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環境資訊協會成立議題中心了! 理事長的話 要怎麼樣簡單的總結環境資訊電子報 20 年的累積,和環境資訊協會在台灣 環境運動中參與過的一切呢?回顧 2020 年一整年世界共同面對的挑戰,從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TEIA )成立於 2001 年,宗旨:推動環境資訊交流及
我們長期關心的海洋、海岸和廢棄物議題開始,透過議題中心更積極的投入
環境信託,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兩大工作面向為資訊與行動。
行動中,我相信是最好的回應。
理事長的話
關於環資
關於環資
同時,環境資訊中心離岸風機專題獲曾虛白先生新聞獎暨台達能源與氣候特 別獎;信託中心的各項計畫,獲得環保署國家環境教育獎團體組優等;協會 得到了外交部 NGO 國際事務會環境永續類傑出貢獻團體的表揚等等,這些 外界的鼓勵和肯定,讓我們更下定決心,要在接下來 20 年加倍努力,凝聚 公眾的力量,向永續發展目標持續前進。 因為疫情對各種活動的影響,2020 年全球碳排放量下降了大約 7%,不少森 I- Information 資訊:資訊的公
A- Action 行動:我們投入棲地
林和海洋生態系也得到喘息而恢復了生機。 但 2020 仍是台灣最熱的一年,
開與傳播,是建構公民社會重要
守 護 與 環 境 友 善 行 動, 結 合 公
全球的增溫趨勢也還沒有明確的減緩變化。拉回到台灣, 綠能發展和國土計
的一環,本會提供多元且真實的
民、企業、政府等個人與組織,
畫將會是持續關注的重點。我們從這一年學到了很多, 而最重要的,還是立
環境資訊,讓民眾面臨價值選擇
從山林到海洋、生活到倡議都涵
即改變和採取行動,來實踐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活,好好地與地球萬物共
時有足夠的依準。
納在我們的行動中。
存共榮。
2
3
山林保育 台灣第一個環境信託基地 -- 自然谷 從 2015 年開始,我們在自然谷進行棲地維護與管理,除觀察植物的季節變化外, 也架設 5 部紅外線自動相機,以觀察動物蹤跡。2020 年度累積 477 筆影像資料, 透過辨識生物種類、數量、出現時間、行為等,作為日後分析基礎。同時將觀察資 料公開於全球生物多樣性平台 iNaturalist,截至 2020 年共累計 865 筆觀察紀錄、 鑑別出 399 個物種。 此外,為實踐環境教育,自然谷團隊透過每月免費導覽、預約參訪、舉辦生態工作
「投資自然,穩賺不賠」
假期行動、志工服務、走入校園進行環境教育課程、市集擺攤、演講等方式,帶領 民眾了解山林保育的重要。在 2020 年,我們也擴大與社區合辦小花蔓澤蘭清除行 動,共移除約 1,160 公斤,減少社區內綠癌面積。
4
5
山林保育
「集眾力,讓動物安心成家」 二會總統,積極推動信託修法 環資相信「環境信託」是民間參與生態保護的利器。但因台灣稅法的不友善,使 得環境信託一直無法開展其效能。我們希望稅賦平等,連續三屆於立法院提案修 法,多次與立委、黨團溝通,拜會政府部門與學者,發起公益信託修法連署等。 2020 年與蔡英文總統第二次面會,並獲總統正向回應。本會定期與行政單位審視 公益信託整體制度缺漏,並研議改進。我們將持續監督政府,以促成更友善的環 境信託法規制度。
持續五年,深耕友善環境的果園 人類生活的範圍,也是野生動物活動範圍。延伸自然谷的保護面積, 我們在周邊的鹿寮坑社區認養柑橘園,持續五年不使用農藥、化肥、 除草劑等,留下動物與人生活的緩衝區。2020 年共有 195 位志工協 助環境維護,並與社區合作將天然廢棄物製作成改良土,讓自然資 源循環利用。 我 們 也 記 錄 里 山 生 態, 將 觀 察 資 料 公 開 於 全 球 生 物 多 樣 性 平 台 iNaturalist,共累計 2,021 筆觀察紀錄與辨識出 690 筆物種,在這 裡有大冠鷲、穿山甲、鼬獾、山羌、野兔、竹雞出沒。2020 年也有 50 個家庭認股加入,支持我們結合生產與生態,為野生物留下安心 生活的環境。
6
7
海洋及海岸守護
2021 年專案重點 掩埋場調查報告於第一季完成 持續監督 2030 限塑政策 與產官學合作,推動源頭減量 參考國際案例,並產出 10 篇專題文章
掩埋場調查 2018 年參與推動「2030 限塑政策」後,環資除了積極推動源頭 減量,也決定檢視「歷史共業」,並於 2019 年啟動濱河海掩埋
「中央地方擺不平, 垃圾只好越堆越高」
場調查,了解全台各場址的防護狀況,避免掩埋場成為垃圾逸散 的破口。 掩埋場往往設置於無人靠近的河岸或海邊,隨著時間過去而逐漸 被淡忘,相關設備亦隨之老舊。我們想知道:「防護破損、垃圾 裸露的狀況為何?」歷經 114 次踏查,走過 15 個縣市、85 座掩 埋場,調查期間所見,掩埋場硬體狀況比預期還要好,令人慶幸; 但需要擔憂的是,本該停用的掩埋場,場內垃圾卻越堆越高…… 這樣的景象,凸顯了台灣廢棄物處理的缺失,更說明「源頭減量」 的必要性。 8
9
海洋及海岸守護
「希望更多在地潛水員加入,為珊瑚礁的健康把關」
珊瑚礁體檢 Reef Check Reef Check 是一項全球性的公民科學家計 畫,透過潛水志工長期的水下調查、紀錄, 得以了解各地珊瑚礁的健康變化,並據此提 出對策方案。環資自 2009 年開始執行此專 案,並於 2020 年正式成為 Reef Check 的 台灣窗口,專業獲得國際認可。因應 2020 年夏季的全台珊瑚大白化,亦首次進行白化 調查,未來將持續關注其變化。同時,也擴 大招募潛水員、在地潛店加入珊瑚礁體檢的 行列。
2021 年專案重點 完成珊瑚礁體檢 12 年數據分析報告 培訓更多 EcoDiver 參與水下調查 提高台灣各潛點的在地認養率 持續 25 個既有潛點的監測調查
10
11
媒體與資訊公開
「環境資訊中心,為環境而生的獨立媒體」 擴大影響力:讓環境議題成為主流 累積 20 年的環境新聞,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年瀏覽量破 900 萬,報導曾獲多位民意 代表、專家學者引用。首度嘗試影音報導,其中淡水河川廢棄物議題,引發多家媒 體轉載、跟進報導。2019 年度專題《救贖還是浩劫?離岸風電時代的生態備忘錄》, 於 2020 年獲曾虛白先生新聞獎暨台達能源與氣候特別獎。
聚焦台灣:掌握最即時深度的環境新聞 攸關你我生活居住空間的《國土法》,2020 年的重要進度是完成各縣市國土計畫 書。環境資訊中心獨家完整追蹤 18 個縣市國土計畫審議過程。 此外,也持續報導重要的環境議題,如深度探討農地工廠、農地種電、大潭藻礁、 原民狩獵自主管理等主題。其中針對台中市石虎保育自治條例審議報導,有議員說 出「石虎是虛擬的」,引發 PTT 熱議,也重燃社會對石虎的關注。
12
13
媒體與資訊公開
「我們相信,任何行動都源自於『知道身邊發生什麼事』開始」
放眼國際:我們與世界共享一顆地球 環境保護無國界,2020 年起,我們獨家與環境媒體《Mongabay》合作,翻譯 東南亞環境新聞,以增加媒體國際視野。此外,關注全球重要環境議題,例如 在疫情爆發後,建置武漢肺炎(COVID-19)與環境專欄,並紀錄美國總統大選 對於氣候政策的影響與走向。
資訊轉譯:讓環境知識更普及 規劃線上展覽「生物多樣性與他的 7 個小迷思」專題網頁,並開創「福爾摩斯系列」 專欄,透過科學辦案故事呈現生物多樣性的多種樣貌。
14
15
生活與消費 提升環境素養,要讀書也要行動 我們強調行動來自於正確的資訊,2020 年與 5 位選書人合作,以食農教育、減塑生
「每一天的生活方式, 都是在為想要的世界投票」
活、生態觀察、氣候變遷、動植物科普等主題,精選 60 本好書,觸及閱讀群眾。並 與各級圖書館、線上書店及實體書局等合作,將四月閱讀主題設定為「地球月」。 此外,集結多年經驗,與專業團隊合作撰寫淨灘、淨山、淨海手冊,出版線上「行 動指南」,鼓勵大眾自發行動,加入全球大撿廢 The Great Global Cleanup 行動。
地球日 50 全面行動 # 地球我罩的 2020 年是地球日 50 週年,環資身為地球日之台灣窗口與交流平台,特別製作四大專 題,呈現二十年來台灣環境議題的進步與現況,證明「只要持續行動,就有機會改變」,
持續 16 年,在行動之間實踐環境教育
翻轉社會上的悲觀情緒。同時呼籲大眾全面行動,自信喊出︰「地球我罩的!」
生態工作假期是一種結合「生態旅遊」與「義務勞動」來貢獻社會的志工形式,環 資自 2004 年起於全台帶領志工走近自然,根據不同場域需求,執行生態保育、在
相關活動觸及 220 萬人,超過 230 位名人、企業、組織以及 3,700 位民眾響應「我的
地文化維護以及歷史建物保存等行動,讓志工為自己寫下與這塊土地連結的故事。
地球宣言」,共同為環境發聲。4/22 地球日當天亦與台北 101 合作,在台灣地標 101
2020 年,於全台協助 9 個民間組織並促成 8 個企業實踐 CSR 社會責任,共完成 16
大樓點燈慶祝「地球日 50 週年」,吸引法新社、英國衛報、美國之音等外媒報導,讓
場生態工作假期。
世界看見台灣對環境保護的重視。 16
17
年度計畫 2021
【資訊】
【行動】
1、增強環境資訊紀錄與獨立報導能量,聚焦「生物多樣性/海洋」、
1、持續推動環境信託,促成民間保護區願景落實。
「能源轉型/氣候變遷」、「循環經濟/廢污治理」、「綠色金融」
2、持續經營新竹自然谷環境信託基地,擴大野生動物
四大主題,擴展傳播面向。
的保護面積,保留淺山生物多樣性,及推廣友善農耕概念。
2、因應區域性環境議題,國際新聞由歐美、中國,擴及東亞、東南
3、促進跨界交流合作與公民參與,擴大環境保護力量。
亞地區。 3、透過珊瑚礁體檢監測、海岸事件地圖等,揭露海下及海岸生態健 康狀況。
18
19
詳細財務報告
2020 年本會總收入為 NT$ 34,299,291,總支出為 NT$ 36,971,074 本會的收入,大部分來自關心環境的個人和企業捐款。對我們來說,每一 筆捐款、每一位志工都是守護環境的關鍵力量。秉持資訊公開的原則,協 會自主落實第三方會計師財務簽證,且主動揭露經營管理及財務資訊,公 開資料由大眾共同監督。我們相信,支持者的付出並不僅是感性的衝動, 更是有意識的選擇和支持,以實際的行動幫助所相信的價值。
支持與加入
財務概要
支持我們 台灣中小企業銀行萬華分行 (050) 060-12249169 戶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業務相關支出 ,共 32,184,652 元
電子發票愛心碼 17930 ( 一起救山林 )
捐款連結 20
21
灣環境,推動環境資訊交流及環境信託,促成人與自然和諧。
了解我們 組織架構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eia.tw
連絡方式
工作團隊
本會共有理事會 11 人、監事會 3 人、秘書處專職人員約 50 人,與您一起守護台
環境資訊中心 e-info.org.tw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TEIA https://www.facebook.com/TEIA.npo 環境資訊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enc.teia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理事長:高英勛
聯絡我們
常務理事:耿璐、徐渙之 理事:王元才、李河清、陳建志、張宏林、黃光渠、董景生、廖鎮洲、盧道杰
地址:116057 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 38 號
常務監事:蘇家宏
電話:02- 29332233
監事:陳哲雄、梁蔭民
信箱:service@e-info.org.tw
詳細網站
秘書長:陳瑞賓
22
23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