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3
4
景觀
01
7
12
22
30
33
02 平面
44
4
個 人 介 紹
鄭滋涵 Tzu-Han,Cheng 1995 年 5 月 23 日 幼稚園開始喜歡畫畫與做勞作,國小到高中每周最期待的是美術課,到 了大學,選擇了設計相關的科系,景觀設計,四年裡,我接觸全新的事 物:對立體空間的思考。其中,在設計課中我學習到如何解決、分析, 運用邏輯概念來處理問題、以及團隊合作時互相包容、溝通的技巧;課 堂外,受到從小爸爸常帶我爬山的影響,我加入了登山社,爬山成為我 熱衷的活動,享受登山過程遇到的各種事物,也學會在危險或突發狀況 下該如何應對。當學生十六年,每每躍升一個年級,到現在發現自己在 學習中,成長了許多。 設計,是一條很長很長的路,我走啊走著,上坡下坡,觀察路途種種, 有時候累到坐在路邊睡著,醒來,依舊快樂地繼續前行!
Ab
o
5 u
t M
e
學歷 輔仁大學 景觀設計系 畢業
經歷 大二 登山社美宣 2016-2017 芝山生態綠園 工讀生
比賽 / 獎項 2017 第十一屆全國學生景觀競圖 優選 2017 輔大悠遊認同卡創意推廣競賽 參加
專長 空間、景觀設計 / 電繪 / 手繪 photoshop / Illustrator / Indesign AutoCad / Rhino / Sketch Up
聯絡 peggy84052330@gmail.com 0963-067995
01
景 觀 設 計
7
圳 畦 埤
新屋水巷廣場及街道設計 地點:桃園新屋 我思考 ... 這片美麗的地景藝術,在這小小一方廣場 中,該如何呈現給大眾?
8
圳 畦 埤 桃園新屋水巷廣場及街道設計
從地圖上看這「千塘之鄉」,同時具備了工業、航空城各種印象的 桃園,和台灣其他稻田多半引溪流或水庫水源灌溉不同,桃園台地 的稻田目前仍依賴七百多口陂塘灌溉,這些陂塘分別被桃園大圳和 石門大圳串成二個如蜘蛛網般的灌溉系統,澆灌大園、蘆竹、八德、 楊梅、新屋等十多個鄉鎮的水稻田。然而大大小小的埤塘怎麼運作 呢?先人利用自然重力把水送到各個灌區,配合地勢,過程中不需 要透過馬達抽水或像荷蘭用水車輸水等動力。 新屋鄉也承載著這種智慧的生活藝術,我以取水圳灌溉農田及埤塘 從開鑿到漸漸深入家家戶戶的生活與巷弄中。「圳」,即為輸送跌 水段的溝渠;「畦」,即為那些在溝渠旁的稻田;「埤」,收集儲 存跌水渠輸送來的水,以這三種桃園「水」紋理來做為設計發想。
范姜
土地使用
客家
老屋
2 C
區域紋理
B C
交通動線
’
9
A
水巷廣場剖面圖 A-A’
D’ D 民宅
E
畦
1
民宅
E’
埤
A’
圳
B’
10
水巷廣場透視圖 1
11
街道剖面圖 B-B’
老屋前廣場剖面圖 C-C’
水巷廣場入口剖面圖 D-D’
水巷廣場剖面圖 E-E’
老屋前廣場透視圖 2
12
發 現 紅 樓
西門紅樓廣場與街道設計 西門町,五○年代開始流行文化發源重地,現在,他依 然扮演著年輕族群的代名詞,這個既現代又具回憶的地 方,是否能為他做些什麼?
13
發現紅樓 西門紅樓廣場與街道設計 共同合作:楊捷安
西門町是早期人們美好的回憶,電影、戲曲、 咖啡店、音樂、百貨公司、溜冰等等聲光效 果十足的娛樂大本營。而紅樓因地理位置及 交通便捷,一直以來都是人們的休閒好去處, 特別是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天堂。
紅樓,娛樂的匯集地,許多聲光效果的活動 在此發生,人們也因此慕名來朝聖。基地以 「聲光」為主題,將紅樓周遭的絢爛帶進來, 以此吸引年輕族群並讓城市中的回憶重新燃 起。 新 文 化 與 舊 回 憶 融 合 ( 新 材 料 與 舊 建 材 ),激發出多元的面向。
14
分 析
東西區對比
青少年 中壯年 老年
萬華區人文活動
西門周邊空間及使用者
台北的東西區,同樣都具有流行元素,但不同的是流行構成的元件。在東區興 起後,政府為找回西區當年的繁榮,有了軸線翻轉政策,我們希望找回西門的 特色,所以從「發現紅樓」為起點,加上紅樓在擁擠的西門町站有不小的腹地, 另外,從歷史上來看紅樓,在不同的年代均扮演了不同的腳色,而相同的是他 們都有吸引人的特徵,發生在裡面的事物,視覺或聽覺,帶動了紅樓的繁華。
15
西門町及紅樓歷史分析
購買型 表演型 飲食型 具歷史性商家
紅樓及周邊空間及使用者
視域分析
16
目 標 與 課 題
目標 (1) 紅樓及其周邊成為西門 之中兼具遊樂及休憩之場所 (2) 使紅樓再生,串聯西門 西門町及周邊空間串聯
町與艋舺一帶觀光景點 課題與對策 1. 顯現紅樓歷史特色、加入新穎的元素,吸引人潮
將聲光元素融入基地內,並利用紅樓歷史建物 ( 紅磚 ) 與新材料 ( 玻 璃、金屬元素 ) 的搭配,在廣場及街道上製造出光影、鏡面及玻璃反 射、燈光的視覺效果 2. 連接徒步區、廣場至紅樓內部 (1) 於捷運站出口處設置與紅樓相關的裝置藝術 ( 車擋 ),讓民眾知 道紅樓就在前方 (2) 將成都路南側房屋拆除,連結廣場和街道 (3) 配合建物出入口,在廣場上利用高低差、植栽、鋪面、地燈做為 空間的分區與引導 3. 南北廣場的空間保留現有特色並進一步發展 南北廣場無論有無活動發生時,皆具有多方面的功用。 (1) 北廣場:以表演及市集為主軸,並兼具休憩功能。 (2) 南廣場:使其成為具同志文化的友善空間,白天
時一般大眾能
親近使用,夜晚則用燈光製造娛樂氛圍 4. 成都路街道人行動線與空間的改善和呼應 將紅樓廣場、捷運廣場和街道做整合,運用類似的設計元素、製造鋪 面變化,設置街道家具供人休息,房屋拆除的北廣場地帶成為過度 區,用高差降低人車速度,並具有區分廣場與街道的效果
分
17
區
A
B C
A. 北廣場構想
B. 河岸留言構想
C. 南廣場構想
18
2 1
3
4
19
AA’剖立面
BB’剖立面
CC’剖面
DD’剖面
EE’剖面
20
1. 北廣場透視圖
21
2. 觀景平台透視圖
3. 西側廣場入口透視圖
4. 孻廣場透視圖
22
二 崁 自給自足的傳統小型村落
青年人口已逐漸向台灣外移
糧食生產基地,女性留在村 子從事生產之責任,而年輕 男性則被調去充兵
青年人口劇減,老年人口比 例增高
發展觀光,但卻未為二崁帶 來太多利益,人口仍繼續外 流
宜居生活空間提案 地點:澎湖二崁 共同合作:陳羿帆、吳孟育、林意臻、賴品文 澎湖二崁,我們觀察到,一個靠海的村落,充滿老年人、 孩童、回鄉或做生意的人們,這樣的社會型態,我們是 否能為當地居民做些什麼呢?
緣
23
起
聚落青壯年因缺乏工作機會 而轉向台灣本島發展 成為候鳥型人口 且因居民本身觀念甚少回聚落 造成二崁聚落人口高齡化嚴重 青壯年不斷外流 居住人口逐漸減少
00s
觀光業變成聚落的主要產業 回鄉發展的候鳥型居民和外來 者愈來愈多 逐漸填補原本外流的人口 但是回聚落的人 多以觀光商業利益為主要目的 長久以來可能帶給二崁流於 「商業村」的危機
因為商機而形成 的 人 口 循 環, 並 非能長久維持的, 要讓二崁人口永 續 循 環, 最 重 要 的不是靠商業發 展的誘因而是居 民本身對於家鄉 的認同和對於家 鄉的回憶。
氣候
24
目 標 與 分 析
使用者
現況產業
菜宅分布
居民動線
觀光動線
課
25
題 一 打造宜居生活空間 課題一:如何增加居民戶外活動的機會
對策一:在動線上串連子孫巷與菜宅,使活 動空間及動線避開烈日,以及東北強風。
對策二:可利用在房屋旁的空地與築牆的方 式抵禦強風,提高戶外空間的使用機會,降 低氣候對使用者使用時的影響。
課題二:如何改善觀光人潮對居民生活的影響 對策一:在動線上串連子孫巷與菜宅,讓不想 受打擾的居民能夠避開觀光人潮動線並保有私 密的活動場域。 對策二:在觀光路線上增設節點休息空間,分 散街道的人流。
對策三:利用閒置菜宅的改造,增加鄰里活動空 間,為老人與孩童設計適合的戶外休閒活動環境。
26
課 題 二
傳承在地文化及生活經驗 課題一:如何增加居民戶外活動的機會 對策一:利用讓孩童多參與社區活動,從小 培養對自己社區的文化認知及認同。
三
對策二:利用課後輔導班急要而共同照顧模式, 由退休回來之長者教導孩子二崁傳統文 化技藝。
社區產業發展願景 構 想:透過首要目標——後鳥形人口回巢, 永續循環的前提下,回巢的人可將自身 工作專業與在地文化結合,幫助社區發 展。 願景一:輔導居民以慢步調的文化交流為目的 來從事觀光產業。
願景二:強化居民對於聚落文化的認同。
空 間計畫 觀光時段
非觀光時段
植栽計畫
27
28
細 部設計
01 童玩遊戲區
舖面計畫
A
A'
童玩遊戲區剖面圖 AA'
02 鄰里共養空間
C'
29
C
B
B'
鄰里共養空間剖面圖 BB’
鄰里共養空間剖面圖 CC’
30
水 鷺 映 像
體現南港新莊仔埤記憶 地點:台北南港 共同合作:楊捷安 新庄子埤現為台北市中最後一個天然埤塘,從早期人們 引用埤塘的水來灌溉作物,到六十年前兵工廠接管此 地,保護了埤塘周遭的生態、林相,然而因都市的發展, 埤塘面積逐漸縮小,顯現人們並不重視這塊水域。我們 希望能夠喚起沉睡中的埤塘,讓大家看到她的美麗。
31
32
南
33
港 新 門 戶 計 畫
流行音樂中心與南港車站周邊規劃設計 地點:台北南港 我們看到 ... 過去的工業黑鄉 / 鐵路地下化後 / 東區門戶宏大願景 / 該如何建構南港門戶,成為台北下一個發展新亮點呢?
34
緣 起 西區 / 東區 西門町是既有的流行文化發源地,目前南港正興建流行音 樂中心,也有往此方面發展的趨勢;以地理環境來看,西 門町鄰水,而南港位於台北盆地東緣,鄰水又鄰山,大片 的南港山系是南港的珍貴資源,整體都市因地形的關係呈
南港
現東西向發展。
翻 轉 黑 鄉, 產 業 轉 型, 加 上 鐵 路 地 下 化 等 機 會, 使南港東區門戶 逐 漸 成 形, 以 南 港 車 站 為 首, 成 為台北市聯外門 戶, 並 輔 以 眾 多 大型建設為其增 添色彩。
研究範圍
規劃範圍
臺 北 2050 願景計畫 - 東區門戶計畫
都市再生係北市空間的整體性計畫。從 點、線、面構成未來台北市的行動與實 施計畫,包括長期因防洪限制發展的社 子島地區,發展超過 130 年舊城區的大 同、中正、萬華再生,生態 , 資源豐富 的北投、士林、內湖、文山地區,還有 台北市的兩個門戶計畫:台北車站與「南 港車站周邊地區」。
35
36
分 析
許多新建設進行中,帶來與以往不同的多元風貌。 過去的工業印象則保存於歷史建物中,為南港寫下記憶。
南港山系為重要的自然資源源頭,其中又以林相與鳥類所占比例居多,此二者也 是最能進入都市的元素,另外,山就像是南港的一片背景,為市區增添了綠意。
基 地 被 南 港 路、 市 民 大 道、 忠 孝 東 路 三 條 道 路 切 割, 如 此下來都市因道路 被 狹 長 型 的 分 割, 對於都市發展甚是 不利。
目 標
打破過去工業意象,實現未來南港東區門戶意象,創造年輕化城市 1)連貫東、西產業據點:南港車站、流行音樂中心,創造都市商業帶 2)將自然延伸進都市,於空間內加入自然元素
37
空間連結
連續性商 業空間
自然的介 入
38
規 劃
39
40
設 計 1
流行音樂廣場設計
選擇流行音樂南基地東側廣場及其前徒步帶,主要呈現從中 軸線與鄰近商業區進入流行音樂之間關係,利用細部設計看 出此地廣場形式。
設計位置
廣場服務對象
休憩構想
41
廣場分區計畫
植栽綠地計畫
鋪面計畫
42
設 計 2
站後水廣場設計 選擇此塊,作為呈現車站內外空間 相互呼應之地點,除了空間、視覺 上更需配合主要使用者來設計。
廣場位置
廣場節點
面山
43
水元素
水階高程計畫
人行高程計畫
44
平 面 設 計 與 插 畫
45
46
20*20 方形中切割,形成獨立的九塊, 拼出造型,再以以一條線與一條曲線分 割九塊,並賦予他們不同的灰階。
47
給他們一些彩色,形成彩階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摺頁
57
58
59
60
封面
61
內頁
62
63
64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