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FOLIO
JIANG BOWEI
Works 2007–2013
Selected Works
重構小學,再定義校園 北園國小舊校舍改建暨增建案
<GUELL> 引述X意象X活性系統 巴塞隆那永續轉運中心學生競圖
悠活農學校 鹽水大豐國小廢校後再利用
共生住宅 兩人生活交疊互補的居住空間
Photography
1
重構小學,再定義校園 北園國小舊校舍改建暨增建案 基地位於嘉義市西區北社尾,現有校舍有兩棟主要量體,此案將拆除現有舊校舍一棟以及增建特殊教 學功能教室。在傳統集中的校舍建築量體下,對環境的通風自是一項障礙,此外也無法運用環境的綠 化來改善量體內部的舒適度。因此運用寬廣的基地來重新組構國小的空間組織,盡可能的讓環境與空 間產生互動,不僅讓夏季炎熱的狀況和緩,也能增添國小學生與環境、土地的教學意義。
概念
基地 現有校舍有兩棟主要量體,重建 現有舊校舍一棟以及增建特殊教 學功能教室是本案的設定。
REB
UILD
EXT
ENS
?
ION
在重建校舍的時候,讓我們有機 會重新思考,到底傳統的校舍 建築為何都建成集中的單一大 量體?而這樣的形態對於校園是 好?還是壞?
傳統校舍單一化的教室單元,對 於各種特殊教室來說不僅無趣, 甚至會出現功能上不足的地方。 因此設計上將採取碎化增建的方 式取代單一量體的做法。並且運 用校園廣大校地與教室做一個情 境結合,並且可以加入對於土地 的認識以及環境的觀察,讓新形 態的學習在校園發生。
改建校舍
保留校舍
B
A
A'
傳統教室單元在考慮置入彈性空 間以增加共同課程或課餘地利用 空間,常會造成需個別使用時的 聲音干擾,故利用角度的錯位以 減緩聲音的干擾,並可以保持彈 性空間的開放性。
N
教室單元平面
B'
全區平面圖
N
1F
2F
軸線 原始校舍與主出入口有明確的軸線,故將行政 辦公區域順應原始軸線延伸,並與以針對臨近 社區開放之新出入口做軸線變形呼應。並且在 軸線的西側配置幼稚園主要活動區域,東側以 及原有校舍為小學主要使用,作為整體的配 置做法。
串連 以散置的方式配置教室,並且適度的調整類型 形成小型聚落形態。在動線上,地面層利用鋪 面材質作為串連,而在地面以上則有兩條空廊 做整個校園的聯結。
3F
調整舊有校舍 舊有校舍因設計過於集中,量體龐大,與新設計的水 池、綠化等物理環境改良並不會有太大的改善,因此將 以新的折板結構置於校舍量體上方,形成良好的隔熱效 果,並且在折板下方能形成大型的半戶外活動空間。
幼稚園平面
剖面圖 A-A'
剖面圖 B-B'
2
<GUELL> 引述X意象X活性系統 巴塞隆那永續轉運中心學生競圖 在城市紋理相當整齊的巴塞隆那中,三角的基地註定了它的特殊性格。在這樣的基地要設計一個汽 車充電及租賃轉運中心,又是一個極為特殊的建築機能。因此在這樣不凡的設計中,企圖以眾所皆 知出身巴塞隆那的建築師高第來作為獨特性的引子。不僅以建築獨特性來建構此案,也些許的找尋 到與巴塞隆那的一絲關聯。
基地
概念
同樣位於巴塞隆那的桂爾公園正是出自建築師高第之手,相較於聖家堂也許知名度沒同樣響 亮,但是桂爾公園是企圖引入「花園城市」概念的產物。也因此作為一個坐落於相當整齊都 市紋理中的建築設計案,也比較希望選擇如此有都市意涵的產物作為引述。
[
]
在桂爾公園中,使用了大量馬賽克素材。利用三種不同的馬賽克圖樣來作為設計元素的發展。
N 取出元素後,套至都市紋理做變形的修正,並且挑選出設計所需的「板」元素。
剖面
立面
3
悠活農學校 鹽水大豐國小廢校後再利用 在台南鹽水大豐里有所遭廢棄的小學,週邊廣大的農地不少都處於休耕的 狀態。進而探討台灣農業現狀的困境,現狀既有的政策,是否能利用學校 以及農地,形成新的體系機制,達到農業轉型的可能?以及農村活化的機 會?
議題之初
農田
農村
漂鳥計畫 學
習 農場 農試所 農改所
新
?
血
租
賃
小地主大佃農 農會為媒合平台
休耕田
農村是個天然的農業染缸,但是當農村的人口逐漸 外移,不僅是農村開始凋零,農業也面臨缺少新血 注入的活水。政府推出「漂鳥計畫」及「小地主大 佃農」兩政策來吸引年輕人從事農業,但是與農業 本身密不可分的農村是否能再扮演起染缸的角色 呢?還是可以透過另外的機制來達成農村轉型呢?
基地選擇研究 後壁區
農業研究資源
鹽水、學甲區
農業資源豐富
+ 鹽水
稻米
透過農業資源分析來選擇較佳的基地,以便 於與當地農業資源整合,並且配合當地的農 產來做整體的規劃性生產。
雜糧
農改所
mi ns
農試所
新營 +
20
農業學校/已改制
ins
25m +
北門
20mins
由於計畫需要一個機構來運作,因此希望能 找到一個與農村關係密切的空間。
綜合上述要件,台南大豐里不僅 在農業資源方面相當充足,聚落 旁邊就有一座廢棄的小學,與周 遭田地關係也極為緊密,並且可 以透過高速公路省道在半小時內 可以抵達此處。
ins
10m
ins
+
由於需要引入外來人口,交通此一重要的誘 因亦不可忽略。此外,也易於推動短期或是 週末假期的暫留活動。
發展計畫基地
+ SITE m 10
聯外交通便利性
學甲
台南農業資源空間規劃
基地週邊分析 休耕中 耕作中
宗教 店鋪
農田耕作情形
聚落分布
鹽水區大豐里人口約 413 人
道路層級分析 大豐國小廢棄於 2004 年
公共機能 農田休耕率 45%
拼貼 透過分析可以得到整體的拼貼意象。 基地是處在整個大豐里聚落邊,並且 緊鄰大量的農田,可謂扮演公共端即 從事農務的交界地帶。因此在設計 上,應加強這兩方面的連接,將整個 農村活動(農務、日常生活)融入其 中,再加上學習的機能,即為此案最 佳的機能設計組成。
角色
公共端
基地
農務端
基地現狀分析
樹
屋頂
柱系統
牆板系統
圍牆 次出入口 操場 球場
配置 主出入口
教室群 辦公室 備餐室 車棚
埕
合院中相當重要的元素,利用 合院空間的組織,形塑一個室 外空間變為一個重要的過渡空 間。並且在這空間可以作為晒 穀場、停車場、閒聊聚會點等 多用途的私人空間。
機構運作機制
Program 暨平面圖 嘗試以「埕」的形態,作為整體空間 運用配置的串聯。五個「埕」分別扮 演了不同的角色,讓整個農學校不只 是單純的學校,而是與社區與農業本 身有互動的學習空間。
新佃農 在地農人
各地農產小型批發
農業研究實作學習
A
傳承 收購 A
耕地 承租
品牌行銷
生活
教育 短期 體驗
分享
長期 見習
c
休/廢耕地
組合 C 組合
A
組合 B 1月
24 人以内 40 人 組合
D
假日等 短暫停留
a
2年
2月
d
b
3月 4月
A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選擇本地農作主體的雜糧類作為主要作 物,以發展規模性的農業品牌。並且在時 序上,寒暑假期吸引的短期體驗生,可以 配合上「組合D」薏苡仁的播種與收成, 可作為主要的吸引點。因此以小規模體驗 田區作為栽種區,搭配B、C組合均衡內 部田區發展。而外圍大型農田則以「組合 A」交由機構主導,農學生學習。
10月 11月 12月
作物周期
學習時程
社區農產零售
體驗農業田區
學生聚會、曬穀空間
k e
樹下講堂
m
f
m
m
o
i D
D
D
m m m
D
D
D
n
m d C
d
C
m
g
l
m
m m
B B A B
h
j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零售市集 社區廚房、Café 學校食堂 農學教室 備餐室 倉儲空間 菜園 土壤教室、地下倉庫 操作課教室 眺望臺 農情室 田間講堂 N 住宿單元 樹下廣場 農機具室
2F 平面圖 C
A
A'
B
B'
N C'
剖面圖 A-A'
剖面圖 B'-B
整體建築元素以混凝土為主,部分以木構為主,部 分以木板作修飾搭配。此外,住宿量體考慮到夏季 炎熱氣候,採用鐵皮斜屋頂,搭配木構架架出的可 調式空氣通道,以達到散熱上最佳的效果。
住宿單元剖面圖
剖面圖 C-C'
4
共生住宅 兩人生活交疊互補的居住空間 當預設兩個擁有自己生活的個體置入同一個空間中時,兩人的 個別遇上重疊的互動,要如何借由空間的界定來做安排,適度 地回應兩人需求,以達成一個良好的居住空間。
設定角色 & 空間分析
基地
街道
廟埕
私密 私密 半公共 半公共
公共
公共
主人公 甲
主人公 乙
退休農夫
電子工程技師,業餘攝影師
個性 閉俗但願意與熟人交談分享
個性 獨行者 內向 情感豐富
生活習慣 早起早睡,在小菜園會種植些作物
生活習慣 以電腦為主的生活,但對於自然有所嚮往
空間特性 封閉但需要層次的公私空間
空間特性 封閉內具視野
路衝
清水混凝土承重牆
鄰房壓迫
SITE
N
榕樹
退縮
材質 基地位於台南清水寺旁的一塊角 地。而寺廟以兩棵大榕樹,從同屬 街道的空間中界定出廟埕的廣場空 間,既緊臨基地東面。
對基地的回應 清水寺
基地北面則有路衝,西面則是五 層的公寓緊鄰,南面則是具有圍 牆較為低矮的民房。
基地周遭屬於台南老舊街區,並且處於寺廟 旁邊,因此為維持整個區域的氛圍,故選擇 原色較為不搶眼的「清水混凝土」,不僅立 面上較為融入當地,也不與週邊地磚有突兀 感。此外,承重牆系統也讓整個建築物與兩 位主人公的需求相搭配。
A
B' a e a
b d
c A' f
B
N
a b c d e f
玄關 客廳 收納間 臥房 儲物間 浴廁
1 樓平面及四向立面 1樓主要為主人公甲的生活空間,東側的出入口外的 退縮空間,將另外形成廟埕旁一個相當適合人坐著 聊天的聚會空間,又有大榕樹的樹蔭以及不會有車 來往的安全性。而主人公乙則利用北側的出入口連 接其位在3樓的起居空間。而北面不僅利用外形避掉 直來的路衝,也形成北側入口的一個中介性質。
A
A
B'
B'
g c e a
2 樓、3 樓平面
b
2樓則是兩位主人公生活產生交疊的空間。兩人 在主人公乙下班後時常一同用餐,在這裡可以交 談,若主人公甲與熟識在客廳聊天,主人公乙則 可透過挑空,保持一定的參與度,抑或是加入聊 天。而對三樓的挑空,則可讓主人公甲在一定的 知悉乙是否在樓上。利用挑空,將兩人不是非常 緊密的關係,透過一定的連結,達成彼此的關 照,但又不會造成過度的壓力。
f
A'
A'
d
B
N
a b c d e f g
2 樓入口 餐廳 挑空 廚房 臥房 3 樓門廳 浴廁
B
從剖面上可以了解到,透過少許的開窗,達成 一定的私密性,而利用邊角的大開孔達成整體 屋內的主要自然採光。此外在西南角端,開了 一個天窗做為一到三樓梯間的大採光,也透過 硬體設備控制在氣候悶熱的時候,形成主要的 通風口,維持室內的物理環境。
A-A'
B-B'
剖面
-
攝影。
Photography 影是有光才會生出來的對立面,而實體是必要的元素。建築也 是在這樣的對話下,不僅是光與影,而是空間的白與黑,甚至 是人的靜與動,就在建築的形塑下產生,進而對比存在。
江博緯 JIANG BOWEI 成功大學建築系畢業 tel: 0933 537 826 e-mail: jianginck@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