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大學做了什麼?

Page 1

郭語喬 作品集 KUO,YU-CHIAO PORTFOLIO


CONTENTS


INTRODUCTION 自我介紹 EVENTS 事件 00 面孔、所在|第一人稱 以平面空間談個人敘事

01 物件指涉|第一人稱 使用物件客觀性與展呈方式指涉內容

02 機器中介與主體|第一、第二、第三人稱 以機器作為中介與主體,從過程、計畫、展示指涉內容

03 行動計畫|第三人稱 以團體行動實踐訴求

ART WORKS 作品


KUO,YU-CHIAO 郭語喬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西畫組 | 台北市立中正高級中學-美術班

|成長簡歷|繪畫 x 攝影 x 數位影像 我是郭語喬,⾃小接觸繪畫、攝影、影像軟體,⽣活在台北市蛋黃 與蛋白的交界處,穿梭在台灣拼貼屬性濃厚的社區,居臨北美館、 ⼤龍峒保安宮、鄰近拼裝鐵⽪、頂樓加蓋、洗⽯子地板、鐵皮花窗, 在異質媒材拼裝的環境中成長。 大學時期開始從家庭挖掘題材,從⺟親工作於醫療系統、到父親專 職於保全⾨禁系統,試圖以現成物指涉內容,並以裝置方式展呈, 如《生系列》。加上成為機車族,透過機器(機車、錄影機)帶我 看到不同視野,觸發以無聊時間為核心的錄像裝置,如《夜行》, 深深影響⼤學時期的我,除了平面繪畫,同時採用機器、現成物件 當作媒介,實驗著文件計畫,如《手機分身計畫》,反思繪畫、物 件與影像的創作可能,關注生命本質、機器與人的互動關係、數位 空間的身份、以及何謂真實。 |聯展紀錄 2019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 第 69 屆系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2018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 第 68 屆系展「內容豐富,營養好吃」 2017 「快樂屋 Happy House」 - 台北市富粧商務旅館 「輪迴於消逝之間 Reincarnation in Disappearance 錄像藝術展」Taipei Untitled 42 MEDIA LAB

「廖修平教授版畫創作獎」 獲獎學生作品聯展 2016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 第 67 屆系展「堰塞湖」 - 版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 第 66 屆系展「是不是」 - 水彩


繪畫 x 攝影 x 數位影像 裝置 x 錄像 x 文件計畫 生命、 機器中介、數位身份、真實

|獲獎經歷 2018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 第 68 屆系展「內容豐富,營養好吃」- 當 代藝術類 - 第 3 名

2017 廖修平教授版畫創作獎學金 - 優選 2016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 第 66 屆系展「是不是」 - 水彩類 - 佳作 |藝術計畫&活動 2019 當代藝術 x 青年上山 x 文化實驗:台雙野根莖、青年藝術家論壇。 國立台灣美術館.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 Workshop

2018 參與 < 海市蜃樓 [ 第六版 ] > 姚瑞中計畫。蚊子館採樣訪談出版書寫 2017 「國立北斗高級家事商業職業學校實習輔導大樓興建工程公共藝術 設置計劃」。協助公共藝術拼組不鏽鋼零件。無二設計整合有限公司 「2017 海科館國際環境及海洋創意家駐館計畫:第三期藝術推手」。 協助陳建智老師作品「潮之翼(憶)」。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EVENTS 00 事件 「在前後事件的間隙當中,時間尤其醒目,時間總是躲在事件後面。」 —Rudiger Safranski《時間之書》p.25

「當一幅畫成為一個所在 (place) 時,畫家尋尋覓覓的面孔 (face) 或許有 可能現身,渴望中的「回眸」永遠不可能直接來到他面前,它只能透過 某個所在而到來,... 面孔若果真來到,部分是顏料、色漬,部分則是不斷 修改的圖畫:但重要的是他所找尋之物的生成過程,成為某物的過程。」 — John Berger < 另類的出口 > p.33

《事件》系列是關於事件、時間與面孔。透過一日一篇,加法繪製主體面孔與 背景,以未打草稿直接下筆繪製造事件並尋找面孔。


事件系列 - 01-04

2019

紙、蠟筆、水彩

19.5x25.5 cm



事件系列 - 05-12

2019

紙、蠟筆、水彩

19.5x25.5 cm


EVENTS 00 中介狀態 《中介狀態》將肖像空間扁平化,以俯視視⾓,將作品裝框平放於地⾯,透過 觀者從上往下望的視覺經驗建立一種 : 觀看他者消亡,介於⽣與死的中介狀態。


中介狀態 - 01 (左)

2017

新樹脂版

38x133 cm

中介狀態 - 02(右)

2017

新樹脂版

38x133 cm


EVENTS 01 生系列 《 生 系 列 》 透 過 繃 釘 全 麻 布 料, 未 塗 隔 離 膠 與 打 底 劑, 直 接 拼 貼 醫 療 用 品 於 畫 面 上, 試 圖 消 去 畫 布 既 有 的 底 色, 彰 顯 畫 布 反 面 不 可 見 的 空 間。 透 過 撕 貼 藥 布、 懸 掛 透 氣 膠 帶、 繃 緊 彈 力 繃 帶、 滴 流 塗 抹 藥 膏 指 涉 傷 口 的 存 在, 去 除 醫 療 物 品 的 功 能 性, 保 留 醫 療 行 為 的 客 觀 符 號, 指 涉 傷 口 與 治 療 同 時 存 在, 人 的 生 命 誕 生 於 傷 口, 活 著 的 狀 態 就 是 與 傷 口 並 存。 而 畫 布 反 面 的 空 間 因 地 而 異, 透 出 木 架、 掛 繩、 牆 壁 等, 試 圖 保 留 畫 布 反 面 的 相 異 空 間, 指 涉 環 境 雖 有 差 異, 但 傷 口 的 存 在 是 所 有 人 共 有 的。


生系列 - 01、02、06

2018

全麻畫布、醫療用品

159x65 cm


生系列 - 01

2018

全麻畫布、醫療用品

65x53 cm


生系列 - 02

2018

全麻畫布、醫療用品

65x53 cm


生系列 - 03

2018

全麻畫布、醫療用品

65x53 cm


生系列 - 04

2018

全麻畫布、醫療用品

65x53 cm


生系列 - 05

2018

全麻畫布、醫療用品

65x53 cm


生系列 - 06

2018

全麻畫布、醫療用品

65x53 cm



生系列 - 01-06

2018

全麻畫布、醫療用品

390x53 cm


EVENTS 01 鸚鵡 《鸚鵡》作品以三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從回收廠撿拾收音機 第二階段—解剖收音機內外 第三階段—再造收音機內外 此作品以回收廠的收音機(SHARP GF8787,1981 年產)為對象,進行室內家 電考古,逐步由外向內清洗、挖掘、解剖,從俯視角度紀錄解剖全貌,檢視原 先遭時代汰換功能,進一步掏空運作系統,零件回歸無用之物,僅保留外殼視 覺符號。 從機器內部向外攤開,收音機原是從中心發散、由上至下的深入家庭的傳 播 機 器, 透 過 置 入 紅 外 線 迎 賓 感 應 器, 置 放 於 公 共 場 所, 發 出 鸚 鵡 式 的 「 你 好! 歡 迎 光 臨 」, 試 圖 彰 顯 人 與 機 器 互 動 中 科 技 產 品 的 一 種 荒 謬。 吸音海綿如耳朵器官吸收環境音,自行車後燈閃爍,發出警示訊號,與「歡 迎 」 相 互 矛 盾, 再 以 電 線 縫 紉 刺 青 出 鸚 鵡 符 號。 以 1980 年 代 電 器 的 外 殼 置 入 2018 年 的 電 器 產 品: 從 少 數 家 庭 享 有 收 音 機, 到 收 音 機 流 通 於 各 家 庭,再到計畫性汰舊縮短保固期限,人與物的關係進入拋棄式消費。進一 步思考人與機器互動的荒謬關係,以及機器是如何影響人的思維與行動。


鸚鵡

2018

廢棄收音機(型號:SHARP GF-8787)、LED 燈管、電線、收音機卡帶、後視鏡 、收音海綿、吸音墊、紅外線迎賓感應器、自行車後燈、重型輪、輸出相片 長 51 x 寬 34 x 高 11 cm [ 箱體最小體積 ]



鸚鵡 解剖 01-08

2018

100x100 cm


EVENTS 02 手機分身計畫 《手機分身計畫》以手機作為媒介,連接「主體—自然人」與「主體—數位身 份」,當手機成為自然人的拷貝身份。以此為前提:郵寄數位身份,邀請第三 者截圖紀錄數位分身,收集不可測之移動數據,再以 google map 後製演算點 對點、線對線的可能路徑圖。 試圖寄送手機反思人與手機的身份關係,近一步思考數位定位的監控性。 1 第一階段:郵寄手機 單位:中華民國郵政 - 台北師大郵局 種類:國內|報值包裹|快捷 內裝物品:3C 產品(智慧型手機 iphone 6s + 行動電源) 報值費:40,000 便利箱 5:NT 65 資費合計:NT 195 寄件位置:106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 162 號—台北市師大郵局 收件地址:111 台北市士林區文昌路 95 號—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

2 第二階段:定位手機 寄件手續完畢,請第三者使用手機內建「尋找朋友」定位我的分身,使用螢幕 快照紀錄地圖上的位置。 日期:2017 年 11 月 29 日 時間:13:29 - 16:33 距離:約 16.6 + 5.1 = 21.7 km

3 第三階段:演算新地圖 收集第二階段的螢幕快照成果,將定位點輸入 Google Map,透過演算路線畫 出一份新地圖。


手機分身計畫

2017

手機、郵政系統、GPS 定位、GOOGLE 地圖

輸出影像 66x134 cm |小型便利箱 13x14x23 cm


EVENTS 02 夜行 《夜行》錄製一段順延道路行駛無目的之第一人稱觀看,投影於黑布之上,如 人類誕生之初,始於無聊的時間。當投影載體的真實存在與投影再現內容雙重 疊合,黑色布幕與近乎全黑的錄像內容兩者相融,作品試圖消卻錄像的輪廓邊 線,並彰顯投影載體本身。最後以第三人稱影像截圖,消去既有的路名,觀看 整段行駛的數位座標,思考真實空間的虛幻與數位空間的真實關係。世界觀如 何被真實與數位建構?


夜行

2018

一對車椅、黑布、投影機、音響

單頻道錄像裝置| 07' 06'' |尺寸視空間而定


EVENTS 02 在霧中 - 自照像 《在霧中》系列—「自照像 NO.1~N0.4」從第二人稱視角反觀使用數位產品的 觀看者,以甩動、搖晃、拒絕被捕捉影像、拒絕盯著頻幕的方式,試圖掙脫主 體與數位藍幕的近距離關係。

在霧中 - 自照像 NO.1~N0.4

2019

數位影像輸出



EVENTS 02 漫遊者 《漫遊者》從機器中介(手機、相機)進行前段攝下現實影像,後段進入電腦 軟體數位合成,以第一人稱角度收集空間資訊,長時間來回遊走於同一場域, 進入數位演算、影像變形拼貼,建構多視點、填充塞滿與留白的扁平空間。反 思真實或數位空間中,以物質或元素將空間填滿(厭惡留白),指涉現代人物 質與精神的失衡。 此系列將以室外空間—從地理空間延伸至綿延的地域 網球場為出發,接著為山間道路、河道疏洪道,逐一建構漫遊之數位場域。


漫遊者 NO.1~N0.3

2018-2019

數位影像輸出



漫遊者 NO.1- 網球場

2018

數位影像輸出



漫遊者 NO. 2- 山區道路

2018

數位影像輸出



漫遊者 NO. 3 - 河道疏洪道

2018

數位影像輸出


EVENTS 02 掃描計畫 掃描為一種近距離的掃視,選擇行動式掃描機 (PocketScan) 進⾏機器本身再造 像。對象物與⼿部建立在⼀種觸覺緊貼關係,透過機器轉譯成移動演算的影像, 通過緊貼時間一分鐘至⼗十分鐘,試圖增加手部與對象物(葉子、石頭、樹皮) 近距離的關係,思考平滑冰冷面板之外的觸覺,以及以機器為中介,在立體表 面移動攤開、扁平的數位影像。

掃描計畫

2018

行動式掃描機、POCKET SCAN APP

數位影像輸出



掃描計畫 ( 局部 )

2018

行動式掃描機、POCKET SCAN APP

數位影像輸出



EVENTS 03 行動踩字計畫-廢棄小學 01、02、03 此系列以教師年金改革議題為核心,觀察政策的策弄與公民權利的抗爭制衡, 進行團體創作—「 行動踩字計畫」 「行動踩字計畫」目前為四階段: 以短句內容,分別從四地點由高空俯視地面紀錄踩字的畫面,逐次向權利巨獸 發聲。 ㄧ。廢棄小學:被迫放棄的人群 1 我們是助人者 2 空間流動與對談慢慢停止 3 失語狀態

二。師大路:遭逢的觀看者 1 號 未來短句規劃進行中

三。沿岸河堤:遭逢的觀看者 2 號 未來短句規劃進行中

四。立法院前:推行政策而滿足黨員 ( 政策犧牲者 ) 1 權力巨獸的食糧,上下交相賊 2 權力資本的消耗戰已經開始 3 最糟的結局

行動踩字計畫 行動過程紀錄


行動踩字計畫 03:失語狀態 ( 上 ) 2018

碳酸鈣、噴膠、文字

尺寸視空間而定

行動踩字計畫 02:空間流動與對談 ( 下 ) 2018

碳酸鈣、噴膠、文字

尺寸視空間而定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