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 LING HUNG PORFOLIO

Page 1


目錄

自傳    畢業設計

01 03

建築空間設計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廠房設計

善化區善新段住宅新建設計

06

安平區新南段住宅.辦公室新建設計

12

MVRDV Y-HOUSE 住宅國際合作案

16

觸愛協會室內設計

20

土城高中拆除新建設計

26

楠西區東勢段住宅設計

28

楠梓區藍田西段住宅設計

34

北區文元段住宅新建設計

38

01 02 03

愛德克仁武廠改建設計

42

愛德克大樹場改建設計

50

愛德克大樹二場新建設計

52


競圖 01 02

生活

府城軸帶競圖

56

伯利恆早療機構樹屋設計

64

圖像繪製設計 01 02 03 04 05

空中合院之家

68

台南一中舊宿舍競圖案

76

永華海悅廣告

77

限時分享計畫

78

北區光賢段住宅設計3D

82

01

畫畫/孩子/工作坊/建築走讀    86



自傳

01


02


畢業設計

03




01

善化區善新段住宅新建設計 (104年)

建造執照/變更設計/都市設計審議

兩戶的住宅建案設計,各有自己在整體中的獨特性,靠近轉角處A1戶面積較大,我們讓兩戶看起來像「一棟」 住宅,要走進去才會發現兩戶的大小差異。內部每個空間都有它的獨特性,及屬於自己的景觀陽台,於A1戶 有 聯 繫 家 庭 關 係 的 陽 台 廊 道 , 可 倚 靠 在 欄 杆 上 , 或 坐 或 站 在 不 同 階 梯 上 , 給 予 「 家 」 不 同 氛 圍 的 對 話 環 境 。

06


三溫暖

造型鋪面

增打

07


08


09


立面圖/都審色彩計畫

白灰色 灰白色 灰褐色 灰色

白灰色塗料(建築主體)

白灰色塗料(建築主體)

立體磁磚(灰褐色) 立體磁磚 (灰褐色)

立體磁磚(灰褐色)

石材(車庫門面) (灰色)

石材(1F基座)(灰褐色)

石材(花台)(灰白色)

石材(花台) (灰白色)

灰色石材

南向立面圖 S:1/200

東向立面圖 S:1/200

白灰色塗料 白灰色塗料(建築主體)

白灰色塗料

白灰色塗料(建築主體)

白灰色塗料(建築主體) 白灰色塗料(建築主體)

北向立面圖 S:1/200 10

西向立面圖 S:1/200


透視示意圖

三、敷地計畫 C

建築及景觀模擬圖

B A

D

A向透視圖

A向透視圖

B向透視圖

B向透視圖

C向透視圖

將美學建築開發有限公司 代表人:姜義堂 善化區善新段184地號住宅新建工程都市設計審議報告書

D向透視圖

3-8 翁廷楷建築師事務所

D向透視圖

C向透視圖 11


02

12

安平區新南段住宅.辦公室新建設計 (105年)

建造執照/變更設計/鋼構梯.門牌設計


門牌設計

鋼構梯設計

鋼構梯(2F) 13


14


15


03

16

MVRDV Y-HOUSE 住宅國際合作案(105年)

圖面繪製


17


18


19


04

觸愛協會室內設計(105年) 基督教信仰的觸愛協會,3F樓空間為教會使用,使用者來自弱勢家庭、新住民 家庭孩子,儘管生活、課業需要協會幫助,但他們也有屬於他們的舞台,無論 演戲、樂團、分享等等,最重要的是有一位永不離開的神,希望這個舞台是每 個孩子都能很自在地踏上,給於他們家一樣的歸屬感,隨時開放,愛的核心永遠是他 們的避風港。

3F教會會堂右側/ 由二樓天井區延伸上來的禱告樹

3F教會會堂

20


牧師室 天井

3F教會會堂

3F平面圖

3F教會會堂

廚房

餐廳

畫 +廊

禱告樹

社工

會談室

office 2.3F剖立面圖

21


廚房

餐廳

社工office

office

禱告樹

REF

+畫廊 教室

圖書室

office

2F平面圖

2F圖書室

2F社工office/ 延伸畫廊天花板

22

2F禱告樹


禱告樹/  社工辦公室和圖書空間的走廊,是小小藝術家的畫廊, 也是孩子可以席地而坐的樹下空間。禱告樹延伸到三樓 的教會會堂,和自己的對話、和上帝的禱告、和朋友玩 耍的記憶和禱告樹一起長大。

2F畫廊仰角 23


後院小房子平面圖

菜園

觀眾席/ 活動木箱家具

舞台

B1練團室/舞蹈教室

活動空間

B1平面圖

24

1F平面圖

RF平面圖


後院小房子立面圖

25


05

土城高中拆除新建設計 (105年) 舊校舍拆除,給予師生一片小丘草原,可以奔跑、翻滾、席地而坐。

26


完工照/活動示意

27


06

楠西區東勢段住宅新建設計 (106年)

建造執造/變更設計/使用執照/停車棚設計

業主有自己的農園、製作果乾的工廠, 想在當地蓋一個家,基地位於楠西,空 氣好、有四季變化明顯的景色,每次去 工地都會被窗外的景致吸引。

洗衣機

28


1F挑空客廳

29


建築正面/施工中

30


31


施工中

32


33


07

楠梓區藍田西段住宅新建設計 (106年) 業主是一位非常渴望和全家同住的阿公,預備了一塊土地,期待兩個兒子的家庭都能 一同入住,期望有和兒孫一起生活的空間,討論時流露出期待和體貼,希望每個人都 能擁有最舒適的生活環境,也要能共享天倫之樂。設計討論及家庭成員討論過程漫 長,有時感動、有時覺得阿公很辛苦,設計者是陪伴築夢很重要的角色。   居住模式討論中......

34

1F PLAN

s:1/200

B1 PLAN

s:1/200


3F PLAN

s:1/200

2F PLAN

s:1/200

35


RF PLAN

36

5F PLAN

s:1/200

4F PLAN

s:1/200

s:1/200


通往阿公的玻璃茶屋,茶屋四周是水池造景,前方是孫子玩耍 的草皮院子。  37


08

北區文元段住宅新建設計 (108年) 四層+屋突一層民宿, 各間均設置夾層空間。

38

建照執照


剖面圖/詳圖

39




01

愛德克仁武廠改建設計 (104年)

合作力企業

愛德克公司精神給我的想像

這間公司像是阿公和孫子,阿公和孫子感情很好。有一個畫面,是阿公穿 著牛仔外套帶著墨鏡,和孫子搭肩往前走。阿公的技術非常穩固、紮實, 還有一個願意冒險、超越自己的心。孫子有一個創新的頭腦。舊世代和新 世代願意有共同方向,互相堆疊累積實力。

公司轉捩點 愛德克是日商公司,原是日本人管理,後來由台灣人管理,這是公司一個 轉捩點,領導者能更清楚知道當地民情、如何和伙伴溝通,從服從指令 的狀態慢慢轉為更能互相推進、調整的團隊,當每個人在這間公司有了存 在感,會有更好的凝聚力,願意一起前進,視野和所做的事就能更超越當 下。

很多人的記憶 愛德克工廠是有紮實根基的公司,過去是一個提供很多人就業機會,供很 多家庭能溫飽的產業,是陪伴資深員工很長一段歲月的環境,這裡收藏著 很多酸甜苦辣的記憶,雖然時間過去了,但那些記憶能超越時間、人的流 動、空間的變化,那時所承擔家庭經濟、扶養、和老同事彼此鼓勵的樣子 會因為這個環境被喚醒。

現在為未來做預備 過去以經濟利益為優先考量,較不重視員工的工作環境和身心狀況,在一 個消耗與被消耗的負循環裡打轉。 愛德克企業的三個重要角色是企業、客戶、員工,企業願意「分享」好的 環境,讓員工在企業裡有存在、歸屬感,建立新的眼光和態度會「回饋」 給企業,人和產品同時成長,也會帶來新的客戶。我們用一致的態度給予 這三方,創造一起生活、成長的場域。

42

扣!扣!扣! 噠!噠!噠! ...... 我們為誰而做?


我們開始找尋外面的寶藏, 在原本的地方建造新的城市!

蹦!蹦!哎唷~ 發生什麼事了?

那是什麼? 原來這裡視野這麼好! 有好多沒看過的東西! 好想去那裡玩喔!

43


外觀設計前後

Before

After

44


外觀設計前後

Before

After

45


格柵設計立面圖

46

正向格柵立面圖

S:1/200(cm)

正向格柵立面圖

S:1/200(cm)

正向格柵詳圖

S:1/20(cm)

正向格柵詳圖

S:1/20(cm)


出入口設計

Before

After

47


出入口設計

48



02

愛德克大樹場改建設計 (105年) 設計理念 效率

生活

員工安心、期待工作與一起生活 聚合

形象

右側廠區

左側廠區

一層平面圖

50


設計策略 外部走道使用愛德克公司基本色及有趣的走道設計,一進廠內就能看見公 司形象,路徑的外部牆板交錯設置、高低平台,讓休息場所及路徑有不同 視線及想停留的的所在。

設計手稿

51


03

愛德克大樹二場新建設計 (105年)

一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外觀立面3D

52


二層平面圖

二層戶外路徑

二層戶外路徑

53




01

府城軸帶競圖 (104年) 團隊/ 翁廷楷建築師事務所(台灣)+Atelier SHARE/享工房有限公司(台灣)+ 2.5 Architects(日本)+莫特(Mott MacDonald)工程顧問有限公司(台灣) 主題/ 綠園甦醒、運河再臨的新同居時代 找回昔日的、美好的、親切的、自在的、甜蜜的生活情景, 設計策略/ 中國城.中正路 1.凝聚生活感的「台南的」廣場 2.庶民的生活劇場/街廓式、院落式廣場的集合: 創造出立體流動的水路貫串整個廣場,做出運河重新回歸台南都心之 里程碑式的宣告 海安路 在這條巨大尺度的街道,透過某種手法來找回人類尺度,刻意在這裡 置入具有人類尺度之親切感的小徑、走廊、遮簷般的元素,出充滿生 活感的連續性空間序列場景。

討論紀錄

56


57


58


59


60


61


62



02

伯利恆早療機構樹屋設計 (105年) 設計理念/ 孩子的夢想列車,運用原建築體的凹凸、洞空間, 設計有高低落差的帶狀步道,作為孩子創造遊戲的 穿梭路徑。 列車停靠休息中, 孩子們下車去一個未知的城市探險。

列車長出發!

探險前需要先鍛鍊好體力和 適應挑戰的環境! 64


樹屋列車透視圖

樹屋列車透視圖

65




01

空中合院之家 (106年)

對房子的價值定義

在舊有新的房子裡的生活

人的生命歷程從出生、幼兒、青少年、青年、成年到老年,生活歷程是對 異性的觀察、戀愛、結婚、生小孩、養小孩、空窗期。 隨著生命及生活的歷程伴隨著使用空間-房子,也跟著需調整、變動、更 換或老化。房子和人的成長是在一起的,但人會有下一代但房子的壽命是 不可逆的,會老化衰敗,最後被人遺棄。但房子裡是有記憶的,他記載著 人的生命及生活的歷程,人的心象及形象充滿著人的早期記憶,這樣記憶 是包含著人事物的變化,也透過早期記憶,型塑每個人的優越目標,強化 個人邏輯,繼而在家庭裡塑造建立社會關懷的能力。這樣的能力的場景就 在每個人生長的房子裡。

家人和家庭是在一起的,家人是不同的個體,但家庭是連結家人的關係系 統,將此系統存留在房子裡,讓房子成為家庭關係的場景,也是承載彼此 間記憶的空間背景,此家人重新再次累積未來的早期記憶,讓一代傳一 代,生命更圓滿。

生命的選擇 分別來自不同家庭的男女,相遇相識相戀,決定離開本家建立一個二個人 的家,找一個能力可及的住宅,買了,住進去,結婚了。 所買的房子是滯銷一段時間的產品,但能力可及且預估未來可用,所 以買了。婚後很美滿,孩子一個個出生,老大及老二都有房間可用, 但老三的出生才發現空間不夠了…,這時孩子也從幼兒進入到國中, 孩子10幾年的成長喜悅,也代表著房子的老化,屋頂開始漏水,修 都修不好,被委託在娘家的小女兒也要讀小學了,一家人總是要在 一起,房子空間不夠要解決,漏水問題要克服,再購屋搬遷會影響 孩子未來的教育費,且這也是生命重要階段的一棟房子,充滿記憶, 所 以 決 定 在 自 家 的 屋 頂 突 出 物 及 水 塔 建 立 家 庭 第 二 次 的 建 家 計 畫 。

空間的增建計畫 空中合院之家就蓋在現有屋頂突出物(5樓)及其頂上水塔區(6樓), 空間內容計有5樓:閱讀區、運動休閒區、茶水間(簡易廚房)、側向 花園區,6樓:睡眠區、更衣間、原有水塔區、後院陽台、側向風巷 (和鄰戶形成子孫巷),另再水塔頂部再增加一間閣樓。5-6樓之間 以挑空串聯,需解決物理使用狀況:雖為鐵皮屋構造,但通風良好, 夏 天 室 內 不 會 悶 熱 , 室 內 自 然 冷 房 效 率 高 , 無 須 設 置 冷 氣 設 備 。

68


生活場景

閣樓

夾層平面圖

更衣室 水塔儲藏

書房

運動房 天橋 客房 露臺

一層平面圖

0

1

2m

貳層平面圖

0

1

2m

陽台

挑空書房

天橋

原有構造/閣樓 69


繪本故事設計

空中合院之家 空中合院之家 洪愷羚/圖.文

翁廷楷+洪愷羚

70


71


72


73


74


75


02

台南一中舊宿舍競圖案 (105年) 手繪地圖/競圖基地於台南一中舊宿舍,改建作為文化部未來營運空間。

76


03

永華海悅廣告 (106年)

方案一

方案二

77


04

限時分享計畫 (107年)

在社區中不同的家庭、不同的職業,生活 的空間也截然不同,開放自己的生活、工作 空間,能成為好鄰居的共享、共學環境。以 繪本方式帶入事務所內的住宅案,也呼應 本案業主需要大餐廳、階梯屋頂露臺,作 為和家人朋友共享空間的期待。

限時分享計畫 Limited time sharing plan -在傍晚中限時的共生共享經濟生活住宅

A symbiotic and shared economic living house in the middle of the evening.

78


1F PLAN

5MF PLAN

我是陳小姐,我和家人住在巷口一棟五 樓房子裡,周圍有很棒的鄰居,我們早 上7點一起從巷口出發,各自去上班, 傍晚6點時也不約而回到巷子再回家。

I am Miss Chen. My family and I live in a five story house at the alley, surrounded by great neighbors. We start from the alley at 7 a.m. and go to work each other. At 6 in the evening, we go back to the alley to go home again coincidentally. 2F PLAN

RF1 PLAN

3F PLAN

RF2 PLAN

4F PLAN

5F PLAN

79


我的職業賣早午餐,我開放我家廚房餐 廳成為鄰舍的傍晚廚房,對街的張先生 是籃球教練,他開放他家屋頂成為籃球 練習場,隔壁的洪小姐是兒童遊戲教師 ,她提供她的屋頂遊戲空間,讓下班、 飯後的家庭來使用遊具,隔壁的林太太 是書痴,她可以將她的私人藏書,成為 分享書店。 一天我們發想,我們可以各自提供我們 的專長及私領域,來分享我們所經營的 生活空間,也成為一種下班後傍晚時刻 的實體分享生活經濟。

One day we thought that we could each provide our expertise and private sector to share the living space we live in, and to become an entity sharing the life economy after evening work.

80

I'm a breakfast seller by occupation. I open my kitchen and restaurant to become the evening kitchen of my neighbour. Mr. Zhang is basketball coach on the street. He opens his family's roof to become a basketball practice field. Next door, Miss Hung is a children's game teacher. She provides her roof playing space, and lets the family play the game after work and after dinner. Mrs. Lin next door is a bookworm. She can take her private book. And become a sharing bookstore.


這是一個傍晚7-10點的生活經濟活動, 透過自己的專業及所經營的私領域生活 ,彼此分享出來,滿足鄰舍間的生活需 求,也滿足自身的專業成就及經濟需求 。

This is an economic activity at 7-10 in the evening, which is shared with each other through professional and private life, satisfying the needs of neighbors and satisfying their professional achievements and economic needs.

當公共設施無法立即滿足傍晚時刻的生 活需求,而生活經驗成為實體經濟的來 源之一,傍晚7點到10點的下班生活時 刻成為當今住宅生活的共生共享時段。

When public facilities can not immediately meet the needs of the evening time, and life experience becomes one of the sources of real economy, the 7 to 10 evening commuting life has become the symbiotic sharing period of today's housing life.

81


05

北區光賢段住宅設計3D (108年)

建築基地臨鹽水溪堤岸,輕盈的、日照通風良好的白色建築,像安歇在岸邊優雅的白色小屋。

82


住宅3D.生活場景

看起來像居住在同一棟的三戶人家,有通風採光良好的陽台,也呈現不同家庭的生活風景。

83




01

畫畫/孩子/工作坊/建築走讀

畫畫/ 喜歡用圖像表達心情、故事。享受畫圖時和自 己對話和沉澱的時刻。

晨光老師/ 每週三清晨,從有高樓大廈的安平騎上漁光大 橋,好像進入夢幻的森林裡,道路兩旁有很高 聳的樹,有清晨的薄霧、清晰的空氣,進到班 級和孩子一起嘰哩瓜拉。 晨光時間結束,充飽電了,騎往城市裡開始一 天的工作。

86


校園工作坊/

青少年營隊/

事務所到國中舉辦美學教師研習,第 一階段先讓老師做獨立模型,第二階 段請大家拿出自己的模型和大家一起 創作,依據不同的擺放、想像、場景 的製造產生新議題。

勇敢挑戰不習慣的事,這次當營隊隊 輔,學習當一個能帶大家往前的好領 袖,透過合作競賽也激發自己的熱情 和戰鬥力。

在做模型的過程中,老師自然會去設 想或經歷學生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和心 理投射。 參與的老師有剛進入教學現場的,也 有即將退休的,透過動手實作,互相 討論,看見大家對美學和教育的熱 情,很感動。更看見親自體驗的力量 很強大。

87


藝起玩耍/ 2019年露營時舉辦的工作坊,是我夢想的起 點,從活動開始大家的動作小小的,到後來享 受在畫畫、奔跑、戲劇裡,好像都回到小時候 很天真、自由的樣子。

站上舞台/ 挑戰不習慣的事之二,上台時總是很緊張,但 能運用自己擅長、喜歡的方式輔助傳達訊息, 覺得每個人都有他獨特的表現方式很美好。 期許自己在設計中,能用圖像成為和業主溝 通、築夢更好的橋樑。

88


建築走讀/ 有時走進一個空間裡,就好想在裡面轉圈、鑽、慢慢地走或者席地而坐,覺得環境能帶給人不同的情 緒,是很奇妙的事。期待新的旅行計畫,想更深刻地去體會、紀錄週遭的人的活動、環境、設計,在設 計時也能帶給人們溫暖。

89


END/ 謝謝您花時間看我的作品,我願意更認真學習有關設計所 需、用心付出,帶給每個使用者「家」的溫度。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