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ong Thang-Ka

Page 1

JCC公司出版

133 熱貢唐卡 JCC 前言 熱貢唐卡,青海省 同仁縣 特產,中國國家地 理標誌產品。 熱貢唐卡既吸收了漢地文化,又繼承了藏傳 佛教及西藏唐卡藝術風格,經過不斷地傳承及 變遷,形成了鮮明的時代及地域風格特徵,內 涵也變得更加包容與豐富。熱貢唐卡構圖飽滿、 色彩豔麗、線條優美、圖案繁密。由於青海藏 族人民的生存環境,審美視覺養成了對三原色 的偏愛,喜歡紅、黃、藍、綠、白等限量的純色。 在色彩方面,有別於西藏唐卡,熱貢唐卡色彩 豔麗,更具有跳躍性,畫面更顯活潑和節奏感。 在線條方面,熱貢唐卡的線條使用比西藏唐卡 更為講究,尤其是金線的運用,使得熱貢唐卡 有“ 富麗堂皇 ” 的特點。在染色技法上,熱貢 唐卡多采用平塗,突出色彩本身美感。

134 目錄 目 錄 * 產品特點 ............... 1 * 產地環境 ............... 6 * 歷史淵源 ............... 6 * 生產情況 ............... 9 * 產品榮譽 ............... 9 * 地理標誌 ............... 9

135 產品特點 熱貢唐卡 熱貢唐卡,青海省同仁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 標誌產品。 熱貢唐卡既吸收了漢地文化,又繼承了藏傳佛 教及西藏唐卡藝術風格,經過不斷地傳承及變遷, 形成了鮮明的時代及地域風格特徵,內涵也變得更 加包容與豐富。熱貢唐卡構圖飽滿、色彩豔麗、線 條優美、圖案繁密。由於青海藏族人民的生存環 境,審美視覺養成了對三原色的偏愛,喜歡紅、黃、 藍、綠、白等限量的純色。在色彩方面,有別於西 藏唐卡,熱貢唐卡色彩豔麗,更具有跳躍性,畫面 更顯活潑和節奏感。在線條方面,熱貢唐卡的線條 使用比西藏唐卡更為講究,尤其是金線的運用,使 得熱貢唐卡有“富麗堂皇”的特點。在染色技法上, 熱貢唐卡多采用平塗,突出色彩本身美感。 產品特點 * 品質特性 (一)熱貢唐卡具有獨特的 新曼唐畫風 在唐卡繪畫發展歷史中,繪畫技藝大致分為 “曼唐派”和“欽澤派”兩種畫風,前者擅長靜相 畫,後者擅長猛相畫。熱貢唐卡的繪畫技藝主流屬 於曼唐派,並對曼唐畫藝不斷進行完善創新,在創 作過程中又兼有欽澤派畫風,還融入了中原佛像的 水彩畫藝,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技藝、新的畫 風,在唐卡創作中獨成一體 創立了“ 新曼唐 派”畫風。熱貢唐卡在繪製主要佛像方面,總結提 煉了自己的一套技藝,凝聚了自己的風格,而且以 繪畫口訣的形式傳授。例如繪製“勝樂金剛”的四 面多臂臉型的口訣是:“先要打好堅中線,蓮座高 三指,日輪座高一指,男妖女鬼高八指,蓮座共高 十二指;頂鬢在頭頂中央,髮鬢高十二指、頂珠高 二指,頂鬢總高十二指;額部高三指半,面部高 十二指,心口臍眼和會陰,依次相距十二指,大腿 長度十六指,膝蓋高度是四指,小腿長度二十四 指,腳背厚度三指;……”熱貢唐卡對釋迦牟尼佛 像、觀世音菩薩像、金剛亥母像和度母像等主像都 有具體的形象和嚴格的規定。總之,熱貢唐卡所創 立的新曼唐派,在繪畫中講究技法程序,畫面色調 整體沉穩,神像造型寬大渾厚,樸素大方,雄健有 力,色調淳樸、濃重;線條活躍、流暢、圓潤,變 化豐富、感染力強,畫面效果與藏傳佛教的神秘、 深奧相配。 (二)熱貢唐卡講究用料, 色彩濃豔靚麗的特徵顯著 色彩是熱貢唐卡的重要特徵。鮮豔奪目,端莊 大方,佛像生動。熱貢唐卡從色彩造型、色調、描

136 熱貢唐卡 金等方面都與其他唐卡有着顯著區別。在色彩造型 方面,熱貢唐卡中的石山色彩濃重,描金面積多, 以冷調為主,造型與國畫石山的造型類似。石頭線 條曲折繁多,與國畫山水中的皴法相似,其他唐卡 石山色彩淡雅,以暖色為主,造型簡單明快只有山 之形。在色調方面,熱貢唐卡清新、亮麗,以粉綠 和藍青為主色調,而其他唐卡以翠綠、紅色為主 色調,例如在其他唐卡中的花葉色彩大多較深, 靠近墨綠,而這中色調在熱貢唐卡中幾乎不見。 在用金方面,更是熱貢唐卡的一大突出特色,且 用金技藝獨具特長。其他唐卡也用金,但沒有熱 貢唐卡用金量大。熱貢唐卡畫中極為細緻的彩繪 唐卡,好多地方描金達到了極致,用極細的線大 量描金,使畫面富麗堂皇,令人肅然起敬。熱貢 唐卡中的佛像的背光、光頭、衣紋巴扎與飾物都 是描金的重要部位。佛像周圍的光環、宮殿、樓 台、花草等也用金線勾畫。大量金色的使用,不 僅可以使唐卡畫面更加富貴、華麗,同時能壓住 其他鮮豔的顏色,使整個畫面顯得和諧。熱貢唐 卡以精細的線描造型為基礎,以同樣精細的色線 勾描為核心,注重表情神態的描畫,運用大量的 對比色突然畫面,並用描金等技法把畫面的各種 顏色統一起來,形成華麗鮮豔,生動感人的藝術 風格。 按照色彩劃分,熱貢唐卡主要有彩唐、金唐、 黑唐、硃紅唐等。 彩唐:以各色顏料繪製的稱彩唐。 金唐:以黃色為底色,並以金線條繪製的稱 金唐。 黑唐:以黑色為底色,並以金色線條繪製的

137 品種分類熱貢唐卡 稱黑唐。 硃紅唐:以紅 色為底色,並以紅 色或金色線條繪製 的稱紅唐。 (三) 熱貢唐卡 注重構圖, 畫面繁華、 飽滿,裝 飾效果強 要了解熱貢唐 卡的構圖特點,從 天地的畫法上最能 體現出熱貢唐卡與 其他唐卡在構圖上 的區別。其他唐卡 對天地的過渡要求 很高,講究過渡平 和沒有筆觸,使整副畫 面空曠,過渡面大而色調古舊。而熱貢唐卡構圖繁 華、飽滿,從而天地空間狹小,沒有大面積過渡, 在空白處大多以各種花紋和巴扎圖案填滿。在繪畫 雲彩是,其他唐卡的雲彩過渡後一般不構邊,效果 更接近於真實,而熱貢唐卡一般要構邊,雲的造型 也一樣,前者穩重、自然,後者裝飾性更強。熱貢 唐卡在取景佈局上視野廣闊,不受時間、空間的侷 限,把同一主題而發生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事 物組合在一起,使一副作品猶如一本連環畫,使畫 面有咫尺千里之感,具有較強的感染力。 (四)熱貢唐卡繪畫原料多 取材於天然礦物質、植物、動 物中,熱貢唐卡色澤經久不衰 熱貢唐卡的一個鮮明特色是色彩的濃豔靚麗, 這就對繪畫所以顏料有極高要求。熱貢唐卡可用顏 料,全部由自己加工製作,大部分取之自然。礦石 類有:白土、紅土、南鹼、硃砂、藍靛石、水銀、 硼砂、寒水石、石膏、土礬、砒石、雄黃、鐵砂、 方解石、食鹽、 紫銅礦石、硫磺、 黃銅礦石及銅氧 化物,以及金、 銀、玳瑁石、貓 眼石、胭脂、墨 錠等;植物類有: 野菊花、綠絨蒿、 高山蓼、牛膀子、 黃花、飛燕草、 報春花、扁豆花、 避陽草、青蓮花、 油松、櫻桃果等。 藥材類有:黃連、 松香、松脂、藏 紅花、杜仲、龍 膽、薑黃及一些 海藻類寄生物; 還有動物類:海 螺、珍珠、龍骨、戴帽、珊瑚等。這些礦石和動植 物顏料的經過嚴格、繁雜的程序炮製、萃取,製作 成各種顏料。熱貢唐卡所用顏料分為基本顏色和分 支顏色。基本顏色是白、黃、紅、藍、綠五種。分 支顏色為中性,分黃丹色、肉色、淡胭脂色三種; 黑色、栗色、土色三種;紫色、骨色、玉色三種。 其餘顏色都由基本色和分支色配製而成。就是這種 色彩原料,造就了熱貢唐卡藝術的生命和輝煌,使 它的色澤豔麗鮮亮,油潤壯麗,經久不衰而著名於 世。 (五)熱貢唐卡顏料炮製、 調配方法獨特,用色技法獨具 匠心 有關顏料的調配,熱貢唐卡藝人摸索探討積累 了較豐富的經驗,沉澱了許多獨特的方法,創造出 了自己獨有的配方原則和嚴格的操作規程。他們將 這些寶貴的經驗總結成歌謠流傳: 硃砂石青和石綠,三種顏料輕輕調, 調製之時要注意,稍有濕度很重要。

138 產品特點 黑色白色和黃色,三色顏料用力調。 硃砂製法雖然多,大體制法同石青。 砒石幹研保其色,水研稀薄呈淡黃。 調製其他顏料時,首先需要幹研製。 研製容器要乾淨,千萬不能落灰塵。 可以説調製顏料是熱貢唐卡創作中形成的獨具 特色的絕技,顏料調製方法與眾不同。如,金粉顏 料的調製,配方和其他地區唐卡顏料的製作工藝大 致相同,就是金箔、骨膠和水。但熱貢唐卡藝人還 要添加一種熱貢特有的植物汁液,而且特別講究調 製環境的温度和手法的力度的控制。因為温度和力 度的控制對礦物顏料的沉澱和層次的形成起很大的 作用,直接影響顏料的色澤鮮明度,亮度、均勻度 等效果,温度和力度把控好了,調製出來的顏料使 用起來流利、均勻,唐卡的整體色澤效果就能提升 起來。所以, 在熱貢唐卡的 繪製過程中, 顏料的製作、 調配及其運用 的技法和熟練 程度,是衡量 熱貢唐卡藝人 水平的重要內 容。這就是絕 活,是熱貢唐 卡不同於其他 地方唐卡的根 本所在。再如 “ 西的兒 ” , 調製好的“ 西 的兒 ” 就像清 水一樣,很淡, 在使用中眼睛 根本看不出色 彩的濃淡,全 憑藝人的經驗 和技巧,掌握 不好就會影響畫面效果,會出現斑點、顏色深淺不 一等瑕疵。 熱貢唐卡的色彩不是一次就畫上去的,需要經 過幾次描繪,逐漸達到所需要的色彩效果。基本色 調不能太深,以淺色為宜,看上去淡雅清秀,給人 以輕鬆大方之感。畫師隨用隨調,每次上色都很 淡,分幾次填色才達到所要求的效果,而且畫布吸 收得也要好,要求顏料滲入畫布,融為一體,看上 去似乎是天然雕飾。妖怪和妖風色彩的描繪,在藍 天中加上黑色,再加上大紅,使整個色調錶現出紅 中藴藍黑的質感,看起來怪異、兇猛,色調與主題 給人一種殺氣騰騰的感覺。這樣的色調符合各種妖 怪的形象和畫面的整體要求,形成了極大的反差, 給人以強大的震撼力。熱貢唐卡的顏料製作和使用 技法的獨到之處,使其在同類藝術中別具一格,成 為藏畫藝術的 一種風範。 * 品種 分類 根據製作 唐卡所用材 料,可以將唐 卡分為兩大 類。一類用絲 絹製成的唐卡 叫做“國唐”, 另一種用顏料 繪製的唐卡叫 “止唐”。 根據絲絹 材料的不同, “ 國唐 ” 也有 以下五種: (1)繡像 “ 國唐 ”:用 各種不同的絲

139 產地環境熱貢唐卡 線經手工刺繡而成的唐卡。 (2)絲面“ 國唐 ”:製作這種唐卡是將各色 的絲絹切成各種形狀的布塊,然後再用針將拼成畫 面的各色布塊縫接起來。 (3)絲貼“ 國唐 ”:將切成的各種彩色布塊 用膠粘在畫布上組成畫面。 (4)手織“ 國唐 ”:用絲線經手編織而成的 唐卡。 (5)版印“ 國唐 ”:這種唐卡是用墨或硃砂 作顏料用套版直接印在絲絹上,套版主要用木版, 偶然也用銅版或鐵版。 由於唐卡的畫法多種多樣,“止唐”也有多種。 人們主要是依據畫背景時所用顏料的不同色彩來區 分“止唐”的種類: (1)彩唐:一種用各色顏料畫成背景的唐卡。 (2)金唐:一種用金色顏料畫背景的唐卡。 (3)硃紅唐:一種用硃紅色顏料畫背景的唐 卡。 (4)黑唐:僅用墨色畫背景的唐卡。 (5)版印“ 止唐 ”:這種唐卡的製作方法與 製作版印“國唐”相似。唯一的區別是,“國唐” 印在絲絹做成的畫布上,而“止唐”則印在棉布做 成的畫布上。 * 工藝流程 藏族人把畫師統稱為“ 拉日巴 ”,意思是畫 佛或神的人。從這個意義上講,唐卡不是隨便一 個會畫畫的人就能畫的,而是有一定要求的,這 個要求不單單是繪畫技法的熟練,更重要的是畫 師本人是否對唐卡繪製的宗教儀軌瞭然於胸。 繪製前,舉行誦唸經文,奉獻供品或發放佈 施等宗教儀式,並嚴格持戒及淋浴。 選擇尺寸合適、織工細密的白布或沒有圖案 的絲綢。 將畫布繃在木質畫框上,再用繩子把畫框按 之字形繩路綁在畫架(藏語叫“唐桌”)上。 在畫布上均勻塗抹由藥用植物中提煉的膠水 (藏語中稱“ 旺保拉巴 ”)並曬乾,其目的是防 止畫布吸附,否則棉布或絲綢滲入顏料容易“ 變 花”。 再塗抹一層含有石灰的漿糊。 用貝殼或圓石等光滑之物反覆摩擦布面,直至 布紋看不到為止。以平整、均勻、不透光為準。 起稿(藏語稱“姜瑞”) 必須嚴格依據繪製佛像的度量,否則不能稱其 為佛像也不能開光。 首先畫定位線,比如邊線、中心垂直線、對角 線等。

140 目錄 用灰條繪製人物輪廓,這個圖叫“白圖”;之 後再用淡墨線勾畫定稿,叫“黑圖”。 着色(藏語稱“嘎傑巴”),先畫景色、水泊、 岩石、山丘、雲霧等。一次只能上一種顏色,而且 要先上淺色,後上深色,這種分色渲染的過程藏語 稱“當傑巴”。 為佛像上色。 現繪蓮花座,再畫衣飾,最後畫佛像,先淺色 後深色。 用金色繪製衣服上的圖案,稱為“金畫”,其 他地方如需金色來勾邊,則稱“金線”,兩者不能 混淆。 將所有需要用墨勾的線再勾勒一遍 , 藏語稱 “傑節巴”。 所有線條勾勒完畢後,則是繪工的最後一項, 也是最關鍵的工作“開眼”,這有點類似於國畫中 的“畫龍點晴”。 裝藏,請高僧在佛像的額、下巴、勁等背面寫 下六字真言等並用各種綵緞進行裝裱,藏語稱“故 夏”,然後送到寺廟內請高僧誦經,進行開光儀式, 一幅唐卡才算完成。 產地環境 同仁縣位於青海省東南部、黃南州東北部,東 與甘肅省夏河縣為鄰,西與貴德縣接壤,南臨澤庫 縣,北連尖扎縣和循化縣,地處青藏高原和黃土高 原的交錯地帶。其中心隆務河谷兩岸農牧業都很發 達,獨特的地理環境為熱貢藝術的繁榮提供了良好 的物質條件。 [7-8] 隆務河縱貫同仁縣全境南北,形成東西部山區 和中部河谷地區。境內山巒起伏,溝谷相間,地勢 南高北低,最高海拔 4767 米,最低 2160 米,相對 高差 2607 米。地形可分為河谷川地、低山丘陵、 中高山腦山、高山 4 個區域。年均氣 温 5.2℃,年 均降水量 125.1 毫米,無霜期約 67 天 —152 天, 屬涼温半乾旱地區。全縣總面積 3275 平方千米。 同仁縣的礦產資源較為豐富,分佈廣、品位 高,是青海省 10 個資源開發重點縣之一。金、銀、 銅、鉛、鉬、錫、石灰石礦、石英礦等均有較高的 開採價值,現已開發利用的有鉛鋅礦、石英礦、金 銅礦。同仁縣處於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地帶,發達 的農牧業,豐富的礦產資源,都為熱貢唐卡的誕生 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歷史淵源 一、形成期(唐末至元末, 10 世紀初至 14 世紀中葉) 自三僧格在吾屯一帶傳播並培養唐卡繪畫藝 人,便開了熱貢藝術的先河。隨着藏傳佛教“後弘 期”的興起,安多地區大興寺院,唐卡藝人就有了 施展才藝的機會,促進了熱貢藝術的發展。10 世 紀至 11 世紀,由於受滅佛運動的波及,西藏的繪 畫藝術處於消匿階段,而吾屯一帶的藝術恰巧趁東 (唐朝)、西(吐蕃)滅佛之機走向新興。唐卡吸 收尼泊爾、西藏和漢畫的藝術養分,開始形成獨樹 一幟的畫風。 在吾屯上寺保留着八九百年前(唐宋時期)的

141 歷史淵源熱貢唐卡 《阿彌陀佛》唐卡一幅,是樸實無華、注重人物刻 畫的古雅之作;尕沙日珍藏的十六羅漢,可能時間 稍後,但從樸拙生動的造型,厚重單純的設色,畫 面上很少裝飾,亦不用金等特點來看,也繼承了唐 宋古樸篤實的畫風。 此外,尕裏班治達所作的唐卡《彌勒像》和《文 殊像》,也是能體現早期畫風的精彩作品。彌勒和 文殊均呈現女性化的形象,使人感到和善可親。主 像及周圍的羅漢、天王等各個形態微妙傳神,造型 獨特。背景的山巒、樹木用色沉着、統一,非凡的 線描功力,既突出了人物,又使整個畫面顯得優雅 和諧,是早期唐卡中的精品。 這些為數不多的古老唐卡,沒有個人署名。 因為繪製佛像是神聖的職責,是為個人和眾生積 德行善,不能體現個人的榮耀。這種觀念,千百 年來,一直影 響 着 歷代畫師。面對 着 古老唐卡, 很難確定其作者,只能從其古舊面貌大致推斷創 作年代。 二、興旺期(15 世紀至 18 世紀) 明清之際,唐卡已發展成熟,形成了自己光 彩奪目的獨特風格。它種類繁多、色彩豐富、人物 鮮活、構圖新穎,做工更加精細,是我國藏傳佛教 繪畫中的瑰寶。 這個時期的唐卡內容已開始突破了宗教藝術框 架,從佛像到天文地理、民俗民情都有所表現,真 實地反映了當時藏族社會的生活。代表作品如《無 量光佛》、《釋迦牟尼本生傳》、《女護法神》等。 扎西加的《釋迦牟尼本生傳》(85 釐米 ×55 釐米),在一幅不大的畫面上繪出了釋迦牟尼從誕 生到涅槃的全部過程。其中佛祖放牧的幼年,完全 是一位普通藏家牧童形象,頗富田園情調。畫面佈 局合理,穿插巧妙,每一組畫既是獨立的場面,又 是整體不可分割的部分。每一組的人物、景物都畫 得非常精緻,所有人物造型都十分嚴謹。 清初的唐卡《宗喀巴》,畫面上幾個飛天就很 少仙女氣息,而是藏家姑娘的造型,不像敦煌壁畫 的飛天那麼飄逸、靈動,略具沉重、篤實之態。宗 喀巴的母親也沒有神佛色彩,而是一位勤勞、樸實 的勞動婦女形象,極具人情味。 構圖方面,也打破了以往主畫、副畫的大方 塊、周圍小方塊的結構,擺脱了連環畫式的表現手 段,而是講究畫面的整體和局部的統一中求變化, 多樣而協調。如尕沙日覺巴畫的《十一面觀音》 (100 釐米 ×69 釐米)構圖勻稱、比例適度,面 部和藹,與披掛、瓔珞和細膩的手臂肌膚裝飾得華 貴而不俗,整體效果堪稱至善至美。 唐卡經過幾百年的發展,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 驗,其理論著作也在 15 世紀後期出現,那就是曼

142 目錄 喇東主嘉措的《佛像標準如意寶》,堪稱劃時代的 繪畫論著。這位 15 世紀初葉出生在山南曼唐地區 的天才,不但創立了曼唐畫派,而且把唐卡藝術從 實踐到理論大大地提升了。《佛像標準如意寶》自 問世至今,成為歷代畫師繪製唐卡的依據和標準。 三、繁華期(19 世紀至 20 世紀中葉) 清雍乾時期,奉行藏傳佛教,把喇嘛教定為國 教,到處修建、擴建寺廟,為熱貢藝術的發展創造 了良好的政治基礎和充足的經濟條件。隨着喇嘛教 地位的提高,熱貢藝術的風格也起了變化,追求華 麗、莊嚴,以絢麗體現自身的權貴,削弱了前期的 清雅之風、苦行之規。為了適應這種政治地位的變 化,熱貢藝人們不斷吸取內地宮廷藝術之精華,唐 卡繪畫向着色彩濃豔、燦爛耀目、裝飾精美的極端 邁進,大有爭奇鬥豔之勢。 這一時期的作品和藝人之多都是空前的。僅從 1961 年初熱貢藝術已開始走向衰落的一份專項調 查表看,單是吾屯上、下莊能獨立繪畫、泥塑的藝 人竟有 324 名之多,而全莊人口不足 1300 口,除 去婦女、兒童、老人、學徒,成年男子可謂人人作 畫,户户丹青了。 由於藏傳佛教的傳播越來越廣,寺院數量飛速 增長,經堂、佛閣的裝飾越來越要求富麗堂皇,唐 卡需求量急劇增加。個人獨立創作情況發生了變 化,出現了流水作業的畫坊,一個藝人畫一個局 部,一幅作品很難説是哪一個人的創作,作畫者失 去了獨立的思考和個性,給唐卡藝術帶來了千畫一 面的僵化,失去了原有獨創的生氣。但這種模式化 的生產,也迫使一部分頗有見地和追求的藝人離開 村莊、家庭,在四處繪畫的過程中,學到一些新鮮 的東西,倒有了博採眾長的機遇。比如對敦煌、衞 藏、漢地藝術精華的吸收,從而更加豐富了熱貢藝 術的表現手法。脱俗、探深求新的藝人仍佔主流, 他們沿 着 藝術長河奮勇搏擊,把熱貢藝術不斷推 向更高境界。這一時期湧現了一大批知名畫家, 如年都乎村的郭什達、 啓 旦、元旦、久美尼瑪、 更登、旦將;吾屯上、下莊的多吉先、完德卡、 貢巴他、吉他本、夏吾才讓、洛藏尼公、尖措、 桑傑、才讓多吉;郭麻日、尕沙日村的龍本· 香 曲熱賽、桑吉太、更藏、香切等幾十位。他們給 唐卡樹立了鮮明的藝術特點:注重形式的完美, 並具浪漫色彩;強化了人體結構的動態刻畫,使 造型與裝飾並重;拓寬了題材及表現內容,更趨 於生活化。作品已不侷限於佛像繪製,把歷史故 事(如文成公主進藏)、神話傳 説(如意樂仙 女)、英雄傳奇(如格薩爾王傳)以及自然風光、 山水花鳥、草原牲畜都注於筆尖。 四、沒落、復興期(20 世紀

143 生產情況熱貢唐卡 中葉至今) 1958 年至“ 文化大革命 ” 結束,唐卡藝人 的繪畫工具被沒收,付之一炬。有不少忠貞於熱 貢藝術的畫師和羣眾,頂着壓力把珍貴的壁畫、 唐卡,用大幅標語、口號偽裝起來,用泥巴糊在 牆內保存了下來。他們以地當畫布,用樹枝當 筆,偷偷習畫,深夜在炕頭上悄悄向老藝人討 教。 1978 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撥亂反正,熱貢 藝術迎來了復甦。唐卡及各類宗教藝術,重新大 放異彩,被譽為“青海高原的一朵鮮花”、“我 國民族藝術寶庫中的一顆明珠”。 由於產品暢銷,需求量劇增,熱貢藝術成了 發家致富的主業,從而催生了粗製濫造的現象。 然而大部分中年畫師仍舊認真作畫,敬信佛法僧 三寶,嚴格按照度量標準繪製,遵祖傳遺規,把 繪製佛像視為取得正果的途徑。具體到畫佛像的 每一部位都視作一種功德和因果報應,比如畫好 頭像,可使人發家致富;畫好眉目,可以遇難呈 祥;畫好上身,可使五穀豐登……相反,不按照 度量標準盡心繪製,則災難臨頭,如肩膀歪斜, 會遭毒打;胸部失真,會活不長久;五官不正,有 遭不完的罪孽;任意杜撰,醜化佛像,會被打入 十八層地獄 這些以功德、因果報應來規範藝 人,不僅樹立了良好藝德、情操,也為唐卡的良性 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年輕藝人在精神、物質的鼓 動下,競相努力學習,很快掌握了 32 相、80 種好 功德、9 種舞姿、31 種飾品的繪製技能。即使是識 字不多,不懂人體比例關係的藝人,也從前人的實 踐經驗中總結出用手指代替尺寸的簡便易行的方 法:面部的長度是 12 指寬,脖子 4 指,肩至肚臍 兩個頭(24 指),肚臍到襠 6 指,腿到膝 24 指, 身寬 24 指 …… 按此比例放大縮小作畫 這獨創 的“指頭比例法”完全符合人體實際。 短短二十多年,數以萬計的唐卡從熱貢走向國 內、海外,上千的藝人在迅速成長,湧現了一大批 中年畫師,形成了設色華美、構圖精巧,表現力強 勁的風格;在題材的豐富性、人物的個性化等諸多 方面都有了新的開拓。尤其是集唐卡的繪製、徵 集、鑑定、收購、宣傳、促銷於一體,形成商業化 的運作模式,以適應新世紀的發展,走上前人無法 涉足的新途徑。

144 目錄 生產情況 2008 年,規模以上熱貢文化特色企業達 24 家, 年產值 2300 多萬元。 2013 年,熱貢藝術產業收入超過 3 億元,人 均收入超過 2 萬元。] 產品榮譽 2006 年,藏族唐卡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 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8 年,熱貢成為中國第三個“ 國家級文化 生態保護實驗區”。 2009 年,唐卡與堆繡、彩塑和銅雕等一起以 “熱貢藝術”之條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 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13] 2015 年 12 月 29 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 “熱貢唐卡”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 地域保護範圍 熱貢唐卡產地範圍為青海省同仁縣現轄行政區 域。 * 質量技術要求 一、原料要求 1. 顏料:繪製所用的“瓷噶爾”、“紅土”、 “森達熱”、“西的”“、毛洛”等顏料必需產自 產地範圍內。所用顏料比例不低於 25%。禁止使用 人工合成的化學顏料。 2. 畫布:白色棉布或亞麻棉布。 二、加工工藝及要求 1. 工藝流程:製作畫框 → 加工畫布 → 素描定 位 → 彩繪 → 勾勒線條 → 勾勒金錢 → 裝裱 → 成品包 裝。 2. 工藝要求: (1)畫布上膠:繪製前在畫布上塗布骨膠。 骨膠濃度 10% 至 15%。 (2)打磨上粉 : 打白石粉塗抹均勻,打磨平 整,光滑無洞易上色 , 處理後畫布應平展。 (3)勾勒金線條:磨細金箔,細度通過 1600 目篩網;描畫出的金錢條均勻、流暢、細膩、光亮。 三、質量特色 1. 感官特色:畫面平整,佈局完整,色彩搭 配協調;色度均勻一致,交接線吻合;顏料柔和, 薄厚適度,經久不退色。 2. 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 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 專用標誌使用 熱貢唐卡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青海省黃 南藏族自治州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 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青海省質量技術監督局 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熱貢唐卡的檢 測機構由青海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 檢測機構中選定。

145 熱貢唐卡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