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CU GIA MARCH I 林之綠 CHIH-LU LIN Portfolio 2022

CHIH-LU LIN'S RESUME Chih-Lu Lin 林之綠 0920691070greenandgigo@arch.nctu.edu.tw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建築研究所學士後建築組 碩士畢業 Master in Architecture I (MArch I) , Graduate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G.I.A.), National Yang Ming Chiao Tung University (NYCU) - Taiwan. - 國立交通大學 人文社會學系 學士畢業 Department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H.S.S.),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NCTU) - Taiwan. - 國立台東女子高級中學 畢業 National Taitung Girls’ Senior High School (TGSH) - Taiwan. 台北出生 [1995]、台東成長 [2003-]、新竹念書 [2014-2021]、現居基隆 [2021-] 期望能持續以社會性與空間設計的視野,尋找地方空間隨時空推進之方向。遷居於台灣不同城鄉之間,對於不同地方生活如何以空間設計視角加以閱讀與詮釋深感興趣,大學期間同步選修交通大學跨領域設計與創新科技學程之課程,因而踏入跨域建築之路。 ABOUTEDUCATIONME i [2014-2018][2018-2022][2011-2014]

CHIH-LU LIN'S RESUME - 交大建築設計獎 優選 Honorable Mention of NCTU Architecture Design Award - Runner-up in the competition Pause hosted by UNYT(2020) on UNI 作品 "Mono In Mist - The water city wall and the meditation garden" - 基隆市政府都市發展處 住宅及都更科 臨時人員 - 基隆市政府都市發展處 住宅及都更科 實習生 - 陽明交通大學建築所展 NYCU GIA 2020 Project Review_ PROJECT PROJECT - NCTU GIA_City Short Talk: 新竹城市小聚夜_來聊自然x設計x科技 展覽講座 - 新竹六燃國際展覽舞台設計_德國 POST THEATER 合作案_ 無/非 紀念碑 NONUMENT - 國立交通大學 107 級畢業生聯合會美術編輯暨畢業紀念冊總編 SOFTWARE - Rhino [+V-ray] :使用經歷四年 繪製建築圖/ 3D 建模/渲染 - AutoCAD : 自學進修中 有相容檔案至 Rhino 中製圖之經驗 - Adobe Illustrator/ Photoshop/ Indesign : 使用經歷八年 - Adobe Premiere/ After Effects : 具基礎影片剪輯及動畫製作經驗 - QGIS : 自學使用中 RELEVANTEXPERIENCEAWARDSKILLS 主要承辦 2022 基隆城市博覽會 A3 展區 城市參與製造所 互動劇場之舞台與充氣裝置展覽、講座之籌辦與執行參與策展小組及擔任影片組組長實習期間見習公共工程、地方創生及土地規劃等相關事務之工作策展與活動相關業務負責展覽動態影像之統整設計與技術規劃 CUBE 設計製作當屆全校畢業紀念冊與相關活動宣傳設計暨製作團隊成員 [09/2020-03/2021][06/2019-11/2019][12/2017-06/2018][07/2019][07/2021-11/2021][01/2022-05/2022][11/2020][06/2021] LANGUAGE - English : 大學畢業審核通過程度 預計 2023 報考 TOEIC - 日本語 : JLPT N3 通過[2021] 預計 2022 報考 N2 ii
CHIH-LU LIN 作品目次 Contents
NYCU GIA MArch I Portfolio 2022 青幼之家 Home for Babies and Youths / Mix-used Housing 流與轉 Flow and Twist / Tourist Center 粒線體之家 Mitochondria House / Congregate Housing 平行西岸 Parallel West Coast / Keelung Port Wset Coast Transportation Center 雲端城市:台東 Cloud City: Taitung / 2020 Taiwan Countryside Studio 鄧麗君紀念碑 Teresa Teng's Memorial Passway / Monument Sudio 無/非紀念碑 NONUMENT / Stage Installation Design Mono In Mist / Runner-up in the competition Pause hosted by UNYT(2020) on UNI 反移動時代的紀念碑 / 碩士論文簡述 290905011321253137
01 CHIH-LU LIN Site 新竹市東區三民路166號 隆恩圳畔 Designer 林之綠 Advisor 張基義、吳卓昊、曾令理 青幼之家 Home for Babies and Youths 住商混合小住宅 Mix-used Housing (2019)


02NYCU GIA MArch I Portfolio 2022 親近自然的遊憩空間。地門敞開,便可與庭院完全接合,形成更大且可自由遊玩、活動之空間,若將臨隆恩圳之落將所有空間中的尖角圓潤,方圓之外皆是孩童一樓托嬰空間設計為將服務性空間置中,並且立層次。產生更多半戶外空間,使生活與綠帶的關係建拓寬進入隆恩圳之巷口。純粹的曲面屋頂涵蓋間,將建築體向鄰近街屋退縮,讓出外圍綠地年共居住宅。呼應基地鄰近隆恩圳都市綠帶空嬰中心空間,上樓層居住空間則為單元式的青口>老年人口」為發想,商業機能定為專業托以新竹人口結構特色「幼年人口>青壯年人 寬進入隆恩圳的巷口。街的現存廟宇及鄰房形成V字形的天際線,拓心活動空間與車道分隔,傾斜的屋頂線也與對計,傾斜落地的屋頂配合植栽,將一樓托嬰中而剖面圖則是看向位於巷口轉角基地的關係設臺的植栽空間形成綠帶含入住宅空間之層次。樓高的開口,使隆恩圳的綠帶空間與半戶外露在立面圖可見屋頂傾向隆恩圳,並開啟了兩層行活動。住宅型態鼓勵居住者多往公共與半戶外露臺進處理私人空間,將公共空間與半戶外空間擴大,並且擁有共同廚房與衛浴空間,以最小單元式二、三樓則為青年共居的住宅空間,可居四人,

CO-LIVING SPACE ROOF INFANT CARE CENTER 青幼之家分層關係 03 CHIH-LU LIN
A' AA A'A' A A' A A AAA' A A' A A' A A'A &EXPLOREDETAIL CO-LIVING SPACE scale 1: 2 cm A-A' SECTION INFANT CARE CENTER scale 1: 1 cm + 305 0 cm + ++++260.581559032520570 1000 800 cm A-A' SECTION 400 NORTHEAST ELEVATION ++++++0260.5cm57032581559020305 GF PLAN 4.5m 13.5m AA' NORTHEASTSECTION ELEVATION 4.5m 13.5m RF PLAN2F PLAN 3F PLAN 04NYCU GIA MArch I Portfolio 2022
流與轉之實體模型 05 CHIH-LU LIN Site 新竹市建國公園 Designer 林之綠、吳采瑜 Advisor 何震寰、方俊傑 流與轉 Flow and Twist 遊客中心 Tourist Center (2018)


2F內部渲染圖1F內部渲染圖 06NYCU GIA MArch I Portfolio 2022 密與公共」、「個人與群體」、「遊客與居民」同自由流竄的空氣,讓「自然與人工」、「私以長條流線型態,塑造流動與穿透的感覺,如樂,並互相交流以達到互惠之功效。群的人潮,如居民與遊客,都可在此休憩、遊綠地特色;並透過此半開放的空間,使不同族氣、陽光、自然流動的空間,保留原有的公園中心的雙重機能思考,因此設計一座能使空座當地居民時常匯聚的場所。置入里民暨遊客基地選址於新竹舊城區中的建國公園,這是一 算,創造一種輕巧、自由的空間。以人為活動與自然交錯作為基礎去做實驗與計透過彎曲、扭轉、疊合與分離等方式操作形體,的關係,並使之彼此交融時仍然自然且自由。平衡。目標是以空間去結合這些本身就已存在等等對比關係,都能在空間之中,達到自然的


9m 27m 07 CHIH-LU LIN




a. RF PLAN b. 2F PLAN c. 1F PLAN d. SOUTHWEST ELEVATION e. AA' SECTION f. BB' SECTION g. CC' SECTION a. b. c. d. e. f. g. 08NYCU GIA MArch I Portfolio 2022
粒線體之家模型照 09 CHIH-LU LIN Site 新竹市建國公園 Designer 林之綠 Advisor 曾令理、吳卓昊 粒線體之家 Mitochondria House 集合住宅 Congregate Housing (2019)


10NYCU GIA MArch I Portfolio 2022 Mitochondria 露臺、自然空間與採光的綠化社區。臺綠地,形成各個住宅空間皆得以接觸到戶外同時利用曲折線條的開口深入各樓層間創造露造串聯街廓周遭環境至隆恩圳的多向開口;並地,透過粒線體般多樣的曲線於建築地面層創本次集合住宅設計以隆恩圳接民生路端為基胞體產生能量化學反應的面積。名為細胞發電機的粒線體,以曲折的皺褶增加為生物細胞中之「粒線體」,又 生活動串聯,並成為隆恩圳綠帶與藍帶的延伸。發生。此集合住宅的地面層設計與基地周遭產並創建商業空間促使不同活動與服務機能在此的挑高空間,不但使之可涵蓋地方廟宇在其中,穿越基地往隆恩圳走入的連結關線。兩層樓高空間關係,在地面層形成吸引街廓以外的人流同塊體錯落堆疊之下,產生許多挑高、通透的口的依據,形成曲線並生成的量體空間,在不以基地周遭街廓與道路關係做為曲線彎折及開

AA' SECTION 地面層平面圖 13.5m40.5m 模型局部照:地面層 11 CHIH-LU LIN 受到綠地與陽光的交錯。間時,於視覺等感官體驗上仍能在移動之際感幕作為分界材質,創造各樓層於行走於過度空社交活動使用。曲面的露臺空間皆使用玻璃帷成為分區住戶單位的公用空間,可進行休憩與陽光與空氣。而各樓層的露臺綠地空間,也將房間皆可擁有對外窗,使每位住戶享有平等的露臺可綠化空間,各家戶單位的客廳、臥室與折的量體關係,使樓層間因堆疊而產生大面積量體往上堆疊,於平面圖上維持各樓層曲線彎



3F平面圖 模型局部照:露臺空間 12NYCU GIA MArch I Portfolio 2022




平行西岸概念圖 13 CHIH-LU LIN Site 基隆港西二西三碼頭 Designer 林之綠 Advisor 龔書章、周書賢、方俊凱 平行西岸 Parallel West Coast 基隆西岸碼頭轉運中心 Keelung Port Wset Coast Transportation Center (2020)


14NYCU GIA MArch I Portfolio 2022 平行交織 分流匯聚 市空間。動空間,創造串接港邊與山城的分流/停留城土地,設計試圖透過多層次平行排列的動線活望而立。基地坐落於西岸山海緊鄰的狹長港區望,未來將建立兩航運中心隔海港東西平行相設計著手之焦點。基隆內港東西兩岸平行對相串的交通、文化與城市生活公共空間,是本尺度的郵輪旅遊運輸中心,如何整治與之相聯基隆市積極推動國際觀光港口發展,建立國際 旅行與生活。大廳給串接起來,使人們能在此匯聚與分流、基隆在此濃縮整理,並由一座中心架高的轉運綠帶、步行、交通、城市、生活、山丘、天空——若將海與山平行展開——海、船、旅運、休閒、

PARALLEL ZONE A : TRAFFIC LINE BY THE ROAD 基隆內港東西兩岸旅運中心形成平行而立的內港門戶 PARALLEL ZONE B : GREEN COMMERCIAL FOR THE PEDESTRAIN PARALLEL ZONE C : THE SEASIDE & C2C3 TERMINAL 15 CHIH-LU LIN 以平行系統梳理空間層次 心對望形塑海港門戶。C.行漫遊綠帶空間。B.只有交通工具的平行。A.岸,將其分為三大平行系統,分別為:整治導向新國門廣場。因此針對基地所在的西心,透過平行對立的空間配置將城市重心重新延伸出來的正是接通至東西兩岸的國際旅運中起來,定義為「基隆新國門廣場」,而U字形中,我認為需將以上所有新舊廣場及設施串接廣場、文化及交通的匯聚點,在整體長期規劃基隆內港U字形底的空間,在城市中作為公共將所有交通往交通湍流的馬路側整合,作為串接新國門廣場的廣場空間,創造最大化步最後一道為面海側的平行帶,與東岸旅運中 為發展前提,逐步發展為右頁之空間設計關係。旅行與生活。以前述A、B、C三大平行系統作大廳給串接起來,使人們能在此匯聚與分流、基隆在此濃縮整理,並由一座中心架高的轉運綠帶、步行、交通、城市、生活、山丘、天空——若將海與山平行展開——海、船、旅運、休閒、




16NYCU GIA MArch I Portfolio 2022 a. 橋串接兩建築量體。創建多種觀海高程與視角,在第三個重點高程創建天立建築量體,加強圍塑基地尾端的公園與廣場,並且e.橋,擴展形成新的天橋系統。串接三大平行系統,將高程定為C2C3倉庫原有天d.海平行立面空間。c.形塑平行商業帶。商業空間,並與歷史建築C2C3倉庫地面層陸側空間b.線皆往中山一路六線道靠攏整合。E-BUS、輕軌、火車、公車以及遊覽巴士,將以上動延續基地周遭各種陸上交通動線系統,包含接續基地周遭既有商業帶,平行延伸綠帶聚落式面海側包含C2C3倉庫並延伸複製新量體,加強面以C2C3倉庫中心所延伸而成一中央轉運大廳,在尾端天橋環接擴展而成的城市公園之上,再建 中山一路六線道 火車站北站 城際轉運站 既有商業帶 中央轉運大廳 觀海天橋 尾端城市公園





17 CHIH-LU LIN 透過動線分類與跨層串聯建立創建空間系統 間在不同高程也能順利穿越分流。廳,並透過環狀天橋串接,將公共與半公共空高程,使人們可以在天橋系統上直接進入大以及旅宿飯店空間,其大廳特別抬升至三樓的在基地尾端兩座建築量體分別為會展辦公中心換。點,使由海至陸的各種交通都能在此匯聚轉中央轉運大廳收攏了所有交通工具種類的站通站點,並透過植栽景觀與步行空間區隔。在遊休憩。而交通動線則在靠馬路側沿線設立交邊的漫步遮蔭空間,使人們能舒適地在港邊漫間,引導基地周遭的人進入漫遊,並創建海岸在地面層配置上希望透過聚落式的綠帶商業空種藍色系交通或是商業等管制空間。置圖可見空間分布由偏綠色的公共空間串接各整體空間設計自動線整合出發,由爆炸機能配 是使多系統得以串聯與整合的核心區域。的空間。作為多項平行系統的中繼轉運中心,輕鬆順利選擇自己想要前往移動或是停留休憩間,當人們抵達這座成是大屋頂之下時,便能的空間,有時是分流通道、有時是停留活動空由剖面圖中可見,屋架之下涵蓋的是多元多樣個個南北延伸的平行系統。終通至山城生活空間。以上這些斷面,都是一地下地上交通系統、通往西岸山城的天橋、最為:航運海關、天橋與商業綠帶、下挖廣場與頂之下是由東至西(上圖fig.4_19右至左)依序由海岸橫跨至西岸山城的大屋架所覆蓋,大屋作為匯聚所有交通與活動系統的空間,被一座能完整綜觀本設計「平行西岸」的重要空間。在西二西三倉庫中心所建立的中央轉運大廳是 TRAFFICCONTROL ROOMSCONTROL LOBBYCONTROL PUBLICCOMMERCIAL HOTEL OFFICE(2000AUDITORIUMPEOPLE)OFFICESHOPS SHOPS COMMERCIALVILLAGE COMMERCIALVILLAGE COMMERCIALVILLAGE URBAN PARK TRANSPORTATIONCITYLIVINGROOM BRIDGEBALLROOMHOSTELLOBBYTERMINAL LRT/E-BUS STATION E-BUS STATION LRT TOURE-BUSSTATIONSTOPBUSPLATFORM 爆炸機能配置圖
18NYCU GIA MArch I Portfolio 2022 UP UP DN UP UPUP DN UPDN DN UP UP DN UP DN UPDNUPDN UP UP DN PLAN 3rd FLOOR +11.6 m PLAN 4th & 5th FLOOR PLAN 6th FLOOR PLAN 7th FLOOR PLAN 8th FLOOR PLAN 9th FLOOR UPUP DN +30.6 UP DN UPDN DN UP UP DN DN DN UP UPDNUPDN UP UP DN +11.6 m PLAN 4th & 5th FLOOR PLAN 6th FLOOR PLAN 8th FLOOR PLAN 9th FLOOR UPDN UP DN UP UPDN DN +25.6 UP UP UPDN DN DN DN DN UPUP UP UP +30.6 UP UP DN +25.6 DN UP UPDN UP DN DN UP UP UPUP DN DN DN DN DNDN UPDN UPDN UPDN UPDN PLAN 3rd FLOOR +11.6 m PLAN 4th & 5th FLOOR PLAN 6th FLOOR PLAN 7th FLOOR PLAN 8th FLOOR PLAN 9th FLOOR UP DN UP UPDN DN UP DN UPDN UP DN UP UPDDN DN UP UP UPDN PLAN GROUND FLOOR ( ± 0m) UP UPDN DN DN PLAN GROUND FLOOR ( ± 0m) PLAN BASEMENT FLOOR (- 5.5m) 301260 DN UP UPDN DN UP DN PLANUP 2nd FLOOR (+606.56m)M UP UP PLAN0 6.56m) 60 M (UPDN UP UPUPUPDNDNUPDNPLAN SECOND FLOOR +6.56 m PLAN 3rd FLOOR PLAN 7th FLOORPLAN BASEMENT -5.5 m DN DN UPDN PLAN GROUND FLOOR ( ± 0m) PLAN BASEMENT FLOOR (- 5.5m) 3012 PLAN6 2nd FLOOR (+ 6.56m) SHOP DN DN DN 60 M DN 各樓層平面圖地面層平面圖 40m 120m
19 CHIH-LU LIN 20 50 100 M0 1 PLAN 9th FLOOR(--- / 35.6m)PLAN 8th FLOOR (29.6m / 30.6m)FLOOR (26m / 25.6m) UP UPDN DN DN FLOOR (11.6m)DNCHECK-IN COUNTER DNDNDNDN BRIDGEUPUP PERSPECTIVE SECTION OF THE CITY TRANSPORTATION LIVINGROOM ROOF (WEST SIDE) +12 m 1 LRT STATION 2 OUTDOOR STAGE / THEATER 3 SITTING STAIRS 4 POWER ROOM / TOILETS 5 TO THE COMMERCIAL VILLAGE 6 CONVENIENCE STORE 7 C2C3 BRIDEGE HERITAGE 8 COFFEE SHOP 9 TERMINAL LOBBY 10 BOARDING HALL 11 LANDING BRIDGE 12 SKYWALK 13 BRIDGE TO THE WEST 14 E-BUS LANE 15 TOUR BUS PLATFORM 16 SIX-LANE ROAD 1613 15 141 2 6512 SECOND FLOOR +6.56 m GROUND FLOOR ±0 m LRT LEVEL -6.56 m 動線與沿路視域圖中央轉運大廳剖面圖


20NYCU GIA MArch I Portfolio 2022 ROOF (EAST SIDE) +20 m 4 3 7 88 9 10 11 LANDING BRIDGE HEIGHT +18 m LANDING BRIDGE +9.2 m SECOND FLOOR +6.56 m GROUND FLOOR ±0 m BASEMENT -5.5 m (LIMIT +6.5 ~ +13 m)


台東的無限水平延伸地景 21 CHIH-LU LIN Site 台灣台東縣 Designer 林之綠 Advisor 林家如 受OMA/AMO的Countryside: The 紀錄。勢及未來想像。最終以個別議題綜整資訊成冊的空間議題,並從多向度的分析中發現改變趨題研究,試圖從台灣非都市視角探求出有潛力與老師及另外七位同學共同進行台灣鄉村的議究為啟發,在2020年下半年的選修設計課中Future研 雲端城市:台東 CLOUD CITY: TAITUNG 2020 Taiwan Countryside Studio(2020)


22NYCU GIA MArch I Portfolio 2022 宿與民房並立,彼此爭奇鬥艷。起各式透天厝民宿,各種繽紛色彩與造型的民周遭的近郊區域,則如雨後春筍般一塊塊地蓋乎都是飯店大樓;而另一方面圍繞著新火車站鎖企業飯店,在台東市天際線所見之高樓,幾發已達飽和的台東市中心,出現許多大型的連中之一便為旅宿產業的分布與型態:在土地開際,台東也相應產生許多明顯的空間改變。其限的廣袤自然景觀。而在觀光發展突飛猛進之海洋、山丘或是田野,皆擁有一望無際彷若無 觀光旅遊的雲端城市 片土地以豐富的自然及文化資源著稱,無論是台東曾多次獲選為國際級的觀光評選對象,這史紀錄。人潮非比尋常,甚至突破旅遊人口月結算的歷漲。作為國內熱門觀光縣市,湧入台東的觀光國內旅遊人數在各旅景點皆得到倍數性的暴控制良好並維持數個月,因此在2020年之內,零。在海外各國傳染爆發嚴峻之時,國內傳染2020年正是疫情爆發之際,跨國旅遊倏地歸


《雲端城市:台東》手冊局部內容 23 CHIH-LU LIN 長所限,5G若須達到與4G相當的普及率,便面臨5G訊號技術的發展限制。基於訊號波在正處於轉換5G的中介時期,此時鄉村地區資料統計,4G訊號普及率便高達86%,而現台灣電力與網路系統發展完整,根據2020年在這些視覺訊號背後。片的訊號端就在身邊,但這些塔台卻總是隱身讓人感到有趣的是,所有旅者上網上傳旅遊照見就聳立在茄苳樹旁近三十米高的訊號基地塔。每一張上傳至社群軟體的照片之中,卻從來不紛紛在樹旁與筆直的田間道路消點合照,然而的田地中央佇立著一棵約八米的茄苳樹,人們以著名的「池上金城武樹」為例,在金黃廣闊在各個觀光熱點則產生另一種特殊的現象——除了旅宿產業發展出區域性的型態分布之外,






24NYCU GIA MArch I Portfolio 2022 物件也將被虛化的能力。識凝聚,形成一種即使是真實空間中最醒目的地方的凝視皆擁有自主詮釋的權力,而眾人意皆會巧妙地選擇個人所需的畫面。人對於一個們進入此場域並於線上留下「旅遊的證明」時,進入自然地景之中,然而巧妙的是,在觀光者現況事實已顯示社會對於網路與電力的需求已科技發展背道而馳,以保有現狀?體設施並視之為地景的一部分;抑或是與網路增之時,台東應選擇在地景之上增設更多的硬高聳的基地塔。當觀光旅遊的網路需求人口遞沒有可附著的建築物隱身,只能選擇加設更多而,在台東大部分地廣人稀的自然環境之中,則需要加設三至四倍的訊號台才得以實現。然






25 CHIH-LU LIN Site 台灣新北市金山區金寶山景觀墓園 Designer 林之綠 Advisor 吳承軒、魏子鈞 錨定於墓園邊緣的漫漫步道 低調卻深長的一段紀念循環。懷抱眾人內心之旋律,隨著地景起伏韻律形成悼念路徑。步道成為一道如鄧麗君與其音樂般一道漫步至景觀墓園區至高點,再循環返回的以錨定在景觀墓園山區地形邊緣之形式,形成試圖以線性步行過程轉換為鄧麗君紀念碑。車道為主的景觀墓園區之漫步空間;二來,將一道來回並列的步行走道:一來,作為目前以將鄧麗君之墓自筠園往高海拔處移調,並建立園位於金寶山景觀墓園公路出入口處。本設計鄧麗君去世後葬於金寶山景觀墓園之筠園,筠 鄧麗君紀念碑 Teresa Teng's Memorial Passway 人物紀念碑 Monument Studio (2021) D.S. al fine

26NYCU GIA MArch I Portfolio 2022 了一道15公分的縫隙,使出入口可相對望。一段迴旋反覆的記號。在出口擋土牆折角處開貼切——起終點不僅是線性的頭尾,而是象徵譜記號「DalEndless潔的景觀公園,同時作為原本的筠園在搬遷鄧麗君之墓之後,重整為簡園的平緩,以及通往制高點的橋。地間的階梯、漫步在森林中的坡道、蔓延成公要步行經驗,由低海拔至高海拔依序為:嵌入土山林之交界。墓園邊緣,步道擋土牆標記出人為墓園與原始本設計規劃一道總長一公里的漫漫步道錨定在步道依隨地形變化,形成四大主TheMonumentofReapeat的起點與終點。在這裡以樂SengoandFine」來理解的話更為 兩道步道相望逆行。(Crescendo)與漸弱(Decrescendo)的樂曲,在兩向的步道。人們隨著坡道行走,猶如漸強面向墓園之擋土牆下降至扶手高度分界出來回原本聳立的擋土牆僅剩標記墓園邊界的一道,樹林。在這一段森林步道,隨著地形坡道向上。攀越至地表之上,兩旁厚重的擋土牆轉為自然地,抵達墓園的邊緣,進入森林步道。擋土牆切開的山壁之間,越過起伏最大的山坡攀爬階階而上,分叉的步道逐漸合而為一。在這是屬於漫遊朝聖者的前奏與尾曲。人們透過銜接起/終點的是一段嵌入在土地中的階梯, Dal Sengo and Fine Crescendo & Decrescendo



EE' sectionDD' section CC' section BB' sectionAA' section 27 CHIH-LU LIN 整身心後,動身返程。段與起伏的過程,在寧靜廣袤的高點草原上重道及整座景觀墓園的山林景致。經歷了不同階念之時,也能回望自己一路漫遊至此的漫長步嵌在地面的彎弧黑色大理石碑,人們在低頭悼在墓園至高點的草原之上,鄧麗君之墓為一道點(+355mm)銜接融合。區馬路後,路面逐漸拓寬,最終與墓園區至高向逐漸跨越地表的拱橋之上。步道橋跨越墓園而代之的是透水碎石鋪面。踩著碎石鋪面,步這一段步道開始波紋混凝土鋪面也消失了,取向步道漫遊的人們,隨著步道橋逐漸分岔分離。落的高差,平緩的步道成為抬升的橋體。在兩延伸平緩步道,地形在基地尾端有一段向下陷是不同的。的步道存在,並以波紋方向暗示兩道走道走向轉變為波紋混凝土,加強在這一段平坦公園上扶手隔閡的空間,步道舖面從平滑透水混凝土路,步行至對面的墓園區。在這一段沒有圍牆的休憩空間。漫遊者可在此漫步穿越草原與道圍牆消失了,步道與近旁草地構成一段公園式遊步道的緩慢曲(Largo)。兩條步道隔閡彼此的隨著走至坡道高點,地勢趨於平緩,這裡是漫





28NYCU GIA MArch I Portfolio 2022 鄧麗君紀念碑平面圖 45m 135m

29 CHIH-LU LIN Site 台灣新竹市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 Designer 林之綠、吳芷瑄、岳思齊、詹旅琦、黃郁晴 Advisor 凌天 諒等關係。來探討關於台灣殖民歷史延伸至今的記憶與原構為舞台背景,結合數位投影及觀眾即時互動導演,以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建築遺Schumacher作品,由德國後劇場的兩位藝術總監Max通大學交大跨領域藝術團隊的舞台表演計畫Nonument無/非紀念碑是一項2019年交和HirokoTanahashi作為編劇及 無/非紀念碑:舞台裝置 NONUMENT : The Cube 舞台裝置設計 Stage Installation Design (2019) 充氣中的Cube舞台裝置與彩排中的演員

30NYCU GIA MArch I Portfolio 2022 時投票共同決定形式與意涵。竹,而這座紀念碑的形式將由在場所有觀眾即與一座祈求和平與原諒的紀念碑作為禮物給新史揭開序幕,劇本假定一座的日本姊妹市將贈表演以兩位演員一搭一唱敘述日本殖民台灣歷戲劇逐漸結合並共同彩排後才得以旁觀參與。與前期導演與編劇的內容討論,而是在舞台與當年作為舞台裝置設計製作團隊一員,並無參 也造就了不同形式的紀念碑結果。塑而成。在練續兩日的表演中,不同觀眾組成圖紋到意涵都將由一道道四選一的選擇題中形立方體上投影出一系列選擇題,從顏色、形狀、當三百立方公分的白色立方體自舞台充氣而起, Cube正式表演後與觀眾對談的導演與策展人裝置試驗過程


31 CHIH-LU LIN Site 日本福岡大濠公園 Designer 林之綠、吳芷瑄、賴麗安、陳賢 霧中物 Moni In Mist Runner-up in the competition Pause hosted by UNYT(2020) on UNI

32NYCU GIA MArch I Portfolio 2022

33 CHIH-LU LIN

34NYCU GIA MArch I Portfolio 2022

35 CHIH-LU LIN

36NYCU GIA MArch I Portfolio 2022

37 CHIH-LU LIN 論文摘要 為筆者對城市空間的觀點作結。係,最終以在反移動時代下產生的新紀念碑作論述之下,作為跨時空的紀念碑與移動性的關謂「反移動時代」,並討論在大尺度的移動性出發,並結合四年間的建築學習歷程,定義何急劇顯化的觸媒。筆者由自身多次移居之經驗前便已逐漸醞釀成形,而疫情只是作為使現象到諸多限制與改變的狀態,也許在疫情爆發之村的世界流動關係,到現今因疫情而使移動受許多空間議題也相應而生。從過去被稱作地球全球疫情之下,世界各種連結關係受到限制,Student 林之綠 Advisor 龔書章 反移動時代的紀念碑 Monument In The Antimobility Era 碩士論文簡述 (2022) 由個人自身時空遷徙經驗進行議題探索


38NYCU GIA MArch I Portfolio 2022 在基隆的時空變化經驗引出新紀念碑之概念 移動性與紀念性時空圖關係與其變化



NYCU GIA MARCH I 林之綠 CHIH-LU LIN Portfolio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