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誌海 185台11
FM97.5 快樂聯播網高雄快樂台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補助
內埔鄉水門村 馬幫
在雲南與中南半島諸國的邊界,一條條「因茶而 盛,為馬而生」的古道,自唐代興盛至今,已擁有 2000年多的豐厚歷史,而造就這些藏漢千年紐帶的 茶馬古道,正是成群結隊的馬幫。多少世紀以來, 他們穿越山林,渡過險江,千里跋涉,以馱馬群運 送貨物,從事商貿,各個身懷絕技,更是使命必 達,彼此間講究信用與義氣。馬幫在清朝開始最興 盛,直到抗戰時期,更因為日軍掌握了東南沿海的 對外港口,而成為中國大後方補給的支柱。直到滇 緬公路開通,改由汽車運輸,馬幫才功成身退。
位於內埔鄉水門村的一間批發原住民工藝品的 廠商「馬幫」,他們秉持著雲南馬幫的理念,秉 持嚴謹的文化意識與架構,期許自己成為一位 文化的傳播者,透過「工藝」,將族群文化發散 到各個角落,將文化理念傳送到每一位消費 者。安馬路,是一位來自霧台鄉神山部落的魯 凱族人,從事原住民傳統工藝已有三十三年的 經歷,原來是在北部工作,後來返鄉回到熟悉 的故鄉-屏東縣內埔鄉水門社區,成立了一家 經營與推廣原住民工藝文化的「馬幫」。 「馬幫」以自身文化底蘊為發想,拆卸傳統與新 世代的藩籬,在經營的理念上,在乎的是「品 質」,包含商品與文化的詮釋,因為當講究了 品質,減少了誤差的產生,才能更精準的將文 化理念傳達與推廣給每一位來到馬幫的客人。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台東市富豐社區 石山部落
石山部落,也為富豐社區,阿美族語稱為「kakawasan,聖靈聚集」的地方。 台東首家原住民品牌實體商店「石山部落」在台東糖廠開幕,石山部落發展編織有成,希望能發展為編織 村。而月桃編織,是製作生活器物上最便利的原料,吸取充足陽光的月桃,編織月桃容器時散落一地的 邊屑,以部落婦女的編繩天賦和信手捻來的靈感,製成帶有質感的月桃帽及各式文創商品。但近年稻草 注連繩獲得日本人注意,也開始下單訂購,讓社區逐漸發展出象徵不同意義的注連繩御守(護身符)。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泰武鄉佳平村
佳平村位於泰武鄉的中心地帶, 在村口路旁有隻巨大的手,好似歡迎的指引著來到此地的遊客。
泰武鄉佳平村,是一處185縣道上的排灣族部落,東鄰泰武村,西與萬巒鄉赤山村相界(185治山公路旁 上山),南界武潭村,北鄰萬安村,而佳平村是泰武鄉的中心點,也是全鄉的行政中心。因舊址山崩士 地流失,所以於民國42年,遷到現在位置。佳平村分兩個部落,一為佳平部落,二是馬士部落。 佳平部落,有一件現今已是被列為國寶,從佳平 舊社就有存在歷史的「Zingrur頭目家屋祖靈柱」。 當時,在頭目家屋內有Muakai四面木雕祖靈柱的 側柱,代表著女性祖先。隨著佳平族人們的遷 徙,祖靈柱也跟著離開舊佳平。當族人們經過一 處 名 叫 tjuluquyai 的 地 方 , 因 該 處 地 理 環 境 不 佳,差點造成當時族人們的傷亡,所已決定將祖 靈柱後方拋除帶至新部落。 後來,這一根祖靈柱被古董商買走,直到民國45年被中研院購入收藏,祖靈柱還曾經到國外參展。民國 101年,Mulitan祖靈柱正式核定為國寶,隔兩年,政府想要將Muakai祖靈柱列為國寶,但族人緊急 召開部落會議,因為其祖靈柱為女性祖先,最後決定以台大人類學博物館迎娶祖靈柱的方式,進行國寶 婚禮,結為親家後。所以每年收穫祭時,佳平部落都會讓成年禮的青年到博物館向muakai稟告,邀請 她和臺大親家們一起參與祭典。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台東都蘭 蘭調織女
在阿美族社會中,採集不僅止於生活,更是聯繫部落日常的重要角色、族人與大自然對話的平台,透過 共享採集的收穫,情感交流在其中蔓延、堆疊,積累成為這支海洋民族的族群底蘊。因此,蘭調織女期 望藉由工作坊結合採集文化以及美學,透過手作來激盪靈感,將採集精神延伸至現今的日常生活。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三地村工藝坊 阿蕊服飾工作室
靈感來的時候,我就一定要馬上把它做出來 我第一次做那個屏山教會的團服,都可以,因為如果你沒有摸索你就沒有辦法做,可是感謝上帝我每天有 透過禱告,神啊!你要給我這個工作,我還要照顧那多人,我要給小孩子讀書,我就很認真的在做,我每 次在睡覺時都有靈感,靈感來的時候,我就一定要馬上把它做出來。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賽嘉部落工藝創作 卡瓦路安工作室
女人要認命,手除了睡覺, 不能休息,手不能停! 以前我也在做手工藝,吃的是白天做,可是晚上 六點到十點好了,四個小時時間你要一直玩嗎? vuvu說:『女人要認命,手除了睡覺,不能休 息,手不能停!』所以,我白天就做吃的,晚上 做手工藝,這樣每天做三個小時好了,一個月就 有很多作品了,所以不要以為那幾個小時很短, 所以vuvu說的沒有錯,你看我那麼乖的聽話。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文手青年 何子召
vuvu
白鷺部落青年
能 眷 顧 我 在 未 來 一 切 順 利 , 包 括 接 下 來 的 文 手 儀 式
子 要 去 扛 這 些 責 任 , 所 以 就 覺 得 我 逃 不 掉 那 種 感 覺 。 當 然 心 中 也 祈 求 天 上 的
己 很 像 逃 不 了 這 個 宿 命 , 就 是 你 接 下 來 要 接 受 的 是 一 個 很 大 的 任 務 , 這 一 輩
其 實 當 紋 身 師 傅 拍 下 去 的 那 一 刻 , 我 就 哭 了 , 但 不 是 因 為 很 痛 , 而 是 覺 得 自
其 實 當 紋 身 師 傅 拍 下 去 的 那 一 刻 , 我 就 哭 了 。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望嘉部落波拿波帝餐酒館 veneng 其實辦一場部落的音樂會, 也一直都是我的夢想之一。 其實我們波帝之前都會辦一些小型活動,而過了一段 時間,就覺得好像可以再辦一場更大一點的,讓部落 都可以來參加,不管是ina、ama都非常歡迎,而不 是只有喝酒,還可以有展現才藝的舞台或平台,其實 當時也有一些負面聲音,但感謝主當天是很平安圓滿 的落幕。其實辦一場部落的音樂會,也一直是我的夢 想之一,在一個很好的場地,很好的氛圍,很好的星 空,配上一杯美酒,這真的是一個很美的地方。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古樓部落藝文工作 賈比恩畫畫小空間 黃皓哲
有一種想要把這些傳承下去的精神,透過創作保留或紀錄在地文化故事。 其實發現自己真的過去可能會覺得了解很多,但再去更深入了解會發現,其實每一個部落的故事都還可以 再更細分,甚至有一些沒有看過的圖騰,創作反而會讓我更對文化蠻好奇的,現在自己也都有在教學生, 不會像過去可能是個人的使命感,現在有一種想要把這些傳承下去的精神,透過創作保留或紀錄在地文化 故事。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泰武部落吾拉魯茲曼工細活 莊曼菁
希望能夠傳承, 因為現在會工藝的年輕人真的很少。
希望能夠傳承,因為現在會工藝的年 輕人真的很少,尤其是我們現在搬遷 到平地,希望說不要因此而忘記了傳 統,也包含傳統工藝這一塊,不管是 木雕,或是鉤織編織、珠繡等,都希 望可以透過我跟奶奶這樣互動方式傳 承,當然如果有年輕人有興趣我也很 歡迎,因為我之前有在青年會免費開 課,也希望說如果你喜歡就可以自己 做,因為我教你們,然後你們會了, 當然就可以自己做了。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新來義社區部落髮廊 Asai
因 為
部 落 是 我 的 開 始
Patagilj (開始)美學沙龍,開始,是因為部落是我的開始,不管是生長還 是生活,都是從部落開始,我想從patagilj去延伸到每一個人,另外一個意 義就是開始了,開始用頭髮了,也會比較好記,其實也是一種人生另外一個 階段的開始,就是創業開美髮沙龍。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義林部落原裳工作坊 河蘭英
過去傳統用來製作生活用物之外, 當有遠方親戚或朋友來訪留夜時也會提供草蓆。 月桃,除了是過去傳統用來製作嬰兒籃、置物盒、草蓆使用之外;過去,當有遠方親戚或 朋友來訪留夜時也會提供草蓆,以表示禮貌跟尊重,沒使用到時就會放置爐灶上用煙燻方 式以防潮濕發霉。另外,以前結婚時會有一個傳統儀式,叫做pasaseljudj,不分階級, 像是漢人新婚入洞房,當晚新婚夫妻床上就須放置月桃席,那就叫做pasaseljudj。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平和/比悠瑪部落青年會 ljaucu
青年會要學習的傳統知識,還是源自於部落村莊裡面。 我們在部落,每家每戶如果有說有什麼地方需要幫忙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包花婚喪喜慶或是說鄉運、 豐年祭的活動,其實都會有青年會參與,有需要幫忙的我們就會一直出來,我們青年會要學習的傳統知 識,還是源自於部落村莊裡面,當然不是我們自己就會了,部落裡到處都是老師,有時也會辦課程來學 歌謠或是架設tapaw(工作寮),還有一些手工藝木雕,還有鼻笛。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瑪家村嵐雲綠海山居風格館 lanpaw 瑪家村嵐雲綠海山居風格館 lanpaw
嵐雲綠海山居風格館,其實在莫拉克風災那一年在山上成立的,大概位在海拔1058公 尺,當時在那經營了大概五六年,隔年我們就搬到子禮納里,大概三年後就慢慢的移到 以禮納里為中心,跟過去差不多,我們都做一些咖啡園的導覽,或者介紹一些遊客到我 們源部落瑪家去露營,所以也有安排一些生態的導覽。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吾拉魯茲泰武部落吾藝良品 召集人 莊曼菁
透過這個平臺,可以規劃課程或是體驗,讓部落村民一起來做跟學習。 因為其實現在學傳統工藝的年輕人不多,而且學習這些傳統編織或是傳統珠繡的人才,開始偏向了老年 化,那年輕人不是說沒有興趣去學,只是沒有一個管道或機會可以去碰這些傳統工藝,所以想說成立品 牌,就可以達到傳承理念,期待可以透過這個平臺,我們可以規劃課程或是體驗,讓部落村民一起來做跟 學習,更可以達到文化傳承的效果。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大後部落瑪妮的好料 廖莉華
我都是很用心在料理, 因為我就是想要回到以前大家一起共食的那種氛圍。 會喜歡料理,是因為想到以前都是大鍋飯,例如搖搖飯,這都是有典故跟規矩的,你只能 吃自己範圍內的,不可以跨越到別人那裡,我就想到以前小時候的我們,就是這樣吃飯 的,家裡的火是不會熄滅的。這也是我開店想要傳達的理念,或許,我做的料理不見得是 最好,但我都是很用心在料理,因為我就是想要回到以前大家一起共食的那種氛圍。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萬安村青年會 LJAUCU男副會長 AGAV女副會長
不要分你我,只要我們都是萬安村的人,就是要一起為這個部落付出行動。 因為我們青年都是部落裡面的力量,也是部落未來的力量,我也是蠻常講就是年輕人是部落的心臟,一旦 這個心臟停了以後,這個部落就沒有了活力。所以是真的很希望大家一起動起來。不要分你我,只要我們 都是萬安村的人,我們就是要一起為這個部落付出行動。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來義鄉部落蔬店 苑欣ivatj
其實部落蔬店它有一個前身叫做「部落小農田園」 其實剛開始部落蔬店,像是今年是第三年,其實部落蔬店它有一個前身叫做「部落小農田園」,剛開始是 ina(排灣族語,女性長輩稱呼)跟ama(排灣族語,男性長輩稱呼)就是老人家他們在經營,但其實 當時協會拿到的人力其實是不足的,直到我們在這幾年拿到勞動部計畫才成立「部落蔬店」品牌,那有資 源、設備,又有人力注入,其實部落蔬店在創始初期還算是蠻順利的。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南和村 部落獵人 王長治
是部落獵人 也是生態保護者 他說到:「靈媒祭祠中對於排灣族常獵之四 大動物,山豬、山羌、山羊、水鹿等也有特 別的稱呼。」2017年來義鄉通過成立了合法 的狩獵協會與南和英雄會,除了是讓狩獵回 歸部落自主管理,並與屏科大的合作,在山 中架設攝像機紀錄、統計與觀察動物生態, 得知傳統狩獵並不會使動物減少,反是透過 傳統文化平衡了族人生活環境與自然生態。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青葉部落Pasakene創意工坊 巴俊傑
我來自青葉部落,所受的文化教育就是在來自這個家和部落 當初設立工作室工坊,是因為我們在做遊程設計,由於旅遊業者無法核銷協會收據,基於此就成立了工 坊,也代表未來將要推廣部落觀光,就是這麼簡單的理由。而說到Pasakene,是我們自己家的家屋 名,而會用家屋名Pasakene做工坊品牌,是因為我們認為所有東西都是由從家庭教育出發,就像是我 來自青葉部落,所受的文化教育就是在來自這個家、這個部落,就沿用此概念創造品牌。
精彩專訪 7內 0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涼山部落黑色雋永工作室
找到精髓的主軸, 再去把理念表達出來。 我覺得策展算是我工作裡面蠻喜歡的, 但卻也是非常具挑戰性的,因為通常我 們策展前期會有來自四面八方的各種訊 息,可能是大家的田調資料,或是琳瑯 滿目的作品集,而策展就是要學會從這 麼多的資訊中找到一個精髓的主軸,再 去把這個理念表達出來。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排灣村桃布里文化創作空間 潘雅莉
將月桃葉和布料做一點點改變, 其他人或族群穿戴時也不會覺得突兀。
當時一直想說是否可以讓月桃跟其他異材質結合,讓每個人都可以使用月桃,那從小我媽媽在做傳統衣 服時我都會在旁邊看,所以多少就學會一些縫紉技術,後來想說試看看結合,沒想到還真的覺得還蠻美 的,就將月桃葉和布料做一點點改變,其他人或族群穿戴時也不會覺得突兀,而里就代表鄰里,也意味 著我成長的部落。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三地村部落美髮院 小莉姐
當初是為了玩玩,只是為了討生活,美髮界就是什麼人都可 以,也因為當時興起了很多店家看起來好像比較有出路,所 以我們就走上這美髮界了。
當時是成群結隊和四個好姐妹一起北上,當 時完全沒有美髮基礎,而是因為被工廠革職 後看到路上很多髮廊在店徵人,所以我們一 試就真的進去髮廊工作,也就這樣踏入了美 髮界。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佳平部落舊式咻掰文創 Ariv
部落喝酒前都會習慣對著旁邊的空氣點三下感謝祖靈 希望透過餐桌,分享給大家食物的味道差 別,感受在地文化藝術內容,在這個餐桌 我們有帶入排灣族飲酒文化,我們在部落 喝酒前都會習慣對著旁邊的空氣點三下 (palisi祭祀)感謝祖靈,也是每個朋友 來體驗餐桌計畫都會跟他們說,透過這個 動作,以表感謝這塊土地,我們才有漂亮 的場地,有森林,有農作物,有桌上的這 些食材,要帶著感恩的心來完成今天所有 的行程。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高見部落文化工作者文物維護員 范瑤
地方館成立很重要,不要再把自己當作是僅此文物展現 地方館,對於部落或是地方,是一個很重要的存在,臺灣有那麼多國立博物館,但展間物 件哪裡來?也都是從部落裡,所以地方館成立很重要,不要再把自己當作是僅此文物展 現,而是要思考如何把部落文化或文物在這空間裡展現的淋漓盡致,這很重要。期待未來 有一天有原住民博物館的成立,而地方館對大館來說,絕對會是一個很重要的據點。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高見部落南和村青年會會長 BAUBU
部落的工作或傳統技藝, 其實說沒有人願意接下嗎?有時真的就是沒有人。 我認為,青年在部落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因為畢竟現在很多青年他們開始進入社會,還 有可能他們都已經成家立業,家庭需要照顧,需要賺錢,所以部落的工作或傳統技藝,其 實說沒有人願意接下嗎?有時真的就是沒有人,所以青年會在這部分就佔了非常重要的角 色,需要做中間協助,當然也包含了部落的一些傳統工作。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威梅兒視覺婚禮設計 威哥
在成立時,剛好處於一個時代交界的點 其實我們威梅兒開始成立時,是處於銜接階段,因為母親年紀大了,無法再應付繁重的工 作,再來年輕人對於婚佈樣式也開始有了轉變,要隨時地去跟進,所以在成立時,剛好處 於一個時代交界的點,大概歷經了一年時間,才開始換我跟我的另一半繼續做婚禮佈置, 所以說我的團隊真正有幾個?其實只有兩個人。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比悠瑪部落文化實踐者 瑪瓃姿
如果我們可以留住的,我會盡量努力留住,留著給你們參考。 這幾年,我看到很多年輕人開始會問我關於一些文化的東西,或是母語怎麼講,或問一些文化的背景,其 實這些對我來講都是很開心的事,因為我原來擔心我們做的這些會沒有人可以接續,可是並不是,反而越 來越多人開始對自己的文化脈絡有興趣去探討,我很欣慰,所以我當然會鼓勵青年繼續做。如果我們可以 留住的,我會盡量努力留住,留著給未來的你們參考,這也是我目前這麼努力要記錄的原因,只為了讓後 代有可以有參考的資料。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三和村玲食起憶 翁香玲
以前曾在來義開過早午餐店,因為受到八八風災影響才不得 已到外面工作,但內心一直有個聲音:『我一定還會東山再 起!』所以不斷地在廚藝上精進,但因疫情被原公司裁員, 回到部落後臨時起意就開了這間店。
玲,因為我的名字有玲;食, 也代表零食的意思;憶,是因 為做餐飲的起源來自於來義 村,也算是回憶那裡的朋友, 就用了同音字,就有了『玲食 起憶』這間店。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三和村小農餐桌 Muni
原住民的味道 可以幫助跟豐富大家的餐桌,你不用特地去買一個火車票或坐飛機只為了一 個香料,你就可以選擇在地,當然這樣你也幫助了原鄉傳統農耕的延續,因 為最怕就是當這些老農等到他們都不想種或沒力氣種時,就沒人要接這些傳 統農耕。那如果沒有人做這些農耕,未來你就吃不到這些傳統食材,那不是 就太可惜了,我們排灣族幾千年留下來的智慧就真的消失了!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德文部落86PALIW德文咖啡 小農 盧新民
部落的咖啡產業好像沒有什麼年輕人想要投入,這也是我所看見的。 其實咖啡是這樣,你剛剛種的咖啡它的生命力很好,但越長到後期產量就會越少,因為這時會需要靠施肥 增加產量,畢竟食物也要吃飯啊!所以我在種植會比較傾向於施肥耕種,但我們部落的老人家比較喜歡的 是採自然栽種,他們常說我年輕,但我也五十歲了,再過十年就六十歲了,在部落的咖啡產業好像沒有什 麼年輕人想要投入,這也是我所看見的。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古樓部落廚房自然霆沅 旖邦
我們也是沒有想過會想要做小農餐點,但是當時碰上古樓收穫祭,社區理事長他跟我們講說就試著做 看看嘛!因為我們其實本來就有在做cinavu、valeng,之前還有valeng湯圓,所以他認為我們應該 可以,剛好現在都走自然食材,也可以讓大家都來認識我們原住民餐點啊!所以當時我就跟我媽講說 那我們做看看好了,如果覺得可以的話,所以我們就這樣開始做了。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禮納里社區伊霖苑民宿 柳金福
大自然就是我們原鄉部落的優勢 我們要用心去經營跟規劃,讓遊客感受在地用心經營規劃的地方,因為許多遊客上來無非 就是享受大自然,而大自然就是我們原鄉部落的優勢,我們只要稍加整理,把我們自己原 有祖先留下來的環境去整理規劃,讓遊客有地方享受部落人文及景觀風情和住宿,這就是 我們原鄉地區發展的契機。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丹林部落屏東縣原鄉農產文化社區合作社 石天月 合作社命名才會除了有農產,也包含了文化及社區。 當初是幾個社員平常看見耆老種植的農產,都沒有平臺可以銷售,所以常會看到他們自己去部落銷售,或 是拿到菜市場自己賣,其實很辛苦,我們就開始想說是否有一個銷售農特產的平台,這也是當初設立的目 的。當然不是只有農產品,也包含所有的工藝文化,所以合作社命名才會除了有農產,也包含了文化及社 區。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丹林部落農特產業 合作社經理 石天月
我們的小農需要很多的協助 我們的小農需要很多的協助,比如說輔導種植,更希望他們能夠有意願去種植,因為現在有的老人家都慢 慢的減量種植,因為種多也沒有人力可以照顧,基於此我們也很期待將來有更多意願學習或喜歡農耕的族 人、小朋友或青年們加入,我們都願意給予輔導協助,跟著老人家一起耕種及學習,或許可以把這些轉換 成就業或創業的一個機會啊!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都蘭部落 米麻岸工作室
米 麻 岸 ( Mima'an ) 中 文 意 思 叫 做 「 做 什 麼 」 , 我 們 工 作 室 的 成 立,除了是展示摩登感五顏六色的色球、拖鞋及女性飾品,也希望 讓大家看見阿美族是喜歡「美、漂亮」的族群,而更深的用意是期盼 能放送出「米麻岸(Mima'an)工作室」真心的召喚—「你來,看 見我的工作室,就知道我在做什麼(Mima'an),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長光部落 三個男人
「想回家卻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很矛盾的心情。」 這是部落年輕人對於回家的掙扎,近年來漸漸有人回到原鄉,激起 他們不斷思考家鄉的課題。在這些充滿想法和勇氣的男人女人裡, 那三個男人,用海岸阿美族的文化與記憶給了大家一趟難忘的長濱 體驗,木訥的嚴季陸說:「不只是我們三個男人,我們希望長濱未 來能有三個四個五個...很多男人女人一起回家。」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貓公部落 豐濱社區發展協會
聖 山 腳 下 的 貓 公 部 落
聖山腳下的貓公部落仍保留深 刻的青年制度文化、神秘的歌 謠樂舞及豐富的手感技藝。近 年為維護及保留部落傳統生活 文化,致力推廣深度文化體驗 遊程,希望透過體驗遊程帶動 部落族人維持傳統生活文化, 讓更多人能夠透過親身體驗來 深入認識貓公文化。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卡大地布部落 饒愛琴伊命工作室
感 受 大 自 然 給 我 們 的 木 頭
20多年來伊命都以漂 流木創作,作品有對 土地的關懷,也有純 粹的抒發,「漂流木 可以呈現的面相還很 多。」伊命說,他的 夢想是希望有一天能 成立「漂流木學校」, 「讓大家都可以來這 感受大自然給我們的 木頭,來這裡學習認 識漂流木。」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比西里岸部落 PAWPAW鼓樂團
用帆布拉成鼓皮 漂流木作為鼓座 在部落入口處一棟兩層樓高的建築,裡裡外外 都是「羊身影」,這裡就是部落的文化中心,也 是寶抱鼓孩子們聚集地;一開始是由基於突發 奇 想 將 部 落 常 見 的 浮 球 ( 阿 美 族 語 稱 PAW PAW ) , 用 帆 布 拉 成 鼓 皮 、 漂 流 木 作 為 鼓 座,寶抱鼓就此誕生。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比西里岸部落 法樂海風味餐廳
從食物故事認識台東文化 台東,對你來說是什麼印象呢?是開闊的山海、溫暖的人情,還是道地的美食呢?依著高 聳海岸山脈、面對太平洋的台東,孕育了豐富的部落文化,其中包含了傳統習俗、服飾, 以及最吸引人的「食」文化。從料理的食材、烹煮過程、菜色擺盤,都可以看出部落在地文 化的深藏蘊含,這次我們要說的是「食物」的故事。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都歷部落 都歷海洋教室 T.O.S
也 知 道 要 如 何 在 山 海 間 採 集 生 活 所 需 要 。
對 我 來 說 , 山 跟 海 都 有 自 己 的 名 字 ,
也 沒 有 路 名 , 但 在 我 們 族 人 心 中 。
東 海 岸 的 山 林 與 海 洋 , 它 沒 有 路 牌 ,
山 跟 海 都 有 自 己 的 名 字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都蘭部落:INA 手作毛線檳榔鞘工坊
阿美族, 真的是一個 很愛"美"的 民族 說到我們阿美族,真的是 一個很愛美的民族,喜歡 把繽紛的顏色點綴在服飾 與空間中,也擅長利用天 然素材來製作器物,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港口部落 莎娃綠岸文化空間
這間工作室,對我們來說算是一個無價之寶 莎娃綠岸苧麻編織工作室是父親親手打造留給我們的,這整棟屋子完全沒用任何一根鐵 釘,是以傳統工法的拼接方式,不過其實父親離世後也已經失傳了,所以這間工作室,對 我們來說算是一個無價之寶,勢必需要保存的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鹽寮部落 伊娜的部落廚房
成立於2016年,"伊娜"在阿美族語是母親、媽媽的意思 這些食材又再經過媽媽的巧手料理,多年來的家常菜經驗,結合原住民料理方式,為了滿 足不同的客人,所以我們也一直很努力的學習跟增加不同的菜色,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豐富部落 海岸咖啡體驗行程
帶海味的咖啡 獨一無二 那也是因為我們部落地理環境的特 性殊,咖啡果樹受海風鹽霧滋潤, 出產的咖啡帶點海味,所以在口感 跟層次也比較跟一般的咖啡不一 樣,帶點海的自然味道。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新社部落 光織屋 巴特虹岸手作坊
創 新 運 用
保 留 材 料 的 處 理 與 技 術 傳 承 ,
結 合 部 落 工 藝 師 持 續 將 具 有 原 質 精 神 的 Sanku 竹 藤 編 魚 筌 、 樹 皮 布 、 草 木 染 、 手 造 紙等古老手藝和在地素材,保留材料的處理與 技術傳承,創新運用為簡樸溫暖的當代藝術創 作、生活燈藝與空間環境裝置。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都歷部落 PAHANHAN。把夯汗
技 術 傳 承 , 創 新 運 用 為 簡 樸 溫 暖 的 當 代 藝 術 創
紙 等 古 老 手 藝 和 在 地 素 材 , 保 留 材 料 的 處 理 與
Sanku
作 、 生 活 燈 藝 與 空 間 環 境 裝 置 。
竹 藤 編 魚 筌 、 樹 皮 布 、 草 木 染 、 手 造
結 合 部 落 工 藝 師 持 續 將 具 有 原 質 精 神 的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小馬部落 小馬部落工藝家 林戎依
技 術 傳 承 , 創 新 運 用 為 簡 樸 溫 暖 的 當 代 藝 術 創
紙 等 古 老 手 藝 和 在 地 素 材 , 保 留 材 料 的 處 理 與
Sanku
作 、 生 活 燈 藝 與 空 間 環 境 裝 置 。
竹 藤 編 魚 筌 、 樹 皮 布 、 草 木 染 、 手 造
結 合 部 落 工 藝 師 持 續 將 具 有 原 質 精 神 的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巴布麓部落 亞銳創意工藝坊
著 部 落 的 故 事 。
的 繩 結 創 作 , 用 更 華 美 優 雅 的 姿 態 , 榮 耀 地 說
師 的 創 作 , 無 形 中 也 帶 領 自 己 重 返 穿 梭 , 以 新
結 繩 記 事 也 是 記 錄 部 落 生 活 要 事 的 過 程 , 工 藝
過 去 臺 灣 原 住 民 在 古 早 沒 有 文 字 紀 錄 的 年 代 ,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三間屋部落 三間屋實驗聚落
提供部落青年一個駐地創作、推廣藝文的舞台 以閒置的三間屋水泥預拌廠作為藝文創新實驗平台,提供部落青年一個駐地創作、推廣藝 文的舞台;也嘗試透過空間孵育部落的文化、生活和美學。 平時為在地藝術家Lafin Sawmah、Heidi Yip的藝術工作室,結合元智大學藝術與設 計學系所的社區工作,透過訪談工作紀錄三間屋部落的生活起居和點點滴滴,定期舉辦藝 術活動和課程,一步一步軟化、轉化過去象徵資本、工業的水泥預拌廠。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加路蘭部落 哈匿藝術工作室
提供部落青年一個駐地創作、推廣藝文的舞台 以閒置的三間屋水泥預拌廠作為藝文創新實驗平台,提供部落青年一個駐地創作、推廣藝 文 的 舞 台 ; 也 嘗 試 透 過 空 間 孵 育 部 落 的 文 化 、 生 活 和 美 學 。 平 時 為 在 地 藝 術 家 Lafin Sawmah、Heidi Yip的藝術工作室,結合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所的社區工作,透 過訪談工作紀錄三間屋部落的生活起居和點點滴滴,定期舉辦藝術活動和課程,一步一步 軟化、轉化過去象徵資本、工業的水泥預拌廠。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真柄部落 浪花蟹營地
台11線靠近海邊的浪花蟹營地。所以除了 是靠近海邊,景色也是很美,你來到這裡, 每天早上除了可以看到日出,還可以跟遼闊 的太平洋說早安,悠閒的在陽光沙灘旁露 營,吹著海風,還可以面向一望無際的海 洋。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
真柄部落:金剛山獨木舟基地
其實一開始回到部落,我一直在想,我可以 做什麼?思考了一段時間,那我本身就擅長 攝影,所以我想說是不是可以用這個專才結 合部落?用這樣的方式回到部落呢?
精彩專訪內容請至185台11山海誌Podcast平台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