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單
第1章╱貨幣概論
0 1 貨幣的功能與演進
重要
8
項目 命題精華
◆一、貨幣四大功能 1. 為貨幣最原始且最獨特、最重要之功能。
2
「價值儲存」 功能
1. 貨幣可作為「購買力的暫時貯存所」。
3
「延期支付」 功能
1. 貨幣使債權債務有一測度標準。
4
「計價單位」 功能
1. 提供共同單位用以測量財貨與勞務的價值。
1
章
「交易媒介」 功能
第
1
2. 可解決「慾望雙重不一致①」的問題。
貨幣概論
2. 可解決「收支時點不吻合」的問題。
2. 進一步推動「信用經濟」的發展。
2. 可解決「交換比率②」過於複雜的問題。 「交換比率」概念圖
1.當市場上只有2種商品時, 會有1個交換比例。
3.當市場上有4種商品時,會 有6個交換比例。
2.當市場上有3種商品時,會 有3個交換比例。
以物易物的交換比例問題: 交換比例的數目,可用公式。 比例數目=N×(N-1)/2其中, N為商品數目。
003
⑥信用貨幣 (塑膠貨幣) 形式總整理
⑦塑膠貨幣& 支票≠貨幣
008
名 稱
功能
貨幣 功能
信 用 卡
1. 信用卡係銀行與使用者一定之「信用額度」→但該 額度不須與銀行帳戶連接,其係預先設定一消費額 度,消費刷卡時不會從帳戶扣款。 2. 繳款時則可選擇繳付一規定之最低金額,其未繳餘 額可使用類如貸款的方式,以循環信用彈性繳款, 甚至還有預借現金的功能→也就是有「先消費後付 款」的功能。
延遲 支付
轉 帳 卡
1. 轉帳卡在香港、大陸稱為「借方卡」,英文名稱為 「debit card」; 2. 轉帳卡的使用額度與銀行帳戶裡的餘額直接連接, 也就是「有多少刷多少」;刷卡後金額直接從付款 人銀行帳戶轉至商家帳戶→也就是沒有「先消費後 付款」的功能; 3. 「轉帳卡」乃塑膠貨幣中唯一具有「銀貨兩訖」的 功能,其他卡片都是屬於先取得商品,之後才付款 的性質。
交易 媒介
簽 帳 卡
1. 簽帳卡之英文名稱為「charge card」;與信用卡相 同都是先消費後付款,但簽帳卡並無信用循環的功 能只有簽帳功能; 2. 其使用方式是在特約商店消費結帳時,以簽帳卡支 付,並給予使用者一段免息時間,但仍必須在指定 日期之前全部繳清。
延遲 支付
提 款 卡
1. 提款卡係銀行發給銀行存款戶,方便其視自身需求 持提款卡至自動提款機(ATM)做提領存款動作之卡 片; 2. 提款卡在功能上僅為一「提款工具」;其既不具備 如信用卡之「延期支付」功能,亦無轉帳卡「有多 少刷多少」之「交易媒介」功能。
無
現 金 卡
現金卡(Cash card)是一種無擔保的「小額借貸工 具」→不具任何貨幣功能。
無
由於「塑膠貨幣」以及「支票」,到最後都還是要以「現金」支付;因 此兩者都僅屬於「支付工具」;只能算是「貨幣的替代物」,不能算是 貨幣。
11
重要
項目 命題精華
◆一、現代金融體系的組成
1
現代金融體系 架構圖
政府 賦予貨幣 發行權
賦予監督 管理權
中央銀行
金融監督管理當局
資金融通 貨幣政策
監督管理 金融業務
金融體系
非正式之金融體系
正式之金融體系
存款貨幣機構
非貨幣機構
貨幣市場
資本市場
050
間接金融 ︵金融中介機構︶
直接金融 ︵金融市場︶
丙種經紀人
地下錢莊
金主
民間互動會
租賃公司
①
4
債權市場與 股權市場
1. 債權市場:各種債權工具(例如:政府公債、公司債、金融債 券等)發行與交易的市場。債權工具即債務人承諾未來到期日 前定期付與債權人定額的債息,到期時償還本金(但並無公司 所有權)。購買債權工具的投資人有「利息收入」,為借貸公 司之債權人,在借貸公司倒閉清算時有「優先清償權」; 2. 股權市場:股權工具(一般指股票)發行與交易的市場。股權工 具係表彰發行公司所有權的憑證,故又稱為「權益工具」→ 股票代表著其持有人(股東)對公司的所有權。購買股權的 投資人有「股息收入」,為公司之股東,在公司倒閉清算時 無優先清償權,而僅有「殘值請求權」。 3. 債權工具與股權工具之比較整理如下表: 工具
股權工具
債權工具
選舉權
有
無
到期期限
無限期
有到期日
現金流量
不確定
固定明確
稅盾效益
股利不可抵稅
利息可以抵稅
求償次序
最後
按契約規定(優於股權工具)
金融商品
資本市場
資本市場
比較項目
5
074
初級市場與 次級市場①
市場 項目
初級市場
次級市場
別名
發行巿場、原始市場
流通巿場、交易市場
定義
資金需求者為籌措資金發行新 證券。(為交易「第一次發行 之有價證券」的市場)
初級市場發行後之有價證 券交易市場。(為交易 「二手證券」的市場,也 就是一般投資人買賣有價 證券的場所)
組成
1. 證券發行者(企業); 2. 金 融 中 介 機 構 ( 證 券 承 銷 商)②; 3. 投資者。
各種投資者(法人機構或 個人投資者)。
目的
方便企業或政府籌措資金。
提高金融工具流動性⑤。
範例
1. 企業IPO③或是增資時。 2. 中央銀行公開市場操作④。
1. 集中市場。 2. 店頭市場。 3. 公司買回庫藏股。
◆四、利率的決定
14 古典學派
1. 不同主張 (1) 忍慾說:利息是儲蓄者忍受消費慾望的代價。 (2) 生產力說:利息是提供資金用於生產所獲得的報酬。 (3) 時間偏好說:利息是要儲蓄者放棄「目前」消費,所必須 支付的「時間」補償。 2. 共同主張 (1) 利率由儲蓄與投資共同決定:古典學派雖對利率主張各有 不同,但原則上將利率視為「儲蓄者節約的代價」以及 「投資者對資本生產力所支付的報酬」。 (2) 儲蓄金額與利率成正比,投資金額則與利率成反比:反映 在圖形上,儲蓄曲線會是一條正斜率的曲線,投資曲線則 為一條負斜率的曲線。 古典學派:儲蓄曲線 (S) 正斜率、投資曲線 (I) 負斜率
r
S
ro
E I S,I
15 新古典學派- 可貸資金理論
1. 代表人物 馬歇爾(Marshall)、皮古(A. C. Pigou)、羅伯遜(D.H. Robertson)。
148
元 單
第5章╱中央銀行與金融業
1 2 銀行業之業務與經營
甲種準備金:又稱往來戶,是指憑開戶金融機構簽發的支 票或利用中央銀行同業資金調撥清算系統,可以隨時提存 的存款,甲種準備金帳戶之存款不計利息。 乙種準備金:又稱利息戶,是指金融機構根據前一期應提 法定準備一定成數而計提的存款,成數由中央銀行訂定。 金融機構不能自由動用乙戶的存款,只有在金融機構發生 異常提款或配合中央銀行政策而有資金需求時,才可以使 用乙戶的存款為質押,向中央銀行申請融通。由於金融機 構不能自由動用乙戶的存款,因此中央銀行酌予給息,目 前的年息為1.5%。
第
5
章
準備金 帳戶
中央銀行與金融業
2. 主要準備金型態(★重要整理表!請務必牢記!) 主要準備金型態 法定準備 (應提準備)
依法令規定之準備率,對銀行存款及其他負債所應 提存的準備金金額。
超額準備
銀行實際持有準備金超出法定準備的部分,又稱為 「爛頭寸」。
實際準備
銀行持有的「庫存現金」與「在央行所設準備金帳 戶的存款(簡稱央行存款)」稱之。 計算公式:實際準備=法定準備+超額準備
第一準備金
銀行資產中可立即且無損失地取得現金資產的部 分。主要構成之項目為庫存現金、待交換票據以及 在中央銀行及其他銀行的存款。
第二準備金
非第一準備金之銀行資產。例如:超額準備,國庫 券,銀行可轉讓定存單,商業本票,銀行承兌匯票。
借入準備⑥
1. 銀行經由貼現窗口向中央銀行所借得之準備金; 其代價為需支付利息(利率即稱為「重貼現 率」)。 2. 銀行借入準備金額會受到「重貼現率」與「銀行 同業拆款利率⑦」兩者利差的影響。
非借入準備⑥ 自由準備
中央銀行經由「公開市場操作」所提供之準備金。 銀行持有「超額準備」扣除「借入準備(向央行借入款)」 的餘額。(自由準備是銀行可以自由運用的準備金) 計算公式:自由準備=超額準備-借入準備 ⑧
265
元 單
第5章╱中央銀行與金融業
1 3 金融危機與金融監理
③單一保險費率 又稱「固定費率」,指所有涵蓋在保險範圍內的被保險人(例如:銀 行),均以同樣的費率來計算保險費,也就是不論被保險人的收入、職 業或過去經驗作調整保費的一種方法,一般常用於社會保險。 第
④差別保險費率 又稱為「風險基礎的保險費率」:即「對於不同風險程度的銀行,收取
5
中央銀行與金融業
⑤資本適足率
章
不同的保險費率」→資本過低或持有高風險資產而被評估為高風險的銀 行,將支付較高的保險費率。反之,則支付較低的保險費率。 資本適足率=銀行自有資本÷加權風險性資產 【註:計算資本適足率時,「加權風險性資產」係指「信用風險」、 「作業風險」以及「市場風險」之加權平均數。】
⑥架構Basel II 的「三大支 柱」
架構 Basel II 的「三大支柱」
三大支柱
最低資本要求
合格資本
信用風險
⑦核心資本
監理審查
市場紀律
加權風險性資產
市場風險
作業風險
核心資本=第一級資本÷風險加權資產
339
元 單
第6章╱貨幣供需與貨幣政策
1 4 存款貨幣的創造與貨幣供給
15 各項變數與貨幣供給乘數的關係 現金外流率(c)
反向關係
反向關係
活期存款法定準備率(rD)
反向關係
反向關係
活期存款超額準備率(e)
反向關係
反向關係
活期儲蓄存款對活期存款比率(s)
反向關係
反向關係
活期儲蓄存款法定準備率(rS)
反向關係
反向關係
定期存款對活期存款比率(t)
反向關係
反向關係
定期存款法定準備率(rT)
反向關係
反向關係
要點×
6
6
貨幣供需與貨幣政策
貨幣供給乘數效果
章
與貨幣供給乘數關係
第
項目
重要補足事項
要點
說明
①通貨淨額
通貨淨額是指社會大眾手中持有的現金→亦即將「通貨發行額」扣除存 放在中央銀行、一般銀行、信用合作社、農漁會信用部與中華郵政公司 儲匯處的「庫存現金」(通貨淨額=通貨-庫存現金)。
②準備貨幣為創 鑒於有許多考生對於「準備貨幣」、「存款貨幣」、「貨幣供給」這三 造貨幣供給額 個名詞經常「傻傻分不清楚」!筆者特別將此三者之關連性以下圖表 的基礎 示,也請讀者用力把以下關係圖牢牢記住: 流通在外 ( 無法創造存款貨幣 )
準備貨幣=通貨淨額+實際準備 存款貨幣創造過程 (準備貨幣乃創造存款貨幣之基礎)
存款貨幣 存款貨幣占貨幣供給額的絕大部分
存款貨幣+通貨淨額=貨幣供給 M1
361
元 單
第6章╱貨幣供需與貨幣政策 1 7 貨幣政策工具
11 重貼現率政策 效果
1. 調整重貼現率之效果,視準備金需求與供給曲線交會點「位 於供給曲線的位置」而定: 供給曲線垂直位置 (無貼現放款)
供給曲線水平位置 (有貼現放款)
第
供需曲線 交會點
6
章
影響 不變(i0)
與貼現率「同方向」變動 (i0→i1)
準備金數量
不變(R0)
與貼現率「反方向」變動 (R0→R1)
拆款利率i
拆款利率i
調高貼現率
S1
圖示
E0
i0
調高貼現率
E1
1
S0
i1= id
S1 E0
0
i0= id
貨幣供需與貨幣政策
拆款利率
S0
拆款利率上升
D
D R0
準備金數量R
R1 R 0
準備金數量R
2. 當貼現率提高時,銀行向央行融通的資金成本隨之增加,銀 行將減少向央行借入資金。在銀行減少向央行貼現下,為維 持自身放款能力,其將會「增加持有超額準備(即銀行庫存 現金)」,以備未來放款業務需要。
12 重貼現率政策 之優缺點
1. 優點 (1) 最能發揮中央銀行「最後貸款者」的角色,有助於防範或 解決金融恐慌。 (2) 有部分宣示效果(但效果模糊)。 2. 缺點 (1) 不是積極有效的工具:央行居被動地位,無法有效控制貼 現放款數量。 (2) 缺乏「一致性」:重貼現率調整會對「貼現部位較大」的 銀行產生較大影響。 (3) 缺乏「強制性」:銀行可選擇要不要跟央行貼現。
453
9
釘住貨幣供給 額政策(又稱 為「管量不管 價」政策)
1. 條件:實質部門(商品市場)不穩定→IS曲線波動。 2. 策略:釘住「貨幣供給額」可以使產出的波動縮小。 3. 圖解:當實質部門不穩定(IS曲線波動) (1) 釘住利率(價格)政策 i LM3 LM1 LM2
i1
E3
E1
E2 利率目標 IS2 IS3
0
Y3
Y1
IS1
Y2
Y
【實質部門不穩定時,IS曲線發生波動(IS1,IS2,IS3),此時若釘 住利率將使所得在Y2和Y3之間波動】 (2) 釘住貨幣供給量(數量)政策 i LM1(貨幣供給額目標)
E2
i1
E1 E3 IS2 IS3
0
3 Y1 Y’ Y3 Y’ 2 Y2
IS1
Y
【實質部門不穩定時,IS曲線發生波動(IS1,IS2,IS3),此時若釘 住貨幣數量將使所得波動較小(Y2'~Y3')】
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