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老師:盧澤彥 學生:謝侑達
序. . . . . . . . . . . 0 1 華江雁鴨公園. . . . . . . . . . . 0 5
Site analysis...........17 Issue...........23 Concept...........28 Program...........31
Content Plan...........32
序
生命源自於海洋,而陸地上縱橫交錯的河域網絡,則與人類文明及城市發展息息相關。 一座城市的發展,往往伴隨重要河川;如巴黎之於塞納河,維也納之於多瑙河,倫敦 之於泰晤士河等皆是。而人口近六百萬的大台北都會區,則有淡水河蜿蜒護衛。
01
一度,淡水河稠濁汙穢,如一灘死水。儘管政府單位屢屢提出河川整治計 畫,但至今效果依然不彰!隨著人為汙染大量進入河川、無法消化的大量 負荷以致淤積日益嚴重,每年伴隨颱風季而來的驚人雨量,往往釀成淡水 河沿岸低窪地區水患。在無力解決根本的汙染及淤積問題下,人們選擇了 「眼不見為淨」——光是台北市,沿淡水河域就築有十一萬一千多公尺的 堤防和六萬四千多公尺的護岸!
02
台北市沿淡水河域就築有十一萬一千多公尺的 堤防和六萬四千多公尺的護岸! 每天,往來環河快速道路的大量車流,觸目所及盡 是高聳綿長的水泥防洪圍牆,人們往往不覺牆外正 是與這座城市共生息的淡水河! 03
曾經,這條台北人心中永遠的母親河 是涵養這塊土地歷史與文化的生命之河 是人們懷想共同美好往昔的記憶之河。 究竟何時,可以清澈見底、生意盎然? 究竟何時,河堤護岸不再增高綿延? 究竟何時,防洪高牆不再遮蔽視線? 台北人在期待,淡水河也在期待。
04
Site
基 地 蘆洲市
三重市
新莊市
台北市
萬華區 板橋市
25°03’N, 120°28’E
05
華江雁鴨自然公園及其周圍概況
1.土地利用變遷 華江雁鴨自然公園位於淡水河河岸早期人口聚集、工 商發達的艋舺。這地方在台北市的發展歷史上意義深遠。 為了瞭解華江雁鴨自然公園在台北市發展史上的角色,以 下詳加說明此地方的土地利用變遷。 此地在清朝時期稱為「加蚋仔庄」,水源豐富,早期 為平埔族原住民--凱達格蘭人聚居處之一,有人認為「加 蚋仔」是平埔族凱達格蘭語「沼澤地」之意。由於加蚋地 區常年氾濫,其地就如同鄰近之中崙仔、龜崙蘭溪洲一樣 原為新店溪的溪中沙洲,地勢相當低窪,土質多為砂質 土,只適合種植旱作。土地以種植甘蔗、蔬菜、蕃薯、花 卉等旱作物為主,供應艋舺、大龍峒、古亭等市鎮聚落所 需。(周素卿、高傳棋,1996) 自民國 41 年起至民國55 年,台北市在此15 年間人 口增加迅速,增加率方達75.5%(表4.1),而雙園區更達 115.9%,居全市第二,僅次於松山區的133.0%。由此可 知,民國40 及50 年代台北市發展迅速,大量人口移入, 而又以松山、雙園區人口增加最速。人口增加,對宅地和 工廠用的地需求也增加,為保障居民生命及財產的安全, 而在淡水河開始興建雙園堤防。 雙園堤防興建後對堤外土地利用的影響,根據顏金良 (1969)於民國57 年11 月的實際田野調查,當時堤防外之 河灘地本為不宜利用的土地,但基於台北市區人口日漸密 集,對土地及新鮮蔬菜的需求殷切下,此地河灘地上已開
發的菜園,多採取精耕和複種的方式,如在一片長三公 尺、寬二公尺的土畦上,可同時栽種蔥、小白菜、芥菜、 蘿蔔等四、五種之多,當地菜農每日黎明至菜圃採收清洗 後,於清晨八時許送至附近市場出售。當時古亭、廈門街 菜市場均可看到這些亦農亦販之菜攤,而從事菜園耕作 者,大多為原居住市區邊緣出賣勞力貧苦人民。(高傳棋, 1997)
民國67 年雙園區河堤外佔地近73 公頃的耕地幾乎全 面種植蔬菜,一年中蔬菜複種收獲面積高達266 公頃。雙 園區於民國54、61、67 三年都是全台北市蔬菜生產最多 的地區。當時雙園區堤防外的蔬菜栽培堪稱為全市最集約 的地區。 雙園地區濱臨新店溪堤防外共計約154 公頃之河川地的土 地利用情形,包括:初級產業使用地、未利用荒地、公設 倉儲使用地、遊憩使用、服務業使用及臨時建物使用地, 而其中初級產業中以農業使用面積居首(89%),其經營方 式為「單一蔬菜型」,冬季種芥藍菜或高麗菜,夏季則以 扁蒲、絲瓜、冬瓜等瓜類及空心菜為主。而此時期蔬菜的 種植也因靠近堤防內萬大路底的台北果菜批發市場在民國 63 年正式營運,而使價格看好,更鼓勵了當時專業化單 一作物的經營型態。夏季作物的選擇是考慮瓜類產期在颱 風季節前而甕菜不怕水淹生長快速。蔬菜園形成當時雙園 堤防外至對淡水河對岸板橋江子翠一帶最主要的景觀,也 是台北市主要的蔬菜生產地。
06
民國 52 年至60 年,政府將此地區一些軍眷或貧民住 宅區改建成五樓、小坪數(8 至18 坪)的國宅,吸引許多人 移入;再加上民國61 年台北市政府在行政院主導下,在 此地區推動「萬大計劃」及「巷清計劃」,大幅開闢新 路、擴寬巷道,由於市民休閒空間需要的迫切,民國76 年起台北市政府以二百億元徵收位於雙園堤防外約45公頃 的私人用地準備興建華中河濱公園,於78 年開始動工, 82 年完工。河濱公園開發後,沿岸因遭填土導致地形趨 於整齊單純化,濕地遂被破壞。(高傳棋,1997) 民國 81 年,台北市行政區調整,雙園區與貴陽街以 北的「西門」和以南的艋舺合併成為「萬華區」(周素 卿、高傳棋,1997)。民國82 年11 月正式公告核定「台 北市中興橋、華中橋野生動物保護區」,於民國85 年1 月 正名為「華江雁鴨自然公園」,至民國86 年將保護區自 新店溪上游延伸至永福橋,並更名為「台北市野雁保護 區」。
2.華江雁鴨自然公園現況簡介 華江雁鴨公園位於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設立的台 北市野雁保護區之內,其豐富的濕地資源,吸引許多鳥類 棲息、覓食,除為野鳥保護區外,亦是市民休閒活動的好 去處。 淡水河為台灣地區第三大河,發源自雪山山脈,河域 流經台北、桃園、新竹三縣,並貫穿台北市區,流域面積 超過二千七百多平方公里。其自永福橋以下河域,由於 主、支流交會及出海口海流潮汐等因素,使得流速變緩, 造成河流中大量泥沙淤積於此,因而形成廣大的沙洲濕 地。沼澤濕地中蘊含大量的有機物,有利於軟體動物、節 肢動物、甲殼類及魚類等之繁殖,豐富的水生動植物提供 鳥類穩定的食物來源,吸引大量鳥類前往覓食棲息。 近二十年來,由於台北都會區人囗不斷擴張, 過度都 巿化的結果,嚴重影響淡水河水質與動植物的棲息環境。 有鑒於此,民國86 年8 月15 日,台北巿政府為保護此地 之野生留鳥與候鳥及其棲息環境,特將原來已設置的「台 北市中興橋華中橋野生動物保護區」擴大範圍,從中興橋 至永福橋水域及光復橋上游六百公尺高灘地,面積共約 245 公頃,正式公告為「台北市野雁保護區」。希望能保 護此區域特有的生態景觀,並在不影響動植物棲息的考量 下,提供民眾戶外教育與休閒遊憩的機會。(李平篤等, 1996;台北市政府,1998)
07
保護區與公園發展
年 代: 1983年 保護區名稱:台北市中興橋華江橋候鳥 生態保護區。 備 註:範圍約70公頃
年 代: 1993年 保護區名稱:台北市中興橋華江橋野生 動物保護區。 備 註:依野生動物保育法,面積約為 200公頃
年 代: 1994年 保護區名稱:台北市中興橋華江橋候鳥 生態保護區。 備 註:將600公尺攤地納進,面積增 加為203公頃
年 代: 1997年~ 保護區名稱:台北野雁保護區 備 註: 1. 中興橋至永福橋水域內高灘劃入保護區範圍,面積擴為 245公頃。 2. 1998年華江橋溼地經IBA審核為重要野鳥棲地之一。 3.2007年華將濕地範圍擴大到大漢橋上游至大漢橋、新店 溪上游至秀朗橋,面積共650公頃,更名為大漢、新店濕 地,並定為國家級濕地。 年 代: 1996年 保護區名稱:台北野雁保護區 備 註:於保護區外設置公告「華江雁 鴨自然公園」
08
1860大稻埕開港
1963
1996
河堤興建
雁鴨公園成立
2010
20??
09
華江雁鴨自然公園的生態環境可分為:水域、泥灘沙 洲、草澤、淡水池及公園綠地等五類,將本公園依據資源 特性和保育需要而按照野生動物保育法之使用分類管制 區。(李平篤等,1996;台北市政府,1998) 核心區主要的濕地復育區,包括在華江橋下南北兩側 低水護岸工程所產生的高灘地,共約20 公頃;依水的循 環系統可再分為與河水相通的潮池生態區以及不與河水相 通的淡水池生態區。本區主要進行鳥類棲地的復育與維 護,不對外開放,以減少人為干擾所造成的影響。 緩衝區係為隔絕人類活動對野鳥之干擾,而在永續利 用區及核心區之間利用綠籬或阻絕溝加以隔離,並設置教 學園區做為緩衝地帶。本區不對外開放,只提供經申請獲 准之人士及團體進入以進行較深入的觀察或教學活動。 永續利用區係供親子休閒及賞鳥活動為主,設置有賞 鳥步道、賞鳥廣場、親子活動場等,提供一般民眾從事對 環境干擾較少之活動場所。
10
野生動物保育法 規定之使用方式
華江雁鴨公園規 定之使用方式
華江雁鴨公園目 前的使用方式
核心區
係為保護野生動物, 並供學術研究,而應 嚴格保護並限制開發 利用行為所劃分之地 區。
本區主要進行鳥類棲 地的復育與維護,不 對外開放,以減少人 為干擾所造成的影 響。
核心區兩端緩衝區功 能不彰,常有生態攝 影家或一般民眾進 入。
緩衝區
係指原則上位於核心 區周邊,以確保核心 區不受干擾破壞,並 容許有限度維持原土 地使用型態所劃分之 地區。
本區不對外開放,提 供經申請獲准之人士 及團體進入,進行較 深入觀察或教學活 動。
採用綠籬及阻絕溝之 緩衝區,颱風過後一 片零亂。
係指在無礙自然生態 平衡之前題下,容許 運用野生動物以獲取 其文化、教育、學 術、經濟等效益所劃 分之地區。
提供一般民眾從事對 環境干擾較少之活動 場所。
民眾在永續利用區進 行之活動,包括:賞 鳥、攝影、散步、慢 跑、騎自行車、打棒 球、踢足球及放風箏 等。
分區使用
華江雁鴨自然公園 分區規劃
永續利用區 核心區
緩衝區
永續利用區
資料來源: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
11
園內現況
使用者活動
使用頻率 Above one year 11.7% one year 6.8%
草澤+沙洲 44.8% 公園草皮 37.6% 硬舖面 17.2% 水池 0.4%
運動 45.2% 觀景 29.6% 賞鳥 18.4% 其他 6.8%
six months 19.9% a month 16.0% two weeks 13.1%
one week 23.8% every day 8.7%
台大森林研究所--陳玟瑾 2001/12
12
溼地與生物多樣性
1.濕地 世界溼地公約對於濕地的定義為:天然或人造、長久或暫 時的靜止水域或流動水域;淡水、淡鹹水交界或鹹水的沼 澤地、泥炭地或水域,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m的海 域;因此、濕地所涵蓋的生態系與環境特性相當多樣而複 雜、不同特性的施地蘊的生物多樣性與面臨的危機也有鎖 不同。
2.濕地的生態功能 (一)溼地與水文循環 淡水濕地由降雨、湧泉與地下滲水匯聚形成,水體或 從高往低流動成溪流,依序匯集成山澗、小支流、支流, 再匯流為淡水河、大甲溪等大河流而入海洋,完成水在淡 鹹水域與大氣層的循環;或是在低窪處聚水形成沼澤、埤 塘、湖泊等內陸溼地,對於陸地的水文循環有極為重要的 影響。 (二)蓄水與滯洪 蓄水是天然或人工淡水溼地的基本功能,提供人類飲 用、灌溉、發電、工業等用途的水源;蓄水同時,溼地其 實也扮演滯洪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水源調節樞紐。當暴 雨來臨時,湖泊、埤塘與河岸邊的泥灘草澤可以容納溪流 與河川順流而來的多餘水量,即使是平地的水田與山區的 梯田,都可以攔截容留可觀的水量,有效緩衝洪峰,減緩 下游水位暴漲釀成水災。
(三)涵養水資源 溼地是地下水源補給的窗口,經由各種途徑集結到溪 流、沼澤、埤塘與水田的,從溼地底層入滲到地層中,使 地下水脈得到補充而不至於枯竭。 (四)淨化水質 溼地具有過濾與淨化水質的功能,她的角色就如同地 球的“腎臟”。水生植物糾結的根系形成第一道過濾層, 對於分解水中的氨、氮,以及吸附某些重金屬物質,有顯 著的效果。濕地的底泥則是第二道過濾層。溼地的水透過 這兩層過濾而滲入地下時,便已經達到天然的淨化效果。 溼地對於受污染水質的淨化功能早已受到重視,目前包括 臺灣在內的許多先進國家已經開始嘗試以設置人工溼地的 方式來淨化污水。 (五)區域生態系統衡定維持 溼地對地下水源補充、土壤特性、水分蒸散、植物相 與動物相維持都具有關鍵性的影響。這些因子彼此間環環 相扣,互相牽動,共同構成了區域生態的特性與動態平 衡。因此,當溼地遭受人為的破壞而消失時,區域生態必 然發生劇烈的變動,區域氣候可能因為降雨量減少而變得 乾旱;而由於溼地消失,使得較喜潮濕的植物逐漸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耐旱植物,甚至可能因為環境變化過於劇 烈,使得植物相未及完成演替前,便因為土壤裸露而導致 土地退化甚至沙漠化。
13
(六)微氣候調節 溼地的水分蒸散,除了能補給大氣中的水量,使氣候 不致過於乾旱外;當天氣炎熱時,水分蒸散的過程從空氣 中吸收大量的熱能,還會降低環境溫度,而且除了天然溼 地,經過研究證實連水田都具有可觀的環境溫度調節能 力,無形中替人類減少了使用冷氣等的能源耗用。除了降 溫外,溼地水分的蒸散也適時補充空氣的溼度,使得環境 不致過於乾燥。
14
水生物種 挺水植物 因為有含豐富養分的泥土供應,這裡的植物豐富繁多。 觀察一下植物在肥沃泥土中求生的適應。植物為取得空間 而推擠,互相競爭養分及氧氣,以繁殖後代。挺水植物為 鳥類提供良好的環境,如藏身莖間的秧雞、棲於蘆葦叢的 鶯等。無脊椎動物經常在挺水植物的莖部結蛹,因此可見 它們的蛻和卵殼。蜻蜓、石蠶蛾和蝴蝶都會在這種生存環 境留連。
水燭
大安水蓑衣
沉水植物 這裡的植物受氧氣供應不足和低養分所限制。每種濕地植 物都具備演化而來的特徵,因此各物種均獨一無二。即使 是看來最微不足道的植物,背後可能也有一段教人著迷的 故事。沉水植物提供了一個吸引大量水池生物的水底環 境,同時為水中的生物提供氧氣及保留一個開闊的水面, 吸引鴨類及其他靠浮水種子維生的生物。
浮葉植物 水深之處,植物也能生長於水面。這種生境由沉水植物的 生境變化而來。觀察一下在水面求生所產生的適應,這裡 雖然較容易接觸陽光及空氣,但土壤及淤泥的養份仍是頗 差。適應的例子包括如食肉囊、浮水氣囊和大型根莖等。 浮水植物為涉禽如鴨類、兩棲動物和無脊椎動物提供良好 環境。
台灣萍蓬草
田字草
草澤植物 生長於水邊,根部長在潮溼的土壤中,植物體並沒有浸泡 在水中,此類植物只是根部所生長土壤含水量較高,因 此,在各方面與陸生植物的特性差不多,不過,潮溼的土 壤仍是它們的最受,也就是喜愛潮濕環境的植物,有些種 類需要水來傳播種子。
15
水蘊草
茳茳鹹草
五節芒
淡水河生態 魚類 淡水河河口魚類可以分為水流中上層、中下層、和底棲三 類。
在河道及 淺水區 魚類分佈,除了鯔科魚類常出沒於河道中,其他魚 類例如 頸斑、虱目魚、吳郭魚(混種) 、芝蕪綾魚亦較有出現。
夏威夷海鏈、清斑石鱸、短棘、日本鑽嘴、灰鰭鯛、大肚魚、布氏金梭魚、四指馬魚發魚、大頭鰱 中上表層 中下表層
底棲
虱目魚、鯽、鯉、裸頭雙邊魚、銀紋笛鯛、黑星笛鯛、單斑笛鯛、灰鰭鯛、黃鰭鯛、四線笛鯛、斑雞魚、七星 鱧、尖吻鱸、大棘銀鱸 花身仔、星雞魚、頭孔塘鱧、蝦虎科、斑海鯰、鱔魚、日本鰻
鳥類 華江橋至中興橋段為華江雁鴨公園所在,10月以後度冬雁 鴨開始大量出現,其中以小水鴨數量最多。 華江橋濕地的鳥種調查記錄有101種,出現的鳥類以雁鴨 科為主,佔有16種之多,在每年的9月到翌年3月,可見到 上千隻雁鴨聚集在河面上,十分壯觀,其中以 小水鴨 數量 最多,另外 琵嘴鴨、尖尾鴨、白眉鴨、綠頭鴨 也是這裡的 常客。本地鳥類分佈區域與潮汐的漲落有極大的關連。漲 潮時,雁鴨科鳥類會聚集到河面中央地帶,或是向新店溪 或大漢溪上游移動 ; 在退潮時,則多聚集在淺灘,或在裸 露的沙洲、泥灘、或草澤區覓食。另外,本區尚有少量留 鳥出現,較常見的有 白頭翁、褐頭鷦鶯、灰頭鷦鶯、大白 鷺 等。
小水鴨
蒼鷺
漲潮 退潮 大白鷺
尖尾鴨
小白鷺
白眉鴨
16 琵嘴鴨
八哥
analysis
+1
高架道路
環河路段因車速快,加上河堤阻擋了視野,使得 路過的都市人鮮少在此停留,而忽略的堤外的風 景。
[桂林疏散門]
+2
平面道路系統
[捷運江子翠站] [捷運龍山寺站]
[華江疏散門]
主要道路 捷運板南線 自行車道
都市發展與河流息息相關,往往造成人為環境與 自然環境對立著,而河堤與高架道路車流,將此 現象畫分得更清楚。 基地周圍交通相當便利,但要到達基地卻不容 易,主要入口為河堤疏散門,行人要步行到基 地,須爬上華江橋的行人道才能進入公園。
次要道路 步行動線
17
+3
視野分析
6.75米的河堤將都市與自然一分為二,阻擋了視 野,而快速的車流也切斷了人們靠近堤外綠地的 機會。 須重新建立起都市人對自然的嚮往。
+4
使用分區
基地周圍屬萬華區,為台北市最老舊的社區。以 住宅區為主,鄰近的商業區艋舺龍山寺傳統街 區,歷史、寺廟街區,華西街夜市,外國遊客絡 繹不絕。附近學校甚多,雁鴨公園也常做為小學 生生態教育的教材。 住宅區 商業區 學校用地
機關用地 工業區 綠地
18
+5
地貌分區
泥灘沙洲 小水鴨.白眉鴨.高蹺鴴 草澤植物區 紅尾伯勞.麻雀.八哥 水域生態 小水鴨.白眉鴨
水域生態區 泥灘沙洲區 草澤植物
草澤植物
泥灘沙洲 水域 草澤區
+6
鳥類分布
基地位於大漢溪與新店溪匯流處,因此流速緩 慢,容易行成沙洲堆積,生態物種多元,成為 冬候鳥的避寒勝地,也成為賞鳥玩家的天堂。
資料來源 : 淡水河悠活學習網 http://www.whcc.org.tw/
19
SITE SECTION 沙洲區
阻絕溝
自行車道
公園草地區
堤外道路
20
artificial
concrete ground
Earth + dike
resident
21
回憶自然 人類的自私,埋沒了河川 一件件的工程,帶走了自然。 留下的只有回憶,回憶自然 清澈溪流 游動魚兒 汙水帶走,大夥泡在自然清水裡的歡笑聲。 看著小時玩耍的那塊地, 焢土窯的香味、 汗水、彈珠、 頭上野花圈 、笑容,全在建築底下...被遺忘。
都市人與河川關係由親近
防禦.對抗
親近 ?
Issue
BETWEEN 都市&自然
都市發展與河川息息相關,現今卻因在保護人類的考量下,被水泥堤防阻隔,窄化河 道,剝奪了河流的溢淹區,雖然人為環境造就了都市的便利性,卻也阻隔了都市人親近 自然的機會。 淡水河最初孕育了台北市的發展,卻因七米五高的河堤,淡水河由原本繁榮的航路轉變 成了排放廢水的大水溝。近年因休憩活動的興起,河堤外設置了自行車道,使都市人有 機會在接近河流。
河堤切斷了都市與自然,但相反的卻也保護了河堤外 自然環境,減少人為的破壞,在這條邊界被破除後, 為了使自然環境可被保護,都市人與自然的關係也須 重新界定。 23
N
24
跨.河堤 增加從都市跨過河堤的機會,利用都市裡 靠近河堤的公園或空地,做為都市人接近 自然的起點。
隙縫中的風景 河堤阻擋了河岸,高架橋遮蔽 了天空,只有在快速穿梭的都 市享受橋與河堤隙縫中短暫的 風景。 河堤走廊 利用河堤與橋梁間的隙縫,作 為都市與自然連接中界空間。
26
河堤切斷了都市與自然,但相反的卻也保護了河堤外 自然環境,減少人為的破壞,在這條邊界被破除後, 為了使自然環境可被保護, 都市 與 自然 的關係也須 重新界定。
Concept
I t s h o u l d b e‌
? 28
模糊中的風景 速度下的模糊 因速度造成的模糊是基地上的特殊經驗。都市人對河堤外的自然公園的印象是 在快速移動的車速下,留下的無數模糊的線條。
黑 與 黃 本明顯的界線,模糊後向兩邊擴散,將 兩邊以漸層連接起來,形成不完全屬於兩邊的 模糊地帶。
搜尋中的模糊 賞鳥玩家透過望遠鏡在搜尋 著自然風景,而搜尋的過程是在 模糊與清楚之間不斷的發生。
重疊 影像 影像的重疊形成許多不確定、不明確的空間。利用這些空間作為搜尋都市或 自然的盒子。
從牆面上的開口與書櫃間的隙縫, 在不同角度看見的風景相互重疊。
在書櫃與書櫃交錯擺放的縫隙中 享受片段的風景。
29
片段的模糊 - 自然切片 將自然切片與都市mix up,不明確的動線上片段出 現片段的都市或自然風景。
nature
urban space
透過模糊的空間下搜尋,讓都市人能夠重新的''再發現''自然與都市。
dim light
模糊&清楚的不斷發生 從都市跨過河堤到達自然,路徑上在模糊的空間與清楚的空間之間 穿梭,也在跨過河堤時在不同高度上再發現自然與都市。 indefinite space
roof dim light search book search
sec. search dim light
plan
30
PROGRAM
nature Ecology – 雁鴨生態中心 Leisure – 自行車休憩站
Urban life Urban life – 社區圖書館 Neighborhood – 里民集會廣場 Open space – 鄰里公園
31
6
4
3
7 5 2
1
1.里民集會廣場 2.雁鴨館標本展區 3.雁鴨館商品販售區 4.雁鴨館辦公室 5.淋浴區 6.河岸咖啡廳 7.自行車維修站
一層平面圖 Scale:1/650
32
13.跨堤快速通道
16
14.圖書館自修室 15
15.圖書館書庫 14
13
16.風景平台
三層平面圖 Scale:1/650
7
1.圖書館大廳 2.多媒體視聽區 3.生態學者研究室
9 12
8
4.廁所 5.兒童閱讀區
10
6.戶外閱讀區 7.雁鴨館特展區
4
11 3
8.雁鴨館多媒體展區 9.雁鴨館常設展區
2
10.濕地生態展區 11.視聽教室
1
12.賞鴨平台
33
6 5
二層平面圖 Scale:1/650
A
B
B’
C
C’
A’
A-A'剖面圖 Scale:1/650
B-B'剖面圖 Scale:1/650
C-C'剖面圖 Scale:1/650
34
西向立面圖 Scale:1/650
東向立面圖 Scale:1/650
北向立面圖 Scale:1/650
南向立面圖 Scale:1/650
35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