業,所面臨的環境, 具有高度之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其次為標準化容器製造業,代表一種經營環境至為穩定的 產業,所面臨的問題為非創新;再一種為包裝食品業,其所面臨的環境界於上述二類之間。 (黃英忠《管理學》,高立圖書) 12. Woodward提出科技與組織關係中,情境變數包括以下幾種:
指揮路線 直線—幕僚 控制限度 部門化 整理組織
單位生產或 小批製造(例:訂製汽車)
大批及大量生產 (例:裝配線生產汽車)
長期而連續生產 (例:煉油)
不明確 無嚴格劃分 小 依目的 有機模式
明確 嚴格劃分 廣 依程序 機械模式
不明確 無嚴格劃分 小 依目的 有機模式
資料來源:許士軍,《管理學》,東華書局,台北,1983;P.270。 13. (A)當績效模糊性高等、目標不一性低時採用。 (C)當績效模糊性低、目標不一性高時採用。 14. 石川馨(Karou Ishikawa)提出「全公司品管」(CWQC)的概念,亦即全部門、全部人員參加 的品質管制的工作。 15. (A)領導行為是因其職位所賦予的法統權。 (B)又稱「屬性理論」,認為領導者必有其異於常人的特質。 (D) 源自於領導者個人具備天賦、超世俗的人格特質,透過個人意志與遠見,跟隨者無不由衷信 服。 16. 藉 由 回 饋 增 加 , 員 工 可 瞭 解 其 績 效 表 現 。 理 想 上 , 員 工 應 能 於 完 成 工 作後 , 立 即 得 到 績 效 回饋。 17. 整備時間短,使能快速換線,適於小批量生產。
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