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化險為夷的會話技巧 CASE 1
恐慌導致腦袋中一片空白 以深呼吸來調整自己的狀態 再來確認問題的內容 面試一開始就緊張焦慮會導致面試功虧一簣。要避面這樣的遺憾 出現,建議可以比照下述作法:首先,先坦然告知面試官自己現下的 狀態『不好意思,我現在很緊張…』,然後深呼吸,接著就像鸚鵡一 樣將面試官所提出的問題依樣畫葫蘆般的再說出一次,並暗自在心中 確認問題的內容,此時你會發現心中平靜踏實許多。最後儘量將心中 所要陳述的話傳達出來。
成功談
面試緊張是很正常的,坦然告知面試官自己的恐慌,有時反倒讓人 覺得你很真誠。先心理建設一下,你要了解面試官的心態,面試對 他來說,只是與新人聊一聊以評估適任性,多數面試反而像談天 (有經驗者可以從輕鬆對話中了解對方,而不需把氣氛搞得很緊 張),想清楚了,也許你就不需那麼緊張了!
CASE 2
沒有聽清楚問題的內容 有禮貌地再一次詢問問題內容 『不好意思,您的問題我沒有聽清楚,麻煩請您再說一次,謝 謝!』,沒有聽清楚面試官的提問時,要有禮貌的請求再提問。千萬 不要沒聽清楚就隨意回答或乾脆不回答,這樣等同放棄溝通宣傳自己 的機會,把機會給了其他人,是最糟的情況。
成功談
18
很少有人第一次面試就成功的,常有當場沒聽清楚問題或不知所 云,事後自責「當初怎麼沒那樣說」的感嘆。其實事情並沒有那麼 糟,只要把每一次的面試、每一個問題都認真看待,如果當場回答 的不好,事後想想如果下次遇到同樣問題時該如何回答,這樣自己 就會從一次次的面試中進步。
1
基礎知識
NG 無話可說
相對於話太多,另一個相反的禁忌則是話太少。你不能期待每位面試官都
很有經驗,有些面試官總是用「封閉式」的題目問面試者,諸如「你”可不可 以”用英語與客戶交談?」、「你”是不是”曾在XX銀行實習過?」…等類 型的問題,這時切記千萬不能嚴肅單調的只回答「可以」、「是」、「對」…
常見的問題與回答
2
等超省話的答案,這樣很容易讓面試官感覺你反應不夠靈光、不擅溝通。
Good!
你該怎麼說
儘管面試官本身問話沒有技巧,但像這類型的問題,正是你很好發揮 的時候。除了一開始回答的「是」或「不是」、「可以」或「不可以」 之外,記得一定要補述理由或過程。 例如上述的問題,當面試官問你:「你可不可以用英語與客戶交 談?」如果你的回答是否定的「No」,那麼就應該說明你英文不流利的
3
原因,並且清楚告知你將如何補救;當面試官問你:「你是不是曾在XX
Bank 3.0
銀行實習過?(通常會問這類問題,是面試官看了你的履歷才問的)」 答案通常會是肯定的「Yes」,那麼你就可以補充你在實習的過程中,學 會了什麼、做了哪些事情…等等。
實戰演練
4
NG 不懂裝懂
面試官的問題不見得你都會回答,例如他問你:「金融業也受到全球化
趨勢的影響,請舉三個例子說明這個現象。」也許你沒準備過這個問題,也 可能因一時緊張而答不出來,有些面試者遇到這種情況,會選擇瞎掰一途, 附錄
想說東拉西扯的把時間混掉就好,甚至以為可以用自身流利的口才去遮掩不 足。要小心的是,面試官通常在金融產業比你有經驗,你的答案如果是錯 的,反而踢到鐵板,並留給面試官滑頭的印象。
Good!
Q & A
你該怎麼說
誠實為上策,老實承認自己的不足,之後並會多留意新聞,並深入了 解國際趨勢等。如果你是新人,通常面試官並不會強求一位新人什麼都 要懂,但他看的是「態度」,看一位新人是否能誠實認知自己的不足, 並是否願意謙虛學習的態度。
23
案例
基礎知識
1
M 型社會
大前研一的「M型社會」,在敘述中產階級消失的危機與商機。這本書是為 了總人口百分之八十的下階層,及生活在金字塔底部的人所寫。從這本書中 提及資本主義國家面臨到所得不均的問題,將會越來越嚴重,中產階級的消
2
常見的問題與回答
失,會使貧富差距擴大。各國政府都應該重視與解決這個問題。這也是出身 於中產階級家庭的我,對此有深刻的感觸。原本面對現今社會房價物價的高 漲,內心對未來也充滿了不安全感,但本書最後提出的問題『看了本書之 後,從今天起你會有甚麼樣的行動?』,讓我驚覺絕對不能坐以待斃,一定 要有更積極的行動力才能突破現下的困境。
Good Point! 2 將本書的內容與自身的家庭背景做完美的連結,能感動面試官。 3 將從書中所獲得的感受,轉化為向上的力量,絕對加分。
NG 回答
▼
4
實戰演練
例:『平常很少看書。』、『我特別喜歡看電動遊戲攻略。』、『漫畫, 雜誌或XX週刊,都是我的最愛。』
3 Bank 3.0
1 對所閱讀的書籍介紹簡潔扼要。
會讓面試官臉上三條線的回答。
▼
例:「『聖經』、『佛經』這本書是我的最愛。」 避免宗教、政治類等主觀意識強烈的書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信
▲
類似問題
▼
□□最近有沒有看過什麼有趣的電影可以分享。
附錄
仰,但在職場上不宜過度表達宣揚。
Q & A
切忌只是單純的表達XXX電影很「很有趣」、「很喜歡XXX,他好
▼
帥」或「超級賣座」的感想。 具體表達給面試官為什麼你會分享這部電影,電影大致的內容、與觀
▼
後感想。 也可從某一特定導演的作品來發揮。
139
▲▲
57
難以回答的問題
為什麼你所學與應徵 工作不相符合呢? 問題 詢問就讀科系和選擇行業不同的原因,確認面試者對應徵的工作 目的 是否有一定的認知與決心。
回答要點 1 保持冷靜,沈穩的回答
▼
2 說明選擇該行業的理由
強調自己雖然並非相關科系畢業,但除了對該工作有興趣,並且
▼
已有一定程度的接觸。 舉例說明,如果是文學院外文系的畢業生,想從事金融業的工
作,那麼,可以試著說明平常如何加強商學院的相關知識,比如課 堂旁聽、商務書自修、金融社團等。 ▼
3 除了知識的自我加強外,是否有相關實習工作的經驗。
在說明完你的努力後,可以強調自己比相關科系畢業生相對強項
▼
的優勢何在,比如優秀的外文能力。 面試者被問到類似問題時,回答的兩個方向:
「相關科系畢業生所有的,我如何自我加強訓練,取得什麼成果?」 「相關科系畢業生所沒有的,我擁有怎樣的優勢?」 4 日後進修的計畫或努力的方向
話題探索 ○ 打工/實習經驗與應徵工作的關聯 ○ 個性和能力有利在應徵工作上發揮
150
○ 會持續進修學習與應徵工作專業相關的學問與知識。
Bank 3.0時代的銀行、客戶與行員 在數位雲端科技日漸發達的情況下,網路將逐漸取代銀行部分功能,實體 銀行的功能也可能開始式微。也因此銀行招募新人與面試的問題,也將與從 前大相逕庭,想要往金融業發展的新人,務必要了解銀行業最新的取才動 向。
1 Bank 3.0的時代 數位科技讓金融服務無遠弗屆。即使互遠在聖母峰,只要有網路,銀行 都能夠為他的客戶提供金融服務,這個現象就是Bank 3.0。更簡單的說Bank 3.0強調的是『銀行服務』,而非『銀行』本身。 因行動電話所帶出來的行動銀行、行動支付或行動錢包等移動服務,讓過 去因離銀行太遠,難以取得基本金融服務的非銀族,能以合理的價格獲取優 質的金融服務,成為有銀族。銀行服務因行動網路的連結,不再是銀行的專 利了,這就是Bank 3.0的時代。而這項基於連結性所產生的金融普惠服務, 也讓擁有廣大通路的企業,包括電信業、零售業、電子商務等都有機會提供 提款、繳費與支付等基本金融服務。 銀行轉型未來式Bank3.0』的作者Brett King 下了這樣的 註解:「Banking is no longer a place to go , but something you do.(銀行將不只是一個『地方』,而是一 種『行 為』)。客戶的行為隨著科技的發展已經改變,當全世界 的人都把手機當成銀行帳戶使用時,銀行與客戶互動方式 將發展到「無時不用、無所不在」。
160
▲
01
Bank 3.0 面試Q&A
請簡短敘述Bank 3.0 了解求職者對於目前最新銀行動態是否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面對
問題 目的 一個議題是否能簡而言之介紹,以探測求職者對於時事的掌握度 以及表達的基礎能力。
回答要點 1 簡略說明甚麼是Bank 3.0
Bank 3.0就是數位金融,民眾使用網路和行動裝置,便能辦理銀 行、保險和證券等各種金融業務。像是線上開戶、線上投保等。 2 Bank 3.0 對傳統銀行所帶來的影響
虛擬通路興起,勢必壓縮到實體通路。 3 避免回答過多項目
這類型的問題範圍很廣,面試者回答要精簡扼要,不要牽拖太多。 有些面試者可能為了要表達對『數位』的領域真的很懂,就滔滔不 決、使盡洪荒之力鋪天蓋地的表達,反而失去焦點與重心,會讓面 試官聽得霧煞煞也失去耐心。
話題探索 提出一、二項專有名詞,加以簡單解釋說明: ▼
○ 大數據 銀行要能融合大數據與分析能力,才能了解與即時精準的掌握客戶需求。
▼
○ 行動銀行管家APP 客戶透過手機APP,可以隨時了解帳戶交易明細與進行網路銀行的交易。
▼
○ 客製化網路銀行 銀行依照每位客戶使用網路銀行的習慣,將未曾使用的功能隱藏
以便使用。
162
案例
基礎知識
1
電子票卡的成熟市場
第三方支付在我國發展緩慢,但近幾年陸續有業者投入這塊市場,對非實 體交易金額仍持續發展的我國來說,第三方支付前景可期,但面對非接觸 式電子票證系統智慧卡(悠遊卡、一卡通以及新加入的業者),第三方支
2
常見的問題與回答
付在許多業務方面會與其有所競爭。 以自動販賣機來說,多數機器已支援智慧卡,且非接觸式智慧卡付款迅速, 第三方支付的掃描QR Code相對較為繁雜,這是第三方支付在這方面的劣 勢。但若能利用第三方支付的設置成本較低的優勢,在小型店面推廣QR Code支付方式,便於業者收款的第三方支付系統,仍有相當大的優勢。
Good Point! 1 先概略說明國內產業對第三方支付現下及未來的發展狀態,表示出對該 2 以自動販賣機為例,指出支付的方便性是第三方支付的威脅之一。 3 第三方支付在推廣上仍有其優勢。
NG 回答 ▼
4
實戰演練
1 無法舉出競爭對手。
Bank 3.0
議題的關注與掌握。
3
會讓面試官與求職者陷入鴨雀無聲的尷尬狀態,兩者都會立馬想要結
束這次面試。 2 將拍賣平台、智慧卡與第三方支付等名詞混淆,不清楚之間的差異。
附錄
▼
例:這三者很像啊!功能都差不多的。 面試官:『就是差不多才會有競爭,我看你距離我們所想要找的人才
是差很多。』
▲
類似問題
Q & A
□□銀行與現有第三方支付合作的優劣勢? 例:合作之後,顧客使用第三方支付時,信用卡便是金流的工具,銀行 可以增加顧客的刷卡金額,但若第三方支付業者的系統設置未完善,遭 到盜刷時,銀行的商譽也會跟著賠下去。 □□銀行自己成立第三方支付的優劣勢
171
▲
06
Bank 3.0 面試Q&A
你覺得客戶對於Bank 3.0會有什麼想法? 了解針對Bank3.0的議題,求職者是否能站在顧客的角度思考以
問題 目的 理解客戶的心理與需求,提出必要的因應之道,以爭取顧客的信 任,同時也可藉此與客戶奠定新型態的合作關係。
回答要點 1 以顧客的角度來回答
▼ ▼ ▼
例:我以客戶的角度,最擔心個人資料被濫用或遇到詐騙。 所有交易資料都在手機,如果遺失了怎麼辦? 手機有儲存信用卡資料、輸入網路銀行密碼等資料。 銀行提供的APP是否有足夠的安全性,系統是否有漏洞。
2 本題問的是客戶的想法,要避免以銀行人員的角度回答,應站在另
▼
一個角度提出問題。 客戶面臨數位化最容易擔心資料外洩,遭到詐騙集團盜用、盜刷
的問題,因此銀行必須讓客戶感到放心,才能讓客戶安心地接受 Bank 3.0的潮流。
話題探索 提出一、二項顧客的疑慮,加以解釋說明,並應用在案例,說明對銀 行與客戶之間有可能發生的疑慮。 ○ 儲存信用卡資料的安全性 ○ 網路銀行帳號、密碼的安全性 ○ 手機遺失被破解資料的可能性
172
1
基礎知識
面試官:銀行現在都要銷售金融商品,你覺得如何?/你可以接 受嗎? 我 :銀行是資金的仲介機構,當然要銷售金融商品,在授信部 門(資金來源)就應該推廣存款、匯款、信託等金融商品;在 授信部門(資金運用)就應該推廣放款、保證等金融商品;在
2
常見的問題與回答
經紀、代理部門就應該推廣證券、保險等金融商品。所以我 到銀行後不論在任何部門,都會樂意為銀行推廣銷售金融商 品。
面試官:試著對其他面試官或其他受試者推薦一個你熟悉的金融 商品 我 :現在美金的利率很低,一個月定存利率不到1%,把美金放 在定存根本賺不到錢,我們有個叫DCI的產品,可以讓你的
3
美金享有年化5%的利率,是現在美金定存利率的5倍唷!不
Bank 3.0
過它唯一的風險就是三個月後,如果歐元兌美金的價格跌到 1.28以下,你必需以1.28的匯率用美金買進歐元(假設目前 歐元兌美元的匯率是1.30),反正你們公司也會需要用到歐 元,如果真的被幣別轉換,那你就是用1.28的匯率以美金買
實戰演練
4
進歐元,還比現在的匯率1.30便宜,也不算吃虧的!
面試官:資本市場與貨幣市場有何不同? 我 :金融市場可分為資本市場與貨幣市場,資本市場是一年以上 長期資金供需的交易市場,例如股票市場與債券市場。貨幣
附錄
市場則係調節短期資金供需,運用短期信用工具融通資金的 市場,期間則在一年以內,貨幣市場實際就是短期資金借貸 市場。
面試官:何謂比較利益、絕對利益?
Q & A
我 :絕對利益:就是一國能比他國生產出較多數量的某一產品, 或是同樣的生產量而成本比他國成本低,稱該產品具有絕對 利益。
201
16
證照愈多愈能獲得正面評價嗎?
證照的數量不是問題。當
展現,但是這樣並不保證會獲得
然,對於需要專門性知識或技
正面評價。與其如此,不如說明
術的職業,有證照是有利的,
自己想要取得證照的動機與目
但重點是這些證照在志願企業
的,以及為了取得證照所做的努
中是否能派上用場。偶爾會有
力過程和準備方法,這是更重要
學生在履歷表裡面洋洋灑灑地
的。瞄準符合志願企業所需的證
列出擁有的證照經歷,在面試
照好好表現吧。
的時候也把它作為個人優勢來
17
被問到「最後有沒有什麼問題?」時,應
即使 想表 達對 面試 公司 的就 職意 願, 也應 該避 免說 「沒 有 什麼 特別 想問 的」 。對 該公 司 做好 企業 研究 ,針 對想 瞭解 的 疑問 或做 企業 研究 時找 不到 答 案的 事項 ,預 先準 備好 幾個 問 題。比方說,「教育進修」 或「 技術 提升 制度 」、 「工 作 的妙 趣」 、「 職場 的氣 氛」 、 「應 具備 的技 術」 、「 今後 的 戰略 方針 」等 等。 多準 備幾 道 問題 ,因 為這 是團 體面 試, 其 他應徵者可能會有同樣的提 問。 然而 ,「 有關 創業 時間 」
216
該怎麼做?
這類 ,不 是很 重要 的事 項或 者 在公司簡介、企業網站就有的資 訊,以及關於員工福利或待遇等 等的問題則不宜提出。此外,因 為受試者有多人,一個人落落長 地發問也會被認為思慮不周,所 以請避免。如果怎樣也想不出要 問什麼,與其問一些無聊問題讓 人質疑你對企業的瞭解,不如回 答「是有一些想要瞭解的事項, 不過經過剛才的談話我已經大致 了解了。」以這樣的回答方式做 為結束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