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 Management Journal October 2013, Volume 2, Issue 4, PP.118-124
Market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n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New Thickener Qi Zha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Qing Dao, Shan Dong, 266580 #Email: franckie@yahoo.cn
Abstract With the exhausting of majority of the oil field in medium or large size, the demand for thickener which is the main additive in the exploitation of oil reservoir is increasing, thus the thickener performance is demanding. Based on the survey on a newly established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 which mainly targets the new type of guar gum, quantitative analysis has been made scientifically on both the inside and outside condition of the enterprise prospect, by means of the EFE and IFE; then qualitatively analyzed by using SWOT. According to the above mentioned, the prospect of the enterprise has been forecasted on the aspects of market demand and supply, consumption pattern, the life-cycle of commodity, and the tendency of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and so on; to provid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Keywords: New Type of Thickener; Development Prospect; Market Analysis; Market Prediction
新型增稠剂开发前景的市场分析及预测 张琪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580 摘
要:增稠剂是目前开采油藏用到的主要添加剂。随着全国多数大中型油田步入中后期,在采油过程中对增稠剂的需
求量日益高涨,对增稠剂性能的要求日益增大。在对以开发新型瓜尔胶为主要任务的某新建石化企业进行充分调研的基 础上,分别利用 EFE 外部环境矩阵和 IFE 内部条件矩阵对该企业发展市场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 并且利用 SWOT 组合分析模式对其进行合理的定性分析。通过综合分析,从市场需求、市场供应、消费结构、商品经济 寿命周期、新技术发展趋势和企业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对该企业的发展前景做出预测,以期对其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型增稠剂;开发前景;市场分析;市场预测
引言 增稠剂是目前开采油藏用到的主要添加剂[1]。随着全国多数大中型油田步入中后期,在采油过程中对增 稠剂的需求量日益高涨,对增稠剂性能的要求日益增大[2]。目前国内油田应用的增稠剂主要是天然瓜尔胶以 及羟丙基瓜尔胶。其中,羟丙基瓜尔胶是国内油田广泛使用的人工增稠剂,但由于其对地层伤害大,已经不 能满足当前油气田开采的要求。中国油田瓜尔胶用量大约为 12000 吨/年。瓜尔胶类增稠剂在中石化授权集中 采购的物资,它是一种重要的采油助剂,其中胜利油田 2010 年消耗瓜尔胶类增稠剂量大约为 3000 吨。由此 可见,新型增稠剂在国内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某石化企业研制开发的新型瓜尔胶符合国内各大油田技术上 的需求,但实际发展前景需要科学合理的市场分析及预测。
1
外部环境定量分析
1.1 外部环境概况 依据 EFE 矩阵分析法[3],可将影响增稠剂产业市场的关键环境因素划分为经济、技术、政治法律和社会 - 118 www.emj-journal.org
文化四个范围。 1.1.1
经济
当前我国经济总体环境比较稳定,经济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物资资源供应状况良好;同时,诸多行业 对石油的需求与日俱增;但全球经济危机尚未完全消退,各方投资及消费更为谨慎;并且,竞争对手入行已 久,已经拥有庞大的固定客户群,给新兴企业寻找客户带来很大难度。 1.1.2
技术
自从“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提出之后,我国各企事业单位逐渐提高对科技的重视程度,尤其是石油等能 源行业。但单看增稠剂领域,当前增稠剂的研发和生产还处于上升期,技术更新速度相对缓慢,掌握先进生 产技术的厂家屈指可数,这也造成外来竞争者难以进入增稠剂行业;同时,随着国内大部分主力油田逐步步 入中后期,石油开采难度日渐增大,各大油田对增稠剂的需求量和技术更新的期望度随之增大。不过,行业 技术垄断性非常严重,难以进行技术性交流和学习;增稠剂生产体系比较成熟,行业技术水平已经较高,新 兴企业持续创新比较困难。 1.1.3
政治法律
我国政治环境相对稳定,有利于推动技术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政府出于维持能源安全和节能降耗的考虑, 非常重视石油及其周边行业的发展;为了保障市场公平竞争,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条例及法律法规, 并颁布实施了《反垄断法》以制止行业垄断行为[4]。但是,当今世界各国在石油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国际 政治不稳定因素太多,对石油周边行业也有广泛影响;而且,我国针对石油行业的法律并不健全,技术专利 法规也不够完善,使得增稠剂相关技术的法律保障略显薄弱。 1.1.4
社会文化
现今我国社会治安整体良好,为增稠剂的研发和生产提供了安定的平台;同时,出于市场稳定和经济原 因,社会各方普遍排斥行业垄断行为,各大油田迫切渴望新的增稠剂生产商打破现有格局。可是油田内部往 往存在许多不正当竞争,仅仅依靠价廉物美有时并不能赢得客户青睐;民众考虑到生活环境问题,普遍排斥 化工类工厂的建设。
1.2 EFE 矩阵分析 首先,依据因素的有利性和不利性对各个环境关键因素分类探讨;再针对相应调研结果,确定各个因素 对本企业影响权重1;然后,经由相关专家对企业现有条件和拟行战略评估打分2;最后,汇总出企业规划的 各项水准。依据计算出的加权评分总分,对企业反应环境的能力做出评价。如下所示: 表 1 外部环境 EFE 分析矩阵 范围
经济
技术
关键因素 有利因素 经济总体环境稳定 经济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 物资资源状况良好 石油需求与日俱增 技术更新速度缓慢 技术现有竞争者较少
权重
评分
加权评分
0.02 0.02 0.04 0.06 0.02 0.06
2 2 3 3 3 3
0.04 0.04 0.12 0.18 0.06 0.18
权重数值范围为 0.0(最不重要)至 1.0(最重要)之间,确定权重的依据是各因素在行业中影响成败的相对大小,下章 IFE 矩阵同此。 2 评分数值范围为 1~4 分,其中 1 表示很差,2 表示反应为平均水平,3 表示反应超过平均水平,4 表示反应很好,确定分数的 依据为企业现行战略对各个关键因素的有效反应程度,下章 IFE 矩阵同此。 1
- 119 www.emj-journal.org
表 1 外部环境 EFE 分析矩阵(续) 技术
政治法律
社会文化
经济
技术
政治法律
社会文化
外来竞争者掌握技术难度较大
0.02
3
0.06
石油开采难度增大
0.08
3
0.24
政治环境稳定
0.02
2
0.04
政府重视石油工业
0.06
2
0.12
政府保障公平竞争
0.04
1
0.04
法律禁止行业垄断
0.02
1
0.02
社会治安良好
0.02
2
0.04
买方渴望新卖方打破现有格局
0.10
4
0.4
不利因素 全球经济危机尚未完全消退
0.04
2
0.08
竞争对手拥有庞大的固定客户群
0.08
2
0.16
行业技术垄断性严重
0.04
3
0.12
增稠剂生产体系比较成熟
0.02
3
0.06
行业技术水平已经较高
0.02
3
0.06
各国对石油行业竞争很大
0.02
1
0.02
国际政治不稳定因素太多
0.02
1
0.02
针对石油行业的法律不够健全
0.04
2
0.08
技术专利法规不够完善
0.04
3
0.12
油田存在许多不正当竞争
0.06
3
0.18
民众比较排斥化工类工厂的建设
0.04
2
0.08
总 计
1.00
2.56
由上表分析可知,某石化企业现有实力及战略规划对外部环境的总体反应能力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线,且 倾向于超出平均水平范围。这表明,当前环境下,该企业在行业内立足机会较大,依靠当前实力及对未来的 战略规划,有望发展壮大。
2
内部条件定量分析 依据 IFE 矩阵分析法[5],可将企业内部条件划分为产品、公关、组织和计划四个范围。
2.1 内部条件概况 2.1.1
产品
某石化企业研发的新型增稠剂生产技术处于现阶段行业领先位置,其水不溶物和粘度都好于其他厂家, 且价格低廉,利于环保;但新技术的生产工艺不够成熟,生产成本相对偏高,且产品未经市场考验,市场受 欢迎度尚不可知。 2.1.2
公关
某石化企业依托国内某著名大学作为科研后盾,拥有诸多专家作为技术指导,并赢得国内某知名油田相 关企业的大力支持,在技术和原料供应方面取得了充分的保障;但新型增稠剂市场认知度不高,且未获得政 府相关部门的明确支持,是该企业以后着重发展的公关项目。 2.1.3
组织
某石化企业汇集了以国家重点大学本科生和硕士生为主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团队内部充满了活力和创造 力;但组织规模相对较小,职员来源单一,社会实践相对较少,缺乏一定的营销经验。 2.1.4
计划
某石化企业发展战略由经管类硕士生在相关专家指导下认真设计完成,战略计划科学严谨,能够充分认 - 120 www.emj-journal.org
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广纳相关领域的人才,对计划的实施和控制有着一定的技术性优势。
2.2 IFE 矩阵分析 首先,依据内部条件的优势性和劣势性对各个因素分类探讨;再针对企业自身目前实际情况,确定各个 因素对本企业影响权重;然后,经由相关专家依据企业现有条件和拟行战略评估打分;最后,汇总出企业规 划的各项水准。依据计算出的加权评分总分,对企业自身状况做出评价。如下所示: 表 2 优势条件矩阵分析 范围
产品
公关
组织 计划
产品
公关
组织
计划
关键因素
权重
评分
加权评分
优势条件 新型增稠剂技术领先 新型增稠剂价格低廉
0.08 0.08
4 4
0.32 0.32
新型增稠剂利于环保
0.02
3
0.06
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科研后盾 诸多石油、经管类专家指导
0.08 0.08
4 4
0.32 0.32
油田相关企业支持
0.06
3
0.18
企业职员队伍人才汇聚
0.04
2
0.08
年轻企业充满活力和创造力 企业发展战略科学严谨 厂区选址地理位置优越
0.02 0.04 0.06
3 2 3
0.06 0.08 0.18
0.06 0.06
3 1
0.18 0.06
生产成本相对偏高 新型油用品的市场认知度不高
0.04 0.06
3 3
0.12 0.18
尚未得到政府有关部门明确支持
0.02
2
0.04
企业职员规模较小 企业职员社会实践相对较少
0.02 0.04
1 2
0.02 0.08
企业职员来源单一
0.02
2
0.04
年轻企业经验不足
0.06
3
0.18
战略计划缺乏初期检验 战略计划可能会随遭遇环境变化
0.04 0.02
2 1
0.08 0.02
劣势条件 新技术工艺不够成熟 产品未经市场考验
总 计
1.0
2.92
由上表分析可知,某石化企业自身总体实力预期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线,几乎超出评价指标的平均水平 范围。这表明该企业拥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有很大希望立足于增稠剂行业,并逐渐发展壮大。
3
企业内外 SWOT 定性分析
3.1 SWOT 综合分析 通过上述对于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定量分析,可以依据 SWOT 分析法[6]定性总结出如下市场情况: 3.1.1
优势
(1)短期优势。新型增稠剂在水不溶物和粘度等关键因素上优于现有产品,并且价格低廉,利于环保, 对开发市场、争取政府支持具有先天优势;企业配备人员能力出众,素质优异,充满活力和创造力,有利于 冲击现有增稠剂产销体系。 (2)长期优势。某石化企业拥有大学实验室作为技术研发、战略管理和生产销售的强大后盾,能够在 人才引进、产品更新、质量提高、战略调整和销售渠道等诸多方面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新型增稠剂的研发 成本较低,适合在市场竞争中走低成本战略,打持久战。 - 121 www.emj-journal.org
3.1.2
劣势
(1)短期劣势。企业规模较小,成员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年龄结构和专业特长比较单一,容易造成决 策失误和博弈失败;行业产销体系较为成熟,造成贸易壁垒。 (2)长期劣势。企业仅针对增稠剂产品研发和生产,暂行规划中未涉及其他领域,难以发展成为大规 模综合型集团公司,一旦出现现金流断裂、增稠剂行业萎靡或企业品牌受损等情况,将很难继续生存发展。 3.1.3
机会
(1)短期机会。增稠剂行业研发机构和生产厂家较少,产品由于技术垄断而价格虚高,诸多油田开采 部门渴求新兴增稠剂企业加入卖方竞争,打破垄断格局。 (2)长期机会。各大主力油田逐步步入中后期,石油开采难度日益增大,对增稠剂的需求量将呈长期 上升趋势;政府及各行业越来越注重能源效率[7],对单位采油量的重视必然提升新型增稠剂的受欢迎度。 3.1.4
威胁
(1)短期威胁。一些油田与现有增稠剂生产厂家已有固定合作关系,且许多油田内部存在不正当竞争, 这对企业在增稠剂行业立足发展具有很大威胁;由于企业尚处于创业初期,资本的融入也是不小的麻烦。 (2)长期威胁。国外技术先进的石油巨擘及资本雄厚的投资公司越来越多地将目光瞄准我国石油行业[8], 未来长期与国外力量的博弈是比国内竞争对企业威胁更大的问题。
3.2 SWOT 组合分析
图 1 杠杆效应和问题性分析图
3.2.1
杠杆效应分析
企业自身的优势与环境给予的机会融合,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杠杆效应,达到四两拨千斤的经济效果。 针对政府高度关注石油、油田急需新型增稠剂、行业竞争对手屈指可数等诸多机会,企业如果能充分发挥研 发团队出色、生产技术先进、销售定价低廉、产品高效环保等一系列优势,那么企业必将取得飞速发展。 3.2.2
问题性分析
企业自身的劣势与环境带来的威胁融合,会对企业带来严重问题。当前增稠剂行业产销体系已较成熟, 具有入行壁垒;油田内部存在许多不正当竞争,单纯依靠物廉价美并不足以建立买卖关系。如果企业不尽早 尽快弥补自身成员实践经验不多、产品知名度不高、市场认可度不够、现金储备不足及合作伙伴太少等缺陷, 将很难承受环境带来的诸多威胁,进而难以在行业中形成长远发展。
图 2 抑制性和脆弱性分析图 - 122 www.emj-journal.org
3.2.3
抑制性分析
环境给予的机会与企业自身的劣势融合,将会严重抑制企业利用市场机会发展壮大的速度。针对国家注 重化工类产品的环保性、油田需要能带来更高效益的新型增稠剂、油企渴望新兴企业打破增稠剂行业现有格 局以降低增稠剂价格等机会,企业必须克服产品环保性的认可度不足以让政府信任、企业的知名度不足以赢 得各大油田信任、企业现有实力和品牌不足以打破现有行业格局等劣势,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否则企业难以 抓住市场机遇取得预期发展。 3.2.4
脆弱性分析
企业自身的优势与环境带来的威胁融合,二者的对比差距将会体现出脆弱性的强弱。企业充满活力与创 新力,产品具有技术突破性,职员队伍人才荟萃;但如果无法抵御垄断企业的打压、外国资本的充斥或先进 技术的竞争,企业的资金、人才和品牌将会呈现出很大的脆弱性,容易在行业中立足不稳或发展不顺,应在 战略规划的制定中考虑到这个问题。
4
市场预测 依据前文对市场总体状况的定性总结,可以对当前市场状况做出一定预测。
4.1 市场需求预测 当前市场,随着全国多数大中型油田步入中后期,在采油过程中对增稠剂的需求量日益高涨,对增稠剂 性能的要求日益增大。以各油田采油厂为主体的目标客户群,需要技术性能(水不溶物、粘度等)比现有增 稠剂先进、环保性能(对地层的免破坏性)比现有增稠剂优越、价格比现有增稠剂低廉的新型产品。
4.2 市场供应预测 新型增稠剂的生产原料主要有瓜尔胶片、相关催化剂、相关溶剂及相关改性试剂等,依据目前其他原料 的生产及供应情况,长期稳定的原料供应在可预测期内基本不存在足以影响企业正常发展的问题。
4.3 消费结构预测 企业以新型增稠剂作为目前唯一产品,消费者单一,为各个油田的采油厂。依据各油田当前状况和发展 趋势,以胜利油田、大庆油田等为主的知名中后期油田资金雄厚、配置一流,会始终追求具备顶级技术的最 新名牌科研产品;而其他中小型油田,预测会购买技术性可接受、价格相对较低的科研产品。因此,在企业 发展壮大后,技术先进、价格高昂的最新增稠剂将以前者为主要消费对象,普通产品将以后者为主要消费对 象;并且,前者位于消费量的金字塔顶端,后者为消费量金字塔中下端;不过,前者带来的利润总额预估不 会低于后者或不过多低于后者。
4.4 商品经济寿命周期预测 增稠剂的经济寿命周由原料价格起伏周期、新加入者的实力和入行速度、现有竞争者及后加入者的淘汰 趋势、石油价格水平、石油储量和开采量等多项因素决定。预测新型增稠剂将会呈现低价(低价入行,打破 格局)——高价(品牌打响,提升利润)——低价(技术普及,低价保量)阶段的经济周期。
4.5 新技术发展趋势预测 预测增稠剂新技术将会朝向技术性能(水不溶物、粘度)先进、环保性能(对底层的免破坏性)优越、 技术更新周期更短的趋势发展。
4.6 企业经济效益预测 依据行业市场和企业财务分析,预测自投产期开始,企业投资回收期为 2.52 年(不含建设期)。若公司 - 123 www.emj-journal.org
品牌信誉良好,依据战略预期,企业将在五年后维持经济效益持续增长,直至行业整体出现滑坡。
5
结论 在当前所处市场环境下,某石化企业研制开发新型增稠剂的市场预测理想值高于业内平均水平,并符合
现在的石油化工生产导向,能够为我国油气开采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石油化工行业的技术更新换代等做出贡 献,在理论和实际中均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运用 EFE 矩阵和 IFE 矩阵分别对产品市场环境和企业自身条件 进行科学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 SWOT 定性分析法,能够更加全面有效地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思路做出 合理评估,并可为企业未来的在市场中的状况做出科学预测。
REFERENCES [1] 侯晓晖, 王煦, 张军等. 水基压裂液用聚合物增稠剂评述[J].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04, (1):15-18. [2] 范珂瑞. 增稠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J]. 纺织科技进展, 2010, (3):44-49. [3] 刁爱华. 试论 EFE 矩阵在物业管理里企业外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J]. 当代经济, 2007, (7):72-73. [4] 魏瑶. 反垄断法豁免制度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1. [5] 武青海. 股份公司经营管理中常见的战略分析方法[J]. 企业导报, 2011, (5):73. [6] 申彧. SWOT 分析在区域可持续发展定位中的应用[D]. 厦门:厦门大学, 2009. [7] 沈满洪. 中国能源效率问题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 2009. [8] 熊韶辉. 论中国实现石油安全的贸易战略和策略[D].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作者简介】 张琪(1988- ),男,汉族,硕士,研究方向:能源经济与管理,就读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 学院。 Email: franckie@yahoo.cn
- 124 www.emj-journal.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