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KAI TZENG Architecture Portfolio 2018-2023

Page 1

YI - KAI TZENG

YI KAI-TZENG

FCU selected works

2018-2022 selected

YI

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 112學年度

YI - KAI TZENG 曾義凱

電話: 0907092313

信箱: reecetheng@gmail.com

一一建築/粘晉榕建築師事務所 2022

逢甲建築112學年度 榮譽評 2023

台灣建築師公會畢業競圖 優選 2023

TEAM20 建築與規劃新人獎 優選 2023

亞洲建築新人獎 台灣選拔賽 優選 2021

亞洲建築新人獎 台灣選拔賽 入圍 2019

AutoCAD

Adobe Suite

Lumion

ArchiCAD Enscape

ARCCHITECTURE PORTFOLIO 2023 2
YI KAI-TZENG
KAI-TZENG ARCCHITECTURE PORTFOLIO 2022
Rhino Sketchup
EDUCATION SOFEWARE
2018-2023
2021
INTERNSHIP EXPERIENCE AWARD EXPERIENCE
艸引子/蔡長恩建築師事務所
群青建築師事務所 2023
YI KAI-TZENG ARCCHITECTURE PORTFOLIO 2023 CONTENTS CONTENTS 01 02 03 04 20 28 34 12 04 05 MUTATION KINDERGARTEN SOUNDS INTO THE CITY— TEMPORARY RELIGIOUS SPACE SQUARE — THE GAME OF CHOICE CO-AUTHOR | WEN HONG-DAI CO-AUTHOR | XIAO SHI-JI BETWEEN THE SMOKE THE ESCAPED CICADA 3 YI KAI-TZENG PERSONAL WORKS COOPERATION WORKS ARCCHITECTURE PORTFOLIO 2022 GRADUATION PROJECT 48 06 INSTRUCTOR | ZHI-YING JIAN CONTINUOUS-DISCRETE | XIAO-SHI JI CO-AUTHOR | WEN-HONG DAI

THE ESCAPED CICADA

介入|蛻變

Different ways of intervening in nature

The outer shell of the insect is attached to the trunk, but it is only the empty body, the body abandoned by life itself. As we watched these ghostly forms, we heard them humming between the leaves in new shapes. We can hear it, but we can't see it. That scream can be said to be the voice of the soul.

我設計的裝置是來自對蟬殼的想像,是生命體的前一個狀態,一個不完整、 遺留下的殘形,而真正的生命藏在另一個地方。如同我的人造裝置在介入於 自然後,兩者皆已不是原本的狀態。對我來說自然是一種無法控制的狀態, 它可能因時間推移產生破敗、消失等因素導致無法預測的結果;而非自然是 刻意的,藉由強迫的介入使自然無法「順應」並違背時間的特性。

植物盆景製作,不能任其生長,必須經過截斷、捆縛、拉、引導等人為方式 來引響樹形。隨著時間的推移,即便是人也無法完全控制其變化,自然看似 安靜、沒有反應,但它們卻是毫無疑問的生命體,能根據環境給予反饋。

從控制盆景生長的例子,我試圖設計並想像人造裝置強行介入自然的影響。 假設從原始的自然,因人造裝置強行介入後,開始影響其生長。不久後生命 體經由攀爬、包覆等方式反介入人造裝置。經過一段漫長拉扯最終達到平 衡,蛻變出新系統的可能性。

希望藉由我的裝置,去想像自然與人造纏繞交融後所產生的平衡,試圖定義 出一種新的空間型態。將可動的裝置搭建於自然中,除了基本需求的機能, 裝置甚至能在特定時間點,成為自然的一部分。裝置在時間的推移下,如同 脫殼之蟬,以新的形體在樹葉間發出蟲鳴,由於彼此相互介入,使自然與人 造的界線模糊,產生出獨特的空間體驗。

LEAD AND TRIM PULL TO BEND

I use its method to simulate the effects of artificial intervention on nature.

TYING STRING

Causes weight by tying string and affects tree growth. As time goes by, the living body can give feedback according to the environment.

PROJECT TYPE DESGIN GRADE LACATION Artificial Device Junior Imaginary Site YI KAI-TZENG ARCCHITECTURE PORTFOLIO 2022
4

ARTIFICIAL DEVICE

After being involved in nature, it is no longer the original device. The combination of nature, it is a brand newsystem .

YI KAI-TZENG ARCCHITECTURE PORTFOLIO 2022 5

THE EXPANDING PLAN

YI KAI-TZENG ARCCHITECTURE PORTFOLIO 2022 6
Kitchen
Bedroom
Living room
Outdoor Living room E. Workshop 1M 3M
A.
B.
C.
D.

Natural growth

CHANGE GROWTH STATUS

Artificial device intervention

Nature following the device

METAMORPHOSIS INTERVENE WITH EACH OTHER

Nature following the device

Life covering the device

假設從自然的純粹,一段時間後,搭件裝置強行介入,開始影響其生長。

不久後生命體經由攀爬、包覆等方式反介入人造裝置。經過一段漫長拉扯 最終達到平衡,蛻變出新系統的可能性。

簡單的搭建於自然中,仍擁有基本需求的 機能,人在此裝置中能休憩、讀書,甚至 特定的時間點,裝置能成為自然的一部 分。在搭建與自然中穿梭的使用者,是空 間與空間之間的媒介,在無形中觸發可動 裝置使其互相介入。虛線與軌跡也暗示了 展開後的型態與走向。

這個過程並不完美,我們無法完全控制其 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生命體能根據環 境給予反饋。裝置與自然都可能被侵蝕、 破壞、甚至不見。

A NEW SYSTEM

YI KAI-TZENG ARCCHITECTURE PORTFOLIO 2022 7

FOIDING AND EXPANDING ELEVATION

過去建築被視為隔離人與自然的遮蔽物,在操作上,我 讓裝置的室外與室內之間的界線因互相介入而變得曖昧 模糊,使搭建空間延伸至自然。

從私密空間展開成公共空間,私領域部份露出,其它空 間隱約的被樹遮蔽,搭建與自然互相牽扯。裝置從私密 空間啟動,升起後鑽進如棉花般的樹叢,將其撐出一個 空間,讓室內延續至室外

YI KAI-TZENG ARCCHITECTURE PORTFOLIO 2022 8
YI KAI-TZENG ARCCHITECTURE PORTFOLIO 2022 9

MUTATION KINDERGARTEN

這個設計是一個關於「未來的遺跡」與「變異的空間」在教育場域裡與人產生連結的探討,我認為教育場域所代表的意義不僅是教學空間,它 的存在因時間的流逝不斷與當地的歷史情懷和紋理產生對話。我想探討一個被反轉的空間,從看似無用的「遺跡」反轉成代表未來的幼兒園, 設計本身不為了現今而存在,而是隨著時間蛻變成的「未來的遺跡」。

從不同尺度的基地來看,可以發現許多有意或無心被遺留的遺跡。由於時間的推移,遺跡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取而代之的是不同身分的狀態。 這些有形到無形間產生了有趣的時間軸,藉由建築的手法辯證何謂遺跡。我想創造一個〝未來的遺跡〞,從主動取代被動的遺留。PAVILION 本身 不為了現今的使用而存,讓使用者體驗看不見,卻又對其未來性充滿想像,體驗與想像交織的存在。 Abandoned house

同一個東西 擁有不同身分

路上的湯瑪森 記憶中的別名

隨著時間的推移,物件產生不同身分 用遺留物的舊名來稱呼構建物身分

「湯馬森」一詞來自藤森照信所寫的 《路上觀察學》,意思是無用之物。

梧南國小 無用之物 擋彈牆 善水國中 新的用途 擋彈牆

TYPE DESGIN GRADE LACATION Pavilion/Kindergarten Senior Shanshui Elementary School , Wuqi District YI KAI-TZENG ARCCHITECTURE PORTFOLIO 2022 12
未來|遺跡 PROJECT
Dual-identity school Long An temple

RELICS OF FUTURE

Design itself does not exist for the present, but a "relic of the future" that has transformed over time.

YI KAI-TZENG ARCCHITECTURE PORTFOLIO 2022 13

藉由觀察基地上的湯馬森,進而設計四道看似無用的巨牆來探討對於遺跡的想像。設計本身不為了現今 而存在,而是隨著時間蛻變成的「未來的遺跡」。

YI KAI-TZENG ARCCHITECTURE PORTFOLIO 2022 14 B B′
AA′ Scale:1/50 A′ ±0 530 200 115 420 600 160 500 220 385 150 305 210 260 160 430 310 390 150 50 170 520 150 150 570 250 -60 150 520 60 150 20 600 150 350 175 140 420 30
Section
3M 9M
ELEVATION PAVILION SECTION
PAVILION

我想創造一個「未來的遺跡」,從主動取代被動的遺留。PAVILION 本身 不為了現今的使用而存,讓使用者體驗看不見,卻又對其未來性充滿 想像,體驗與想像交織的存在。

從基地上看似無用的巨牆 PAVILION,在幼兒園出現後反轉成極為重要具 保護作用的外牆。它所代表的即是遺留物產生變異的想像。

YI KAI-TZENG ARCCHITECTURE PORTFOLIO 2022 15
Pavilion -幼兒園

Pavilion Mutation space

從遺跡觀察到空間的雙重身分,我把 Pavilion 想像成我幼兒園的前導片,並發展成不同的變異空間,從本質 上、型態上或是意義上產生反轉。

幼兒園剖面圖

+15 165 +60 +15 +15 +15 +15 -30 ± -30 UP DN -60 0 DN DN DN DN DN YI KAI-TZENG ARCCHITECTURE PORTFOLIO 2022 16 3M 9M
S:1/200
A A′ B B′
KINDERGARTEN ELEVATION KINDERGARTEN SECTION
S:1/200 S:1/200 幼兒園 南向立面圖 B-B'向 幼兒園剖面圖 A-A'向
S:1/200 幼兒園 東向立面圖

我藉由發展四個變異的空間,試圖辯證一種新的教育空間的可能性,其精神性也因時間的推移與不同的 使用方式,在基地上產生想像。

柱子 -沙坑 厚牆 -過道 地板 -遊戲區 樓梯 -入口 兩間教室共享的開放沙坑,由柱子 穩定彼此的關係

牆在室外看似阻擋,卻是空間中 穿梭的過道

兩間教室共享的閱讀室,由地板 的下沉造成界線的區分 看似過渡空間的樓梯,成為了孩 童停留的用餐區

+15 +15 165 +15 -30 YI KAI-TZENG ARCCHITECTURE PORTFOLIO 2022 17
YI KAI-TZENG ARCCHITECTURE PORTFOLIO 2022 18

我想探討一序列被反轉的空間,從本質上、型態上或是意義上的反轉,設計出一個因地制宜而 非一成不變的教學空間。希望藉由我的設計,從城市尺度再到一座幼兒園尺度甚至到內部的配 置之間能產生影響,並乘載著意義上的連結。雖然目前只是雛型,希望往後能發展出對於空間 上「未來的遺跡」的不同應用與想像。

YI KAI-TZENG ARCCHITECTURE PORTFOLIO 2022 19

PROJECT TYPE

DESGIN PARTNER

SQUARE — THE GAME OF CHOICE

折射反射|脫離現實

LACATION Pavilion Feng-Chia University,Taichung

歷史中的紀念性建築多由石材建造,岩石永恆、堅不可催的特性與建築本身的紀念性相互呼應。我們從「永恆性」出發,重新思考現代材料與紀 念物的關係。藉由材料的折射與反射,讓使用者的感官經由想像而無限放大,達到暫時脫離現實的空間體驗。

藉由回應舊校門的紀念物,我們希望藉由現代材料 POLY 與膠膜玻璃來探討材料經由光線所產生的反射與折射,並從 Rem Koolhaas 在〈Delirious New York〉 中提及,一個「違反現實狀態、滿足人類各種不同欲求」的遊樂園的小島 Coney Island 當原型,發展出一個暫時脫離現實的兩個裝置。藉由選擇進入 不同裝置能感受到不同的經驗,而裝置本身也因材料特性,在白天與夜幕來臨時時反轉成不同面貌。

CONCEPT RESEARCH TYPE A TYPE B SQUARE POLY REFRACTION

"Square" is literally translated as square, and can be interpreted as "square, rule, plaza".

YI KAI-TZENG ARCCHITECTURE PORTFOLIO 2022 28
Light is reflected by Poly to produce transparent but not clearly visible characteristics.
A-A'
"One body and two sides" over time, which makes people have different experience.
PAVILION SECTION

We try to control the senses to achieve the deviation gives people the experience of temporarily detaching themselves from reality.

YI KAI-TZENG ARCCHITECTURE PORTFOLIO 2022 29
THE GAME OF CHOICE
POST-TENSION 10 10 STEEL PLATE POLY BRICK 100 250 +500 250 ±0 GL Section 4m 2m 1m

EXPLODED DIAGRAM

Poly becomes the staircase of the installation, and the outside is composed of holes.

The elevation of the device is composed of cone bricks, when users constantly changes their positions to look from the inside to the outside, it can enjoy the interesting vision.

Enter the interior of the installation by climbing the stairs and have the experience of peeping outside.

FIOOR WITH MIRROR

The light reflected from the device is mirrored by the ground

Poly becomes the space of the installation, and the interior is a non-reflecting box.

he elevation of the device is composed of poly bricks, and users can see the refraction and reflection by constantly changing positions to look from the outside to the inside.

Enter the interior of the installation by climbing the stairs and have the experience of peeping inside.

YI KAI-TZENG ARCCHITECTURE PORTFOLIO 2022 30
TYPEA
CONE
TYPE B
POLY BRICK
BRICK PEEP OUTSIDE PEEP INSIDE

We divide the installation experience into three levels: the first is the luminous body observed from a distance, the second is the choice before entering the installation, and the third is the top floor of the installation from the translucent column space.

The choices at different levels will affect what people see due to changes in materials, light and moving lines, from bright to dark, transparent or turbid, refraction or reflection.

YI KAI-TZENG ARCCHITECTURE PORTFOLIO 2022 31 Steel Support Assembly Polyester Paint Flat Steel Locknut and Washer M16 Studs Resin Anchored Into Poly Brick 45mm Pre-cast Poly Brick POST-TENSION STEEL PLATE 7 10 5 10 100 POLY BRICK 250 +500 250 +250 ±0 GL
TYPE A DETIAL TYPE B DETIAL
YI KAI-TZENG ARCCHITECTURE PORTFOLIO 2022 32 DW DW DW Second Floor Plan 1m 2m 4m 1M 3M TYPE A TYPE B PAVILION PLAN
YI KAI-TZENG ARCCHITECTURE PORTFOLIO 2022 33
藉由材料特性翻轉空間與樓梯 的關係,達到窺視內部與探索 外部的相反關係。

YI

BETWEEN THE SMOKE

戰爭砲台|渡假村

PROJECT TYPE

DESGIN PARTNER

LACATION Resort Gongzi Liao fort,Keelung

XIAO SHI-JI

基隆槓子寮自古以來乃兵家必爭之地,由於地形易守難攻又曾是軍事重地,所以砲台保存完善,但同時也切斷槓子寮與海的連結。我們將現有基 地分類成全拆、半拆、保留,並且回應不同機能。希望藉由新的設計的介入,讓人可以藉由度假與泡湯的過程重新體驗古蹟的紀念性並了解戰爭 的歷史,讓人體驗看不見的過往卻能感受到真實,同時串起人與山海的連結。

煙硝之間,暗示了過去戰爭的痕跡,也呼應了基隆長年下雨容易起霧的氣候,更是溫泉熱氣蒸騰的象徵。溫泉的煙囪在晚上形成了發光體,從 海面上如同燈塔般,也期許新設計的介入能使漸漸沒落的槓子寮砲台被重新點亮,藉由尊重自然與古蹟使大家重新定義與體驗紀念性。

TRACE OF MEMORY

OBSERVATORY

Observation Deck

UNDERGROUND TUNNEL

WAREHOUSE AREA

Gunpowder Warehouse Underground Bnker

Arsenal

WALKING PATH

KAI-TZENG ARCCHITECTURE PORTFOLIO 2022 34

GENERAL BARRACKS WAREHOUSE AREA

It is composed of such as offices, Dormitory, and Guard Station. It used to be the frontline headquarters.

Its past functions were processing plants and gunpowder depots. Now there are only broken walls left,

OBSERVATORY

The observation area has the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 at the commanding heights of the base.

CANNON LAUNCH AREA

There are two in groups, a total of 6 gun mounts, and they can communicate to each other.

CANNON LAUNCH AREA

Cannonball Depot

GENERAL BARRACKS

Guard Station

Stable

Dormitory

YI KAI-TZENG ARCCHITECTURE PORTFOLIO 2022 35

⼀般兵舍 現況 ⼀⾯⾼牆其餘矮牆 兩棵⼤樹

放入⽔ 使⼈舒服停留 讓⼈在這個空間感受來⾃不同時空物件的結合 向天空挑空 在古蹟內的樹蔭下享受天空

3M 9M

將校官舍 ⼠官宿舍 現況 牆⾯完整保留 沒有屋頂

在四周放置柱⼦ 在古蹟周圍搭配新語彙 ⼆樓樓板脫開古蹟成為新屋頂

放入⽔ 使⼈舒服停留 讓⼈在這個空間感受來⾃不同時空物件的結合 向天空挑空 在古蹟內的樹蔭下享受天空

軍⾺廄 現況 完整保留屋頂牆⾯ 有特別的入⼝

將校官舍 ⼠官宿舍 現況 牆⾯完整保留 沒有屋頂 ⼀般兵舍 現況 ⼀⾯⾼牆其餘矮牆 兩棵⼤樹

We designed it as an atrium ,people can enjoy the sky in the shade of trees inside the monument.

在四周放置柱⼦ 在古蹟周圍搭配新語彙 ⼆樓樓板脫開古蹟成為新屋頂

放入⽔ 使⼈舒服停留 讓⼈在這個空間感受來⾃不同時空物件的結合 向天空挑空 在古蹟內的樹蔭下享受天空

使古蹟連接新空間成為商店 保留特別入⼝拆除古蹟背⾯的牆 做為商店新入⼝

GENERAL BARRACKS DORMITORY STABLE

We separate the second floor slab from the historic site and become the new roof.

在商店內⽤新材料重複古蹟語彙 可以重複感受到同樣尺度不同屋頂帶來的氛圍 鋼柱結合燈光 間接照明 利⽤鋼柱凹⼝放置燈光及管線

鋼柱結合燈光 間接照明 利⽤鋼柱凹⼝放置燈光及管線

Make monuments retain the special entrance and demolish the wall as a new store entrance.

DN
+150 ±0 -20 DN DN
DN UP UP
YI KAI-TZENG ARCCHITECTURE PORTFOLIO 2022 38

將士官兵舍位在兩座山峰的中間,我們將其找建成渡假村的酒 店。藉由延續磚造的語彙,使新舊介面變得模糊,型態上呼應 兩旁山脈的意象。如同碩大的巨石被平台輕輕抬起。

我們將舊兵舍改建成酒店中庭,其現況是一面高牆三面矮牆圍 出的空間,和現有兩棵老樹。由於這些特質,我們將中庭的上 方挖了天井,在古蹟內形成水池。

由薄薄的板象徵著遠處的海平面,撐起二樓如同巨石般的空間, 從中庭來到了水池,可以透過天井望向二樓和天空。穿越水池 走上平台眺望遠處的海,回頭可以看到遠處的山峰。

YI KAI-TZENG ARCCHITECTURE PORTFOLIO 2022 39

觀測站 現況

位在基地最⾼點 兩處幾乎鏡射

衛兵室 現況 空間完整保留 通話孔形成採光⼝

地下碉堡 現況 完整保留 埋藏於地形中

觀測站 現況

外殼消失 形成下挖空間

觀測站 配置計畫 左側男湯 右側女湯 頂部皆為裸湯

冥想空間

冥想空間結合展覽空間

更衣室 向外側拉出玻璃盒⼦使空間打開

ILLUMINATOR

觀測站 配置計畫 左側男湯 右側女湯 頂部皆為裸湯 玻璃柱

發光體 緬懷戰爭期間夜間砲火意象

NUDE HOT SPRING

露天裸湯

還原初始外殼意象

下挖處成裸湯

YI KAI-TZENG ARCCHITECTURE PORTFOLIO 2022 42
+1,805
UP +560
+160
DN UP
DN
UP
UP
+320 +400
UP
6M 2M 18M 6M 兩處幾乎鏡射
GSEducationalVersion +1,805
+1,700 +1,805
+560
DN
+220 DN
+320
+280 +360 DN
+320
+400 ±0 +160
DN DN
冥想空間

玻璃柱 ⽩天導光⼝ 晚上夜間燈塔 發光體 緬懷戰爭期間夜間砲火意象

觀測站是槓子寮砲台最高視野最好的地方,其古蹟辦崁入於地 形中。我們將觀測站設計成水療空間,將景觀最好的下挖觀測 站,分別作為男女裸湯,衛兵室做為冥想空間。

煙囪同時作為發光體與玻璃柱,延續了舊有的通話孔,也呼應 了舊有炮管的形象。白天是冥想空間的導光口,晚上則是像地 標一樣的發光體。

⽔療中⼼ 動線隨地形抬升 體驗泡湯儀式感

地下碉堡完整保留,並填充了溫泉的附屬空間。隨著山勢的升 高,一路從入口的更衣室到盥洗空間再到泡澡空間,最後走到 戶外來到觀測站的裸湯,體驗著泡湯的儀式性。

觀景平台

⾄⾼點放置景觀平台 服務登⼭客

YI KAI-TZENG ARCCHITECTURE PORTFOLIO 2022 43
+560 +400 +560 DN DN DN +460 UP

利⽤輕架構托開遺跡 利⽤最少⼲預與破壞的⼿段 以輕型架構圍塑空間 榴彈砲台區 現況 三座砲座 六個彈坑 皆保留完整

利⽤輕架構托開遺跡 利⽤最少⼲預與破壞的⼿段 以輕型架構圍塑空間 榴彈砲台區 現況 三座砲座 六個彈坑 皆保留完整

將既有遺跡賦予新機能 將下挖的砲坑做成客廳與廚房 圍牆凹洞形成置物機能

將地⾯層打開 使讓遺跡被看⾒ 形成玻璃盒⼦ ⽩天使光線進入 晚上打燈讓遺跡變成主⾓

將地⾯層打開 使讓遺跡被看⾒ 形成玻璃盒⼦ ⽩天使光線進入 晚上打燈讓遺跡變成主⾓

還原砲管的意象 讓紀念性再現 讓砲管形成煙囪 並且還原其原始冒煙的意象 利⽤既有彈坑尺度 作為空間的依據 樓板的挑空 主臥 砲管桑拿皆以彈坑的尺度有關

還原砲管的意象 讓紀念性再現 讓砲管形成煙囪 並且還原其原始冒煙的意象 利⽤既有彈坑尺度 作為空間的依據 樓板的挑空 主臥 砲管桑拿皆以彈坑的尺度有關

榴彈庫房區 現況 每個砲座分別附有⼀庫房 保留完整

榴彈庫房區 現況 每個砲座分別附有⼀庫房 保留完整

GLASS BOX

保留庫房牆⾯ 使其作為溫泉入⼝ 利⽤既有的牆體空間轉折 形成進入私⼈溫泉的⽞關

利⽤砲管的導光 使室內感知時間存在 利⽤陽光⾓度的不同 產⽣不同空間體驗 進⽽感知時間 將地⾯層打開 使室內外界線模糊 讓室內延伸室外的⾃然元素 使室內外界線曖昧模糊 將既有遺跡賦予新機能 將下挖的砲坑做成客廳與廚房 圍牆凹洞形成置物機能

將地⾯層打開 使讓遺跡被看⾒ 形成玻璃盒⼦ ⽩天使光線進入 晚上打燈讓遺跡變成主⾓

Open the ground floor so that the ruins can be seen ,Light in the daytime Lights up at night.

利⽤庫房形狀 形成溫泉空間 讓球狀庫房空間形成私⼈溫泉 並置入煙管形成天光 保留庫房牆⾯ 使其作為溫泉入⼝ 利⽤既有的牆體空間轉折 形成進入私⼈溫泉的⽞關

利⽤庫房形狀 形成溫泉空間 讓球狀庫房空間形成私⼈溫泉 並置入煙管形成天光

3M 9M將既有遺跡賦予新機能 將下挖的砲坑做成客廳與廚房 圍牆凹洞形成置物機能 利⽤輕架構托開遺跡 利⽤最少⼲預與破壞的⼿段 以輕型架構圍塑空間 榴彈砲台區 現況 三座砲座 六個彈坑 皆保留完整

砲管產⽣多重⾝分 並帶入⾃然元素 砲管形成導光⼝ 引風管 同時也是壁爐與蒸氣桑拿的煙囪 利⽤砲管的導光 使室內感知時間存在 利⽤陽光⾓度的不同 產⽣不同空間體驗 進⽽感知時間 將地⾯層打開 使室內外界線模糊 讓室內延伸室外的⾃然元素 使室內外界線曖昧模糊

LIGHT GUIDE

BARREL IMAGERY

還原砲管的意象 讓紀念性再現 讓砲管形成煙囪 並且還原其原始冒煙的意象 利⽤既有彈坑尺度 作為空間的依據 樓板的挑空 主臥 砲管桑拿皆以彈坑的尺度有關

Use the different angles of sunlight to generate different spatial experiences to perceive time.

砲管產⽣多重⾝分 並帶入⾃然元素 砲管形成導光⼝ 引風管 同時也是壁爐與蒸氣桑拿的煙囪

The gun barrel is the light guide, the air duct, and the chimney of the fireplace and steam sauna.

+1,350 +1,350 DN DN UP UP DN DN DN DN UP UP UP UP UP +670 +650 +670 +650 +670 +650
KAI-TZENG ARCCHITECTURE PORTFOLIO 2022 44
YI

榴彈炮臺共有三座,每座各有兩個彈坑及一座庫房,我們將其 設計成三棟VILLA,將兩處下凹的彈坑作為廚房和客廳,並在 一樓設置大面開窗,使視線完全向戶外打開。

庫房保留作為私人溫泉,藉由設計新的煙囪做為導光口也是排 氣管,砲管朝向不同方位,使室內形成天光,紀錄了時間變化 也產生不同的空間體驗 。

我們利用砲管的導光,⾓度的不同,進⽽感知時間,而煙囪產 生多重身分,除了紀念舊有炮管,同時也是壁爐與蒸氣桑拿的 煙囪,仿佛砲彈剛射出時的冒煙。

YI KAI-TZENG ARCCHITECTURE PORTFOLIO 2022 45
YI KAI-TZENG ARCCHITECTURE PORTFOLIO 2022 46

煙硝之間,暗示了過去戰爭的痕跡,也呼應了基隆長年下雨容易起霧的氣候,更是溫泉熱氣蒸騰的象徵。溫泉 的煙囪在晚上形成了發光體,從海面上如同燈塔般,也期許新設計的介入能使漸漸沒落的槓子寮砲台被重新點 亮,藉由尊重自然與古蹟使大家重新定義與體驗紀念性。

YI KAI-TZENG ARCCHITECTURE PORTFOLIO 2022 47

CONTINUOUS-DISCRETE

捷運轉乘站|生活迴圈

PROJECT TYPE INSTRUCTOR LACATION Transportation System New Civic Center,Taichung

ZHI-YING JIAN

這個設計試圖以建築為手段,將生活中不同面向的連續與離散重新組合,藉由整合 即將上路的捷運藍線與現有的市政廣場,來重構一個屬於民眾的連續統。

捷運是台中新的交通模式,政府計劃未來在台灣大道地下興建捷運藍線,並在市政 府與秋紅谷站之間用地下街將其串連。從現在到未來20年,交通模式仍持續變化, 為了使大眾適應其生活習慣,我打算在市政府站—捷運藍綠線的轉乘站,置入一段 特殊的轉乘空間,同時涵蓋民眾的日常空間,更是未來捷運藍線出現的前身。

KAI-TZENG ARCCHITECTURE PORTFOLIO 2023 34
YI
YI KAI-TZENG ARCCHITECTURE PORTFOLIO 2023 35

市政府站位於台中七期新市政中心,經過40年的規劃發展,已成為台中政治、經濟以及交通的核心。然而,不同勢力追求最大效益, 導致過度發展,並與周邊地區產生隔閡,無法滿足市民對公共性和日常性需求的期望。 我把未來20年後的捷運藍線視為城市的轉機,試圖在新的交通系統中置入貼近大眾的生活機能。透過設計的手段影響未來20年後的 都市發展,逐漸打破台灣大道所築造的界線,使其成為更完整的都市門戶。

YI KAI-TZENG ARCCHITECTURE PORTFOLIO 2023 36
YI KAI-TZENG ARCCHITECTURE PORTFOLIO 2023 37 100M

THE STATION ISLAND

我試圖讓台灣大道的一部分形成下挖的轉運站, 使其與市政府與市議會成為空間序列。

THE URBAN LOOP

SUBWAY SYSTEM

捷運轉乘空間和夏綠地公園都是都市連續的結點 與路徑,這兩段在未來串連成一個巨型生活迴圈。 我將捷運藍線和綠線的市政府站整合,形成一個 轉乘空間,以此模糊城市的邊界。

ARCCHITECTURE PORTFOLIO 2023 38
YI KAI-TZENG

The Urban Loop

Aligning two urban belts creates a urban loop for residents.

Expanding the commercial activities for station passengers.

Pedestrian Walkway Underground Street Station Roof Road System

The pedestrian walkway goes underground to cross the road.

Subway System

Integrating the Blue and Green subway lines into a transfer station.

The massive roof integrates various systems.

Bending the road to create an efficient transportation hub.

The underground plaza becomes a new urban gate.

Urban Plaza Transit Time

Using a 90-minute to anticipate the the next 20 years.

我的設計有兩組不同的運作方式,一種是未來的交通設施,如同地面上的轉運站與地面下的捷運。藉由化約不同的系統,將計算過的 數據轉換成空間,將不同速度與時間彼此互相組合。而另一組運作比較像是市民生活的迴圈,如同公園廣場或是地下的商業模式。它 隨機且靈活的隱匿於車站中,透過特殊使用時間與行為,我們能將兩者其視為一體的運作。

KAI-TZENG ARCCHITECTURE PORTFOLIO 2023 39
YI

我的策略是在馬路上形成島狀的轉運站,使乘客能在馬路雙邊上下車,與直行車流分開以提高交通效率,同時讓台灣大道的一部分形 成下挖的半戶外廣場。藉由置入碩大的頂蓋與柱體,道路上不同的交通系統,從馬路上的車流、半戶外廣場甚至到地下的捷運,不同 的速度之間開始被巨大的頂蓋與柱體涵蓋成同一種秩序,形成轉運站。

YI KAI-TZENG ARCCHITECTURE PORTFOLIO 2023 40
YI KAI-TZENG ARCCHITECTURE PORTFOLIO 2023 41 100M 1 市政廣場 2 站前公園 3 捷運綠線
公車轉運站 5報時塔
4

我在廣場置入逐漸下沉的階梯公園,作為新捷運站的出入口,使市府開口與站體形成完整的門戶,同時也隱喻了市政府與夏綠地公園 之間的關聯。如此一來除了象徵意義上的大門,同時也是實質機能上的門戶。我將連結頂蓋的柱體從車站延伸至府前廣場,形成了廣 場上的報時塔與地下停車的垂直動線。藉由相同形式的柱子,來模糊階梯公園與車站出入口之間的界線。

YI KAI-TZENG A RCCHITECTURE PORTFOLIO 2023 42
YI KAI-TZENG ARCCHITECTURE PORTFOLIO 2023 43

我在站體的內部設計了三條相交的路徑,並利用三角形形狀的特性,使每個節點都有兩種可能性,以創造不同事件碰撞的機會。透過 這三軸的重疊,使用者可以在廣場公園、商業消費和交通轉運之間不斷穿梭,不斷轉換身份和角色。

兩個對向的月台,我將面向市政府的捷運抬高,宛如聖殿一般,形成梯田景觀的一部分,另一個月台則埋藏於地底下。抬高的捷運月 台使公園和商業行為得以延伸進入地下站體,實現了捷運系統和廣場公園的空間與活動在立體上的交錯。

YI KAI-TZENG ARCCHITECTURE PORTFOLIO 2023 44

1 地下停車場

2 站前公園

3 捷運月台(B1藍線)

4 捷運(B1綠線)

5 地下商店街

YI KAI-TZENG ARCCHITECTURE PORTFOLIO 2023 45 100M

Transfer Station transportation

Urban Plaza open space

Waiting Square open space /commercial

Subway System commercial / transfar

我理想中的"大廳"是一個具有多重身份的空間",將捷運候車大廳與廣場公園互相重疊,進站閘門的界線彷彿不存在。我將大廳長型座椅與公園的大階梯產生不同 方向的交錯,讓各種不同意圖的使用者在同一空間中穿梭,而方形的語彙不斷地重複,不僅作為支撐捷運站的柱體,也是人們定位方向的參照系統。

YI KAI-TZENG ARCCHITECTURE PORTFOLIO 2023 46

The Urban Loop

Aligning two urban belts creates a urban loop for citizens.

The scope of my design

(OldCommunity)

捷運限制轉乘時間為90分鐘,這個時間段可以被看作一種轉換的機會。我透過建築手法侵入都市中的不同系統,就像是在時間軸上設下一個詭計,利用不斷循環 的90分鐘的轉乘時間來等待未來20年的都市發展。市政府站前的轉乘空間和夏綠地公園之間的距離都是800公尺,這兩段距離可以將日常性與捷運站體串連成一 個生活迴圈,同時平行的兩段距離也可以成為都市中的兩個節點,產生城市中新的「800公尺」連結的可能性。

YI KAI-TZENG ARCCHITECTURE PORTFOLIO 2023 47
TRANSFER STATION WATING SQUARE URBAN PLAZA SUBWAY SYSTEM 秋虹谷站 TaiwanBoulevard GreenPark 市政府站 市政公園 台中歌劇院 800m 800m 800m 800m TaiwanBoulevard CentralPark
7thRedevelopmentZone
XitunDistrict
(NewCommunity)

我認為這個設計具有兩個層面。對於周遭環境來說,它將不同的離散系統串聯在一起,形成新的連續性;然而,不同的連續性在此相 交形成一個特殊的點,變成了離散,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另一點重新形成連續。

我把未來20年後的捷運藍線視為城市的轉機,試圖將屬於大眾的日常生活隱匿在新的交通模式中,耐心等待時間的流逝,等待外表的 變化和真正的意圖浮現,重新感知最初的離散和背後的連續。

YI KAI-TZENG ARCCHITECTURE PORTFOLIO 2023 48
YI KAI-TZENG ARCCHITECTURE PORTFOLIO 2023

YI - KAI TZENG

YI KAI-TZENG

FCU selected works 2018-2022

FCU selected works 2018-2023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