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elopment of Energy Science November 2013, Volume 1, Issue 3, PP.38-41
Analysis on Main Points of Institutions Energy Saving Xiang Zhan China Ctdi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Chongqing 400039, China Email: zhanxiang1166@163.com
Abstract Institutions, as an important subsystem of public buildings, are important to play a demonstration role and reach the targets of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For current situation of institutions energy consumption, the main obstacle to promote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and the work development situation has been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also mak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institutions energy saving. Keywords: Institutions; Energy Saving; Main Obstacle; Measures
公共机构节能要点分析 詹翔 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重庆 400039 摘
要:公共机构作为公共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行公共机构节能对示范作用的形成和实现节能减排至关重要。本文
通过针对目前公共机构的能耗情况,分析了推进其建筑节能工作的主要障碍,以及现有节能工作的开展情况,并提出了 推进公共机构节能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障碍;措施
1 公共建筑能耗综述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能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有限的自然能源已越来越渐枯竭。当今人类 正通过多种方式,或力图寻求再生、替代能源,或致力挖潜节能降耗,最大可能地减少自然能源消耗。节能 降耗,是当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和努力方向,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1]。同时,能源的枯竭伴随而来 的是气候的变化,现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忽略全球变暖的事实,为削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走中国特色的 低碳发展模式必须从两方面入手:即从绿色建筑入手;从打造生态城、低碳城入手。将居住者的健康、人与 人的和谐与建筑的节能、节材、节水、节地以及资源的循环利用并列。 就节能而言,公共建筑节能,是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行公共机构节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公共机构加强自身建设、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必然 要求。公共机构带头节能,对于增强全民的节能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节能的良好氛围,具有积极的导向和示 范作用[2]。
1.1 公共建筑的能耗分类及各类耗量 根据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源审计结果,公共建筑能源消耗是民用建筑的 5~6 倍。其 能耗量巨大,能耗比较复杂,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能耗主要有空调、照明、办公电气设备、电梯等公共服务 设备和特殊功能设备等分项构成,各项能耗的构成、变化规律、不同地区的差异、以及节能途径、节能相关 的主体都不相同,应该拆开分别进行分析;二是各类公共建筑中各类能耗所占比例和重要性也不相同,分项 - 38 http://www.ivypub.org/des
能耗的特点、待解决的问题、节能的重点等也不相同,应分别对待[3]。目前,我国每年竣工建筑面积约为 20 亿㎡,其中公共建筑约有 4 亿㎡。政府办公和商业、通信、交通等大型公共建筑的单位面积耗电量,是普通 公共建筑的 5 倍,是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同类建筑的 1.5~2 倍。近年来,北京市大型公共建筑仅占民用建 筑总面积的 5%左右,但耗电量却接近全市生活用电的一半,单位面积年均耗电量是普通住宅的 10~15 倍[4]。 公共机构建筑是公共建筑的一部分,是公共机构的工作场所,要求空气新鲜,明亮适度,冬暖夏凉。为 满足这些要求,需要安装采暖、通风、空调、照明设备。在公共机构建筑全年能耗中,大约 50%~70%消耗 于冬季采暖和夏季制冷,20%~30%用于照明。而在采暖制冷能耗中,大约 20%~50%由外围护结构传热所 消耗(夏热冬暖地区大约 20%,夏热冬冷地区大约 35%,寒冷地区大约 40%,严寒地区大约 50%) 。从目前 情况分析,这些建筑在围护结构、采暖空调照明方面,共有节约能源 50%的潜力。
1.2 节能工作推进的主要障碍 (1)经济水平不高,工作人员意识淡薄 开发商的竞争主要还是靠价格,开发单位担心采取节能技术后提高成本、降低利润、增加投资风险。因 此,缺乏主动性和内在动力。而做为办公建筑的工作人员其节能意识不够,相对淡薄。使得节能建筑没有形 成有效的市场需求和消费需求。 (2)管理部门职能分散,体制不够完善。 涉及部门多,由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体制问题,造成部门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等现状,综合推进机制没 有形成,各部门为各自利益,未能在建筑节能工作上很好协调合作,如建筑外装修与内装修的管理权限分属 不同部门,给落实建筑节能一体化工作造成很大不便,甚至是障碍。 (3)建设各环节的问题。 就规划设计而言,现在的设计单位似乎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去考虑节能住宅。即便有 这方面的能力,考虑到建设中的实际,在设计时主要也是为了应付有关规定,因为他们都了解,在材料供应 方面,国内的节能建材企业数量少之又少,加之部分厂家设备落后,新产品少而且大都质次价高;在施工阶 段,也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多数是缺乏专业培训的农民工队伍,有的虽然采用了进口的节能材料,但工人缺乏 必要的施工技术,最后也达不到良好的节能效果。 (4)执行落实节能设计标准力度不够。 由于认识、机制、体制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尽管颁发了部门规范性文件,建立了节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 收制度,但建筑节能标准在建设各环节落实不好、执行不严、处罚力度不够的现象依然存在,部分地区和单 位仍持等待观望态度[5]。
2 公共机构建筑的现有节能工作 2.1 节能政策措施 公共机构作为公建的一部分,也属于高能耗建筑,而公共机构的节能能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因此,做 好公共机构的节能工作迫在眉睫。 近年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公共 机构能耗总量偏大、能耗增长速度较快、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扭转。因此,必须采取更加有 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大公共机构节能的力度,切实提高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水平。为此,2008 年国务院制定 了《公共机构节能条例》 ,目的就在于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通过法律手段推动公共机构节 能,提高公共机构能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公共机构在全社会节能中的表率作用,开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 新局面。 在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面应做到: 节能与节水方面: - 39 http://www.ivypub.org/des
(1)建立节能与节水的管理机制; (2)实现分户、分类计量与收费; (3)节能与节水的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4)对绿化用水进行计量,建立并完善节水型灌溉系统。 耗材管理方面: (1)建立建筑、设备与系统的维护制度,减少因维修带来的材料消耗; (2)建立物业耗材管理制度,选用绿色材料。 节地方面: (1)建筑用地适度密集,适当提高公共建筑的建筑密度; (2)强调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充分利用周边的配套公共建筑设施,合理规划用地; (3)高效利用土地,如开发利用地下空间,采用新型结构体系与高强轻质结构材料,提高建筑空间的 使用率。 可再生能源方面: 充分利用场地的自然资源条件,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 质能、潮汐能以及通过热泵等先进技术取自自然环境(如大气、地表水、污水、浅层地下水、土壤等)的能 量[6]。
2.2 技术措施 公共机构建筑节能是通过节能工程实现的。建筑节能工程中主要的技术措施为: 对新建建筑而言,应做好建筑围护结构的冬季保温密封、夏季隔热遮阳工程。以减少建筑采暖制冷的耗 热(冷)量;安装能效高的建筑采暖、空调、照明设备,以减少建筑用能损失;利用太阳能、地热能、水能 等可再生能源,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真正的低碳生活;采用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等多样 化的绿化方式,起到遮阳、降低能耗的作用,实现真正的绿色建筑。 对既有建筑在节能改造方面,应注意:对公共机构,应加强用能系统和设备运行调节、维护保养和巡视 检查,推行低成本、无成本的节能措施;选择物业服务企业应当考虑其节能管理能力,并在物业服务合同中 载明节能管理的目标和要求;进行能源审计和投资收益分析,并在节能改造后采用计量方式对节能指标进行 考核和综合评价;规定公共机构办公设备、空调、电梯、照明等用能系统和设备以及网络机房、食堂、锅炉 房等重点用能部位的节能运行规范;鼓励公共机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委托节能服务机构进行节能诊断、 设计、融资、改造和运行管理。
3 建议 在实施公共机构的节能过程中,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使节能工作能更顺利 的进行,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要统筹兼顾节能制度与宣传教育并重,广泛开展宣传培训,提高干部职工节能意识。 建立健全制度,制订规划,制订年度节能方案和措施,是要形成节能的强制性约束机制。是推进公共机 构节能的基础性和前提性机制。但公共机构节能,更重要的是靠人的行为去实现。而且任何节能措施的实施, 都需要付出其他资源消耗方可取得。通过多种媒体,广泛宣传教育,激发全员参与,提高干部职工节能意识, 人人从改变行为习惯的细微之处做起,对公共机构节能,成本最低,措施最直接,效果最佳。 (2)要统筹兼顾节能与资源节约的关系,实现全面的资源节约。 能源只是资源的一种,任何社会成果的形成,都必须通过一定的资源消耗转化而成。节能,只是资源节 约的一部分。现实中,人们往往片面地一味追求节能,而忽略了其他资源的节约,甚至为追求有限的能源节 约,而以更大的其他资源消耗为代价(而且,许多资源是需要通过消耗一定的能源转化而成的),以致实质 - 40 http://www.ivypub.org/des
上形成资源浪费。公共机构节能(仅指公共机构的行为节能,不包括公共机构的行政职能)基本上都是通过 设施设备改造更新和行为节约形成的。因此,追求能源节约,更应追求资源节约,即保证节能、节地、节水、 节材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只有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而取得最大的社会成果,节能才是有益的。 (3)要统筹兼顾挖潜节能与实现节能指标的关系,实现有效节能。 公共机构节能,因不相同的具体的公共机构之间,节电、节油、节水潜力差异很大。若以统一的具体指 标来考核不同公共机构间的节能成果,往往存在严重的不合理和不可行。如要求所有公共机构全部实现节水 20%、节油 20%、节电 5%,有的公共机构,在某一方面可能还有很大潜力,而其他方面难以实现。如对新 建的公共机构的建筑物与既有建筑物之间,可挖潜的节能潜力就存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对公共机构节能, 应重在切合实际和可能地挖潜,应以其可挖的潜力和实际实现的节能效果作纵向评比,而不可亦不能用统一 的节能指标评价。对某一具体的公共机构,应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社会成果,来指导、评价其节能 的效果。
4 总结 节能不仅仅是能源的节约,而是节能、节地、节材、节水及资源的循环利用,应充分考虑到整体的节能 与可持续利用,在节能工作中,应在实施各项节能方针及技术政策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 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节能意识,充分发挥公共机构节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认真贯彻“绿色办公,低碳生 活”的方针,使其真正起到带头作用,从而扎实有效地推进节能工作。
REFERENCES [1]
万庆春. 用科学发展观贯彻公共机构节能条例[J]. 科技信息, 百家论剑, 2009, 1: 370, 390
[2]
焦焕成. 认真落实《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大力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C]. 《中国后勤机关》, 2008, 10: 6-7
[3]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 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 2010.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4]
刘应宗. 落实《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应从三方面入手[J]. 节能, 2008, 11: 48-51
[5]
梁珍, 赵加宁, 郭骏. 高层办公建筑能耗调查与节能潜力分析[J]. 节能技术, 2001, 19(1): 19-22
[6]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公共机构节能条例》, 法规动态, 城市规划通讯, 2008, 16: 11
[7]
绿色技术导则[S]. 上海建材, 科技前沿, 新闻信息, 2006, 2: 7-12
【作者简历】 詹翔,男,汉族,学士,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暖通空调。学习经历:1998.09-2002.06 于重庆大学攻读学士学位;2009.06 于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进行节能专项培训。Email: zhanxiang1166@163.com
- 41 http://www.ivypub.org/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