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連刊vol.6

Page 1

Here

都會奇景 綠意中山

Focus

建築的進化式—代謝派建築運動

Focus

你和我和他和她的 中山畢業季

Report

童繪童趣中山區

Column 鄰里運動無界限— 臺北市中山區聚盛里槌球隊

發行人暨總編輯│李彥良 執行主編│黃相瑜 編輯團隊│黃姍姍、池惠琪 視覺設計│曾卉宇 發行│財團法人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圖片版權│財團法人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所有圖片提供者/單位 文字版權│作者與財團法人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共同擁有 每季出刊 出版日期│2013年5月 Copyright©2013 by JUT Foundation for Arts & Architecture


From the Editor

來自編輯部

都會奇景 綠意中山

度過萬物蟄伏的冬末與蓄 勢待發的春季,在 2013 年 草木繁茂的初夏時節,《連 連 刊 》 改 版 再 出 發, 推 出 愈趨成熟的第六期。

文 ‧ 圖/陳星瑋

《連連刊》是由忠泰建築

現為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學生

文化藝術基金會在經營中 山創意基地 URS21 期間定 期 出 版 的 專 屬 刊 物, 每 季 發 行, 刊 名 取 自 於 所 在 地

為每一座城市、每一條巷弄

「 雙 連 」 的 意 象, 更 希 望

增添活力的,不僅僅是居住

藉 由 藝 術 與 文 化, 串 聯 起

其中的人們,蔓延於每一個

基 地 周 邊 鄰 里、 台 北 城 市

角落隙縫的植物,更細微且

以 及 國 際 社 會。 本 期《 連

徹底地在所有的牆面土地落

連刊》以「新生」為主題,

下生機。

帶領大家感受新生的憧憬 與力量。

密布於中山林森區街坊小徑 即將於今年七月首度登台

中 的 大 樹 嫩 草, 可 能 比 居

的「 代 謝 派 未 來 都 市 展 —

民更熟悉、清楚見證過街道

當 代 日 本 建 築 的 源 流 」,

上的每一段光輝與沉寂。今

在 本 期《 連 連 刊 》 做 了 初

天,我們就從都市生態的角

步 介 紹, 展 現 建 築 透 過 新

度,一起聆聽中山林森區的

陳代謝機制以順應社會變

過去與未來。

遷的精神。延續上一期《連 連刊》所做的中山區觀察 報 導, 這 次 從 都 市 生 態 的 角度來探究陳年巷弄中醞 釀 的 生 命 新 契 機。 建 物 之

一片片大方明淨的玻璃櫥窗內展示著一套套縫線精緻、風格典雅的婚紗禮服,門外的

干擾的地方努力成長茁壯。常可見的如雀榕、

攝影圖集讓將步入神聖殿堂的新人有著浪漫的想像,這是中山北路二段,也是多年前

構樹或多肉植物等,在某些公寓中更可發現人

的印象。五年前,某一次機會來到了中山區的十四十五號公園進行基地環境觀察,

與小生命共存的生活景象,是如此的和諧感動。

才了解原來這裡曾有著日治時期由台北市役所經營的葬儀堂骨灰墓園與 1949 年光復

這些或許可以在新北市或台北市郊的市鎮中發

的 中 山 畢 業 季, 有 來 自 全

後形成的眷村歷史,陳水扁任職市長期間的眷村強迫遷移更是社會上的大事件。位於

現,但令我驚奇的是在少數巷弄中有零星殘破

台 各 地 十 間 系 所、 上 百 位

十四十五號公園附近、南京東路以南的「條通」中,不難發現有少數家戶的門院散發

的空屋或空地,在看似地主或屋主已離去許久

學生,求學期間持續砥礪、

出一種低調奢華的氣息,簡單的矮牆欄杆加上沒有對外窗的牆面緊依著厚實的大門,

的狀況下,呈現的景象是多麼地讓身為台北人

精進,淬鍊出的最終成果;

似乎不想透露任何一點線索給予外界的好奇。步行至林森北路劃過十四十五號公園後

的我難以置信。至少六公尺高的榕樹、黑板樹

「我是小小藝術家—社區

以北路段,似乎進入了七、八零年代的台北城,錯亂層疊的商家招牌,一攤攤佔地自

等喬木盤據了大片的樓層牆面或佔領了大範圍

兒童藝術推廣計畫」不僅

限的小吃攤、服飾攤,還有壅塞的車流與來往的人流,濃厚的人文人為氣息與一條馬

的土地,在大樹的庇蔭下,喜歡濕潤半日照的

是 兒 童 作 品 的 展 示, 更 呈

路之隔的十四十五號公園自然靜謐的感受形成強烈對照,這便是我在二十歲時對於

矮小灌木也頻頻探出頭來爭先恐後的茁壯,此

現出這些年輕生命眼中嶄

十四十五號公園一帶的深刻印象。

景象猶如來到了山中林地而遺忘自己仍身在大

外, 學 子 的 進 步 與 成 長, 蘊含了更多人性的溫暖與 感 動 在 裡 頭: 為 期 兩 個 月

台北的灰色都市,是如此的驚訝驚喜又感動。

新的社區樣貌。

未 來 幾 個 月 裡, 各 種 新 生

多日前,因連姓好友邀約,再次來到中山區進行基地環境觀察,走訪中山北路以東、

長滿苔癬的矮牆,破碎的窗櫺有著叢叢的蕨,

新生北路以西、民生東路以南、長春路以北的聚葉里、聚盛里、中山里等三大鄰里。

倒斜於矮牆上的檜木橫樑有著深刻的紋路,殘 破無人的紅磚建築過去是人掛念的居所,現在

力量與氣息在中山創意基 地 URS21 源源不絕湧現, 期 盼 每 一 位 來 訪 的 朋 友, 都能在此汲取豐富多元的 藝 術 能 量, 內 化 為 自 己 成 長 的 養 份, 讓《 連 連 刊 》 與您一起代謝、新生!

舊城裡的山林奇境

間的痕跡。 步行的過程中發現中山北路、林森北路、民生東路一帶的建物都有著十層樓以上的高 度且外觀新穎現代,建物的外表多半光滑平整,唯一可看見有著綠色元素的部分大多 以建物屋頂與大樓公共開放空間為主,常以觀葉賞花的景觀植栽為主要栽種種類。進 入巷弄後,建物的高度有著極大的落差,多以五層樓連棟的公寓為主,因為舊式公寓 形式的影響,沒有現今新式大樓的公共開放空間,因此綠化的慾望便慢慢在自家門前 擴展,於巷道中形成一堆堆綠叢,而舊式公寓的立面多有退縮空間下所形成的陽台, 或者居民自建向外延伸的窗台等,這些地方也是居民企圖妝點門戶或表現自我興趣的

執行主編/黃相瑜

卻是與植物共容的園地,是歷史的印證也是時

最佳空間。

除了人為的盆景植栽外,也可於公寓建築立面或巷弄牆角發現一些小驚喜,這些小生 命不同於盆景植栽的是,它們的落腳處由自己選擇,透過陽光和雨水的滋養,在無人


Here

屋頂的秘密花園 發現巷弄中有如此豐富的景象後,好奇心告訴我或許該到舊有的華廈 或是近年來都市更新下的大樓頂樓去瞧瞧,透過俯視也許可以看到我 們平日步行視線中所看不到的那一面,甚至是更豐富的場景。印象中 一次深刻的體驗是當我來到這棟華廈時,門口的警衛沒有穿著標準制 式的服裝,卻有著足以讓人膽卻的個人特質,進入貼滿各式訊息單的 電梯來到最高的樓層,跨出電梯後一道道的不鏽鋼大門與各式各樣的 鞋櫃,呈現不整齊中帶點秩序的套房意象,似乎來到了大學時代在校 外租屋的大樓場景。

登上華廈頂樓,沿著女兒牆邊漫步,有更驚人的發現:原來這裡有著 如此大面積的屋頂花園!仔細一瞧,發現有人正在花園中行走,便二 話不說的趕緊下樓並登上該樓頂樓與那人見面。沒想到這人是該棟大 樓的管委,自身居住的大樓因長年未修引發水管管線問題,為了阻止 問題擴張並搶救水管管線,才會將盆景沿著水管管線一一擺放,慢慢 的拈花惹草也成了自己的興趣與習慣,逐漸地形成屋頂花園,據管委 透露,未來將試著插枝培養更多的小苗、種植更多的花卉,分送鄰里 居民,默默的,綠便會在這區域中蔓延。

這次的中山區走訪為二十歲的印象增添了幾層色彩。中山區猶如一部 正在上演的紀錄片,紀錄過去並連接現在,更讓人想像未來。透過生 態觀察的角度感受中山區人與綠互動的熱情或冷漠,本區充滿著值得 好好探究的社會現象與演變。來到中山區,雖然光點台北、新光三越、 花博園區、臺北市立美術館等景點應該走覽,但如果有興趣看看多元 的台北生活,更不能錯過中山區的街巷文化,因它同時兼具著「過去、 現在、未來」的台北意象。◢


Focus

建築的進化式—代謝派建築運動 文/呂怡屏

建築是由環境、居住人群的活動及社會現象互動而形成的空間場域。隨著社會經 濟發展,人群聚集於都市地區,加上建築技術的進步,人們的居住空間和型態也 有很大的改變。五十年前的人也許難以想像今日建築所達到的多樣性與延展性, 然而有一群人卻在 1960 年代即開始大膽的描繪未來都市之夢,注重空間的意涵以

森美術館(Mori Art Museum) 森美術館成立於 2003 年,是森集團在東京「六本木之丘」都市開發案中最重要 的文化機構,也是推動日本當代藝術與建築展覽的先端,屬國際級的現代美術館。 與國立新美術館、東京中城的三多利美術館並列為「六本木藝術金三角」。

及人與環境的調和關係,規劃並逐次實踐其建築理念,他們就是日本建築的先驅― 「代謝派」(Metabolism)的建築師們。

2011 至 2012 年在日本東京森美術館舉辦的「代謝派未來都市展」,綜合性地介 紹了於 1960 年代興起於日本的建築運動「代謝派」,而這也是全球首次以代謝派 為主題,回顧其源起與發展的展覽。

代謝派未來都市展— 當代日本建築的源流

代謝派的導師丹下健三,是日本建築史上極為重要的人物。在日本國內外留下許

展覽日期∣ 2013.7.13- 11.3

多作品,更影響在他門下求學的年輕建築師,也是後來逐漸形成的代謝派團隊的

週一至週日 10:00-18:00

主要成員。丹下健三於 1941 年「大東亞建設紀念營造計畫」競圖中拔得頭籌,這

週六延長至 20:00

個計畫遠超越單獨的建築物,是一個巨大的都市規劃。丹下的弟子們承續他對都 市規劃的雄心,在日本戰後濟快速發展的時代,發揮他們都市規劃的能力與才華。

展覽地點∣ 中山創意基地 URS21

代謝派團體認為都市建築應該隨著社會經濟變化與人口規模成長而繁衍擴展,就 主辦單位∣

像 細 胞 新 陳 代 謝 應 該 要 持 續 汰 舊 換 新, 才 能 跟 上 社 會 快 速 變 遷 的 腳 步, 促 進 都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市 的 繁 榮 與 進 步。 綜 觀 代 謝 派 建 築, 基 本 上 皆 涵 蓋 了 三 個 關 鍵 元 素: 巨 大 構 造

森美術館(東京)

(Megastructures)、 核 心(Core) 與 預 鑄(Prefabrication), 在 巨 大 構 造 之 中 包 活動官網∣

含了象徵人群交流的核心,以及可替換擴增的預鑄組件。

www.jut-arts.org.tw/metabolism 1970 年由丹下團隊負責整體規劃的大阪萬國博覽會,更是代謝派建築完整且具體 的呈現,大會揭櫫的主題「人類的進步與調和」正與代謝派朝向未來的積極態度 一致。會場的萬博塔、東芝 IHI 館及住友童話村,充滿對未來都市的憧憬與想像。 萬國博覽會結束之後,代謝派影響力仍舊不減,這些代謝派建築師在日本國內與 國際上依然持續他們的活力。

代謝派,一個難以劃分時代界線的建築運動,牽引著戰後日本建築史的發展。今 年暑假,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與日本森美術館合作,推出「代謝派未来都市 展」,展出代謝派建築師已實踐的、未實踐的都市計畫提案,彰顯建築家們扮演 啟發者與實踐者的重要角色。同時邀請平田晃久與吉村靖孝兩位日本新生代建築 師,於中山創意基地 URS21 戶外創作兩件作品,呈現代謝派建築的延續影響力。 展覽期間也將舉辦建築大師演講、對談,讓更多觀眾認識代謝派建築的理念精神。 七月盛夏,邀請大家到中山創意基地 URS21,展開一趟「過去的未來之旅」,看 代謝派的領航員們如何帶領建築進化!

↑《中銀膠囊大樓》,黑川紀章,1972 年完工,東京。1972 年,大橋富夫攝。 ←《空中都市―渋谷計畫》,磯崎新,1962 年設計,東京,未實現。2011 年,芝浦 工業大學、Digital Hollywood 大學院製作之 CG 動畫。

參考資料 : 黃姍姍,2012,〈代謝未來都市展—戰後日本,復甦的夢與願景〉,《典藏今藝術》,234,pp.174-177。 森美術館編,2011,《メタボリズムの未来都市展 - 後日本 今甦る復興の夢とビジョン》,東京:新建築社。 森美術館「メタボリズムの未来都市展 」官方網站 www.mori.art.museum/contents/metabolism


Focus

No. 參展單位 展覽名稱 展覽日期 / 地點

01. 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 桃色泛音列 5.1-5.5 / S2 02. 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 未命名 — 31 5.9-5.15 / S2 03. 東華大學藝術與設計系 安妮與安東尼 文/池惠琪

即便你我都不認識,但我們可能曾經一起對著 101 大樓前綻放的跨年煙火許下新年願望、在臉書上因為 同一篇文章而捧腹大笑、或者一起在電視機前大聲吶喊,為世界棒球經典賽加油。你和我和他和她的生 命,看似獨立,卻可能在不同時間點上彼此交織相疊,共享許多珍貴的回憶。2013 年初夏,有一群學生,

5.11-5.18 / N1.N2 04. 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美術系 空氣藍圖 5.19-5.26 / S2

帶著那麼一點羞怯、勇氣與理想,準備告別學校,踏上下一個人生階段。他們來自台灣各地,卻不約而 同地選擇在中山創意基地 URS21 宣告他們的成長,各自以不同的姿態,透過作品來表達他們無所懼的年 輕創意。

05. 銘傳大學商業設計系碩士班 Go Forward 5.21-5.26 / N1.N2

從 5 月 1 日至 6 月 23 日,將有 10 間系所以接力的方式陸續站上中山創意基地 URS21 的舞台,用他們 的創意與想法點亮中山林森地區。這是一個屬於你和我和他和她的中山畢業季,也歡迎更多你和他和她, 與我們一起為這群青春靈魂鼓掌喝采,在彼此生命的交織點留下更多美好的回憶!

06. 臺北科技大學創意設計學士班 思想迴路 5.28-6.2 / N1 07. 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 漬空間 5.29-6.2 / S2 08. 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系 紀律的自覺/回歸原點 6.5-6.9 / N1.N2.S2 09. 大葉大學造形藝術系 原來如此的對話 6.14-6.18 / N1.N2.S2 10.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 25percent 6.21-6.23 / N1.S1. 一樓公共走廊

展場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 10:00-18:00 週一公休 活動時間將因各展出單位需求而調整 詳細資訊請洽各校系所

03

02

09

07

05

01

10

04

08

06


Report

童繪童趣中山區 文/謝孟容

「我是小小藝術家─社區兒童藝術推廣計畫」為一個實驗性活動,目前已完滿結束兩檔展覽。幾週的展示,除了讓學童及其家人為之雀躍,也喚 起所有參觀者禁閉已久的無邪心靈與純真視角。孩子們驚人的觀察力與創作力,永遠是最美麗的亮點…

三月,春暖花開的季節,漫步在大樹成蔭的中山北路上,某一次不經意地抬頭,

忠 泰 建 築 文 化 藝 術 基 金 會 希 望 透 過「 我 是 小 小 藝 術 家 ─ 社 區 兒 童 藝 術 推 廣 計

發現原本落葉紛紛的大樹,已悄悄冒出嫩綠色的新芽,爭先恐後展現著旺盛的

畫」,以中山創意基地 URS21 為中心,將藝術推廣至周遭的鄰里社區,播下一

生命力。在這宜人的季節裡,中山創意基地 URS21 也有如同樹上新芽般的小小

顆顆的藝術種子。在刺激這些小小藝術家的創作能量的同時,讓大人們也能透

藝術創作能量在萌發著,若是有機會走進中山創意基地 URS21,將會發現這意

過兒童最純真誠摯的雙眼來欣賞這座城市,從自己的日常生活開始,喚起封塵

外的小小驚喜。

多時的赤子之心。◢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從 2009 年起,開始嘗試推廣建築教育,本次「我是小 小藝術家─社區兒童藝術推廣計畫」更是突破過往以學齡兒童為對象的年齡疆 界,延伸至學齡前的幼稚園兒童。此計畫採實驗方式,以中山創意基地 URS21 為中心,與附近的幼稚園合作,在一樓的公共區域提供一道白色牆面作為兒童 揮灑藝術能量的平台。

這道白色牆面的前身是藝術家何孟娟「我是女孩,你以我為榮」攝影作品展示 區,其作品以幽默全新的角度來看這座城市,而「我是小小藝術家─社區兒童 藝術推廣計畫」亦是承接相似的創作概念來呈現孩童在每天上下學的路途中與 大人們不同的觀看角度。長大的你,若是上班族,在趕著打卡鐘響起的路上, 眼前所見的大概是倒數的紅綠燈、即將關上的捷運車門、手腳俐落的早餐店老 闆等;若是學生,可能除了放在腿上畫滿密密麻麻重點的教科書外,也無心觀 察身旁其他的事物了吧!

「小朋友,來幼稚園的路上你看見了什麼?」美術老師首先拋出這道簡單的問 題引導孩童思考,「長方形的房子」、「橘色條紋的貓咪」、「鮮紅色的大車 子」、「嘰嘰喳喳的小鳥」…,小朋友舉起小手爭先恐後地說著自己看到的景象, 這些答案看似尋常無奇,但對於長久居住於此的人們而言,也許因為最熟悉, 反而忽略了這些簡單美好的事物。美術老師帶領孩童,拿起粉蠟筆,繪出腦海 中的畫面,令人驚喜的地方是,仔細觀察作品的小細節,孩童不僅將看到的景 象描繪出來,無形當中,自然而然地將自己的想像、甚至是對於生活和家的期 待加到作品裡,色彩鮮艷的建築立面、幾何圖形拼貼成的窗戶、佇立於屋頂的 風車…等構成夢想藍圖的元素,透過美術老師的巧妙安排,將幼稚園大中小班 孩童的作品集結,組合成一個完整的夢想家園。

活動日期 : 3.19-4.14 參展單位 : 新生幼兒園師生 ( 台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二段 125 號 ) 園長 : 黃梅珍 指導老師 : 林意珊

活動日期 : 4.16-5.12 參展單位 : 愛迪兒幼稚園師生 ( 台北市中山區松江路 170 巷 17 號 1 樓 ) 園長 : 樊曉瑰 指導老師 : 陳光雲

恭喜上列參展單位展出順利並圓滿落幕,也感謝這些師生們帶來了不一 樣的中山區風貌,重現童趣世界!


Column

文/黃相瑜

鄰里運動 無界限—

綠意盎然的草地上,陽光和煦的日子裡,經常可見一群在中山創意基地 URS21 後方 草地上認真揮動球桿的人。他們帶著愉悅明快的心情,認真不苟的態度,在此揮桿練 球,他們是臺北市中山區聚盛里槌球隊。

臺北市中山區 聚盛里槌球隊

有鑑於中山區多小格局套房,住戶間往來少,為了促進鄰里交流,聚盛里長陳鴻章開 始思索,有什麼活動參與門檻低,也適合所有住戶共同從事?終於,找到了槌球運動。 槌球的模式類似高爾夫球,揮桿擊球,球過球門或擊中終點柱即可得分,但它比起高 爾夫球更適合廣泛大眾參與的原因在於,槌球的揮桿動作溫和,球場面積小(約 300 平方公尺),一場比賽僅需半小時。參與者比較容易在居住環境中覓得運動空間,只 要抽出一點空檔,便可進行一、兩場比賽,更重要的是,溫和簡易的揮桿動作,長者 幼童皆適宜,思索如何贏球的過程,動腦量一點也不亞於身體活動量! 中山創意基地 URS21 後方的平坦綠地,正是推動槌球運動的好所在!聚盛里槌球隊 於是成立,不限男女老幼,無經驗限制,更不須費用,只要有熱忱有心意即可加入。 為了讓居民真正無負擔的參與,球隊的籌備成員們開始奔走,向熱愛槌球、也支持社 區活動的人們募款,以這些基金購置球具,推動球隊運作。 自 2012 年起,成立近一年,槌球隊現有 26 名隊員,以聚盛里民為主,再加上部分 中山區其他鄰里的民眾。每週六早上固定由專業教練來指導練習,經過一上午的充分 運動,中午免不了共進一頓美味午餐,有時里長夫人還會親自為大家炒大鍋米粉,隊 員們笑稱鍋子之大,可與共產黨人的大鍋飯相抗衡! 和樂融融、勤於動腦兼動身的聚盛里槌球隊也積極參與比賽,磨練球技,促進團隊精 神。今年度目前排定參與的比賽已有 14 場,成員們都鬥志高昂!下回經過中山創意 基地 URS21 後方草地看到球隊在練習的話,別只是害羞地在旁觀望,大方加入揮桿 的行列吧!◢

■關於槌球 槌球(croguet)源於 12 世紀的法國,曾在貴族間大為流行。18 世紀傳 入英國,並由英國人制定了第一套槌球規則。19 世紀,日本成為第一個 接 觸 槌 球 的 亞 洲 國 家, 運動規則經過精簡與改 良, 輔 以 老 少 咸 宜 的 特 質, 槌 球 在 日 本 從 貴 族 運動轉變成為全民運 動。1980 年初,中華民 國槌球協會永久名譽理 事長陳重光先生將槌球 引入台灣,經過 30 年的 發展,現今台灣約有 20 萬名槌球運動者。

6.1

6.8

6.15

玩撇步—攝影實驗工坊

玩雞蛋—創意結構工坊

玩知識—趣味透視學苑

活動時間:13:30-15:30

活動時間:13:30-15:30

活動時間:13:00-15:00

主講團隊:台灣設計師連線工作室

主講團隊:竅門設計事務所

主講團隊:周育潤設計工作室

活動說明:12 歲以下兒童需由一名

活動說明:建議 6 歲以上兒童

玩顏料—導電紙燈創作

家長陪同

活動時間:16:00-18:00

創意,從何而來? 看的?聽的?想的?學的? 土法煉鋼的!?

玩樹皮—木皮燈創意工坊

主講團隊:迴想設計

玩技藝—親子剪紙工坊

活動時間:15:30-18:30

活動說明:12 歲以下兒童需由一名

活動時間:16:00-18:00

主講團隊:天晴設計事務所

主講團隊:彥惠創意工作室

活動說明:限國小 5-6 年級兒童

家長陪同

活動說明:1 組 2 人、兒童須 5 歲以上

今年中山創意基地 URS21 的 設計進駐團隊告訴你:

活動地點︱中山創意基地 URS21 S1 教室 報名方式︱即日起網路免費報名(唯「玩顏料—導電紙燈創作」須自付材料費)

創意,就是要動手玩!

詳情請洽︱ 02-2562-1617 分機 29 張小姐 更多資訊,請上忠泰基金會官網 www.jut-arts.org.tw


Calendar

活動快訊 展覽 活動

今夏的中山創意基地 URS21 生機勃勃!來自各大專院校的畢業展以及日本的代謝派建築展,醞釀了滿滿的新生力量;活跳跳的 鬥牛犬插畫展可愛又逗趣。在這明亮的時節裡,讓我們用豐富的藝文活動,一起 refresh 一下! 中山創意基地 URS21 展區開放時間 週二 - 週日 10:00-18:00,週一公休 忠泰基金會保留活動變更權利,最新資訊請見官網 www.jut-arts.org.tw

4.27

DOG 茶。倒個茶—鬼畫福插畫個展

6.24

KITCHEN Light 繪染法國鬥牛犬的異國午茶巡禮,讀者可在表情豐富、姿態豐腴的鬥牛犬插畫裡,欣賞不同時代之午茶飲食文化。

6.1 6.8 6.15

2013 創意實驗室—創意,就是要動手玩!

MOT/KITCHEN Light 意緻生活哲學,延續春季限定單品「MOT 泡芙塔」之法國風情,結合網路知名插畫家鬼畫福以「DOG 茶。倒個茶」之名在 MOT/

活動地點︱ MOT/KITCHEN Light

報名方式︱自由入場

詳情請洽︱忠泰生活開發 TEL:02-2536-7767

創意,從何而來?看的!?聽的!?想的!?學的!?土法煉鋼的!? 今年中山創意基地 URS21 的設計進駐團隊告訴你:創意,就是要動手玩! 活動地點︱ S1 教室

報名方式︱網路報名,請上忠泰基金會官網(唯「玩顏料—導電紙燈創作」須親至中山創意基地 URS21 服務台報名)

詳情請洽︱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TEL:02-2562-1617 分機 29 張小姐

5.28

思想迴路—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創意設計學士班畢業展

6.2

活動地點︱ N1 展區

本展分為建築設計專題、產品設計專題、傢俱與室內設計專題,藉由作品理念與設計手法,傳達出設計系學生對於社會及使用者的看法與關懷。 報名方式︱自由入場

詳情請洽︱曾柏傑 0982-218-174

5.29

漬空間—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 102 級畢業成果展

6.2

活動地點︱ S2 展區

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 102 級畢業設計成果展將以固定展為主軸,配合設計者的專業導覽,與參觀者進行面對面互動。 報名方式︱自由入場

詳情請洽︱胡幼函 0988-501-121

6.14

原來如此的對話—大葉大學造形藝術系第 14 屆畢業展覽

6.18

活動地點︱ N1、N2、S2 展區

創作的過程就像是自言自語,作品經由與創作者對話構成,作者與觀者由對話相通,每個創作者與作品在孤獨中生產,但當這種孤獨被了解時是幸福。 報名方式︱自由入場

6.21

25percent—2013 中原室設貳拾伍屆畢業展

6.23

活動地點︱ N1 展區、S1 教室、一樓公共走廊

詳情請洽︱陳孟芸 0989-665-142

四年的室內設計學習過程,從奠定基礎、增強實力、嶄露頭角,到期許未來。經由過去三年的學習,在這一刻展現我們的價值以及更多的夢想與企圖。 報名方式︱自由入場

詳情請洽︱姚湘芹 0936-794-545 陳筱涵 0932-563-671

代謝派未來都市展—當代日本建築的源流 「代謝派」(Metabolism)建築論,是一個強調城市與建築應該像生物一樣透過新陳代謝不斷重組、再生的獨特建築思潮。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興起,由「日

7.13 11.3

本建築教父」丹下健三領導,主張透過建造理想的都市,促成美好的社會發展。今年 7 月,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將與森美術館攜手合作,於中山創意 基地 URS21 舉辦「代謝派未來都市展―當代日本建築的源流」,介紹代謝派建築思想興起的社會背景、1960 年代日本都市規劃構想、空間與環境調和的 建築思想和實踐,以及世界各地的代謝派建築。 活動地點︱中山創意基地 URS21 售票資訊︱全票 NTD 200,優待票 NTD 180,早鳥票 NTD 120 (早鳥票即日起至 7/12 止,可於全省 7-11、全家便利商店電子售票系統購買) 詳情請洽︱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TEL:02-2562-1617 分機 10

7.13

代謝派未來都市展—當代日本建築的源流 系列活動 大師演講 I — 槇文彥、團紀彥世代對談 活躍國際的代謝派建築運動主要成員槇文彥,將於台北分享其國際經驗,並與其弟子團紀彥進行世代對談,從不同觀點探討代謝派對當代建築的影響。 活動地點︱全豐盛信義 105 大樓(克緹大樓)台北市信義區松仁路 105 號

連連刊 Vol.6 填問卷送好禮

最新資訊請見活動官網 www.jut-arts.org.tw/metabolism

【小禮物法式點心坊】 隱藏在雙連巷弄間的法式手作美味

中山創意基地 URS21

感 謝 您 的 閱 讀, 請 您 花 一 點 時 間,

OPEN HOURS

讓我們做得更好!

場館 週二至週日 10:00-18:00 週一休館 餐廳 每日 9:00-18:30

本 期《 連 連 刊 》 採 電 子 問 卷, 請 掃

CONTACT

描 下 方 QR Code 於 線 上 填 寫, 填 畢

TEL:02-2562-1617 FAX:02-2562-5101 E-MAIL:jfaa@jut-arts.org.tw WEB:www.jut-arts.org.tw ADD:104 台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一段 21 號 捷運雙連站 2 號出口左轉,步行約 8 分鐘

將 可 獲【 小 禮 物 法 式 點 心 坊 】 點 心 電 子 兌 換 卷 乙 張!( 兌 換 卷 統 一 於 每週一、四寄出)

場地及合作提案 店家資訊︱

張先生 balder@jut-arts.org.tw

中山創意基地 URS21

台北市赤峰街 44 巷 4 號 1 樓

黃小姐 sshuang33@jut-arts.org.tw

服務台亦備有紙本問

02-2559-8082

歡迎各式非營利團體及活動單位洽詢

卷可供填寫

11:00-22:00(週日公休)

中山創意基地 URS21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