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 si`
賴宇柔 Lillian Lai
four
23 11
1
29
3
37 17
7
dynamic
to be in the spotlight
ONE
參
壹
san
three
肆 si`
four
貳 e`r
two
LIFE LINE 1996 出生年
2001 高雄市立陽明國小
DESIGN SKILL 2007 高雄市立陽明國中
Adobe Photoshop Adobe Illustrator Auto CAD
高雄市立三民家商 2010 室內設計科 校內三大隊
Sketch up Lumion Power director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2015 景觀系 二年級班級代表
HOBBIES & INTERESTS lifestyle/fashion/design/drama
2018 實務實習 NEXT ?
brounch/movie/music
2
phone / 0939938073 e-mail / lillian12326@yahoo.com.tw address / 高雄市三民區大昌二路378-1號10樓
賴 宇柔 Lillian Lai
1
4
3
6
5
8
平面/立面圖
7
模型細部
10
手繪圖面
9
12
to be in the
SPOTLIGHT
11
基地位置 / 學舍前方人行道街燈下
14
連接後校門與宿舍之 重要幹道,是許多人 經過、停留的場所。 13
16
15
473
18
花樣 17
淺力與限制 潛力 - 基地四周鄰房少,擁有較多私密空間 因地形關係,基地南側視野良好 基地內日照充足 限制 - 北側與東側有不可移動的擋土牆 南側鄰房比圍牆高約半層樓 基地位於山坡,濕氣較重
發展定位 設計理念 定位 - 提供屋主夫妻在退休生活中能有一個 方便活動的庭園空間,打造一個動線 順暢、分區明確的休閒庭院。 理念 - 依屋主需求的農作空間做設計發想, 以草花和可食地景打造出浪漫悠閒的 英式庭院,讓屋主享受農作樂趣的同 時兼顧美觀。
20
基地分析
照明與水流
動線與視野
季風與日照
使用者分析 屋主簡介 : 屋主為退休夫妻,育有三名子女,假日回家。 屋主非常好客,經常在家聚會。 屋主對植物有興趣,希望能有一個務農的空間。 屋主需求 : 曬衣空間、農作空間、聚會烤肉空間、停車空間(兩輛)
19
全區立面圖 透視圖
22
植栽分區 / 機能分區
平面配置圖
21
0.89
24
鄰里公園設計
DYNAMIC
23
課題與對策 基地周邊車流量大,帶來大量噪音,該如何減少噪音汙染 ? 使用植栽作阻隔 / 加強地形變化,阻擋噪音 公園內原有設施使用量不高,該如何改善 ? 將制式化遊具改成雕塑型遊具,以增加趣味及地標性。 以植栽及地形變化打造空間多樣性,將制式化遊具拆除。 基地空間機能分區不清,該如何讓不同使用族群自在活動 ? 以不同鋪面區隔不同空間 / 善用動線,將不同空間作區隔
定位與理念 加強基地內空間機能區別,以植栽及現代化舖面打造出都市裡的 森林綠地,使周遭居民及學童有一個安全方便有趣的活動空間。
親近自然
創意探索
人際交流
以基地內原有的綠色樹門及土丘做為發想來源,用植栽和地形的 變化做出有趣的空間,使自然遊戲取代制式化遊具,也將大自然 的元素融入其他硬體設施使空間風格統一,讓城市與自然結合。 26
制式遊具
基地分析
人行內部動線 人行外部動線 噪音及日照 植栽現況
使用者分析 6-8 am
使用人群:社區老人、學童
4-6
使用行為:運動散步、等公車、談天
pm
12 - 2 pm
使用人群:社區居民 使用行為:談天休息
25
使用人群:社區老人、學童、家長及小小孩、愛狗人士 使用行為:運動散步、等公車、談天嬉戲、遛狗
8-9 pm
使用人群:社區居民、愛狗人士 使用行為:運動散步、遛狗
透視 / 示意圖
28
機能分區
平面配置圖 A.入口區 : 以幾何形表現都會感 B.靜態冥想區 : 為基地內安靜放鬆的 角落 C.悠閒休憩區 : 提供使用者聚會談天 之場所 D.焦點意象區 : 保留原有之公共藝術, 傳達自然意象 E.趣味遊戲區 : 以石頭及造型單槓打 造玩耍空間 F.多功能活動廣場 : 供大型活動或其他活 動使用 G.探索自然遊憩區 : 種植特殊種子即有色 彩變化之植栽讓使用 者親近自然 H.緩衝區 : 基地內之重要節點 I.服務區 : 廁所 J.寬廣候車區 : 將公車站與基地結合 統一風格 K.奔放草坪區 : 寬廣草地可供遛狗及 追逐遊戲 27
水,詠唱著只屬於這遍流域的故事及風情 並依循著水流,流傳至在這遍流域的傾聽者。
30
竹 | 圍 | 鳥 水詠傳鄉 旱溪排水規畫設計
29
課題與對策 / 課題一 基地內自行車道系統不完善,該如何有效安排自行車動線? / 對策一 可利用現有公共自行車資源(租借站)為節點,串聯基地周圍 公園綠地,同時可考量<台中之心>計畫,利用基地位置之優 勢,串連台中綠園道以吸引遊客。建立特色河岸自行車道, 吸引周圍居民及學童。
河堤自行車道
自行車道串連 基地內
/ 課題二 目前基地堤岸設計多為水泥設計,或是未整理之雜林,該 如何兼顧堤防之安全性及美觀性? / 對策二 改以生態護岸手法設計堤岸,如箱籠護坡、柳枝工護坡等 工法,打造多孔隙空間,同時兼顧生態及安全。
/ 課題三 原有綠地因上位計畫被切斷,如何將綠地重新連接? / 對策三 將道路融入灘地及公園設計,增加植栽面積,減少水泥硬鋪面。
32
增加使用者,串聯台中市區
綠園道系統
綠園道
基地位置 旱溪排水流經台中市南區、大里區及烏日區,屬中央 管轄區域,上游段鄰近台中火車站,中後段近中興大 學、東光綠園道及數個已規劃公園綠地,為台中重要 排水渠道。 B區基地位於旱溪排水上游段,日新橋至鷺村橋處, 為都更截彎取直之河段。 上位計劃 大里都市計畫 行政區包括基地範圍內之大里區祥興、日新里等部分, 計畫面積為 586.56 公頃。 變更後基地內將開闢25M道路於原鳥竹圍公園之位置。 因此未來將考量如何使道路與河岸串聯,以彌補鳥竹圍 公園的消失。 自然調查與分析 / 水文 旱溪集水區因地勢及雨水下水道遍布,故排水順暢。 旱溪排水基流量僅為0.1cm/s,旱溪排水應無生態基 流量不足的問題,且水位變化量小(重現期距)。 旱溪排水水質屬於輕度污染,設計規劃可以考慮人工 溼地,藉其兼具的淨化水質功能。 旱溪排水段為靜止緩流,底質以礫石為主。 水質 → 清澈、流速 → 0.1~0.2km/hr、水深 → 0.1~0.5 公尺 人文調查與分析 / 歷史 透過歷史調查找到各鄉鎮之特色,未來將在設計中 融入歷史元素或意象,例如鳥竹圍的竹林及白鷺鷥 棲地,和日新里特色堤防及南門舊橋墩......,透過設 計讓居民重拾過往美好回憶。 31
「綠空鐵道」,與綠川交錯形成十字軸 綠川計畫 / 創造新型態都市水岸空間 由點、串成線、結成面,藉由河川再 生工程,帶動整體文化城中城計畫。
礫石基底
水位變化量小
機能分區圖 口袋公園散步區/ 設置土丘作為第一層阻隔 引導遊客同時保護棲地環境
觀景賞鳥休憩區/ 鐵製跨河步道平台及賞鳥牆 減少人觀察及觀賞對生物的干擾
生態跳島教育區/ 透過鋪面導覽指引 達到是聽覺體驗感受
林蔭步道區/ 活用道路空間 將綠意與動線延伸 棲地營造保育區/ 為生物打造專屬生活空間 配合植栽遮掩使其不被干擾
鄰里生態教育公園/ 設置教育空間於社區公園 讓生態導覽系統更加完善 綠意串聯區/ 設計具穿透感校園圍牆 讓綠意進入並串聯空間 休閒遊憩草坡區/ 工動態活動使用 延續A區階梯設計元素
自行車動線
34
人行動線
基地定位
棲地營造 以生態工法,打造生物家園 可望增加生態豐富性
鳥竹圍河段 | 平衡生態與都會空間
綠地補償
生態
捨棄水泥堤防,綠化灘地 期望重現鳥竹圍之風貌
都會 社區河岸
教育場地
美化河岸空間 悠閒漫步空間
因應使用者(學童) 設計教育場所
設計理念
以鳥竹圍歷史為背景,同時結合現代都市需求,期望打造生態 與都市共榮的河岸空間,敘述一段生態與都市相處的故事。
休閒綠地
生態教育
幽靜賞鳥
棲地營造
延續A區風格打造階梯式 休憩草坡
設計生態教育跳島,以 達到教育之目標
以不打擾生態為準則設 計造型賞鳥牆
多孔隙環境打造較豐富 之生態資源
33
全區平面 / 剖面圖
透水步道結合生物腳印 達到教育解說與指引功能
鐵製網格平台步道 使植栽生長不受阻
配合鳥類生活習性 於岸邊設置休息停留點 綠色廊道空間 結合自行車道 串聯台中自行車系統
階梯式草坡 提供較動態活動 生態跳島以減緩流速 同時提供生物棲息空間
36
明高級 私立大私立大
口袋型鄰里公園 以土丘作為視覺及空間的阻隔
大智路
曲型交行集空間形 以透水性鋪面作為自行車停放空間
於河岸邊設置沙地 形成鳥類沙浴場所 保留自然邊坡 作為翠鳥巢穴 觀景空地、出入口 北側入口設置緩坡 打造無障礙空間
學級中學
路
畫道
計 都更
於動線底設置賞鳥牆 作為人類最後活動空間
七巷
七四
段 路二
中興
將鄰近校園圍牆改以柱立式圍牆 以增加視野開闊性並將綠意延伸
鄰里生態教育公園 導入濕地意象裝置藝術 設置小型教育空間 35
緊湊城市 / 以緊湊的城市形態來有效遏制城市蔓延,保護郊區開敞空間, 減少能源消耗,併為人們創造多樣化、充滿活力的城市生活。
緊湊城市
城市風廊
多元空間
38
花園城市
網絡串聯
37
課題&對策
/ 課題一:基地內住宅不符規範,導致建物密度過高、視野感受不佳。 / 對策一:重新整合劃分住宅空間,改善建築形式。
/ 課題二:基地內部因建物密集,導致許多陰暗狹小巷弄產生,公共空間及綠地不足。 / 對策二:利用建物退縮及容積轉移,創造公共綠地空間,改善住民生活品質及安全。
/ 課題三:基地位處中繼點,周圍基地多已發展,商業重心轉移,基地沒落。 / 對策三:活用空間導入新穎使用機能,如:住辦合一、青創行為,活用徒步空間。
/ 課題四:基地周圍藍綠帶資源豐富,該如何串聯? / 對策四:於藍帶周圍設置河濱公園,基地內則以微型公園串連綠意,透過綠園道連結 基地外部綠帶。
40
計畫緣起
台中市舊市區是台灣第一個進行都市計畫的城鎮, 基地面積約23公頃,位於旱溪排水旁,周遭鄰近眾 多學校及綠園道;如今透過縣市合併、旱溪排水大 康橋水岸計畫機會,重新調整土地使用模式,結合 既有都市紋理與機會,賦予基地新樣貌。
台中車站
基地定位
優質住宅聚落 / 基地位於三大節點交集處,地理位置優異,居住方 便但因聚落老舊,衍伸許多不便,期望透過本次規 畫打造優質的住宅聚落。
N
中興大學 大里商業區
使用者
基地分析
自然 / 基地位於大康橋計畫之範圍內,位於大里區祥興里, 鄰近鳥竹圍公園、228公園、大明高中以及東光綠園 道和興大綠園道,周遭多以學校、住宅區及綠地為主。
現況 祥興里人口發展
163
106年
人文 / 本基地人口逐年穩定成長,預估未來人口成長至一萬 人本基地65歲以上人口佔全區5%,在未來有高齡化 趨勢,期望透過規劃設計,導入青壯年人口,增加 社區生產力及活力。 使用者 / 基地內部使用者主要分為學生族群、一般家庭以及高 齡人口。透過現況、活動行為以及實際需求等調查, 總結以下各族群之需求。 39
需求
2443
128
103年
109
100年
0
8065
2408
7987
2385
1000
2000
3000 老年(60-79)
7618 4000
5000
青壯年(20-39)
6000 總人口數
7000
8000
9000
機能分區
活動據點空間
高齡友善空間 養老中心、活動中心
家庭住宅空間 透天社區、華廈大樓
民間信仰空間 原有廟宇、聚會場所
平面停車空間 收費停車、大眾交通站點
社區河岸公園 親水活動、休閒遊憩
青年聚落空間 活動廣場、住辦合一
醫療文教空間 社區診所、文化廣場
園道商業空間 生活雜貨、餐飲店鋪
舊河道生態公園 河道保留、生態營造
社區綠色廊道 綠帶串聯、城市風道
42
規劃構想
西元80年代開始,台中市規劃了大量的都市計畫區,卻忽略了台中市原有的文化及都市紋理, 忽視了河流遺忘了綠地,形成「市區空洞化、縣區邊緣化」的問題。 本次設計的計畫目標即是打造一座「緊湊城市」,防止都會區的無限蔓延,確保農地農用;改 變居住模式,完善區域機能,以提升生活品質;建立大眾交通網絡,期望減少汽機車廢氣排放 以緊湊城市為中心主軸,提高建物樓層,改善空間擁擠問題,同時增加公共空間面積;透過城 市風廊、多元空間、花園城市、網絡串聯四大目標達到更好的生活品質。
緊湊城市
城市風廊
多元空間
花園城市
設計手法
41
網絡串聯
+10
5F
7F
放鬆閱讀區
藝文展覽區 7F +115
+10 7F
極限運動區
展演舞台區
+0
-115
-160
+10
6F
+10 7F
機能分區
交流聚會區
市集廣場區
6F
+10
-250
半室外藝文展覽區
上提式舞台空間
設計構想 休憩座椅
下凹式舞台空間
作為基地內部中心園道,及河岸園道的交會節點, 同時又因基地周圍各級學校眾多,外居及通學學生 多穿越此地,所以本次設計將此區定位為青年聚落 ,透過空間的多元使用及機能導入,打造出一個充 滿活力的交流空間。 以三角形作為設計元素,代表著不同的使用族群, 代表著不同的使用機能。以舖面做為引導進入內部 三角區域;因建物排列方式形塑出了三角空間,透 過舖面幾何形的重疊及圍塑達到交流互動的意象。
A
A’
B’
放鬆閱讀區
交流聚會區
B
展演舞台區
極限運動區
樹下交流空間
建物周圍綠化
中心園道
假日市集攤販
藝文展覽區
舖面材質變化
樹下休憩空間
44
市集廣場區
生態教育公園,保留舊有河道,塑造生物棲地。 社區信仰中心,與看護中心緊鄰, 以便居民及社區團體舉辦活動。
社區停車空間,設立於基地邊界, 以減少車輛進入住宅社區。
社區河堤公園,為藍綠帶交會點, 串連至南門里後花園。
商業園道廣場,集結日用品及餐飲店家, 形成小型社區商圈,成為社區生活節點。
社區文教空間,結合補教、 圖書及演講空間等機能。 青年聚落,結合住、辦及商業性質,創造交流互動空間,為社區帶來活力及創意。
集合透天住宅,打造舒適優質的居住環境, 透過空間共享,達到交流互動之行為。
帶狀廣場,可做為平日休閒散步使用,同時也可成為市集舉辦場所。
43
2015 - 2017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