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Volume IV,1, excerpta

Page 1

EurAsia Series

SHANGHAI-ROMA SHANGHAI CLASSICS PUBLISHING HOUSE

, , ISTITUTO ITALIANO PER L AFRICA E L ORIENTE



目 录

译者说明

……………………………………………………………………………………………………………………………

前言 第一章 1937 年所调查遗迹的重要性 一、锡金—江孜商道及其遗迹 二、这些遗迹对藏族艺术史的重要性 三、江孜题记中的塑画师名录 四、殿中画作的重要性和特点 五、画作中的汉风影响 六、印式风格的画作 七、画师及画作 八、交融催生藏族绘画的各种元素 九、雕塑 十、建筑 十一、萨迦派的重要性 第二章 资料 一、古代历史文献的散佚 二、[后藏志] 三、乃宁寺志 四、第二手资料 第三章 历史地理 一、年地 二、年堆诸寺

……………………………………………………………………………………………………………………………………

……………………………………………………………

…………………………………………………………………

…………………………………………………

…………………………………………………………………

………………………………………………………………

14

………………………………………………………………………………

16

……………………………………………………………………………………

17

………………………………………………………………………………………………

19

……………………………………………………

20

………………………………………………………………………………………………………………

22

………………………………………………………………………………………………………………

24

………………………………………………………………………………

24

……………………………………………………………………………………………………………

26

…………………………………………………………………………

26

…………………………………………………………………………………………………

27

……………………………………………………………………………………………………

28

………………………………………………………………………………………………

29

…………………………………………………………………………………………………

31

………………………………………………………………………………………………………………

31

……………………………………………………………………………………………………

36 ⅰ


梵天佛地 ( 第四卷第一册)

三、年巴 四、年麦诸寺 第四章 十万佛塔及其他古迹的年代 一、萨迦座主世系 二、夏鲁和江孜王子 三、萨迦僧人与元廷 第五章 萨玛达诸寺 一、概况 二、江浦寺怙主殿 三、江浦寺降魔殿 四、江浦寺祖拉康前殿和第一间佛殿 五、有关曲洛的题记与佛殿的创建 六、大日如来的手印 七、前几卷所述大日如来曼荼罗图示 八、金刚界曼荼罗与大悲胎藏曼荼罗 九、为何一个部组的曼荼罗能有许多 十、根本续:[真性集],四品 十一、[金刚顶] 十二、[吉祥最上本初] 十三、[名等诵] 十四、[摩诃毗卢遮那现等觉]及相关经典 十五、[金刚心庄严怛特罗] 十六、[一切恶趣清净] 十七、江浦寺的金刚界曼荼罗 十八、折贵寺的门布跋陀罗部组 第六章 莎鲁、艾旺、雪朗和乃宁 一、印式风格的艾旺寺 二、于阗风格的佛殿 三、乃宁寺的创建

………………………………………………………………………………………………………………

46

……………………………………………………………………………………………………

48

…………………………………………………………

52

…………………………………………………………………………………………

52

……………………………………………………………………………………

55

……………………………………………………………………………………

60

………………………………………………………………………………………………

67

………………………………………………………………………………………………………………

67

…………………………………………………………………………………………

68

…………………………………………………………………………………………

69

…………………………………………………

70

……………………………………………………

72

……………………………………………………………………………………

75

…………………………………………………

76

…………………………………………………

78

…………………………………………………

80

…………………………………………………………

…………………………………………………………………………………… ……………………………………………………………………

…………………………………………………………………………………… ……………………………

…………………………………………………………

……………………………………………………………………

插页 1 插页 2 插页 3 插页 4 插页 4 插页 5 插页 6

………………………………………………………………

84

…………………………………………………………

85

……………………………………………………………………

92

………………………………………………………………………………

92

……………………………………………………………………………………

94

…………………………………………………………………………………………

97


目录

第七章 江孜白居寺 一、底层的三间佛殿 二、道果殿 三、曼荼罗殿 第八章 十万佛塔 一、十万佛塔的总体象征 二、十万佛塔第一层 三、十万佛塔第二层 四、十万佛塔第三层 五、十万佛塔第四层、塔瓶和八山

……………………………………………………………………………………………

100

…………………………………………………………………………………

100

………………………………………………………………………………………………………

104

…………………………………………………………………………………………………

107

…………………………………………………………………………………………………

114

………………………………………………………………………

114

…………………………………………………………………………………

116

…………………………………………………………………………………

144

…………………………………………………………………………………

164

……………………………………………………

232

……………………………………………………………………………………………………………………

244

………………………………………………………………………

249

参考文献 法王十万大佛塔志(藏文影印)


梵天佛地 ( 第四卷第一册)

三、十万佛塔第二层 第二层只有十六间佛殿,因为该层四方凸出之处是第一层同一 位置大殿的顶阁。根据十万佛塔建筑所体现的象征意义,第二层象 征修习次第中的四正勤 牗 prah#a牘 〔 〕。据塔志记载,第二层的量度 为:高七点五肘,周长二百九十二肘〔 〕。 1

插图 19

[参考 F. Ricca and E. Lo Bue牞 The Great Stupa of Gyantse牞 p. 246牞 fig. B 绘制] 〔1 〕 勤于灭已生之恶;勤于使未生之恶不生;勤于使未生之善生起;勤于增长 已生之善。 〔2 〕 译者注:原书写作直径二百九十三肘,据写本 chos rgyal sku bum chen

[法王十万大佛塔志]第 叶背面及 [江孜法王传·成就信之稼穑之雨霖]第 页改。

14 rgyal rtse chos rgyal poi dkar chag gyi rnam par thar pa dad pai lo thog dngos grub kyi char bebs zhes bya ba 111 bzhugs so

144


第八章 十万佛塔

第二层、第一间佛殿 此殿以无量寿佛 牗 tshe dpag med牘 命名,其塑像位 于北壁,有四身小像围绕, 表现的是无量寿佛的四身 化现〔 〕。据题记所载,此 系据十世纪的胜敌 牗 Jitri牘 插图 论师传规所制〔 〕。 殿门左右两侧壁绘有无量寿佛大像。如题记所载,他们表现的 是无量寿佛的化现,出自 chi med rnga sgra [不死鼓音]〔 〕,即西壁 为不动无量寿(mi g.yo tshe dpag med,图版 208),东壁为普见无量寿 牗kun gzigs tshe dpag med牘 。南壁东段为功德无量寿牗yon tan tshe dpag med牘 , 其左侧为智慧无量寿牗ye shes tshe dpag med牘 ,围绕有供养天女 牗mchod pai lha mo牘 。 北壁西段小壁面绘有无量光佛牗od dpag med牘 及其眷属。 据塔志作者统计,该殿共有 40 尊身像。 第二层、第二间佛殿 该殿现在称作度母殿牗sgrol ma牘 ,但实际上供奉的是度母的特殊 身形担木度母牗Khadirava#itr牞 seng ldeng nags kyi sgrol ma牘 〔 〕,其 1

20

〔1 〕 译者注:原书认为表现的是五佛中的其他四佛。 〔2 〕 Cordier II牞 p. 299牞 n. 7牞 8. bstan gyur [丹珠尔],释怛特罗部 牗 rgyud

,nyu 函。 译者注:原书将“据题记所载,此系据十世纪的胜敌 牗 Jitri牘 论师传规所 制”置于全殿描述之末尾,根据文意调整至此。胜敌论师所造论书为 +ryparimityurjsdhana 牗 phags pa tshe dang ye shes dpag tu med pa zhes bya bai sgrub thabs牘 [圣无量寿智成就法]和 Aparimityurj,navidhi 《西藏大藏 牗tshe dang ye shes dpag tu med pai cho ga牘 [无量寿智仪轨], 2699 、 2700 号。 经总目录》第 〔3 〕 参见对题记的注释。 grel牘

〔4 〕

B. Bhattacharyya牞 The Indian Buddhist Iconography牞 p. 106牷 A. Getty牞 The Gods of Northern Buddhism牞 p. 110牷 2 nd edition牶 p. 125.

145

202


梵天佛地 ( 第四卷第一册)

塑像立于东壁,围绕有两胁侍。 北壁所绘形象为救度恶趣度 母 牗 Durgottri#$tr牞 ngan song las sgrol 〔 〕bai sgrol ma 牘 及其两胁 侍〔 〕,右侧为摩利支天牗lha mo od zer can 牘 ,左侧为独髻女 (ral gcig ma, 图版 209)〔 〕。 围绕救度恶 趣 度 母 有 rnam dag gtsug nor [清净髻珠]之二十一 插图 21 度母牗sgrol ma牘 〔 〕。右侧为白度母 牗dkar mo zla mdangs sgrol ma牘 〔 〕、奋勇度母 牗rab tu dpa bai sgrol ma牘 、 善度母牗dge bai sgrol ma牘 、金颜度母 牗 gser mdog can gyi sgrol ma牘 、尊胜度母 牗 rnam par rgyal bai sgrol ma牘 、吽音叱咤度母 牗 hū. sgra sgrog pai sgrol ma牘 、施胜根度母 牗 dbang mchog ster bai sgrol ma牘 、 摧破沉掉度母牗rgod pa joms pai sgrol ma牘 、招引众生度母牗gro ba gugs pa sgrol ma牘 、 祛忧度母牗mya ngan sel bai sgrol ma牘 。左侧 为担木度母 牗 seng ldeng nags kyi sgrol ma牘 、显吉祥度母 牗 bkra shis snang bai sgrol ma牘 、 成熟度母牗smin pa byed pai sgrol ma牘 〔 〕、颦眉 度母牗khro gnyer g.yo bai sgrol ma牘 、善业寂静度母牗dge las zhi bai sgrol ma牘 、破欲度母 牗 chags pa joms pai sgrol ma牘 、极乐成就度母 牗bde ba sgrub pai sgrol ma牘 、尊胜度母 牗 rnam par rgyal bai sgrol ma牘 、消苦度母 牗 sdug bsngal bsreg byed sgrol ma 牘 、赐成就度母 1

203

〔1 〕 译者注:原书写作 sbyong,据题记改。 〔2 〕 B. Bhattacharyya牞 The Indian Buddhist Iconography牞

p. 137 Sdhanaml

I牞 p. 237牞 n. 111.

〔3 〕 译者注:原书写作 khro gnyer can。 〔4 〕 译者注:原书写作 rnam dag gtsug tor,据题记改。即 Dev)traikavi%&ati stotravi&uddhacū!ma$i 牗 lha mo sgrol ma nyi shu rtsa gcig la bstod pa rnam dag gtsug gi nor bu牘 1689

[二十一度母讚·清净髻珠],《西藏大藏经总 目录》第 号。 〔5 〕 译者注:原书未记。 〔6 〕 译者注:前三位度母据壁面实际内容补充。 146


梵天佛地 ( 第四卷第一册)

前开启莲瓣;大名称女牗grags chen ma牘 ,绿色,持金刚杵、铃。 四隅为花女牗me tog ma牘 、烧香女牗bdug pa ma牘 、涂香女牗dri chab ma牘 , 以及其他供养天女牗mchod pai lha mo牘 和四护门牗sgo ba牘 。 该殿共有 83 尊身像。

250

第三层、第十一间大殿 该殿墙上充满了众多的形象,俨然是一个真正的藏传佛教神灵 世界。殿内供奉的是不空成就佛 牗don yod牘 ,其塑像突出于南壁,围 绕有胁侍:金刚业牗rdo rje las牘 、金刚护牗rdo rje bsrung ba牘 、金刚药叉 牗rdo rje gnod sbyin牘 、 金刚拳牗rdo rje khu tshur牘 。 为了清楚起见,现将该殿的平面结构图示如下(插图 43)〔 〕: 1

插图 43 〔1 〕 译者注:原书插图中的方位序号较为混乱,此处予以删除,并以插图 43

代之。

194


第八章 十万佛塔

、 、 、 四壁是我们在本卷已经论及的普明 牗kun rig牘 根本 曼荼罗三十七天众。 围绕他们绘有构成此曼荼罗的十六菩萨及声闻众 牗 'rvaka牘 形象。 十六菩萨每方有四位,他们是: 东方:弥勒牗byams pa牘 不空见牗mthong ba don yod牘 普度恶趣牗ngan song kun dren牘 定破一切忧暗意 牗mya ngan dang mun pa thams cad nges par joms pai blo gros牘 南方:香象牗spos kyi glang po牘 健相牗dpa bar gro ba牘 虚空库牗nam mkha mdzod牘 智幢牗ye shes tog牘 西方:无量光牗od dpag med牘 月光牗zla bai od牘 贤护牗bzang skyong牘 网明牗dra ba can gyi od牘 北方:金刚心牗rdo rje snying po牘 无尽意牗blo gros mi zad pa牘 辩积牗spobs pa brtsegs pa牘 普贤牗kun tu bzang po牘 这些形象仅仅在颜色上有所不同 ,即每组的身色对应于其 所处的方位 ,但他们均表现为金刚萨埵牗rdo rje sems dpa牘 的姿势, 这意味着壁画作者于此同样遵循了布顿论著。我们知道努尔巴 牗gnur pa牘 等其他注疏家会根据菩萨所处的方位而改变他们的 姿势〔 〕。 声闻众牗 'rvaka牘 均着袈裟,持钵。他们是: C D E F

〔1 〕 译者注:参见布顿 kun rig gi dkyil khor gyi bkod pa [普明曼荼罗庄严],

第 7 叶背面。

195

251


法王十万大佛塔志 ( 藏文影印 )


法王十万大佛塔志( 藏文影印)

251


梵天佛地 ( 第四卷第一册)

252


法王十万大佛塔志( 藏文影印)

253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