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符碼,東方情別冊

Page 1

展位 Booth

C11

貴賓晚宴 VIP Night

11 / 01 19:00


飲食男女

驚夢

Eat Drink Man Woman

Waking Dreams

1979 Iron

1998 Iron

67×51×174cm

86×53×152cm

陳庭詩 陳庭詩(1916-2002), 中國福建長樂人,家世顯赫,祖母為清代台灣巡撫沈葆禎之女。生於書香世 家的陳庭詩雖然自幼失聰,但他努力地學習國畫、篆刻、詩詞,奠定深厚的國學基礎。陳庭詩是台灣 現代藝術發的代表性人物,活躍於台灣 50、60 年代「現代抽象繪畫運動」興盛時期,同時也加入「現 代版畫會」及「五月畫會」。作品包含版畫、水墨、雕塑與壓克力,風格抽象,嘗試將東方傳統元素 轉化為具現代性的符號。陳庭詩曾說:「藝術是沒有終極的,所有的創作都是過程的選擇」,因此他 將西方的藝術觀念結合中國的思想脈絡,呈現抽象與具象、傳統與現代密切交融的視覺語言。

窺 Deeping 1968 Woodblock print on paper 90×184cm


水袖

天地星緣

Moving Sleeve

Cosmic Encounter

1969 Stainless steel 42/50

1987 Stainless steel

34×32×18cm

77×120×72cm

楊英風 楊英風(1926-1997), 台灣宜蘭人,幼年時曾隨父母經商赴北平求學,中學畢業後考入東京美術學校, 因戰亂關係再回到北平求學,中日戰事頻仍又與父母分離,回到台灣,進入台灣省立師範學院(今台 灣師大)。1963 年,輔仁大學校友總會為感謝羅馬教延協助該校在台復校,特派校友會總幹事楊英風 為代表,由于斌樞機主教陪同,赴羅馬向教延及教宗保祿六世致謝。楊英風其後留在羅馬,進入義大 利國立羅馬藝術學院雕塑系,受業於季安保理(Pietro Giampaoli, 1898-1998),並獲推薦加入義大利 錢幣徽章雕塑家協會,成為台灣早年少數的銅章雕塑家。

楊氏經由北平、東京、台北、羅馬等地之遊歷與學習,涉獵傳統書畫、建築、雕塑等藝術,畢生創作 超過六十載,舉辦過海內外數十次展覽,並受邀在倫敦、東京等地舉行大型展,獲得殊榮無數,為一 具國際知名度的重要藝術家,亦是台灣首屈一指的前輩藝術家。

楊英風生前積極推動生活美學,擔任《豐年》雜誌美術設計時期的木刻版畫,表現傳統農業社會之淳 樸、務實精神;隨著台灣經濟起飛,他投入環境景觀設計的開創事業,參與公共空間的環境規劃,堪 稱台灣「公共藝術」的先驅,其不銹鋼鏡面雕塑表現楊氏尊重自然環境與人文的關懷,實踐他「天人 合一」的創作與實驗之理念,所完成之戶外景觀作品多數已成為當地之地標。


黑洞 1

Surpression

Black Hole No.1

1986 Cotton

1987 Cotton

89×89cm

162×130cm

朱為白 朱為白,1929 年出生於中國南京,本名朱武順, 畫名為白。1953 年在廖繼春的「雲和畫室」習畫, 之後受到現代藝術先驅李仲生之啟蒙,進而潛心 追求現代藝術的表現形式。1958 年起加入「東方 畫會」,試圖以西方的抽象繪畫形式,探索中國 傳統人文精神之思想價值與個人內在情感。朱為 白的創作深受老子、莊子的道家思想,使其作品 呈現極簡、質樸的風格,形成獨樹一幟的藝術語 彙。朱為白家中三代皆以裁縫為業,因此他擅長 運用棉布、麻布等媒材,並以利刃取代畫筆,在 作品的表面劃出一道道的痕跡,使畫面產生層次 分明的空間深度,讓作品超越繪畫的平面性的限 制。朱為白的作品不僅在表現一種視覺的形象, 更是在表現一種對空間的探索、對生命的體悟。

網路 Network No.3 1996 Cotton 46×37.5cm


原初的結構 Primal Structure 1997 Acrylic and ink on canvas 150×153cm

楚戈 楚戈,本名袁德星(1931-2011), 中國湖南人,是 台灣藝文界的一個傳奇─ 在台灣現代藝壇上幾乎很 難找到像他一樣集文學、評論、研究、創作於一身的 重要人物。他原本是一個小兵,但藉著聰慧的才氣和 自學苦讀,年紀輕輕就已聞名台灣的藝文界。楚戈年 輕時參與台灣現代詩、畫運動,寫現代詩、寫散文, 並在報章雜誌上頻繁地發表藝術評論、他下筆既快又 利,褒貶不講情面,楚戈的筆名因此聞名遐邇,令藝 壇人士又愛又恨。 吾道一以貫之

35 歲時,楚戈進入故宮博物院器物處工作,經過 30

In the way I Follow 1997 Acrylic and ink on canvas 144×187cm

年 的 研 究 淬 礪, 成 為 國 內 知 名 的 青 銅 器 專 家, 並 以 個人之力出版了《中華歷史文物》、《龍史》等重要 的古美術鉅著。繪畫、書法本是楚戈閒暇時從事的興 趣,50 歲 之 後 楚 戈 才 開 始 潛 心 藝 術 創 作, 然 而 他 源 源不絕、自由不受羈絆的創作力,屢屢創作出豐沛、 風格多變令人驚嘆的藝術作品,備受藝術界肯定,使 他成為台灣現代最重要的畫家之一。 垂象 In Suspence 2004 Knot 150cm× 40 條


蝴蝶與女孩 Butterfly and Girl 1995 Oil on linen 62×62cm

吳昊 吳昊,1931 年生於中國南京,十六歲隨親戚來到台灣; 之後拜入前輩藝術家李仲生門下學習,與同門組成「東 方畫會」,為東方畫會「八大響馬」的一員。吳昊亦為 現代版畫會創始人之一,曾獲英國國際版畫雙年展「爵 主 獎 」、 中 國 版 畫 學 會「 金 璽 獎 」、 中 華 民 國 畫 學 會 「金爵獎」等殊榮。由傳統工筆、壁畫與民間年畫攫取 養料,吳昊的油畫與版畫創作線條別緻、用色鮮明,將 人物、花卉、風景與民族元素用俐落卻質樸的手法展現 出來。作品多瀰漫著歡愉、豐盛的氛圍;瑰麗又帶點童 趣的風格下也隱藏著念舊的懷鄉之情,同時也與現代社 會的疏離冷漠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藝術生涯逾一甲子的

菊花朵朵開 Chrysanthemum in Bloom 2011 Oil on linen 73×91cm

吳昊除了持續創作,亦創辦「李仲生現代繪畫文教基金 會」、設立獎項,貢獻心力培育年輕藝術家。

鼓舞 The Youth of Dance 2008 Oil on linen 130×194cm


日落紅湖白(二) White All Over When Sunset II 1969 Ink on paper 55×86cm

劉國松 劉國松,1932 年出生於中國安徽,1949 年隨國民政府 來台,1956 年畢業於師大美術系,隨即發起創立五月 畫會,推動現代藝術運動,為傳統國畫帶來新面貌。他 與「五月畫會」的畫友們,引入西方藝術觀念與技法, 成功地帶領水墨畫走上革新的道路,被譽為現代水墨畫 之父。他富於表現性的藝術語言深受儒、釋、道哲學思 想的影響,重視人與自然和諧的平衡,並將其內化至藝 術 創 作 中; 劉 國 松 常 用 的 印 章 上 刻 著「 一 個 東 西 南 北 人 」, 代 表 他 所 面 對 有 關「 傳 統 」 與「 現 代 」、「 東 方」與「西方」及「大陸」與「台灣」等文化差異之挑 戰,因此他透過不斷實驗各種繪畫技法與對抽象形式的 探索,打造一種既中國又現代的藝術形式,展現自由奔 放的藝術境界。

日上綠樹頭 Behind a Green Tree the Sun Climbs 2006 Ink on paper 89.5×57.5cm


獅子啣劍 No.10 Sword in Lion's Mouth No.10 1992 Acrylic on canvas 170×170cm

夏陽 夏陽,1932 生於中國湖南,1949 年隨著軍隊來到台灣,跟隨 前輩藝術家李仲生習畫,並與眾門生一同組成「東方畫會」, 為「八大響馬」一員,挑戰傳統藝術的形式。後來隻身赴巴黎 學習西方藝術,開始創作極富個人特色的「毛毛人」系列作 品。1968 年移居紐約,受當時照相寫實的風潮影響,用畫筆 精準地捕捉紐約街景,呈現如攝影長時間曝光般的模糊熙攘行 人。1990 年以後將創作重心聚焦在傳統神話和民間美術的現 代語言,亦發展「毛毛人」的金屬片雕。夏陽於 1999 年搬回 台北,2002 年移居上海生活、創作至今。他曾說:「真正的 藝術交流是本國的藝術家把文化的觸鬚伸展到國外,但自己創 作的本體,依然系於國內」是夏陽一貫的信念。

太子爺 Tai Tzu-Yei 1990 Acrylic on canvas 183×112cm


承合 3-1, 3-2 Continuity 3-1, 3-2 Oil on canvas 107×200cm ×2

霍剛 霍 剛,1932 年 生 於 中 國 南 京, 本 名 霍 學 剛, 字 柔 存。1950 年進入台北師範學校藝術科就讀,隨李仲生習畫。求學期間 並與八大響馬創設了「東方畫會」,從西方吸取最新、最現 代的觀念與技法,影響了台灣藝術的發展。書法、金石印刻 對霍剛創作的風格有著極深刻的影響,從形、音、義中抽離, 成為創作靈感的元素。立足於中國傳統藝術的基礎上,他借 用西方的觀念與媒材創造出獨特的藝術形式;還原最初基本 的造型,由書法的結構與氣勢研究空間的構成性,並結合繪 畫的理念,表現出特有的空間敏感性。於景美國小任教時, 促成了全省第一個國民美術教室,亦擔任全省國民教育巡迴

源起之 1 Origin 1 2006 Oil on canvas 60×72cm

輔導團美術輔導員,致力於藝術教育,推動台灣美術教育的 發展。

源起之 2 Origin 2 2006 Oil on canvas 60×72cm


獨立蒼茫 Stand Alone on the World 2008 Acrylic on canvas 171.5×346cm

莊喆 莊 喆,1934 年 出 生 於 中 國 北 京, 其 父 親 莊 尚 嚴 為 學者及書法家,曾任北京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故莊 喆 自 小 就 培 養 起 對 藝 術 的 興 趣。1958 年 畢 業 於 國 立師範大學美術系,同年加入「五月畫會」,積極 參 與 中 國 繪 畫 現 代 畫 運 動。1966 年 獲 美 國 洛 克 菲 勒 三 世 基 金 會 資 助, 赴 美 研 究 當 代 藝 術;1973 年 辭去東海大學教職後,旅居美國紐約,專注於抽象 繪 畫 之 創 作。1992 年 應 台 北 市 立 美 術 館 邀 請 回 國 舉辦個展,作品也多次在國際展覽中出現,廣為國 內外美術館及私人珍藏。 交會

莊喆的繪畫風格、色彩運用極具獨特性。早期創作 以自然山水為根源,持續從傳統的素材中尋找現代 的 造 型 語 彙, 以 及 介 於 抽 象 與 具 象 之 間 的 真 實 感 受。他將東方用墨、渲染之神髓植於西方現代繪畫 之中,東西渾融,自創一格。

Intersection 2010 Oil and acrylic on canvas 127×168cm


酒之夢鄉系列之四 Deramland of Wine Series IV 2003 Acrylic on canvas 100×192cm

陳正雄 陳 正 雄,1935 年 生 於 台 灣 台 北。 由 於 經 商 家 庭 對 長 子 的期望,起初他並沒有進入傳統美術科班體系。但在前 輩藝術家李石樵、廖繼春、金潤作等大師的指導下,早 期半具象的作品讓他成為全省美展、台陽展的常勝軍。 憑著優異的外語能力,陳正雄直接研讀西方抽象藝術理 論,內化吸收成為個人獨特的風格,也逐漸往完全抽象 的形式發展。

陳正雄不但是省籍畫家中少數長期專注抽象藝術的創作 者, 更 是 台 灣 戰 後 藝 壇 少 數 享 譽 國 際 的 藝 術 家;1999 與 2001 年獲頒佛羅倫斯國際當代藝術雙年展最高榮譽 「終身藝術成就獎」,為亞洲第一人。年過八十歲的他 至今仍創作不懈,並以大師的氣度指導年輕的抽象藝術 家,是台灣抽象藝術的發展最重要的推手。

洞見系列之三 In Sight Series III 1999 Acrylic on canvas 72.5×53cm


偉大的熱情 La Grand Passione 2008 Acrylic on canvas 200×600cm

蕭勤 蕭勤,1935 年出生於中國上海,原籍廣東省中山縣。父親蕭友梅 是中國現代音樂的重要啟蒙者,創辦上海音樂學院。1949 年赴台, 進入台北師範學校藝術科系,並隨朱德群學習素描,並於五 0 年 代隨李仲生習畫、參與組織「東方畫會」,以抽象繪畫為探索主 題,引領台灣現代藝術的前衛風潮,亦為「八大響馬」成員之一。

而後赴西班牙留學後旅居海外達 40 年,先後工作於巴黎、倫敦 及 紐 約 等 地, 並 發 起「 龐 圖( 又 譯 作「 點 」,PUNTO) 國 際 藝 術運動」,再創辦「太陽(SURYA)國際藝術運動」與「國際無 (SHAKTI) 藝 術 運 動 」 活 躍 於 國 際 藝 壇。1996 年 返 台, 應 聘 於 國立台南藝術學院造型藝術研究所,擔任繪畫專任教授。退休後 榮獲義大利總統頒贈「團結之星」(Italian Star of Solidarity)騎 士勳章。

蕭勤繪畫充滿宗教玄思以及理想主義精神的藝術,以靜觀自然而 達到與道合一的忘我境界。作品中可以常見到他以西方的色彩來 闡述東方的哲學,並使用中國書法中的草書線條營造禪的氛圍, 讓線條在畫面上流動跳躍。不但備有鮮明的藝術風格,更是蘊涵 著東方的文人哲思。獨特的繪畫語言及無窮的創作熱情,持續探 索、演繹生命的能量與特質。

神光 La Luce Divina 2008 Acrylic on canvas 300×150cm


迎福門(一) Gate of Prosperity Ⅰ 2010 Acrylic and gold leaf on canvas 162×422cm

廖修平 廖修平,1936 年生於台灣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 畢業後,廖修平決定出國深造,留學日本國立東京教育大 學與法國國立巴黎美術學院,並在巴黎著名的「十七工作 室」學習金屬版畫技巧。在求學過程中意識到自身文化的 重要性,便從幼時熟悉的龍山寺、萬華市場、大拜拜等民 間場景擷取靈感,利用凹凸平孔等各種方式創作版畫。移 居美國時期廖修平學會了各種嶄新的版畫技法、創立個人 工作室,獲獎無數。而他卻在台灣爆發政治外交危機之際, 選擇回台任教於師大美術系,並巡迴演講示範教學,帶給 台灣版畫教育觀念、資訊、技藝上莫大的幫助,被譽為台 灣現代版畫之父。

節慶之柱 ( 四 ) Column of Festivity ( Ⅳ ) 2013 Stainless steel 185×70×70cm


漢采本位 2014-9

漢采本位 2014-10

The Elegance of Han Dynasty Oriental 2014-9

The Elegance of Han Dynasty Oriental 2014-10

2014 Lacquer, mixed media

2014 Lacquer, mixed media

120×120cm

120×120cm

李錫奇 李錫奇,1938 年出生於金門古寧頭,畢業於台北師範學校藝術科。1958 年與前輩陳庭詩、楊英風等人 共組「現代版畫會」,亦為「東方畫會」中後期重要成員。李錫奇的創作以風格多變著稱,除了融合 東方傳統與西方現代思潮,創作形式從版畫、水墨、抽象書法、漆畫、複合媒材至裝置皆有涉獵,甚 至與文學界現代詩人多次跨領域合作,在台灣藝壇有「變調鳥」的美名。李錫奇多元的創作反映了當 時社會各方潮流衝擊,但始終強調「本位」的概念,力求在現代與傳統藝術中,保有自己的民族風格。

本位淬鋒 2012-1 Root Refinement 2012-1 2012 Mixed media 120×320cm


景 View 2003 Ink and color on paper 212×255cm

李重重 李重重,1942 生於中國安徽屯溪的書香世家,父親李金玉先生為知名水墨畫家,以傳統北派青綠山水 見長。李重重自小耳濡目染,對水墨創作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卻發展出與父親截然不同的奔放風格。 復興崗政戰學校美術系期間,西方油畫的訓練令她更大膽地創新突破,培養了不拘泥於傳統水墨的宏 觀視野。畢業後她加入了劉國松等人所倡導的「中國水墨畫學會」,創造了具現代人情感與時代精神 的水墨。大器的佈局配上拓墨、自動技法的運用,使她的作品在蒼勁顯得流轉靈動;明亮的色彩在墨 色中跳躍穿梭,同時又有她所言「大象重重跺腳時那樣的震動」。獨特的風格讓李重重在陽盛陰衰的 台灣抽象水墨界佔有一席之地,並且散發著剛柔並濟的魅力。

白露

時空

White Dew

Space and Time

2013 Ink and color on paper

2014 Ink and color on paper

69×69cm

90×90cm


蕭瓊瑞

| 策展人

1950年代末期發韌、1960年代達於高峰的「臺灣現代藝術運動」,是戰後臺灣最重要的一波藝術革命。她一方面改變了臺 灣 日 治 時 期 新 美 術運動以來的創作氛圍,二方面更顛 覆 了 中 國 自 民 初 以 來 , 以 「 寫 實 」 為 手 段 , 企 圖 「 革 新 」 傳 統 美 術 的 思 惟 , 成 就 了 一 批深具「抽象.符碼.東方情」特色 的 傑 出 藝 術 家 與 作 品 , 是 戰 後 臺 灣 眾 多 奇 蹟 中 最 值 得 囑 目 、 珍 貴 的 一 項文化成就。 這 些 當 年 叱 吒 藝 壇、引領風騷的年輕藝術家,歷經半 世 紀 的 洗 鍊 、 積 澱 , 如 今 都 已 是 稱 霸 一 方 的 巨 匠 、 大 師 ; 除 已 辭 世 的 陳庭詩、楊英風、楚戈外,每一位的創作活力均仍煥發、勁猛。 這 是 私 人 藝 術 中 心第一次將十四位活躍當年的藝術家 作 品 , 齊 聚 一 堂 , 聯 合 展 出 , 是 一 次 美 術 館 級 的 大 展 , 也 為 那 半 世 紀 前的歷史風雲,再致以最高的敬意。

2012年 尊彩藝術中心貳拾週年 - 台灣前輩藝術家“彩筆江河 - 陳澄波大展”

尊彩藝術中心外觀

余彥良

| 尊彩藝術中心董事長

總 期 待 臺 灣 能 多 舉 辦藝術相關的大型展覽,是更貼近群 眾 的 , 是 能 提 昇 文 化 水 平 的 , 而 這 一 切 的 未 來 都 必 須 用 心 去 為 藝 術 付出,為我們自己的環境爭取更多的美感。 我 認 為 藝 術 裡 的 顏 色、線條、聲音、舉動,所有的外在 表 現 , 都 應 該 與 內 心 思 維 和 生 活 有 相 關 連 性 , 客 觀 的 情 感 傳 達 , 讓 人對藝術沒有距離,也較能引起他人共鳴。 從 陳 澄 波 、 廖 繼 春 到楊三郎,「尊彩」籌辦的幾次展覽 已 經 奠 定 了 前 輩 藝 術 家 的 基 礎 脈 絡 , 接 著 我 們 再 次 投 入 大 規 範 的 心 力 , 策 劃 一 場 史 無 前例的臺灣現代藝術大展,由臺灣知 名 藝 術 史 學 者 蕭 瓊 瑞 教 授 擔 任 策 展 人 , 以 「 抽 象 . 符 碼 . 東 方 情 - 臺灣現代藝術巨匠大展」為題,集合臺灣現代藝術代表人物共襄盛舉。從 1950 年到 1960 年這十年間,正是臺灣美術進展的 重 要 歷 程 , 這 段 時期臺灣先後成立了五月畫會與東方 畫 會 , 這 又 是 另 一 股 前 衛 思 潮 的 現 代 藝 術 運 動 , 這 群 藝 術 先 鋒 者 , 重 新詮釋東方的虛無與西方的情愫。我們為了有別於其他展覽,並非僅以年代進行劃分所歸納出的群展,而是以學術為根 基 , 以 當 代 藝 術 觀點,重新梳理臺灣現代藝術的發展 脈 絡 。 更 期 待 能 成 為 臺 灣 一 處 具 有 前 瞻 視 野 與 深 度 歷 史 、 文 化 關 懷 的 私人畫廊,積極且努力不懈的為臺灣藝術推展到廣大遼闊的國際舞台上!

特別感謝 | 月臨畫廊 亞洲藝術中心 楊英風美術館 財團法人山藝術文教基金會 財團法人陳庭詩現代藝術基金會 財團法人蕭勤國際文化藝術基金會 誠品畫廊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