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生活素養架構 ▏協同合作 Collaboration
譯者導言 周中天 教授
語言最顯著為人所知的功能,就是人際溝通互動,以增進彼此了解、形成共識、 解決困難、達成目標、共享成果。語言教學的趨勢演變至今,也特別重視任務導向 (task-oriented) 的專案式 (project-based) 活動。 這邊可以先說明,所謂的任務 (task),是完成具體溝通行為的活動,例如:共同 討論如何為某人慶生,或是策劃在社區進行一項意見調查等等,而不是一般教室中的 單純的聽、說、讀、寫練習活動 (activity)。 進行這種任務導向的溝通活動,通常都需要團隊合作、協力進行。因此,協同合 作的素養,是這些任務完成的必要條件,也可以透過這些任務的進行得到培養演練的 機會。 看到「合作」一詞,直接想到的英文單字,是 cooperation,但是本篇採用的,是 collaboration,意思相當的不同。《劍橋英文字典》對此兩字有很清楚的定義: “cooperation: the act of working together with someone or doing what they ask you”; “ collaboration: the act of working together with other people or organizations to create or achieve something”。 可見,cooperation 只是配合他人的要求,參與一項工作或活動;collaboration 則是須 要用心投入、各盡所能、截長補短、共同努力,以完成或創作某項成果,在態度與行 動上都要積極得多。 寫到這裡,不禁想到,協同合作或許正是我們教育作法中最弱的一環。 我們所習慣的教育方式,都是期待孩子出人頭地,領袖群倫。學校的成績都有嚴 謹的計算標準,排出高低名次;父母親在考試後,對孩子的關心,就是問「考了第幾 名?」。有一句相當打動父母的廣告詞,是「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顯然,教育 從頭就被視為一場激烈的競爭,只有超越別人,才能成就自己,一步都不能放鬆。懷 著這樣的心態,個人有再高的聰明才智,因為缺少與他人分享增進,也很難有突破進 步的機會。
從歷史演進來看,許多文明的創舉,像是中國發明造紙、活字印刷、火藥、羅 盤,西方的蒸汽機、電力使用、顯微鏡等等,都是由一些先人以個人的智慧與努力, 發明創造而成。不過,科技進步至今,知識的廣度與深度都大為提升,雖然個人仍有 無限創意,但是要發展出具體可用的重大成果,不論是理工科技或是藝文創作,就必 須集合眾人的力量,結合跨學科 (interdisciplinary) 的專業,通力合作,才能完成。 所幸,經過多年社會變遷,以及許多制度性的改變,家長與老師已經逐漸接受不 以測驗成績為單一評量方式。學校課程中,也鼓勵老師多讓學生進行協同合作式的學 習活動。 早期的教育重視某些領域的個人成就,固然創造出一代又一代的人類文明,但是 自從多元智能 (multiple intelligences) 的概念提出後,協同合作的最大意義,在於肯定 團體中每一個人的價值與貢獻。每個人不再是競爭的對手,而是互相合作的夥伴;人 人各有所長,既有自信,也懂得謙卑,可以互相學習、互相欣賞,也會討論檢討、彼 此建議,共同承擔責任,也分享成功的喜悅。
關於 周中天教授 學歷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博士 經歷 臺灣省立新竹高中英文教師 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及翻譯研究所教授 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所長 臺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主任 教育部九年一貫國民教育課程綱要英語科委員 教育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英語文組委員 國家教育研究雙語詞彙審譯委員 考試院高等考試、特種考試典試委員 國立編譯館國中英語教科書編輯委員 劍橋活用英語文法(中文版)總審
原文手冊 2019 © 版權歸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所有 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授權華泰文化編製繁體中譯版
閱讀完整「劍橋生活素養架構」 中譯手冊,請上:華泰劍橋英語學習網 cambridge.hwatai.com.tw/webpage/CL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