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外
號外 2011 年 12 月 25 日
1
2011 年 12 月 25 日 香港浸會大學學生會第四十四屆編輯委員會「痕」 地址:九龍窩打老道 224 號香港浸會大學善衡校園 楊瑞生紀念館 601A 室 電話/傳真:34117882 電郵:sueb@hkbu.edu.hk
DGC
Physics
數碼圖像傳播
VA
物理 學額重配變「殺系」 教學商品化成風
視覺藝術 三三四轉制在即,兩屆新生將湧入浸大,
米已成炊後才知會他們,同學直批這種不問持
而校內「殺系」風波似乎已塵埃落定。下一學
份者的做法是「程序不公義」。究竟校方需要
年新學制起,校方將不會再開設物理課程和數
為這件事負上多大責任,號稱幕後黑手的大學
碼圖像傳播(DGC)的學士學位課程,同時視
教育資助委員會(UGC)又做了甚麼逼使校方
覺藝術學額亦遭減少。在浸會大學管理層在處
作出這個決定呢?對於一間大學而言,究竟學
理「殺系」爭議時,不少受影響同學指校方在
生是教育對象,還是行政博弈的砝碼?
02
學額重配變「殺系」 教學商品化成風
受「殺系」影響的一個科目之一為數碼圖像傳播學 位課程,在 1994 年成立,課程內容主要是希望訓練同
「殺系」風波時間表
學將來從事多媒體設計創作,具體包括動畫、出版以及
2010 年 10 月
數碼圖像設計等等。該系學生一直在香港大大小小設計
校園流傳,說大學因為參加大學教育資助委
比賽獲獎,但數碼圖像傳播課程一直備受校方壓力,指
員會(下稱 UGC)的學額競逐計劃,浸會大學計
該課程是傳理系各課程之中,大學聯招時收生成績最低
劃把數碼圖像傳播和物理課程的學額提交,作為
的一科。並曾在本年 5 月明言因為要提升競爭力,將會
競逐學額的籌碼。
優先考慮錄取成績較好的學生。
2010 年 10 月 16 日
而另一「受害者」物理系則於 1956 年創校時已成立, 現開設兩個學位課程,分別是應用物理課程,以及物理 與電腦科學課程。課程主要是透過實驗讓同學學習高新 物理知識,以便從事科研。疑因純理科目未能切合社會 需要,就業前景不理想,而需要停辦這個創校以來就有 的科目。
星島日報以及大公報報導,傳理學院院長趙 心樹承諾不會提交停辦「數碼圖像傳播」課程 (DGC)的建議。
2011 年 1 月 24 日 建議書呈交教務議會議決,當中詳細列明學 術優次及各學科的調整學額分配。
2011 年 2 月左右 此事曾在校內引起極大爭論,本會認為同學對於此
校方已經遞交建議書,並在稍後公佈 2012
事都應有知情權。故此,本會早已在 8 月著手聯絡校方、
新學制學年的學額競逐情況。
傳理學院各主任了解事件,惟當時傳播系主任陳家華教
2011 年 5 月
授表示還在與校方交涉而未有定案。其後本會 8 月 26
數碼圖像傳播(DGC)學生工作坊 Digiforce
日與陸大章學術副校長見面詢問詳情,當時本會得悉此
代表,連同該系校友,以及傳理學會代表約見傳
等決定雖在 UGC 獲得通過,但未有在教務議會通過,
理學院院長趙心樹,當時他指校方以大學名義上
所以細節及實行情況皆未能提供。本會為了得到更多詳
繳學額,傳理學院並沒有主動向 DGC 提交相關
情,於是決定延後出版。而到了 12 月 9 日,陸副校長
建議書。
再因此事邀約本會會面,本會得知更多內容,故決定於 此時出版。
2011 年 6 月中 浸會大學被削減了 28 個四年制學額,而在 學校的課程發展轉變下,校方亦作出學額調配,
2011 年 6 月 28 日
開辦兩個新學位課程並增加個別課程的學額,如
因收到 UGC 就建議書的回應,教務議會確認學額分配的
新聞主修,以滿足社會殷切的需求。
調整。
2011 年 7 月 12 日 有同學發現校方介紹新學制的網頁上沒有上
2011 年 7 月 20 日 校方發出 e-Announcement,指校方需要在新學制開始 後,停辦數碼圖像傳播課程以及物理課程,以開設新課程,並 增加個別課程的學額,學額分配在傳理學院、文學院、理學院 以及社會科學院。
2011 年 10 月初 傳理學院院務委員會會議議決將數碼圖像傳播併入電影及 電視專修之下。
述兩科的資料。在三日之後,校方仍未肯正面回 應數碼圖像傳播課程是否會被如傳言一樣被「殺 系」。
2011 年 9 月底 理學院院長湯濤接受明報訪問時表示,物理 系將開辦自資碩士課程,並會繼續保留物理通識 科以及副修科目,然而現階段未有開設與物理學 直接有關的主修課程的計劃。此外在新學制,將 會開設分析和檢測科學,以應付政府提出六大產 業發展的需要。而根據學術副校長陸大章的回應, 現階段理學院亦有考慮開設能源科學的可行性, 但尚未有具體計劃以及時間表。
號外 2011 年 12 月 25 日
為甚麼要「殺系」, 為甚麼要「新系」?
03
UGC 小知識: (摘自 UGC 網頁:http://www.ugc.edu.hk/big5/ugc/about/ overview/mission.htm)
「殺系」已是既定事實,新開科目亦只欠臨門一腳。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屬於非法定的團體,負責就
但我們不禁要問:為甚麼?為甚麼要「殺系」?為甚
香港高等教育的經費撥款安排及策略性發展,向特區
麼又能申請新科目?為甚麼是這些科目?本會早前訪
政府提供意見。為此,教資會致力與各院校、政府當
問了陸大章學術副校長以釐清疑惑。陸副校長藉此澄
局及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工作,務求令高等教育界達致
清大學只是停辦課程,而並非「殺系」。
卓越,從而發展香港成為區內教育樞紐,同時培養高 質素人才,以推動本港經濟及社會蓬勃發展。教資會
一切源於 UGC
在履行上述角色時將會:
問及 UGC (即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簡稱為教資
1. 負責經費調配,以配合高等教育界的策略性發
會)是怎樣的機構時,陸副校長表示,它是個非政府
展;
機構,主要目的是在專上教育方面給予政府意見。「其
2. 支持高等教育界不斷發展,以發揮更大的影響
實政府多會接納 UGC 的意見。雖然 UGC 說自己沒有
力及得到廣泛認同,並成為社會創新思維和意念的泉
權力,但在決策上是具有影響力的。」
源; 3. 在整體層面向高等教育界提供方向性建議及意
陸 副 校 長 說 校 方 每 三 年 就 須 向 UGC 呈 交
見,並促進各院校發揮其獨特角色;
Academic Development Proposal( 簡 稱 ADP, 即
4. 優化學生的學習經驗,並促使院校按本身的角
學術發展建議書)。據 UGC 的《程序便覽》所示,
色,增進在教學、研究及知識轉移範疇的國際競爭力;
ADP 是為了:一,讓校方回顧近期發展及因而提出
5. 促進高等教育持續發展,以配合時代轉變的需
短 期 發 展 建 議; 二, 校 方 據 其 提 出 的 建 議( 或 須 按
要;
UGC 意見修改)以制訂未來三年的費用預算(即申
6. 鼓勵院校深入協作,令香港高等教育界得以發
請「經常補助金」);三,經 UGC 核准開辦的課程
展成一個互相緊扣的體系,以提高整體的國際競爭力;
若是為了應付特定行業的人力需求(即 Manpower
以及
Programme),ADP 需確保課程預期所需的畢業生
7. 確保院校維持質素,並推動各院校提升各項工
人數。
作的效率、成本效益和問責性。
每當校方收到 UGC 的 Start Letter(啟動籌劃信
在執行上述工作時,教資會在須恰當地對公眾及
件)時,校方就須計劃未來三年所需的資源向 UGC 申
在財務上問責的前提下,將致力維護院校自主和學術
請資助款項。以這次為例,校方在 2010 年 11 月收到
自由。
UGC 發出的 Start Letter,並在 2011 年 2 月向 UGC 呈交 2012 至 2015 年的 ADP。而 UGC 採「優配學額」 機制,每間院校須預留 6% 第一年學士學位課程學額(即
需要設立機制,分配各學科的學額,讓院校能夠復辦
First-Year-First-Degree places,簡稱 FYFD)讓 UGC
或新增課程,以及逐步淘汰不合時宜的課程,藉此保
重新調配。這就是「殺系」及有「新系」的源由。
持競爭力、符合其角色和切合所需。需要強調的是, 有關安排不是要求院校刻意地想出一些巧立名目的嶄
在 UGC 的年度報告中,「優化競爭,精益求精」
新課程,或毫無必要地縮減或取消一些現有的課程。」
部分也提及到「優配學額」機制: 因為「優配學額」機制,院校需要上繳 6% 學額, 「各院校會緊貼社會不斷轉變的需求而決定未來
然而各院校可以在每間院校所上繳的學額總數中爭取
開辦甚麼課程。不過,由於公帑資助學額有限,我們
回來,這次校方獲增撥 5 個三年制的 FYFD 學額,卻
04
學額重配變「殺系」 教學商品化成風
資助款項流程(摘錄自 UGC 年度報告) 是次流程:
啟動籌劃信件 (Start Letters) UGC 向院校提供宏觀政策指引及學 生人數指標 學術發展建議書 (ADPs) 院校向 UGC 提交未計算費用的學術 發展建議
校方在 2010 年 11 月收到此信,並籌 劃上繳 68 個學額以及爭取 130 個學額(見 附表一)
校 方 在 2011 年 2 月 向 UGC 呈 交 2012 至 2015 年的 ADP
討論 UGC 舉行正式會議及與院校討論學 術發展建議 校方在 2011 年 6 月收到此信,知道
提示信件 (Advisory Letters) UGC 學術發展建議向院校提供意見
學校獲增撥 5 個三年制的 FYFD 學額,卻 失去了 28 個四年制的 FYFD 學額,及獲增 加 220 個 Senior Year 學額
三年期經常補助金估算 院校就經核准的學術發展建議提交 費用預算 評估補助金 UGC 評估費用預算和計算補助金 補助金建議 UGC 向政府提交三年期補助金建議 政府批核 政府予以批核,並由立法會財務委 員會批出撥款 撥款信件 (Allocation Letters) 告知院校批核的補助金額及對院校 發展的意見
號外 2011 年 12 月 25 日
05
失去了 28 個四年制的 FYFD 學額,及獲增加 220 個
最終,UGC 只給浸大 40 個四年制 FYFD 學額,
Senior Year 學額。而此次學額分配的「大贏家」為香
所以淨減了 28 個學額。
港大學及中文大學,不但成功取回上繳學額,更分別 獲得 98 個及 108 個額外學額。
殺「舊」迎「新」
為甚麼「人力需求課程」學額不需上繳?
在這份 2012 至 2015 年的 ADP 裏,浸大上繳了 68 個學額,當中包括數碼圖像傳播(DGC)、物理及
UGC 要求各院校上繳 6% FYFD 課程,而這 6%
視覺藝術課程。陸副校長表示,UGC 不贊成各院校在
其實是非人力需求(Non-manpower)的課程。那麼
每個課程平均繳交 6% 學額,「UGC 表明不接受以前
甚麼是人力需求課程呢?陸校長指出,中醫、護理、
的做法(指每課程平均減去學額),否則分數會低,
社工、雙學位(學科及教育或通識教學)等皆為人力
甚至有懲罰,可能一個學額都不能取回,根據報章報導,
需求課程。「政府不想供求失衡。」於是 UGC 為了響
某間院校失去所有上繳學額。」
應政府的人力需求而決定不將人力需求課程的學額重 新分配,要求各院校提交非人力資源課程的學額(如
「校方在過去 11 年新增了中醫、中藥、視覺藝術
政治及國際關係學、音樂、傳理等)再重新編排。校
等科,然而你知道新課程從何而來嗎?」陸副校長反
方同時在 2012-2015 ADP 裏爭取人力需求課程之學
問道。「浸大只佔所有 UGC 學額的 8%,而 UGC 學
額,最終亦得到 6 個人力需求課程學額。
額不變卻要做新課程時,就要從其他課程取得學額。」 他續說,浸大是一所中型的學府,課程多元化,所以 每個課程的學額數量有限。這樣會令一部份成績好的
附表一:浸大的 2012 至 2015 年 ADP
同學未能修讀較受歡迎的課程,於是校方更不能平均 在每個課程中抽取 6% 學額。 「與其在每個課程削學額,
據陸副校長透露,上繳的 68 個四年制 FYFD
應該全面檢視課程的競爭力,按學生的需要及社會的
學額如下:
需求,作出課程重組或停辦的決定。」
1.「數碼圖像傳播」
19
2.「物理」
36
陸副校長明言調整學額分配的標準主要基於學科
3.「視覺藝術」
13
收生成績、畢業生就業率及平均薪金。而數碼圖像傳播、
68
物理及視覺藝術課程是全校收生成績最低的五個科目 之內。校方將各系資料與其他院校的類近課程作出比
而校方申請增加學額的優先程序為: 1. 傳理學院
40
2. 文學院及社會科學院
30
3. 分析和檢測科學
30
4. 創意及專業寫作
30
5. 人力需求相關的課程
30
130
較,並按各校課程的人數與成績一同參考,最終得出 上繳這三個課程的決定。
為甚麼是「數碼圖像傳播」、「物理」 及「視覺藝術」? 當問及數碼圖像傳播課程不應只看成績,考慮因 素還應參考作品及藝術天分時,陸副校長說:「看著
校方最終得到的四年制 FYFD 學額為:
它的成績一直跌,就業率低,薪水亦低。」若與其他
1. 分析和檢測科學
17
院校比較,城大創意媒體課程的收生成績反而愈來愈
2. 創意及專業寫作
17
好。同時他認為這樣也並非全是壞事,「可以鼓勵講
3. 獲得額外增撥
師作出改變。同學以及學系均會受惠於這決定,因為
英國語言文學及
據了解目前只有兩位講師全職任教 DGC。」
英語教學教育
6
40
視覺藝術在吳清輝校長在任時大幅度增加了學額, 「學生入學成績參差,部份學生成績優異,但也有部
06
學額重配變「殺系」 教學商品化成風
份學生成績未如理想。」陸副校長說此系比香港教育 學院的類近課程的收生成績較差,而且學位比其他院
學生視角:
校亦為多。「本來政府說西九文化區需要很多藝術人 才,惟建設仍有待落實,所以大學必須重新調整學額。」 並以就業率、薪金水平、入學成績作為依據,作出削
UGC 乃何方神聖?
減學額的決定。 在整個「殺系」風波中,UGC 可說是始作俑者。 物理收生情況也不太理想。也基於收生成績、畢
正如陸副校長所說,雖然身為一個非法定團體,但
業生就業率及平均薪金,以及與其他院校的理科或物
UGC 的意見左右著政府對大學的教育經費分配,所以
理課程作出比較後,校方決定暫時停辦物理主修。「如
大學每次向其遞交學術發展建議時也決不敢怠慢,除
果能夠辦得好,不排除會再申請回來。」
此之外更要慎重考慮 UGC 的建議,但此舉又是否為浸 大學生認同?本會特此採訪傳理學會和視覺藝術學院
為甚麼是「分析和檢測科學」 及「創意及專業寫作」?
的同學。 傳理學會會長麥浩宇同學認為 UGC 的存在是有它
陸 副 校 長 說 香 港 的 檢 測 很 重 要, 數 月 前「 保 濟
的必要性的,他說此組織「可以督促大學教育向更加
丸」事件亦引發了討論,浸大中醫藥研究所更被委託
完善的方向發展」,但另一方面也正在強迫大學商業化,
作 品 質 監 控。「 特 首 在 “Task Force on Economic
他指出「如果這種勢頭一直持續,只會讓大學中的強
Challenges”(經濟機遇委員會)提及六大工業,其
弱分化更嚴重。」
中之一就是檢測科學。政府這樣說,學生出路就有保 障。」加上理學院有「二噁英」化驗所, 陸副校長因
而對於浸大面對 UGC 的態度,麥浩宇用了「逆來
而說:「Analytical and Testing Sciences 會是我們的
順受」四個字,他提到與我校毗鄰的城市大學其實也
強項。」
深受困擾,但他們的教職員工敢於反對和爭取,值得 我校工會和教員學習。
至於創意及專業寫作,他表示校內有不少作家, 這個課程亦會是浸大的強項。
數碼圖像傳播(DGC)學生工作坊(Digiforce) 會長張鎧淇同學也表示理解 UGC 要善用政府資源, 但校方「一刀切」不要整個數碼圖像傳播專業的處理
DGC
VA Physics
方式,對於一間綜合性大學而言是不合理的。 視覺藝術學院(VA)學會會長黎慧珊同學和該系 其他學生代表也認同 UGC 要求大學量化教學成效,本 意是向校方提供方便 。但她們指出,如果這政策用在 文化科目 ( 如 VA, MUS) 上肯定有所缺失,「因為文化 科系的要旨一般都不是在經濟上造就競爭力,而是文 化收養上的提升,以及社會方面理行一定的文化推廣 的道德責任。相信這些都是難以用一個量化標準來評 核的。」
號外 2011 年 12 月 25 日
怎樣回應「一些弱的課程」這個定位?
07
的收生成績反而愈來愈好。同時他認為這樣做法也並 非全是壞事,「可以刺激老師要改變。而且(這決定)
陸大章學術副校長在接受採訪時,用「與其在每
是為同學好,是為 Department 好,因為 DGC 只得 2
個課程削學位,倒不如 Identify 一些較弱的課程,將
位老師。」
它們裁掉。」,這樣的語句來回應選擇 VA,DGC, PHYS 來「殺系」的原因,這樣的標準又是否廣為認同
對此 Digiforce 會長張鎧淇回應說,現在其他很多
呢?
學校也都正在開設相似的科目,或者幫自己學校相似 科目增加資源,例如城大投了幾個億新建一個創意媒
麥浩宇表示不能接受校方這樣簡單地定義學科的
體大樓,說明這一科是有價值的,「如果因為社會上
優 劣, 而 要 注 重 學 習 成 果 和 業 內 口 碑。「 我 不 覺 得
有競爭,我們學校就退出,這是一種對良性競爭不合
DGC 在專業上面有欠缺,就以近期 5 間大學 6 個學
理的逃避。」她還質問說,「如果薪水能成為開設課
系聯合舉辦的大專聯校創意傳播節電視廣告拍攝比賽
程的標準,我也只好接受,但讀新聞專業的同學畢業
『JUST Com.』為例,最終 5 強中有 3 組是我校 DGC
做了記者,底薪又有多少?如果大學只是為了培養『高
的學生。」
薪』人才,是不是太商業了呢?」
同時他也對浸大決定取消物理學士一舉頗有微詞,
坊間流傳,DGC 專業被取消後,其老師及課程會
「剛聽到這件事很詫異,一間綜合性大學的理學院如
被轉入 AF(電影電視學院),這樣的安排是否會對傳
果沒有物理,即是理科最基礎的物理、生物和化學都
理學院產生很大影響?而學生又對於 DGC 被納入 AF
湊不齊,這不是很好笑麼?」
的解決方法有甚麼看法?
張鎧淇認為校方會有這樣的標準,「是因為他們
傳理學會會長麥浩宇表示,對於 DGC 的變動,整
不瞭解我們學習的科目,DGC 是一門講求天份和創意
個傳理學會所受影響應該不會很大,但很擔心新一屆
的課程,但是這樣的人如果讀書不是很好,那我們是
的同學入大學時會對這樣的安排不了解,以致影響報
不是就全盤否定他們呢?」同時她也表示,如果大學
名。但他也澄清自己立場,認為如果 DGC 和 AF 真的
開設課程只是順應潮流,或是單純看表面成績,那就
有課程之間的聯繫或是互補之處,他也認同此做法。
太膚淺了。
但他堅持此新學院應該兼有 DGC 中的設計元素,和電 影學習的特色,也承諾會進一步跟進具體處理方案。
VA 學會則認為,如果校方有意用一個量化的標準 去衡量各學系的話,公平地安比例削減不同系的學位
Digiforce 會長張鎧淇現時仍稱並不很清楚具體安
是會比較合理和有說服力。但「弱」字本身是值得商
排,但為自己的專業在學院中的地位感到很無奈,也
榷的。
擔心「現在已經很薄的資源會更加少」。
DGC 岌岌可危入 AF ?
VA 削減學額另有隱情?
DGC 被爆出面臨「殺系」遭遇已經逾時一年,許
陸副校長坦誠道出政府在西九文化區對藝術專業
多反對此項動議的人都爭辯, 數碼圖像傳播課程不應
畢業生的需求,正是浸大大量招收藝術學生的原因,
只看成績,考慮因素還應參考作品及藝術天分。而陸
而對校方現在「政府計劃又亦被擱置,所以覺得之前
副校長卻回應:「看著它的成績一直跌,就業率低,
學位加得過急。」的解釋是否能讓所有人滿意呢? VA
薪水亦低。」若與其他院校比較,城大創意媒體課程
的就業前景是否真的沒有了政府的幫助就不再樂觀?
08
學額重配變「殺系」 教學商品化成風
VA 學會會長黎慧珊表示,西九文化區對藝術專業
但經過探查後,一方面知道校方不得不交出學額,
畢業生的需求當然是浸大開設 VA 的原因,也非常明白
即使不在 DGC 等學科找出學額,還得在其他學系中抽
西九文化區計劃被擱置可能會令校方造成憂慮。遺憾
取學額;另一方面校方提出數字等「理據」,縱然我
本地文化發展與西九文化區計劃並不能畫上完全的等
們還是抱著「不是所有東西都能以量化方式來衡量其
號,香港的文藝發展正處於起飛的狀態,而本土亦一
價值」的想法,但我們不得不接受這個機制下的結果。
向以來都缺少藝術方面的人材,而且據數據顯示,本
真正的「大佬」是誰? UGC 是真正的元兇固然不在話
年度 VA 學系的畢業生就職率和薪金均有提高,所以
下,而其造成的教育商品化更令人感到心寒。
VA 的就業前景仍是樂觀的。 UGC 說這樣為了「逐步淘汰不合時宜的課程,
對大學發展的期望
藉此保持競爭力、符合其角色和切合所需。」甚麼是 「不合時宜」呢?是因為迎合不到市場的需要?當政
傳理學會會長麥浩宇:希望學校的政策和運作更
府因為要保留人力需求學額,而各校就不作任何變更,
透明,不要讓同學總是最後一個知道自己學校發生甚
更因此爭取學額,令人不禁在想,我們的學識可以由
麼事。
市場來判斷成敗高低嗎?每 3 年學校都必須重新審定 各學系的「優劣」,更是因著「夠不夠吸引」而判斷
Digiforce 會長張鎧淇: 我們辛苦進來這間大學是
學額如何分配,各校不得不拿著數字等「理據」迎合
想學東西,想以後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工作,真的不
UGC 的喜好以競投學額。更嚴重的是,所謂「策略性
明白為甚麼要與學校行政扯上關係?我們也明白老師、
發展」其實只是讓學校跟隨市場需要而改變,當學術
教授、學系主任及校方都各有難處,但是一間大學的
只淪為重視市場價值而非學術價值時,我們入大學所
政策出發點不該是為學生好麼?不是應該最聽取哪怕
為何事?大學是為了培養日後的社會棟樑,但現今真
僅僅是尊重學生的意見麼?
的造成了越來越多實用性學系畢業的學生,真的像棟 樑般支撐著社會,但他們會懂得突破框框,帶領社會
視覺藝術學會會長黎慧珊:希望校方能體諒文化
進步,創出未來嗎?
學系的學生,萬不能用一把佈滿數字的尺量度自由奔 放的書法。
但當我們不斷在感嘆自己不是進了三大,或在批 評自己這系沒有出路同時,我們是不是其實也是在自
無可厚非?全因教育商品化
打嘴巴?我們求學是為了甚麼?其實一直以來也只是 在求分數,求可量度的「自我價值」,在求一紙證書
UGC 要求各間大學上繳學額再重新分配,本來我
上的是「靚 Hon」。我們一方面在因得受大學教育而
們都很氣憤為甚麼要「Cut DGC、Physics」,學系的
對現有制度作出反思批判,卻一方面在這制度裏令自
好壞不應著眼於收生成績、就業情況。教育的本意應
己更有市場價值。我們在批評教學商品化的同時,我
是為了讓人接受高等教育以致了解世界及自己,而非
們也努力讓自己成為市場上最受歡迎的商品之一,究
只培訓專業人才以讓社會機制運行不息。要不然大學
竟我們是內化意識已跟從,還是真的無奈接受?
跟職業培訓局有甚麼分別?
作為一位浸大的同學,你的想法又是甚麽? 想發聲的你,可以登上 itextchannel.blogspot.com 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