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 HUNG'S PROFOLIO
Bauhaus 100 年 - Nagy 作品再詮釋
01
Architecture Mapping
13
Light and Geometry
19
構築玩具
21
限制行為飾品 - FOR 多一手
31
Case Study-House Vi
33
1
Bauhaus 100 年 - Nagy 作品再詮釋
平行四邊形可以在平面上創造出 3D 空間感及速度感。
2
透明度可於平面上創造出前後之層 次感。
顏色具有前進感,不一定會受到塊體大小影響。
3
Bauhaus 100 年 - Nagy 作品再詮釋
A
B
在平面上一個長方體可 由 2 個 A 及 4 個 B 之平 行四邊形構成。
將長方體炸開,取 B 平行四 邊形進行錯位排列並產生重 合交疊。
再將所有圖形進行分割處理。
4
色彩選擇 : (1) 取四個較大的塊 體,其中兩個填滿前進感較強的 黑色;另外兩個則 選擇前進感 較弱,並與背景相似的大地色(2) 與黑色大塊體相鄰的較小塊體填 滿前進感亦較強的白色,剩餘則 填滿黑色。
可得知黑色跟白色之前進感程度 相當,前進感並不受到塊體大小 而有所影響。
5
Bauhaus 100 年 - Nagy 作品再詮釋
藉由具透明度之色塊相互堆疊可產生空間感;色塊之深淺 ( 圖上灰階處 ) 亦可表達空間感。
6
7
Bauhaus 100 年 - Nagy 作品再詮釋
藉由平行四邊形與線條的構成表達空間趕及速度感並透過顏色探討前進感。左側細小的平行四邊形可觀察 出黑、黃、紅三者之顏色前進感為: 黑>黃>紅;右側較大的平行四邊形可觀察出銀色之前進感與黑色相若。
8
9
Bauhaus 100 年 - Nagy 作品再詮釋
透過側向觀察前一件作品,繪製出右側之圖像。
10
11
Bauhaus 100 年 - Nagy 作品再詮釋
將前一件作品列印在投影片上,並透過卷曲方式觀察,可發現平行四邊形彼此纏繞並具有形變之特性。
12
13
Architecture Mapping
透過觀察住家 ( 右上 ) 至公司 ( 左下 ) 之上 ( 紅線 ) 下班 ( 黃線 ) 路線,可發現不同路線皆會 通過一個中繼站 - 餐廳 ( 顏色之深淺表達去之次數多寡 )。線條之粗細表達路線使用之頻率多 寡;住家與公司外圍兩圓圈分別表達 : 徒步 15 分鐘可到達距離及徒步 30 分鐘可到達距離。
14
15
Architecture Mapping
透過前一件作品描繪出平面上之定點,餐廳聚集的密度則由抬高之形式表達,越高表示該區域之餐廳密度越高。
16
17
18
19
Light and Geometry
擷取圖中鐵件位置 ( 左側紅色為擷取位置 ) 進行排列。排列方式由中間鐵件之粗細排列 ( 粗→細→粗→細 )。
20
21
構築玩具
透過 Bauhaus 之研究可得之平行可以在平 面上表達空間感 ( 上圖由兩個平行四邊形交 錯而成,但平面上由 2 個平行四邊形及個 梯型所組成 );菱形為等邊平行四邊形。
排列平行四邊形及菱形成一立方體似 乎具有凹凸之立體感。由此延伸出右 側之圖,透過平行四邊形、菱形、梯 形排列於平面產生空間之凹凸感。
22
23
構築玩具
由前一件作品取相鄰 3 個圖形排列, 在平面上即可呈現凹凸感。
將圖形相鄰處剪開,並將原本相鄰之邊於模型上 重新連接可得一個具凹凸感的模型。
24
基本
足
多面
轉向
較長的長度 (5.5cm) 助 於 快 速 生 長 成 形 並 具 有較強的結構性。
可不須與其他物件組 裝 即 可 站 立 於 地 面 或 其他組件、單元之上。
增加面數及改變單元 間組裝之方式。
改變連接的方向使得生長 可 能 性 增 加, 因 黏 著 面 積 較少不適合多面生長。
25
構築玩具
單元與 之連接方式是藉由鐵片夾擠;堆疊 的結構模式類似飛扶壁。
26
右側之模型主要由兩 個懸臂所構成。
27
28
29
構築玩具
全部由基本行所構成具有較強之支撐力,可輕易的生長高度。
30
31
限制行為飾品 -FOR 多一手
52度
用構築玩具模式,將 4 個平行四邊形 及一個菱形連結成上圖。
將中央之菱形切割並拉伸 52 度。
將缺口處補上三角形。
並延伸出一個三角型做為單元與單元 之間連接之用。
32
設計背景 : 如果在現實生活中碰見多 一隻手的人類,我們一定會深感害 怕及恐懼,為了讓對一隻手的人類 能夠正常生活,我主張限制其第三 隻手之行為並將限制裝置飾品化, 讓此裝置之接受度增加,並使第三 隻手不再是恐怖、爆力的像徵。
如何限制第三隻手之行為 ? 左側之圖為第三之手最舒適擺放方 式;然而當遇到不友善人士時可切 換至右側之圖之護胸保護模式。
將單元與單元連結後成為一裝飾 品,成脊椎狀,行走時可擺動。 虛 ` 線處為限制行為裝置,與裝 飾物連接,並藏於衣物之中。
33
Case Study-House Vi
ELEVATION 1
ELEVATION 2
SECTION 1
SECTION 2
# 由剖面圖得知有三座樓 梯, 平 面 圖 卻 只 有 1、2 樓,宣示著反機能主義。
34
2
2 1
1
1F
2F
35
Case Study-House Vi
#HOUSE VI 演 繹 著 建 築 的 設 計 過 程,Peter eisenmann 雖 是 解 構 主 義 代 表 建 築 師, 仍 從 代 表理性主義的格線系統 (9*9) 做為設計之出發點。
豎起了 四道圍牆讓柱位集中於同一側 ( 下 列圖為平面上牆與柱子位置 - 紅色 )。
牆面之加法及減法。
36
牆面之拉抬及降低。
牆面開洞並從洞口處長出量體。
37
Case Study-House Vi
此模型為 House Vi 之 Parti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