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師將作湠枝葉────懷德居木師基地 誕生》HDG Woodworking Complex:Ready to Make

Page 1




序章

7

懷德居木師基地 ─ 紀念文 ─ 宣言

9 14

拜訪與世無爭的綠地 ─ 學生初訪

16

緣起 ─ 懷德居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孫靜源

22

第一章

─ 臺北大學校長 李承嘉

26

─ 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教授 金家禾

30

─ 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 陳銘薰

36

三峽北大

木師基地

41

穿越的鳶

44

一塊綠地的想像

51


基地誕生 ─ 訪林嘉慧建築師

57

特別的禮物 ─ 臺北大學新地標

67

不插電木工課

75

好用的通用設計平台 ─ 訪陳政雄建築師

85

在體制的內外之間

89

夢想的房子

97

第二章

林口嘉溪

森林夢工場

103

木藝復興的推手

107

素人造屋

115

行走在學校的人 ─ 訪林東陽教授

123

從公東教堂到木師教堂

137

節點後的結構性改革

145


木工去 趣木工 ─ 學員記事

155

魯班不再世 請到懷德居

163

第三章

將作木活

169

木心之所

173

給每個人的生活通識體驗

181

我也開始木活了 ─ 學員記事

191

活出全然的自己 ─ 學員記事

199

開枝散葉 ─ 木民們的木作空間

207

第四章

合力造屋

233

眾人的祝福

239

長出新葉 蓄勢待發

271


木工帶我們去世界的角落

287

工程紀實

305

感謝

316

編輯團隊、版權頁

318



響,

光,

耀

凡,

點,

使

臉 天

木師基地亦稱木師教堂─ 木工匠師的殿堂,除了向木工這項傳統技藝致意,也勾勒出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的場景, 木民將四面踏歌而來,在樹林間工作、學習,光影與人構成美好的畫面。



11

序 章

懷 德 居 木 師 基 地(Woodworking Complex,

工文化、推廣家具藝術,培育文化產業領域人

HDG),由國立臺北大學提供 550 坪土地,

才為創建宗旨。盼望未來這裡是跨科系、跨年

懷德居籌募 3500 萬,雙方攜手將木工藝術帶

齡的共學、共生之地,人們穿梭在老樹森林

進大學,為台灣高等教育寫下新的一頁。

中,期待夢想發芽。

位於臺北大學三峽校區鳶園中,懷德居木師基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宇宙般的大學殿堂

地歷經六年籌備期,由林嘉慧建築師事務所設

裡,學生將得以在實作的土壤中成長,並藉此

計、東月營造有限公司承造,於 2017 年 11 月

更認識自我。願每位走進木師教堂的人,手握

動土,2019 年 6 月落成。由三棟建築組成的

有夢;無須話語,在樹下找到一片寧靜;安放

院落環樹而居,總樓地板面積 758 平方公尺,

思想於雙手,心手合一;勇於追尋,宛如展翅

包含工作區、備料室及茶水間。主棟亦稱「木

的飛鳶。

師教堂」—木工匠師的教學殿堂,以傳承木 懷德居文化基金會

董事長 孫靜源

謹誌

2019 年

夏日



始 純

把 個

樹 自 人 到

建築大師

分 自

享 己

路易斯.康( Louis Kahn, 1901-1974 )


懷德居木師基地宣言

Manisfesto of HDG Woodworking Complex, NTPU


序 章

15

回想最初,是什麼讓我們聚集到樹下?是對生活

技術,也讓學員透過創作表達全然的自己。木工在

及教育無止盡的期盼與追求;是分享彼此的生活

當代的意義與價值,即是將藝術教育與生活美感

思維與世界觀。懷德居木師基地(Woodworking

深入常民百姓家,由每位學員擴及到每個家庭,

Complex, HDG),歷時多年籌備、建造,由國立

再延伸到我們的社會與世界。

臺北大學提供 550 坪土地,懷德居募資 3500 萬, 雙方攜手推動木藝教育,讓大學的課程多一種選

在此我們將本著懷德居「勤工儉學 心手合一」的

擇。木師基地順利落成,而教育工程正要展開,讓

辦學精神,持續營造優質的學習環境,實踐基金

不同領域、背景的人一同學習,喚醒每個人皆有

會「傳承木工文化 推廣家具藝術 體會創作美感 豐

的「自造精神」,並借鏡丹麥經驗,發展多元的

富生活技能」的宗旨。在此我們亦將努力以赴,達

創新實驗計畫,重新定義當代木工教育。

成木師基地肩負的使命:支援臺北大學開設木工家 具通識課程、提供年輕木工藝術家駐村創作的處

這裡不是職業訓練所,目標並非讓學員成為生產

所、設計主題課程鼓勵社會大眾接觸木工、以及

工具,而是引導他們創造生活主張。木師不僅傳授

做為懷德居未來木工教育的實驗場域。


木緣情深 企業家的百年木藝夢 孫靜源

懷德居文化基金會 董事長


孫靜源董事長親訪木師基地,討論清水模碑牌設置的位置


24

木 師 將 作 湠 枝 葉

許多人可能不解,我以一介化工業經營者,怎

的堅韌,散發的芳美,成為我生命的底蘊。儘

麼會關注木藝?回首年少,淡煙喬木隔瓊歲,

管後因產業環境變遷,轉行化工事業,但木短

花木成畦手自栽。

情長,半個世紀,木藝一直是我放在心上,對 世界的情書。

我 的 父 親 孫 閣, 與 孫 江、 孫 海 三 兄 弟, 自 1933 年日據時代便從事木材經營,開展島內

2007 年經友人介紹,認識懷德居創辦人林東

少有的全方位木材產銷事業,由木炭燒製到伐

陽。原來早在 1983 年,林教授就得過「家具

木、防腐、植地造林、木材加工,不假他手。

事業傑出貢獻獎」,這個獎項由我為紀念先叔

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昔日嘉義木材防腐廠

而創立的「孫海文化基金會」頒發,旨在獎勵

任職廠長;後任職國豐合板公司總經理,以廠

為台灣木材產業發展貢獻心力的才俊。奇妙的

為家,八年後已將公司拓展為全台第一大,也

是,當時我們並未深交,多年後才知道,那份

是全國外銷排名第十九位的出口公司。各種

對木業的熱情,早將我們交織在一起。

木頭的香味,色澤,紋理,撫觸的手感,從 二十九歲迄今,在我的記憶中旋繞;樹木特有


序 章

25

2008 年懷德居文化基金會預備成立,林教授

1500 萬,我個人以百年樹人的眼光看待這件

向我簡報並邀我參與董事會,我義不容辭,

事,認為應以更高的規格呈現建築風格,也允

2011 年我被推舉為第二屆董事長,以迄於今。

諾在個人能力範圍內給予挹注。幾番折衝下,

臺北大學前副校長金家禾曾在懷德居學習木藝

最後建造費達 3,500 萬,剛好高出一倍,恰如

三年,非常認同這樣的體制外實作教學,2013

台灣俚語「起厝按半料」之話。特別感恩林東

年引薦促成懷德居和臺北大學的教學合作案,

陽教授一生致力木藝教學,始終如一;近百位

由我代表出面和臺北大學校長薛富井達成建造

熱心人士出錢出力無私奉獻;臺北大學校方的

與使用協議。

全力支持;以及東月營造公司徐董事長的情義 相助,才能順利興建完成這間台灣獨一無二的

期間櫛風沐雨,勞苦不由分說,但看著教室一

專業木工技藝教室。

磚一瓦建造起來,實則無怨無悔。因感動林 教授的精神,為成全其志業,欣然承接擔負三

碧樹方發,木緣情深。百年樹人的教育事業,

任董事長,九年如一日。當時林東陽創辦人以

將在這片森林中開展,願木藝美學深植台灣血

他的經驗及財務能力所及,初估所需經費約

脈,代代相承,歷久緜遠。


木藝教室 誕生 全人教育新 章 李承嘉

國立臺北大學 校長


李承嘉校長 ( 左二 ) 時常關心木師基地建造狀況,與同仁於入口的巨木地標合影


28

木 師 將 作 湠 枝 葉

本校三峽校區西南側鳶園有兩塊預定為「未來

藝文化」走進校園案例,將是本校全人教育發

發展區」的保留地,用途充滿無限的想像空

展很重要的一環。有別於學院派的制式教育,

間。2014 年幸得金家禾前副校長的引介,與

懷德居以「原創、心手合一、私塾教育」為興

懷德居文化基金會所屬「懷德居木工實驗學

學精神,期待將近年來已在世界各地蓬勃發展

校」簽署合作計畫。由本校捐地,懷德居興建

的創客文化帶進大學校園,在規劃木藝通識課

木藝教室,取名「木師基地」。初期由雙方共

時,也將充分將創意、動手做、技術交流等創

同使用教室空間,並做為本校學生修習通識課

客核心價值融入課程,為師生帶來新的啟發。

程學分選擇之一;二十年後「木師基地」硬體 建築將無條件贈送給本校。

未來除了本校師生可修習課程,也期待將資源 連結至鄰近的三峽、鶯歌及大溪一帶。尤其

經過長時間的規劃興建,堪稱國內木藝界標竿

是大溪這個小鎮,已有豐富的台灣傳統木藝文

建物的「木師基地」總算完工在望,本校師生

化,如果前來臺北大學再學習,將有機會為產

為此雀躍不已, 也寄以很高的期待。由「懷

業注入創新元素、培訓新一代的木工職人,何

德居木工實驗學校」(以下簡稱懷德居)與本

嘗不是復興小鎮木藝產業的契機?此外,規劃

校合作推出的「木師基地」是國內少見的「匠

靈活的課程面對高齡化社會亦是大學的責任。


序 章

29

本校三峽校區所位處的北大社區是優質的退休

將成為臺北大學別具藝文氣息的美好角落。臺

人員集合住宅,過去本校也曾為當地銀髮退休

北大學提供了一座森林,而懷德居則在這座森

族規劃相當多的終身學習課程,得到很好的迴

林做出最美好的演出。

響。懷德居的木藝課程是一門適合退休高齡人 士參與學習的課程,未來我們也不排除加入年

誠如懷德居自己對「木師基地」做出的詮釋 :

輕學生共學,讓年長者豐富的人生閱歷及美學

穩住站在時代交叉點的腳步,一手握著鑿刀,

品味,與年輕人豐沛的設計創意及執行力相互

臨摹傳統;一手拿著望遠鏡,眺望最好的設

交流,相信將發展出銀青共學、共創、共榮的

計,志在領航木工教育。

美好境界。 我謹代表國立臺北大學,對甫完工落成的「木 走進木師基地,這是掩翳在森林中的一棟輕建

師基地」,致上最高的謝意與祝福,故為文以

築,為珍惜四周的綠意並兼顧環保,採取圍塑

為誌。

設計,也就是儘量不去破壞周圍的景觀,木工 坊外型樸實,帷幕玻璃使得採光通透,在曖曖 光影中盡是木工勤樸儉學的身影。相信未來它



林 嘉 慧 採 訪 整

黃 淑 麗

訪 木 師 基 地 建 築 師

基 地 誕 生


58

木 師 將 作 湠 枝 葉

木師基地清水模碑。薛平南題字, 陳政雄設計,毛森江捐建


第 一 章

嶄新的教室、工作桌與機具,一切就序

三 峽 北 大

木 師 基 地

59


60

木 師 將 作 湠 枝 葉


第 一 章

(左)丹麥老工匠 Niels Roth 於 2012 年訪台行程尾聲,臨上飛機前表示 : 樂將 他師傅 Søren Horn 遺留下來的 137 塊木材標本轉送懷德居。基地落成,美麗的 標本也找到新家,於木工場樓梯旁的牆面常態展示。 (右)木師基地靜物:由左至右為存放半成品的置物架、磨刀水槽、森手木工凳

三 峽 北 大

木 師 基 地

61


62

木 師 將 作 湠 枝 葉

臺北大學校園西南側一片空地。當初因為保留 未來發展用途而遍植林木,歷經多年已蔚然成 林,林木蓊鬱的森林景觀,與木工人喜愛自然 的基調不謀而合。於是「森林中的工作坊」成 了建築設計的核心理念。

「木師基地」由三棟量體組成,總樓地板面積 758.48 平方公尺。其中 A 棟 1 樓包括工作區、 機械區、休息區、門廳、工具區、吸塵及空壓 設備;A 棟 2 樓包括半成品儲存區及老師休息 室﹔ B 棟包括茶水間、男女廁及無障礙廁所; C 棟包括備料室、機電空間、吸塵及空壓設 備。將製造大量聲響的機具集中在 C 棟,基地


第 一 章

三 峽 北 大

木 師 基 地

63

的主建物 A 棟因此能保有舒適的工作環境。A

和諧寧靜。此外,建築師透過高立面的玻璃採

棟共有 27 張德國百年工坊打造的工作桌,整

光及通風的門窗,營造更加節能的教室環境。

體配置既符合持、鋸、鉋等桌上型工作需要,

玻璃外牆採用木格柵,除了有遮陽及間接光源

亦有足夠的組裝迴身空間,讓學生能夠處理大

的作用之外,也形塑了建物的特殊風格。

型作品。 為了盡可能不破壞原生地景的完整性,建築師 建築外觀上,屋頂造型採折線式設計,ABC

透過三棟建築圍塑出留白,勾勒出木工人的院

三棟建築看似各據一方,順著屋頂的線條走

落:帶著木料穿梭於 A、C 棟時彼此致意、寒

向,彼此的屋簷末端卻都往上輕抬,指向天

喧;在院落中央樹下休息、吃午餐;亦或是拿

空,與周遭的林木枝條對話,並帶有些許廟宇

著半成品和同學熱切的討論、辯論怎麼做得更

燕尾的意象。三棟建築有共同的視覺語彙:木

好……,這些畫面都將化為現實,為完成的建

頭、紅磚、水泥與玻璃,樸實簡潔並與樹影相

築注入生命。

映,整體延續林口懷德居三合院建築的元素,


64

木 師 將 作 湠 枝 葉


第 一 章

三 峽 北 大

木 師 基 地

65



吳 宜 紋 課 堂 後 記

王 學 寧

不 插 電

木 工 課

木 師 基 地 首 發 通 識 課 程

綠 設 計 與 木 作 藝 術


76

木 師 將 作 湠 枝 葉

「工藝是藝術的起源、創作的基礎,培養的是

2011 年 9 月,我回到母校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心手合一、解決問題的能力。」

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擔任木工課講師,是當時 ─吳宜紋

在學的學弟妹向系上極力爭取開設木工課的結 果。從 2002 年開始,母校系上就沒有再開木

2017 年,臺北大學公告:通識中心誠徵乙名

工課程,相隔快十年的時間,才在學生不斷反

木藝類兼任教師,懷德居校友吳宜紋獲聘擔任

應下重新開了課。工藝是藝術的起源、創作的

「 綠設計與木作藝術」新課講師,開設每周

基礎,培養的是心手合一、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小時的「綠設計與木作藝術」,從與材料的

因此,我一直以為,相關科系有木工課程是理

接觸過程中,領悟綠設計之意涵;並在實作過

所當然的事。但當時部分大專院校相關科系,

程裡體驗工藝精神。

因缺乏專業木工師資、木工廠或專業教室管理 不易、缺乏師資與管理的木工廠又容易發生意

2011 年,藝術設計相關科系的大學生想學木 工不容易?

外,因此對校方來說「木工教育」似乎漸漸成 為一塊燙手山芋,且當時學生嚮往學習木作的 風氣也不如現在興盛,也難怪相關系所對於


第 一 章

三 峽 北 大

木 師 基 地

77

「木工」能不碰就不碰啊。回想起當時,那是

他用武林來做譬喻,懷德居就好比木工界的少

我第一次擔任大學生的老師,初出茅廬就遇到

林寺,因為這類比實在太貼切又有趣,好多年

需要大量實作的木工課,而且,這木工課還是

來我也都偷用此梗來向朋友介紹懷德居:「天

母校學弟妹們殷殷期盼且奮力爭取來的!實在

下武功出少林聽過吧?我告訴你,懷德居就是

是壓力山大啊!我每一堂課都花足時間備課,

木工界的少林寺啦!」

甚至還把教學時要說的每句話、每個動作,都 事先做了小抄呢!三小時的課結束後,再花五

在懷德居為時不短的 16 期學習歷程,真正看

小時陪學生做作業,深怕若我不在時,學生在

到木工教育在此如蒲公英飛散,學員們成立自

木工廠出了什麼意外,好不容易才開成的木工

己的木工坊、木藝教室、木作品牌,小苗們擴

課就只能曇花一現了。

散林立,說懷德居引領木工學習風潮,是體制 外木工界領頭羊,實不為過。在木工界少林寺

2015 年,懷德居引領木工學習風潮已十年

的努力下,木工蔚為風潮,官、產、學各界都 搶著要開木工課程,各大專院校藝術設計相關

某次跟懷德居之友──木平台老闆Jack 閒聊,

科系也積極開課,不再如過往「避『木工』唯


78

木 師 將 作 湠 枝 葉

恐不及」。

開始規劃,可以說為了應徵北大木藝類兼任教 師,我可是準備了六年呢!

2018 年,北大開創通識課程新頁章 事實上,通識課完全迥異於以往我在藝術設計 大學除了本科系必修選修的課程外,通識課程

相關科系的教學,過往學生都有相關知識背

是學校提供給學生能夠學習其他領域的一條

景,對藝術、創作或設計都有基本概念,但北

道路,聚集不同科系的同學交流學習。臺北大

大通識課的學生幾乎全是來自法商學系,因此

學因應即將竣工的懷德居木師教堂,將木工規

如何引起興趣、認識木作、安全實作,就是課

劃進通識課程中。2017 年臺北大學公告:通

程規劃的重點。我從環保永續的議題切入,藉

識中心誠徵乙名木藝類兼任教師,我很榮幸地

由簡報、電影、音樂、木製品實物賞析、參觀

應徵上了!自從得知懷德居要在北大三峽校區

木材行、展覽觀賞以及最重要的動手實作來實

建立木師教堂起,就已經開始躍躍欲試準備想

施課程。我設計三件無動力手工習作:木質鵝

要設計課程。打開電腦,查一下檔案,發現自

卵石、食器、置物盒,並使用回收木材製作,

己為北大木師教堂設計的課程早從 2012 年就

從與材料的緩慢接觸過程中,感受材質之美。


第 一 章

三 峽 北 大

木 師 基 地

79

除了在教室裡上課,我們也在大樹下磨著木

的玻璃櫥窗旁,介紹自己的小木器。學生們各

頭,在綠意環抱之下領悟綠設計的意涵,並在

個害羞靦腆,似乎在學校少有這樣的時刻:展

實作過程裡體驗工藝精神。

現一件自雙手誕生的作品。除了完成老師指定 的木食器和木質鵝卵石,也得學著在一方小天

記得這學期第一堂課,學生說「老師,這是北

地裡陳列、佈設作品並訂下主題。

大創校以來第一次有藝術設計實作課,而且還 是木工課!這門課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創舉,當

有些人分享道,這堂課是唸書之餘的最佳紓壓

然一定要來修啊!」好加在我準備了六年應徵

活動;有人因為要不斷的磨木頭而心力交瘁,

上這份工作,才能加入成為共創歷史新頁章的

也有人在這平凡、重複性高的手作歷程中有所

一份子!

發現。「我試著將鵝卵石磨成正圓, 一開始 覺得好無聊。但越磨越有意思,發現可以邊磨

課堂後記

邊學習木紋的走向。」同學分享。

期末發表當天,宜紋請同學輪流走近展示作品

課程安排裡,宜紋除了給予木材相關的基礎知


80

木 師 將 作 湠 枝 葉

吳宜紋帶著首批木藝通識課的學生參觀剛完工的木師基地


第 一 章

三 峽 北 大

木 師 基 地

81

識,也實地帶同學們去木材行認識材料。「這

室用機具,而是在普通教室裡以「不插電」的

堂課是我一個禮拜最開心的時候,什麼都不用

方式上木工課,對宜紋來說,反而對環境更友

想,只要專注在手上這塊木頭。」「磨的過程

善,更符合綠設計呢!發表會當天,宜紋也帶

發現木頭會隨氣溫變化,有時變得不好磨。木

全班到幾近完工的木師基地走走,認識木工機

頭真是有靈性的材料阿!」大夥兒都對木頭有

具,幾位愛挑戰的同學,嚷著說要再修一次,

了全新的認識。

用機器做到更多想做的作品。

發表會上的好消息,是同學們決定成立一個木

在同學這次的作品主題中,有兩個命名特別適

工社團,繼續延續這堂通識課播下的種子,甚

合為這堂課下註解。一個是「Miracle」(奇

至有同學已經蠢蠢欲動,寒假打算自己買工具

蹟),因為同學從沒想過自己能做木工;另一

開始做想做的東西。雖然木師基地沒能趕上通

個是「快樂的事」,對他們而言,做木工不是

識課開課前完工,宜紋仍是在學校的協助下,

一蹴可幾的技藝,但每個禮拜短短的三小時,

盡可能做出最好的安排,打頭陣完成木師基地

能沉浸在平時不曾嘗試過的木作,已是無比快

在北大開的第一次課。事實上,沒有在木藝教

樂也難得的事。


82

木 師 將 作 湠 枝 葉


第 一 章

三 峽 北 大

木 師 基 地

83



吳 佳 穗

̶

自 己

結 構 性 改 革

讓 年 輕 人 有 自 信 支

節 點 後 的


146

木 師 將 作 湠 枝 葉

教育應依傍著產業榮枯而變化,還是產業更需

帶著濃厚瑞士腔的德語配音員,解釋著為什麼

要教育去形塑它?倆者必定是相互相生之間,

瑞士教團要設「天主教私立公東高級工業職

但我相信,教育始終該先走一步。把時間軸拉

業學校」(簡稱公東高工)。教團觀察到,四

到比半世紀還長,把空間延展到跨越州際板塊

處充斥著不識字的無產階級,這些人從農村到

與海洋,再來看看這個節點,會更有感受。

都市求職,卻什麼也沒學過。當時的台灣,土 地跟瑞士一樣,但卻居住著一千一百萬的人

一端

口,它扛負著必須依賴出口的命運。這些人民 是否具備高質量的技術水準,將成為台灣存活

昨天與女兒一同看了一段影片,內容是 50 年

下去的關鍵。於是瑞士天主教會決定設立公東

前瑞士宣教團向瑞士教區報告在台灣東部工作

高工。影片片名字幕上清楚地打著學校的名

的成果,黑白的畫面,呈現的正是 1950、60

字:“Handwerkschule am Immensee”(手工學

年代自己的父母輩從中南部農村北上尋找工廠

校)。1990 年代,中國市場開放投資,台灣

工作的年代場景。

眾多工廠西移。同時大學大門廣開,職業學校


第 二 章

林 口 嘉 溪

森 林 夢 工 場

147

難與競爭,在一片產業升級的喧嘩中,基礎科 系如木工科瞬間在多所高工內被改制成室內設 計科而關閉或停招。20 年後,2010 年代,過 多的高教畢業人難以尋覓工作,反而許多基礎 的職業重新獲得青睞。2012 年公東高工木工 科復招,2013 年大溪至善高中木工科開招。 那一端

旅德居住了四年。 在板塊與海洋的這一端,德國手工業嚴重缺 工,空缺統計高達 15 萬之多,已經導致手工 業產業產品需要長時間等候以及飆高售價的後


148

木 師 將 作 湠 枝 葉

果。手工業產業工會(Handwerkerklammer)

遇上一位負責展示如何用器具製作木瓦片的

尤其疾呼需要外來的支援,無論房屋營造的木

少年,他穿著傳統的木匠服,神采弈弈。他告

匠,家具業,裝潢業,架設室外遊戲場需要的

訴我,他 17 歲,已經在木工學校完成基礎學

木匠,都缺得很。甚至有些公司因為缺乏適當

程,早已打算好走大木作這條路,也想好要去

雇工而必須放棄送上門的合約。

哪家木屋公司。他說,這市場很大,他可以做 到退休。

教育軌道部分,木工一直是一個堅實的職業領 域,從中學的七年級開始,學生就可以接觸相

這意味著什麼呢?也就是他在許多台灣少年還

關課程,並可以從十年級開始,採取雙軌制,

在閉門補習苦讀的時候,已經可以開始存退

一邊在實習公司工作,一邊在學校學習。17

休、養護基金、加入職業健保、並可以考慮買

歲就可以領優厚的薪資,經濟獨立。

房子。

今年早春在一個南德的露天博物館節慶上,我


第 二 章

木師教堂

林 口 嘉 溪

森 林 夢 工 場

149

產基地遷移,但實力仍在。由高教層面來說, 2006 年由一位北科大退休、鑽研家具製造與

今年暑假回台灣訪家人。也有了機會受邀看看

經營學程的林東陽教授發念,動員熟稔的家具

接近完工倒數的「木師教堂」。這個計劃由懷

廠商網絡及木工機械工廠網路招募資源,並結

德居文化基金會發起籌資興建,與臺北大學合

合已畢業成為獨立木工工作者作為授課人,成

作經營。

立民間木工教學工坊。從此已可見產業與前 高教資源結合的痕跡,2008 年而後基金會設

在濃密廣闊的榕樹林間,坐望忙碌的工地。

立,更正式地接合上木產業董座等成員,成立

懷德居文化基金會本身的性質,基本上來說,

了董事會,組織架構更為成熟。

可以說是搭建上原有的產業與舊時高教資源 所產出的成果。由產業層面來說,台灣木工產

懷德居文化基金會作為一個法人性質的非營利

業在 1980 年代一時輝煌,木工機械產業更長

組織,募資大小額共 3500 萬元,興建「木師

時間居於全球排名坐四望三,儘管歲時變化生

教堂」,殊不容易。此計劃與臺北大學合作,


150

木 師 將 作 湠 枝 葉

一半時間學生來源是一週修幾個小時通識課的

轉的現象。

各科系的大學生,一半時間學生來源是民間各 行各業人士。這個計劃從發想到募資到興建,

譬如世代間收入懸殊,在很多家庭中,父母輩

每個階段都花費許多心血,我們再次驚歎,台

積累了可觀地退休金等,青壯的一代卻領取

灣有多少事是靠私人發起與成就。但也引人喂

低薪,負荷不了基本生活,造成的結果是,許

歎,那畢竟仍是繞個大圈做圓周運動,那夢想

多年輕人無法經濟自主,是依賴父母的支持。

中的 17 歲少年,那能發出對自己未來信心光

這樣的無奈迷茫,需要結構性的改革。雖然所

芒的眼睛,能在哪裡見到 ?

有的人都看見了問題,但多年過去不去處理, 讓這樣的補償性機制持續運轉。等候多時,終

結構性改革

於,在近一兩年,終於有關鍵性的結構性改革 出現,譬如,年金改革變成不是萬年隱晦的問

解析台灣的幾個重要層面,都很容易遇上整體 結構不良,常萬分尷尬地靠補償性作用勉強運

題,而是真正付諸行動。


第 二 章

林 口 嘉 溪

森 林 夢 工 場

151

同樣的,教育也是一個問題重大的層面,它也

需要教育去形塑它?倆者必定是相互相生之

需要結構性改革。Handwerkschule(手工學

間,但,我相信,教育始終該先走一步。

校)的概念與行動,更應該,也更需要,從體 制內的中學及職業學校教育進入實行。讓有興

許多貶低台灣代工業發達的過往,批評拼速

趣的人能在中學及職業學校教育教育體制裡就

度、不講究美學等職場缺點。這其實小看了代

能吸收所學,養成一個專業的職業,讓年輕人

工產業背後積累的技術與市場基礎,這些是很

有自信支撐自己。讓社會的經濟不是由年長者

珍貴的資產,也養活了許許多多的家庭,撐起

來補貼年輕者,而是由一代代的青壯年扛起

了經濟。走過了,更可以抬頭, 想下一個可

來,這樣,青壯人才能靠自己成家立業,才能

以到達的可能的目標在哪裡。擁有這些資產的

自己繳退休金、撫養小孩、繳納稅金,這才是

我們,是不是可以結合新的經營策略,新的工

應有的國家經濟體系。

作形式,新的倫理,讓正規教育與產業再度結 合起來?

教育應該依傍著產業榮枯而變化,還是產業更


152

木 師 將 作 湠 枝 葉

做木工讓年輕人找回自信


第 二 章

林 口 嘉 溪

森 林 夢 工 場

153

懷德居文化基金會擁有龐大的動能,也很有潛

在此刻的節點鼓掌,但更要為下一刻的結構改

力,來繼續動員網絡,注入最關鍵的教育結

革行動發念。寄望我們的少年們,眼睛裡也能

構,也就是技職教育體系,從體制內真正去改

發出自信的光亮。

革。扣合現今台灣反省高教與工作市場的連 結,並重新回望技職系統的氛圍,加上已經在 蔓延發生的一些嘗試與發展,是有可能催生新 芽的。

于此欣喜木師教堂計劃完成之際,衷心希望, 不久的未來,在教育層面會發生更核心的變 革,串起許多的初心,與產業互饋,揚起更可 觀的行動,啟動另一波結構性改革。



文   韻 潔

趣 木 工

木 工 去


156

木 師 將 作 湠 枝 葉

趙州禪師問新到:「曾到此間麼?」 曰:「曾到。」 師曰:「喫茶去。」

又問僧,僧曰:「不曾到。」 師曰:「喫茶去。」

後院主問曰:「為甚麼曾到也云喫茶去,不曾 到也云喫茶去?」 師召院主,主應喏。 師曰:「喫茶去。」

好喜歡這個故事與意境,曾經來過的和尚、不 曾來過的和尚,還有隨侍在旁的院主,趙州


第 二 章

林 口 嘉 溪

森 林 夢 工 場

157

和尚都親切的請他們「喫茶去」!這是什麼道 理?每次思維這個公案,我都彷彿看見趙州大 師在親切的微笑回答著。在大師心中,道法自 然,平常心即是道!沒有分別心,每個人都必 須要親身去觀止與體會。大師認為:有什麼比 喝茶更重要呢?有什麼比生活更重要呢?

因為書架上一本《名椅好坐一輩子》,強烈 好奇心牽引下,探索地來到林口北 77-1 號產 業道路,報名懷德居木工實驗學校,開始我的 「木工去」新生涯!師從魯班這生命中從未籌 畫的事就開始如進行曲般行進著。

每週一次的上課像孩提時明天要遠足的心情,


158

木 師 將 作 湠 枝 葉

昨夜還吹著故鄉的風,今晨就迎著嘉寶山嵐,

的妙曼起舞,或躍、或翔、或迴、或屈、或

開著車蜿蜒在無人無車的產業道路上,可恣

伸,蜜蜂與蝴蝶也穿梭其間串場,還有鐵鎚打

意地放慢速度賞味小徑風景,打開窗大口呼

擊樂團與鋸臺室內樂的合奏,更深刻吸引我的

吸新鮮空氣!這時候放一首路易斯.阿姆斯

是每個人專注的眼神與認真做事的表情。這就

壯以他真情流露的嗓音唱「What a wonderful

是傳說中森林木工實驗學校啊!

world !」可是人間絕配!稀疏的住戶,竹林 隨風搖擺起舞發出咻咻的和音,高大的相思林

「木工去」生涯始於磨刀,新買的鑿刀、刨刀

則是較高音的唰唰聲,輕輕的合聲清唱。靠近

卻要把把磨,身為主婦經常磨菜刀的我根本

教室的一轉彎處,杜鵑花開在半山坡上,還真

瞧不上眼這六把小鑿刀,以為一天就能搞定,

像鄉野的小姑娘,穿上白色的、粉色、艷紅的

結果水槽前站了一天,累壞了腰桿子,才伺候

裙子,閑逸的站在路旁相迎問候早安。學校像

了兩把鑿刀,還割破了三根手指,原來魯班祖

桃花源般隱於喧囂的城市,我們的教室也沒有

師爺收徒如此高標準要求。磨刀石要先砥礪確

豬圈的歷史痕跡,有的是一群與世無爭共修的

定水平才能磨刀,手帶著刀在石上推拿,用的

木工同學。漫天飛揚的木花在陽光劇場中愉悅

是手但卻是如練太極般要利用全身的力量去帶


第 二 章

動,推時出力收時放力,微量的水柱在磨刀石

林 口 嘉 溪

森 林 夢 工 場

159

江湖。

上流著,細觀那磨出的黑水線紋路,竟有說不 出的自然與漂亮!專心一意的一磨再磨!究竟

磨刀霍霍向人心之後,開始各種鋸子的拉鋸

是我在磨它,還是它在磨我呢?此時體會老師

秀,站姿手勢都沒問題,但大姆哥抵著鋸子送

訓示,磨刀是在磨心呀,主要在磨練我們的耐

上斷頭台,實在開不起自己這玩笑! 但捨不

心與穩定度,也是木工去的基石!過程中要多

得就不得也,怎麼也鋸不到線上,於是刻意把

次的檢視刀與石的水平,粗磨後還要再細磨,

指甲留得長些來餵鋸子,以換取一條美美直直

粗磨後看似銳利的刀鋒,用手指輕撫竟然還有

的康莊鋸路。捨得與捨不得,人一生的功課與

刮手的毛絲邊,還要再磨,老師的要求真是太

學習,捨與不捨,結果都難斷得與失 ? 鷦鷯巢

講究了!細心加耐心,才能磨出好刀。其實追

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更

求夢想與完美的過程,也是經過同樣的淬鍊。

體會出必須珍惜的活在當下!

儒家的中庸之道油然而生,心與手勿過與不 及,保持中庸。我與刀也如莊子的泉涸,魚相

每當看見裝潢師傅使用鉋刀時,輕鬆、帥氣又

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

專業!自己雖然興奮與木有約的啟航,但操



̶

據 德 遊 藝

在 懷 德 居 活 出 全 然 的 自 己

牧 雲


200

木 師 將 作 湠 枝 葉

萬事萬物莫不有其因緣。在懷德居學習木工的

果真「豁然開朗」、「有美池、桑竹之屬」,

遠因,早在十六年前已種下。

一片驚喜。院中草木錯落有致而不失野趣。竹 子接引著涓涓山泉為兩池注入活水。池中錦鱗

那年初到臺灣,寒假沒有回家,受室友邀請拜

游泳,浮光耀金。角落有涼亭,亭中有柴火,

訪一位住在深坑的老師。當年沒有機捷沒有五

可煮水品茗。院子裡的青楓時有野鳥翔集,相

楊高架,國道一號沿途全是吊臂與鷹架,從林

互和鳴,令人流連徘徊。進入室內後,則是另

口僑大到深坑,真可謂翻山渡水,舟車勞頓。

一番清景。客廳牆上以古書畫為飾,面向庭院

換了幾趟公車和客運,輾轉三小時,最終才抵

的落地窗邊擺放著一張古箏。明式家具莊重典

達深坑。「荒路曖交通,鷄犬互鳴吠」,來自

雅,尤其是那張散發著濃濃古意的羅漢床與矮

小市鎮的我,萬萬沒想到老師住的地方比我家

茶几,為室內添增了幾分古雅氣息。老師熱愛

還鄉下。當年熱愛著陶淵明,走著走著,早已

篆刻、圍棋,師母則擅於書法、古箏,室內還

「忘路之遠近」,彷彿正要闖進〈桃花源記〉

隨處可見二人的手作拼布與木工。此廬名曰

中所描述的奇境。隨著老師接待進入庭院後,

「閒人居」,確實名不虛立,可為美談。若干


第 三 章

將 作 木 活

201

年後,老師、師母於苗栗深山中一磚一瓦地蓋 起了自己的房子,則又是另一段佳話了。他們 可以說是我「手作」的啟蒙老師。

真正與懷德居結緣,是在羅斯福路上的一家茶 行裡頭。那時與石上蒲習茶藝,某天傍晚一位 茶友身上猶帶著木屑與木味走進茶行,興奮地 分享著她在懷德居學習木工的喜悅。我和石上 蒲雖然聽得津津有味,但實在很難想像這位纖 弱嬌貴的麗娟姐手握鑿刀、揮動槌子的樣態。 直到某天她把成品搬到茶藝館中擺放──一張 量身打造送給茶藝館的矮凳,大家才跌破眼 鏡,刮目相看。那張穩重厚實作工精細的矮凳


204

木 師 將 作 湠 枝 葉

木工是一門要求精準度極高的技藝。榫接多

爭,沒有評分,這裡的學員總是「自我感覺

一毫米少一毫米皆過與不及。業餘從事木活,

良好」,臉上洋溢著笑容。與石上蒲將處女

難免不時失誤,也因此感到懊惱。後來發現,

作書櫃搬回家的那一夜晚,我倆坐在床邊足

木工學習是從錯誤中開始的,犯錯是前進的

足呆望刻餘,回顧著一路走來突破萬難的景

唯一方法。揆諸人生,何嘗不如是?悔恨苛

象,品啜著冷暖自知,妙不可言的滋味。

責於事無補,有時我們也必需允許自己、容 許同伴在錯誤中成長。

子 曰:「 志 於 道, 據 於 德, 依 於 仁, 遊 於 藝。」遊藝亦學問之餘事,一技入神,器或

懷德居是全臺灣第一所木工實驗學校,這裡

寓道。曾好奇請教林東陽教授當初何以取名

沒 有 呆 滯 的 課 綱, 劃 一 的 標 準。 從 設 計 到

「懷德居」,林教授說這是祖傳堂號,命名

完工,每位學員都是按照自身的進度與老師

緣由已不可考。三合院內牆上掛著臺北縣政

磋商。老師的角色,更多是從旁輔助,讓每

府所贈「為善最樂」、「宏揚母教」等匾額,

位學員逐步完成心目中的作品。由於無須競

千秋德範令人懷想。我特別鍾愛那幅「鳶飛


第 三 章

將 作 木 活

205

月窟地,魚躍海中天」的對聯。宋明儒者認 為「鳶飛魚躍」描繪的是天理流行之畫面, 或謂恰似禪家所云:「青青綠竹,莫非真如; 粲粲黃花,無非般若。」林氏祖先以此聯自 勉,其高雅之情懷可以想見。《詩》云:「予 懷明德,不大聲以色。」有德之士總是潤物 細無聲。懷德居潛移默化的人文精神,其來 有自矣。《周易》云:「地中生木,升;君 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木藝與德性,皆 需日積月累,積小成大。懷德居猶如遼闊的 茂林,孕育著品種不一,大小有別的林木。 在這裡,我們準備拔地而起,各自成為全然 快活的自己。 牧雲做的木盒子


木師將作湠枝葉─ 懷德居木師基地誕生 HDG Woodworking Complex:Ready to Make 發 行 人 主 編 文 字 設 計 插 畫 編 務 書名題字 封 面 封 底

孫靜源 王學寧 王學寧、林東陽 劉克韋.大梨設計事務所(dualai.com) 艸文子 郭家宏 薛平南 鄭憶南(林蔭中的木師基地) 廖慶光(木師基地空拍)

印 刷 出 版 出版日期 定 價

奇異多媒體印藝有限公司 財團法人懷德居文化基金會 2019 年 11 月 30 日 新台幣 660 元

ISBN 978-986-85785-4-8 財團法人懷德居文化基金會 基金會董事: 孫靜源、林東陽、賴建宏、廖本銘、呂彩雲、林碩彥、李如玉 02-2609-9458 http://hdgnews.org

依頁數標列如下— 郭 家 宏(10、18、20、23、32、43、71、80、82-83、105、108、121、135 中、142、152、156-157、164、167、170、176 右 下 除 外、184 上、185 上、186 下、188-189、197、207、241、249、251、261、298、303、306、307 右 下 除 外、308 右 下除外、309 右上除外、310 前 7 張、312 前 4 張與右下、313 右上與右下、314、315 右上與正中除外)、林東陽(17、27、 31、49 左、120、127 提 供、307 右 下、312 左 下、313 左 上 )、 鄭 憶 南(19、58、61 中、62、68、93-95、98、272-273、 275、291、293、295、297、317)、張志清(37、60、112、133、177 上、178 中、184 下、196、205、237)、林政億(45)、 安培淂(46)、林裕山(49 右)、林碩彥提供(52-53)、廖慶光(59、64-65、86、255)、哲攝光(61 左右、274、277)、 鄧博仁(70、124)、懷德居提供(104)、賴柏志(113)、森平房(116-117)、陳健雄(132、143、276、278-285、288、 290)、捌澄石(134 上下)、PP Møbler 提供(134 中)、路力家器具提供(134 上)、Liipo Studio 提供(135 下)、公東 高工提供(139-140、147)、謝明達提供(174)、黃燦陽(176 右下、253、263)、好映像攝影(177 中)、CCFun Studio(177 下)、王立揚(178 上)、三義木雕博物館提供(178 下)、陳人壽提供(179)、李明勳(185 下)、劉克韋提供(186 上)、 卡艾瑋提供(187)、牧雲(201)、王銘偉(243)、杜先新(245)、張水(247)、信源企業提供(254)、動腦雜誌提供 (257)、王學寧(265)、徐宋林(269、308 右下、309 右上、310 後 5 張、311、312 正中右中與中下、313 左上右上與右 下除外、315 右上與正中)、趙偉森提供(299-301)


趙國宗繪

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Printed in Taipei, Taiwan Copyright © 2019 by Furniture Foundation, HDG All rights reserved.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