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blem analysis and mode exploration in management bilingual teaching in china

Page 1

Education Research Frontier September 2013, Volume 3, Issue 3, PP.109-113

Problem Analysis and Mode Exploration in Management Bilingual Teaching in China Li Xiong 1#, Ling Chen 2 1.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engdu, 611130, China 2. Guizhou Husbandry & Animal Science Vocational School, Guiyang, 550003, China #Email: bearly.xiong@gmail.com

Abstract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is the result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which bilingual or English teaching practice is one of the significant initiatives that is ill performed in practice. This paper has analysed the difficulties for bilingual teaching in management as well as the reason in three aspects, that is, student, teacher and teaching material; then the corresponding recommendations have been proposed, specifically on how to help student get out of the fear to learning in the background, and the diversity of both the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s, as well as the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so on,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proper bilingual teaching mode of China that can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benefit both teacher and student. Keywords: Management; Bilingual Teaching; Modes Exploration

中国背景下本科“管理学”双语教学的问题分析 和模式探索 熊立,陈玲 1. 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四川省 成都市 611130 2. 贵州省畜牧兽医学校, 贵州省 贵阳市 550003 摘要: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国内高等教育改革,双语或全英文教学的推行是其中的重要举措,但实行效果并不理想。 本文首先从学生、教师和教材等三个角度分析管理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针对性地就 如何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开发本土教学案例,教材的丰富化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以及学生批判性思考的培养等提 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探索适宜于中国背景下的管理学双语教学模式,以期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使广大教师和学生受益。 关键词:管理学;双语教学;模式探索

引言 随着中国加入 WTO,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给我国学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带来了极大挑战。为应 对这一挑战,教育部在 2001 年 8 月印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 明确提出,本科教育中要积极推动开展双语教学,使学生在接触掌握其学科领域最先进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 时,大大提高应用外语及双语思维的能力,为我国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熟悉国际规则,并且能熟练运用 外语进行国际交往的复合型中、高级专业人才。管理学是本科教育中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管理学双语教 学对学生的学习和工作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门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学科,管理学尤其注重实践 本文系四川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阶段性成果。

- 109 www.erfrontier.org


性,如何让本科学生对其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在管理学理论知识和英语能力两方面都得到长足发展,这对 管理学双语教学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本文首先分析管理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然后提 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探索适宜于中国背景下的管理学双语教学模式,以期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使广大教师和 学生受益。

1

管理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双语教学同时肩负内容学习和语言学习两项任务,更准确地说,管理学双语教学是通过英语这一语

言介质进行管理学理论知识的教学形式,这样的双重目的性,增加了教学过程中的难度。管理学双语教学的 困难主要集中在学生、教师、教材选择和教学方式几个方面。

1.1 学生方面 还未适应大学教育方式。作为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管理学的学习者为初进大学校门的大一新生。他们 在经历过高考的洗礼后仍处在初进大学时充满新奇的兴奋之中,一开始并未意识到大学教育并不同于他们所 熟悉的初高中教育,老师不再是按部就班地讲教材,而是旁征博引、提纲挈领地进行讲授,往往一讲就涵盖 一章约三十来页的教材内容,如果事先未预习,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吸收效果可想而知。 英语基础不扎实,跟不上进度。尽管现在的大学生大多从幼儿园开始便接触英语,普遍英语都较好,但 因各种原因,他们在听说读写方面还是存在较大差异。由于在第一学期便开始学习管理学基础课程,专业基 础知识几乎为零,一些同学可能很吃力才听懂,而从听懂到理解又是另一个障碍。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同 学们很可能在自信心上会遭受极大打击,从而对管理学的学习失去兴趣。 不能或不愿积极参与双语教学过程。管理学作为一门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案例教学被证明是一种行 之有效的方法,加强师生互动,分析现实案例,不仅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兴趣,还能提高创造力,学会如何灵 活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书本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会要求学生自由组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和案例进行 讨论分析并陈述小组意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互动,如何陈述自己观点?如何看待别人观点?如何 说服别人?……这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来改善和提升自己的人际技能和英语表达能力,这是管理 学双语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的之一。但有的同学因性格内向等其他原因,主动或被动地“搭便车”,小组作 业往往由组长一个人代劳,小组成员并未参与其中,致使教学目的无法实现。

1.2 教师方面 基于双语教学的多重目的性,要求教师必须兼具坚实的英语基础并把握管理学基础知识和前沿动态这两 方面的能力。但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受其英语基础的限制,有的老师只是用英文展示课件内容,讲解则主要 用汉语,这样虽然便于学生理解相关内容,但极不利于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锻炼,尤其是关于管理学知识的 对应概念、术语等。另一方面,老师的这种做法还可能助长学生使用对应中文本教材的风气,从而完全背离 管理学双语教学的初衷。与前一种现象不同,有的老师是英语专业出身,具有坚实的英语基础,能用流利的 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但由于受管理学基础知识的限制,以及对管理学发展前沿动态没有了解,在讲解过 程中只能照本宣科,无法旁征博引以开阔学生思路,授课过程生硬、枯燥,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导致 学生觉得自己阅读教材效率更高,但自己读教材时又不能正确面对困难,从而对听课失去兴趣,甚至对管理 学本身失去兴趣,只是应试考及格了事。

1.3 教材方面 因西方管理思想的普及,企业管理言必称“GE”、“MICROSOFT”等,引进介绍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企业 管理经验的著作成为国内市场的热点,国内各大出版社一拥而上积极引进各类管理类外版图书和教材,这在 极大程度上满足了国内读者的相关需求,但由于没有相应的规范管理措施,消费者也没有有效的鉴别手段, - 110 www.erfrontier.org


以致市场上各类管理书籍鱼龙混杂,甚至出现管理类“伪书”1。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教材选择不慎,极有 可能严重影响管理学双语教学的效果。

2

管理学双语教学的对策探索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深深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之中。在如今竞争越来越激烈、对应

聘者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让学生学会运用、学会创造是学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最为重要的目的之 一。使用双语授课是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且如今的大环境要求每个人都要与全世界紧紧联系在一 起,学生除了掌握基础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等,学生还应具有突出的外语交际与沟通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 究能力。但事实证明,由于环境以及学生自身的差异,完全照搬国外的教育模式必然有失偏颇,因此,探索 适宜中国背景下的管理学双语教学模式,无论是对教师授课,还是对学生学习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下将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的教学体会就中国背景下的管理学双语教学给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2.1 克服学生的畏难思想 参加管理学双语教学的同学普遍英语都较好,只是在管理学专业词汇方面存在较大困难,在学习的初始 阶段,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阅读教材但收效甚微,于是产生挫败感并丧失信心从而转向对应中译本教材。 对此,老师应强调困难的客观性,而且这些困难可以克服。因为,困难在每个阶段都会有,刚开始时如果坚 持下来,后来困难就会越来越小,直至消失。学生一开始读英文教材会有难度,正像与陌生人打交道一样, 如果见面机会多了自然就会熟络,在此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知识储备也会不断增加。同时, 要说明大学教育方式和高中教育方式的差异,引导学生积极调整学习方法以适应大学教育。笔者最常对学生 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们的大脑不是盛装知识的容器,而是等待点燃的火把。”

2

同时,还要求同学们有较强

的目标性,清楚明白自己在大学四年中想要求得到什么,并坚定自己的选择。 2.2 本土教学案例开发 外国原版管理学教材大多用国外大公司的成功经验或失败经历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这对国外学生而言 是合适的,因为他们身处其中,这些公司与他们贴得很近,有直观体会。但对国内学生而言则不尽然,以致 在案例讨论分析过程中出现为案例而案例,学生无法身临其境进行体验,案例教学效果极大地打了折扣。中 国管理学界也意识到类似问题,并着手建设中国管理实践案例库,这为管理学教学提供了极大便利。但对管 理学双语教学而言,因为其教学的多重目的性,笔者建议学界着手翻译、开发国内企业管理英文案例,以满 足管理学双语教学的需求,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参与到案例的分析讨论中,在管理学基础知识和把握 和英语交际能力的提升方面都取得进步。 2.3 教材的丰富化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作为有效的知识载体,优秀的原版英语教材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用英语学习学科知识”的良好氛围。 而管理学双语教学的一大好处就是能保持知识的纯净度,避免国内学者在引进著作的时候对原作者产生误 读,从而可能给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其实,在多年的管理学双语教学探索过程中,国际知名学者 Stephen P. Robbins 和 Mary Coulter 合著的《管理学》(Management)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作为管理学入门教材,这也 得到了国内管理学界的公认,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选择管理学教材消除了风险。但是,由于管理作为一门 注重实践的学科,里面综合了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物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而每个学者在探索管理 问题时难免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或局限性,为了避免类似问题,并拓展学生的视野,有必要将教材丰富化, 向学生介绍巴纳德、西蒙、德鲁克、明茨伯格等管理学大师的经典著作,以及反映中国管理实践的书籍,如 1管理类伪书盛行市场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50208/01521356485.shtml 444 期(2011-05-05)第 03 版:大学春秋

2西南财经大学校报,“双语”学习那些事儿,第

- 111 www.erfrontier.org


《激荡三十年:1978-2008》等,使其在学习管理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管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并对其产 生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方式上,应避免照本宣科式的讲解,尽量采用各种手段使其丰富化。一方面,在课件制作时,PPT 应具有生动性,如动画的采用,视频资料的插入等,笔者推荐《公司的力量》、《华尔街》、《跨国并购》 等财经类节目的相关视频,经过剪辑后能很好地契合课程内容,这样可提高学生的兴趣,防止其视觉疲劳, 并保持高度的集中状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例如,在一个知识点介绍结束后,设置一 两个问题进行提问,当然,问题应避免简单的知识重复,而是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扩展性,例如:在介绍了 早期的西方管理思想后,问同学“Early management in the west seems quite similar to that in the Chinese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what’s the difference?”对此问题的分析牵涉到对早期西方管理思想特征和国内民 营企业管理特征的把握,以及对相应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了解,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 并且能让其体会管理的复杂性和系统性等实质。因课堂时间有限,另一个重要的工作是将学生进行分组,给 小组布置课后内容,以促使其在课后充分利用网络和图书馆等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其科研能力,同时, 要采用灵活的考核手段和激励手段以防止部分同学“搭便车”,尽量让每位同学都能投入其中,达到双语教 学中能力培养的目的。 2.4 批判性思考的穿插讲解 国内教育在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这方面的缺乏一直为人所诟病,而该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 尤为重要。而组织中的人要么是管理者,要么是被管理者,要么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但真正意义上的 人,永远是管理者,是自我、事业、命运乃至生命的管理者,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不成为一位卓越 的管理者。不管你将来走向何方,从事何种职业,过何种生活,为了理解自己、把握命运、过一种自己满意 的生活,学习管理理论和思想,从那里获取人生的智慧,都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 我们必须放眼世界,必须在人类全部管理思想的长河中畅游,以锤炼自己的全球视野。由于我们还没有普遍 开设系统介绍批判性思维的相关课程,如何在管理学双语教学中有效地穿插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这 是笔者长期思考的一个问题。所幸的是,管理学本身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而且,管理学理论中很多观点存 在争议,如管理的象征论和万能论,企业社会责任的古典观和社会观等等,这些都为有效地开展批判性思维 教育提供了良机。笔者由同学对“two-legged bookshelf”(两脚书橱)的看法,引发他们对海绵式和淘金式读 书的思考,然后在管理学双语教学过程中引导他们质疑相关理论或研究方法,如“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performance”的研究中可能出现的社会责任度量问题,企业绩效的度量及其滞后反应等,促 进其积极思考并逐步形成批判思考的习惯。 以上是笔者在从事多年管理研究和管理学双语教学工作后,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思路。当然,通过 学生、专家的反馈,以及与同行的交流,以进行反思和提高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当今全球化不断深化,世 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们应加快国际化进程,顺利地与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接轨。所以,我们必须不断 地总结教学经验,探索寻找一条更有效的具有双语教学模式。

3

结语 本文从学生、教师和教材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本科“管理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分析这些问

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困难以克服畏难情绪,专家学者积极开发本土教学案 例以满足教学需求,通过教材的丰富化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注重培养学生的批 判性思考等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促进提高教学质量,使广大教师和学生受益。

REFERENCES [1]

茅丽莎.管理学双语教学中的语码转换与双语思维的培养. 外语教学与研究[J].2011, 58: 98-99. - 112 www.erfrontier.org


[2]

高俊山,戴淑芬等.关于“管理学原理”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05(4): 29-31.

[3]

刘红, 熊丽萍. 高校双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J]. 江西教育科研,2006(4):20-21.

[4]

李望国, 吴开珊. 高校采用英文原版教材授课的思考[J]. 高教探索 2003(4):55-56.

【作者简介】 熊立,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管理学博士,副教授(成都/611130);陈玲,贵州畜牧兽医学校培训中心主任,高级讲师(贵 阳/550003)。

- 113 www.erfrontier.org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