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NG KUAN FU PORTFOLIO Selected works 2018-2022 Bachelor of Architec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Education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NCKU) Bachelor of Architectural Taipei Municipal Chien Kuo High School
0958341031 e74061022@gs.ncku.edu.tw 台北市大安區泰順街 54 巷 21-6 號
Skills Rhinoceros Lumion Enscape Autocad Adobe (Photoshop Illustrator Indesign Lightroom) Photography
Language Chinese English
Experience AxB Studio Taipei, Taiwan 2020 Aug. ~ 2021 Feb. A.S. Studio Tainan, Taiwan 2019 Summer
建築教育賦予我對空間、事物和議題,敏銳的觀察力以及批判能力,而我更為關注空間使用 者的體驗,以及建築的構成,還有建築物對於都市的影響,我認定建築作為都市中最重要的 元素,並真誠相信好的建築可以對整個區域發展帶來強烈的正向影響。 雖然建築並非萬能,許多問題是沒辦法透過建築來解決。但是卻可以做為我對世界發出聲音 的載體。
歡迎光臨,台北!
Redefine Taipei Main Station
城市解壓器 OASIS
南迴一生
From born to death
食間回憶錄
The feast of time
歡迎光臨,台北!
Redefine Taipei Main Station
2022 Thesis design Site: Taipei main station, Taipei, Taiwan Instuctor: Ching-Chuan Lin
那些經過舊日車站進入城市,呼吸第一口城市空氣的人, 有的頭角崢嶸,有的沒沒無聞,有的仍舊透過新車站聯繫鄉愁。 < 台北車站 >/ 蔡素芬
每天接近 60 萬的人穿梭在台北車站,在這個被機能所主宰的孤島之中 迷失方向與自己的特質,這裡只是途經,不是目的。而當車站的地面 層從機能性的交通用途解放為日常活動發生的場所後,卻隨即被商品 化,如今台北車站這個物理上被固定的公共空間,已經無法負荷其滿 溢而出的公共性。 在未來,台北車站的周遭建立起一座座高度開發的高樓,都市中的孤 島成了綠洲。人們透過在地底快速移動的管狀物來到這裡,地面下的 車站除了轉運交通,也轉運人的日常,途經成了目的。地面上新置入 的會展中心不再只是單純服務機能的單棟建築,同時也是展示人們生 活場景的場所。
SITE ANALYSIS
1903 1903
1891 1891
1957
1970
1957
1970
2021 2021
1901
1941
1901
1941
1989 1989
台北車站經歷過三次的改建,每次的改建都是為了容納更多的旅客,同時也為周遭的城市風貌帶來改變。 而當今台北車站的建立相較於前面兩次的改建,對於車站周圍的擾動就大得多了。
1987
1989 1987
1989
1994 1994
2005 2005
2020 2020
從 1987 建立臨時站到 1989 現今的台北車站建成,人們接近台北車站的方式不斷改變,從私人載具到大 眾運輸,從地上到地下,直到 2000 年初台北車站周遭才漸漸變得像如今看到的模樣。而在這期間經歷的 大大小小的交通黑暗期,早已經將台北車站在地面上與周遭的城市斷開,只於下錯綜複雜的地下系統在我 們看不見的地方維繫著城市的運作。
Vertical City/Harvey Wiley Corbett, 1928
平行存在於傳統街道的上方或下方的第二層城市,以超高功能的連結性橫跨垂直分隔的各個平面,助長了 室內化活動的無限增長,令這些節點成為一座座島嶼,而外部傳統街道成了無法寓居的環境。 台北車站周遭區域的現況就是如此,人們在地下快速移動,而地表之上車站周遭預留的多個都市空間則陷 入了無人使用的困境。
基地被四條車流量極大的主要幹道將基地包圍起來,東西兩側的停車場阻斷了城市東西向軸帶上大量都市 空間的串聯,而基地上巨大量體的封閉立面,傳統公共建築層級分明的空間序列,以及各式各樣從地表之 下破土而出的設備、出入口,使基地本身位在重要節點,卻失去應有的流動性。
車站內部,地面層隨著人們接近的方式和買票習慣的改變,逐漸從機能性的交通場所轉變成為日常活動發 生的公共場所,但這個公共場所卻從未被清楚定義,甚是被擁有者像商品一樣販售,如今台北車站這個物 理上被固定的公共空間,已經無法負荷滿溢而出的公共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排擠。
當上方的台鐵辦公室依照預定計畫遷移後,台北車站地面之上的場域該如何重新被定義,台鐵大樓還有續 存的必要嗎?而被巨大量體所封印在內部的公共性該如何被解放?
PROGRAM ANALYSIS
重新分析台北車站大樓現有的機能,主要機能是台鐵辦公室複合美食廣場,內部的公共空間是被包圍在巨 大量體中,形成一個垂直向上卻又封閉的巨大天井。在未來,台北車站的周遭建立起一座座高度開發的高 樓,台鐵辦公室也隨著計劃轉入南港或是一旁拔地而起三百米,複合商場、辦公和旅館的台北雙子星中。 我選擇保留最原有的美食廣場,將它放置在最頂層作為吸引人們向上移動的誘因。並在下方放置我認為較 具公共性,同時也符合這個基地所具備的經濟效益的會展中心作為主要機能,地面層則是大量的留空,作 為承接來自地下的旅客,西側的國際商務人士,以及東側華山文創園區的年輕人。
STRATEGY
整理原本混亂的台北車站地下一層,將中山地下街逛街人流和車站的旅客分流,透過兩個斜坡將前後站地 下街的人口在地面層重新匯集,西側地下停車場被我置換為一個大草坡,引導車站旅客前往西側地面的行 旅廣場及未來建成的台北雙子星。東側停車場通往地面小公園的樓梯提供地下自然光照射進來的可能。
已經不再符合場所特性的巨大封閉量體被我拆除,原先被封印在黑白格子大廳的公共性,隨著新作的起伏 地景流淌至整個城市,一根根延續地下既有柱列的鋼構細柱配合著地景中沉陷的部分劃定出大小不一的聚 會空間。而在其中發生的活動,則被上方會展中心快速輪換的展覽所定義。
二層西側作為主要串聯雙子星大樓的空中廣場,並設置大型會議中心及宴會廳,來補足雙子星大樓中所缺 乏的大型場地,東側則是做為展覽館的入口,斜出量體的巨大階梯除了提供來到公園的市民短暫休憩的場 所,揭示量體內所發生的事件。
同時我將大量的動線顯示在立面,以及直接穿越主要空間,用意是反轉過去巨大量體建築物和城市的割裂 感,重新將建築與這片失落的區域連結起來。
兩座巨大的電扶梯分別從 地面和地下一層帶著人們 凌空穿越被巨型結構懸吊 的 會 展 中 心, 直 達 離 地 40 米的餐廳層,過去這 個高度被巨大中式屋頂設 備層所佔據的高度,如今 被開放給公共,餐聽外圍 的公共露臺延續著地面層 發生的活動,使垂直化的 公共得以實現。 原本坐落在東西兩側的停 車場被我移除,只留下東 側地下提供少量停車需 求,東側地面被我定義為 服務東南側小印尼街的聚 會公園,而西側則以向下 的大斜坡打開,揭露位於 地下的車站。位於 K 區地 下街上方的交七廣場,被 序列性的挖開,提供地下 大量自然光的同時,讓在 地下行走的人得與周遭的 高樓形成參照,進而不再 迷失在北車地底。
城市解壓器 OASIS
2021 Studio design ( Data driven urban strategy ) Site: Taipei, Taiwan Instuctor: Roy Lin
台北是一個生活高度壓抑的城市,在台北生活的人總是行色匆匆,不 僅是在上班時段趕著上班,即便在下了班後,沒了上班的時間壓力, 人們還是保持著緊湊的步調。而許多研究顯示人們長期處在這種壓抑 的城市生活中會使得人們罹患精神疾病的機率大幅上升,這個機率甚 至大於經濟不平等所造成的影響,透過統計資料顯示,在臺北市使用 抗憂鬱藥物的比例確實遠大於其他台灣都市。 即使台北的放鬆場所密度已經很高,不過大多以需要社交的形式,像 是酒吧、夜店、按摩、餐酒館等。近十年來在臺北市這個比例還是逐 年攀升,從 101 年的 6.38% 到 109 年的 9.01%。有些情緒和壓力無 法透過社交來排解,或許台北人需要的是在下班離開同事之後,回到 家面對親密關係之前,有一小段專屬於自己與自己對話的時間。 開車上下班的人在停好車之後,往往會獨自坐在車上,享受專屬自己 的時光,沒有工作、同事,沒有家人、小孩,只有自己,而這時車內 就是所謂的第三空間。而使用大眾運輸上下班的人們似乎缺少了一個 第三空間選項,但每天有超過 100 萬的台北上班族透過大眾運輸工具 通勤,所以我的目標是找出這些透過大眾運輸移動的上班族分布,並 研究他們的移動動線,並指認出可能設置屬於他們的第三空間的基地。
URBAN RESEARCH 將台北大眾運輸工具中的捷運系統做為研究對象,以捷運站半徑 500 公尺為選取範圍 ( 步行 15 分鐘以內 )。
透過台北上班時間的各捷運站進出量的差值 ( 出站減去進站 ) 來做為填色依據,數值越大呈現越紅,即是 在上班時間有越多人湧入,也就是上班族密集的地方。並套疊各區居住密度圖來再次確認,呈現深紅的區 域居住密度市最低的,可以確認區域內辦公空間密集。
市政府
工作效率
南京復興
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
松江南京
工作壓力
工作壓力
工作壓力
金融產業為該區域的主要產業
設計產業為該區域的主要產業
金融產業為該區域的主要產業 同時有大量公務人員
工作效率和工作壓力並非成線性關係,當壓力到達一定程度會和效率出現平衡點,而每個區域的壓力模型 有著不同的特性,取決於區域中的職業分布與人口組成,前期透過問卷普查分別建立各個區域的壓力模型, 作為後期設計的基礎。
工作效率
效率點
崩潰點
工作壓力
透過投放電梯廣告以及街頭塗鴉貼紙長期蒐集問卷,用以監測壓力指數,所蒐集到的回覆存在數據庫中兩 周,當某個場所的回覆表單超過 50 份,且想解放壓力的人超過 50% 便在該場所設置解壓裝置,此時壓力 指數大約在崩潰點之前,基礎設置量為 5 個 每多 10 個人想解壓就多 1 個,以最低時薪作為裝置收費標準。
STRATEGY
Anonymous
Two-sided
宣洩壓力時所需要的匿名性
揭露壓力之餘生活的雙面性
Celebrated
Parasitic
不只是被看見還需要很醒目
想讓裝置寄生在城市就像壓力寄生在生活
解壓器提供一個單人使用且匿名的小空間,人們可以在內部從事各種宣洩壓力的活動,四周以乳膠膜做為 牆壁,防止人們解壓時傷到自己,單向玻璃則提供內部的隱私性,可以看見外部則提供使用者來自外界的 刺激,多邊形的切角透過共振改變傳出去的聲音,宣示解壓器存在的同時,不讓使用者被認出。
解壓器以各種不同型態寄生在大樓的立面上,利用外掛式的結構系統與現有的服務設施共構。
政通路
政通 三街
學府
路
南迴一生
From born to death
2020 Studio design ( Remote area hospital design ) Site: Da-Wu, Taitung, Taiwan Instuctor: Yuan-Liang Tsai
太麻里 分鐘車程 30
尚武村
南迴醫院
分鐘車程 50
台東縣每年新生兒約 1500 位 太麻里、金峰、達仁、大武四鄉 每年新生兒約 180 位 大武衛生所
台東市
台東馬偕醫院 台東基督教醫院 衛服部台東醫院 台東榮總
台東全長 176 公里,南迴四鄉 ( 太麻里、金峰、大武、達仁 ) 到台東 市區最短的車程也要 50 分鐘,全台東有提供接生和有能力處理高危險 產婦的醫院都在台東市,過長的車程,是造成台東新生兒和高危險產 婦死亡率高居全國第一的原因,所以想在設立南迴醫院的同時,設置 產婦護理之家來補足這個缺口。
在醫院區的設計,嘗試打破舊有的醫院配置窠臼,放棄了在都市中以長廊連接各個空間的最有效率配置, 重新思考各個部門之間的關係,將不需集中管理的洗腎中心和復建中心單獨移出,並以一個中庭提供中介, 讓醫院不只提供身體上的照護,也提供病友之間的交流,成為彼此在度過患病時期的支柱。
在產婦護理之家的設計則是以整合當地現有的年長者日間照護中心的資源,並相輔相成,將量體整個抬升 到二層,只留下可以共用的幾個量體在地面層,留下通透的地面層並提供良好的半戶外空間供年長者活動。 二層則以提供產婦良好的居住環境為目標,深遮簷的朝東陽台和半戶外通廊,是我對台東短居空間的詮釋。
食間回憶錄
The feast of time
2021 Competition design ( Taiwan presidential library ) Site: Taipei, Taiwan Instuctor: Li-Wen Sung Group work with Derek Hsiao and Alice Tang Role in team: render, building design
對我們而言,總統代表台灣人民意志的集合體與發聲者,而圖書館則 是一地的知識與記憶之儲存之場所。我們認為,這座圖書館在未來作 為結合兩者的公共場域,應該存放、以及供人閱覽的不應只有文件、 書冊與照片這類難以使大眾產生情感連結的物件,歷任總統思想的呈 現方式,理應是能代表、貼近台灣人生活樣態的。 梳理至此,我們聯想到最能代表台灣人日常的,毫無疑問是各縣市鄉 鎮在地獨有的物產與美味。細觀歷任總統的國宴菜單,我們發現國宴 作為總統宴請國內外貴賓的場合,呈上的菜式隨著每任總統更迭也有 所替換,從威權時代的傳統大菜到近年強調台灣在地小農食材,歷任 總統的思想核心也在餐桌上一覽無遺。 綜觀以上,我們以國宴作為出發點,在設計中嘗試讓這座圖書館能夠 囊括從閱讀到品嘗、從文字到佳餚、從視覺到味覺的五感體驗。本設 計期望跳脫過往圖書館著重單向傳播知識與單純保存文本資料的空間 規劃,轉而以的方式,為大眾創造出能全然浸入不同總統執政下的氛 圍之空間,也提供未來的策展規劃與城市體驗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