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代謝重生 Rebirth of City Space

Page 1

-左營區 北建業新村-

空間代謝重生

Rebirth of City Space

人有生老病死世代興衰,環境有四季更迭物質循環 人與空間、環境在生活上的代謝與重生 指導老師:李凱傑 學 生:王俐筑


CONTENTS 一、基地聚焦

01

二、上位計劃與相關法令

06

三、基地調查

09

四、議題討論

14

五、使用者分析

16

六、設計構想與操作

19

七、實質計畫

21



01 區位

Taiwan-Kaohsiung 左營區-北建業新村


01 聚落發展分析 住宅空間是左營區主要的土地利用類別。 主要可分為三個聚落:北左營、半屏山麓及南左營。 以左營大路及七二路為發展軸線。

SITE


01 聚落發展分析

根據對過往的眷村空間及現況土地使用狀況的觀察, 這些痕跡都難得的重疊在北建業新村這個區域。

SITE


01 歷史


01 歷史 各個時期在空間形成上都有一定程度影響,並有著不可回溯的空間產物,以及一些空間型態在時間軸上的斷裂甚至消失。 但某些空間記憶仍存在某些人心中。


02 上位計劃與相關法令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以住代護人才基地 2017,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由文化局補助民眾自行修繕,五年為一期,希望募集喜愛眷村、熱愛生活、期待在飽富生命紋理的眷舍中生活的人們, 持續在與眷舍環境間之有機互動,延續眷村的生活機能,使眷村重生。 透過「以住代護」之概念,將具歷史記憶的眷舍空間,再次拌入人文元素,讓眷村的場域精神不再只是過去軍眷的住所, 而是重新引入生命力的另一種生活空間。


02 上位計劃與相關法令

左營海軍眷村文化景觀

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55條及高雄市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決議之保存管 制原則,針對土地使用、景觀生態及建物、設施使用與再利用有了現 今維持景觀的原則項目: 一. 土地使用

2010,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於2010年提報為左營海軍眷村文化景觀,獲文資 保存及管理規範。 範圍擴及明德新村、合群新村。因區域為南台灣 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區塊最完整集中之軍事眷村, 歷史軸線橫跨清領時期至國民政府遷台後的種種政策, 景觀元素豐富,其資源值得保存並強化發展。

-重要街道與原有日治街廓紋理保留 -原有眷村公共休閒場所保留 -解說系統建置

二. 景觀生態維持 -保留區內原有公園綠地 -維持建物周邊街道綠帶區塊 -維持過度的銜接性綠帶 -既有植栽物種之維持 -重要植物解說系統設置 三. 建物、設施使用與再利用

-重點指認建物外觀、形狀、尺寸、材質與色調不得任意更動 -軍事設施周邊與本體維持 -非重點建物的外觀色調與建物容積管制 -結構性補強應以可逆性操作 -建物解說系統建置


文資保存?

老舊空間再生? 以海軍宿舍在時間上的豐富脈絡做文資保存目標, 在考量未來使用之下, 除了全面保存,是否有不同的使用及規劃發揮?

文資保存與空間再生,兩者可能在操作上有些相互牴觸的地方 一方面是因為由於人需求的轉換,空間於人們心中的定位有所改變,譬如在文資保存方面,期待著全面保留及舊痕跡 的維護,但若套入空間再生,可能發生不符合現代需求的空間尺度與格局。 以海軍宿舍在時間上的豐富脈絡做文資保存目標,在考量未來使用之下,除了全面保存是否有不同的使用及規劃發揮?


03 眷村空間特性 周邊環境

垂直化 眷村

將軍村 明德新村

合群新村

SITE 南建業 新村

訓練中心 (不對外)

左營大路聚落


03 眷村空間特性

歷史規劃、建築特色、景觀庭院

雙 層 綠 帶 棋 盤 格 道 路 雙併建築 墊高地板


03 眷村空間特性

從空間、植栽到人,包含了巷弄間的遊戲、廚房的社交、社區意識和與果樹的日常,都是專屬於眷村的場所精神。


03 建築現況


03 建築現況

不配合改建仍居住於此的住戶


03 現況使用者

目前僅剩不願搬離的1/10人口居住於此,多為不願離開長年居住的眷村的眷屬,及經濟狀況不佳,沒有能力搬遷者。 今年度開始,即將有以住代護申請者進入此區域,身分多為建築師、藝術家等等。


04 議題討論

歷史上,使用者的使用模糊了室內與室外的介面,一方面充分利用了開放空間,一方面使室內的活動向外延伸。


04 議題討論


05 使用者分析

空間上呈現的轉變,使用者也是一個重要的元素之一, 透過不同年齡層的使用者的置入, 造成區域內空間使用的多層次。


05 使用者分析 住宅的使用者是家庭,從圖中可以清楚分辨 「核心家庭」佔的比例最高,但有逐年下降的趨勢,比例第二高位置由「三代同堂」與「夫婦」組成的二人家庭角逐。 暗示著三代家庭仍是家庭照護的一種趨勢。


05 使用者與空間策略

分析各使用者在空間的使用,從每日作息及基本的生活空間組成去推知一二,並著重在各使用者之空間使用及時間點重 疊處,作為落實未來住宅群生活圈的空間形朔依據。 可以看見各使用者在一日中,多在早上6.30-8.及晚餐時間有較多的相處機會,這些常發生在個人空間以外的家族空間 或公共生活空間。


06 設計構想與操作

時間的動態性 這些空間,經過代代不同的需求量,即使都是住宅功能, 但都呈現了不同的與生活相融的增生模式。


06 設計構想與操作


06 設計構想與操作


07 實質計畫-分區計畫 依照與外部的連接,做動態(戶外活動)與靜態(住宅區)的分區,並預留與靜態區(住宅區)的中介空間做緩衝。


07 實質計畫-分區計畫

以都市尺度觀看基地分區,引用kevin lynch 的城市空間意象五元素,來解構整體規劃: 路徑、節點、地標、區域、邊界。


07 實質計畫-景觀計畫 根據歷史上的空間使用調查,連接建物之廚房與廚房之間、對外走廊及戶外開放空間。


07 實質計畫-景觀計畫 連結原則與方法

而在串聯上,根據基地內部元素,訂定連結規範


07 實質計畫-設計配置


07 實質計畫-建築計畫 社區運作機制:

社區交流管理 現況住戶 上位計劃 空間代謝機制

----社區事務管理---------固定住戶-----------以住代護-----------灰色空間------

社區事務管理,社區服務換宿事務管理 現況住戶 建物更動較少,利於文資保存 彈性使用,使用活動延伸、平時為打工換宿


07 實質計畫-建築計畫 根據建物現況,挑選了文資保存成本較高的建物,配合使用者的轉變,進行格局上的時間演化設計。


07 實質計畫-建築計畫


07 實質計畫-建築計畫 固定住戶與建物之間預留著灰色空間,提供著未來活動延伸使用的機會。


07 實質計畫-建築計畫


07 實質計畫-景觀計畫 界面社交

運用建物結構本身的高程,向外延伸平台,提供孩童戶外遊樂空間,增加坡道路徑,減弱空間對於老人的不友善。

通用化設計、活動延伸、後院空間


07 實質計畫-景觀計畫 植栽計畫

選用季節性明顯的植栽與多種果樹為主。


07 實質計畫-景觀計畫 植栽計畫


07 實質計畫-景觀計畫 動線規劃

以明德新村到左營大路聚落為發展軸線,營造眷村生活縮影,新舊建築的代謝轉變。


07 實質計畫-景觀計畫 立面展現

眷村是個充滿故事的住宅空間,記錄著國家的歷史及一群人的努力生活,彼此是如何互相照應的一同走進穩定的時代

緯十一路南向立面


07 實質計畫-景觀計畫

七二路西向立面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