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cation Research Frontier June 2014, Volume 4, Issue 2, PP.47-51
Research and Thoughts on Class Teaching Pattern of Universities Huifang Yu College of Computer,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 Xining 810008, China Email: yuhuifang@qhnu.edu.cn
Abstract Under the university teaching experience of 15 years, I deeply feel that class teaching pattern, which is “force-feed” type, cannot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t is imperative to reform class teaching pattern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nalyze class teaching pattern of foreign universities, and propose some thoughts about present institution of class teaching pattern in our country. In order that the graduates become the country master possessing virtue, experience, ability, learning and physiques, we should reinforce quality education during the class teaching. Keywords: Foreign Universities; Class Teaching Pattern; University Education; Quality Education
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思考* 俞惠芳 青海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8 要:15 年的大学教学经历使我深刻感受到学生已经不能满足于满堂灌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这就要求中国高校必须进
摘
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本文对国外高校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剖析,并针对国内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现状,提出了几点思 考;进一步提出为了使大学生将来能真正成为德识才学体于一体的国家主人,还应该将素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 关键字:国外高校;课堂教学模式;高校教育;素质教育
前言 中国高校把培养人才作为主要目标,而实际上应该把培养人才和教育人并重。让大学生学会做人是很 重要的,而学会做人是教育和模仿做得好的人的过程。改变中国高校的教学模式是很困难的事情,如何进 行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值得每一位大学教师深思。或许中国高校教育制度将会进行巨大改革,如果有那么一 天,大学教师站好讲台,真正教好一门课,是非常了不起的。 如何培养符合 21 世纪新要求的“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的人才,不光是一 线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教育工作者、教育专家、政府与家长,都要考虑、讨论和研究这个问题。小胜靠 智,大胜靠德[1]。同时,必须培养高尚的人、培养高趣味的人,让高尚的情操成为培养对象的底蕴,唯有如 此,培养出符合新世纪挑战的人才是可以期待的。 中国高校教育任重而道远,中国文化只有形而没有神。本文对国外高校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研 究,而且针对国内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现状,提出了几点思考。为了使大学毕业生能真正成为德识才学体于 一体的国家主人,还应该将素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我们也指出,课堂教学模式中素质教育不容忽视, 只要班级导师和任课教师真心对待自己的学生,则学生将会用真心回报社会。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363080), 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Z2012094)和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信息安 全创新团队项目. *
- 47 www.erfrontier.org
国外高校课堂教学模式
1
国外高校课堂教学模式非常活跃,而且形式多种多样。国外高校在教学、教研与科研等方面的先进经 验是非常值得借鉴的[2, 4]。在符合我国国情的前提下,应该引进国外高校的先进理念,更好地加强高校大学 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高教研与科研质量,避免学术腐败。
1.1 注重研讨式和研究性学习 1.1.1
研讨式学习
有些国外高校,比如美国,从本科一年级开始就开设了研讨课,而且力度在不断加大,以此来激发低 年级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强调举一反三和知识的融会贯通,使学生接受特定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研讨班 中,学生和教师一起从不同学科视角探究令人兴奋的热门问题,围绕主题查阅相关的富有见识的文献资 料,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充满活力的讨论交流,撰写学术论文和报告。当然,上好一趟研讨性的课并 非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但是这种跨学科的学习体验特别有利于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 下,教师不是信息的传递者,不在意传授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思考、工作技能和品 牌技能,成为充满智慧和理性的人,这正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授学生以渔”。 1.1.2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获取信息或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学习有利于培养学 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国外许多研究性大学在本科生中就设立了科学研究计划,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 与科学研究活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作为学徒参与以教师为主的科学研究项目,在其中担任研究助 理;另一方面,由学生自己提出项目方案,包括研究性项目、创造性设计工作和公众服务性项目,学生向 学校提出研究资金申请。 国外高校的这种宽松、灵活、放松学生心身的教学模式在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是大逆不道的,学生 在课堂上不能随意,听音乐、吃东西、说话根本不容许。好的老师在教学中也最多是更好地演绎知识的来 龙去脉,以追求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而不是用归纳的方法让学生自己产生和加工知识以及让学生掌握生产 知识的方法,甚至有些老师以为做到上课提问让学生回答当成是互动教学的,殊不知仍然未能摆脱学生被 动学习的枷锁。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如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肯定难以达到比较 理想的教学效果,更不可能培养出创造型人材,这就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大弊病。虽然改革传统课堂 教学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革新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 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的新世纪人才。当然采用“休克式”的方式推行开放式课堂是行不通的,不加 消化地执行“拿来主义”,完全照搬适合国外高校的做法也是不恰当的,好的高校教师完全可以主动研究 和探索适合 21 世纪的培养中国优秀人才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譬如高校教师有责任尽可 能地了解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使讲课的思路因学生层次不同而变化,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经常听 到同事说,现在的大学生不好教,大学生本身也不好好学,但真心对待自己所教每个学生,这个问题也就 没那么棘手。所以用“心”教学生,用“心”和学生交流,那么学生的认同感会极大地提高,于是在“为 了让学生学到更多更精的知识”的奋斗目标下教师和学生一起努力,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应该是令人期待 的。
1.2 注重教学和科研的融合 必须将科研视为培养“有修养的人”的重要手段。教育家洪堡提出:教师在创造性活动中取得的研究 成果,才能作为知识加以传授,只有这种教学才真正称为大学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创造性的科研 工作引入教学过程,学生可以接触到学术领域中最新成果或最新问题,不仅向学生传授了最新知识,而且 - 48 www.erfrontier.org
还引导学生了解哪些是尚未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使学生学会 运用科学方法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也使学生了解科研的过程,掌握科研方法。大学老师既要搞好科 研,也要保证一定课时量的高水平教学,同时要求教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前沿性知识教授给学生,不断 更新教学内容,以科研来促进教学。 中国高校在现行教育制度下虽然遇到了许多棘手的问题,但无论如何,为了其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 提高,教学、教研、科研和素质教育必须齐头并进。
1.3 注重教师综合性评价和学生能力评价 在教师评价制度上,国外高校注重对教师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综合评价。在这个评价体系中,研 究型大学对教师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评价的权重分别为 50%、30%和 20%。在国外高校,若有 70%的学 生评价老师好,就已经相当不错了;一般情况下,只有 50%左右的学生评价教师教得好。教师从讲师到副 教授需要 6 年时间,在这期间,教师要相当注意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模式。因为学生对教师在自己的教学 模式下的教学效果的评价将进入教师的晋升记录。 中国高校对教师教学评价权重为 70%,在这方面我觉得应该有一些改革。期待着中国高校的教师评价 制度的革新。
2
几点思考 中国实行扩招制度后,国内高校开始扩大招生。然而,扩招使更多的学生有大学上的同时,却使得各
大高校处于了因为扩招带来层出不穷弊病的尴尬境地。那么如何应对扩招之后带来的诸多问题,是这些高 校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高校工作的每位教师心里非常 清楚,克服扩招带来的弊端任重而道远。就个人而言,始终认为:在教好学的同时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 除此之外,花自己课堂之外的时间给本科生和研究生在专业和研究领域等方面不断充电,尽自己最大努力 把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给学生丰富的文化,让学生自己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只要每位教师 切切实实地去做,学生心里还是有数的。 中国教育正处于风口浪尖。为了能够顺应时代的潮流,高校教师应该在现行教育体制内具有教学责 任、培养责任、指导责任、服务责任、科研责任、科学发现的责任。为此,必须变革教学观念、加强教学 学术和创建教育信仰。
2.1 变革教学观念 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把以教学、教研和科研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 认知工具,以此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并加大力度推进素质教育,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的目标。由于知识是不断变化的,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应该随着实际情况不断创新。高校教师不应 该迎合学生,而应该从各方面指导学生,使得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然而,任何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 难,教学观念的转变更难。为了让我们的每个学生的每个方面发展到他应该发展的水平上去,必须转变当 代教学观念。 当代教学观念的变革有如下趋向: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 变;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从重视继承 向重视创新转变。
2.2 加强教学学术 学术研究包括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现代社会大多数高校过多地重视和加强科学研究,而忽视了教学 研究。每一位高校教师都明白,教学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强校之根。为了实现教学立校,科研强校,在加 - 49 www.erfrontier.org
强教师队伍科学研究和教学素养的同时必须加强其教学学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校教师教学、教研和 科研一体化的目标;同时把素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那么中国的教育将是另一番景象。 教学学术是一种特殊的学识和知识;教学学术来自于教师的教学实践,是对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 论升华;教学学术是教之术与学之术。教学学术包含教育教学理论、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 力和反思性教学实践。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该以自己所从事的本学科的认识为基础,对在教学实践中存 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公开与同行进行交流,接受同行评价。 当然,搞学术研究应该具有勇气和毅力,学术研究贵在持之以恒,精神力量是学术研究的支撑。与此 同时,搞学术研究必须遵循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
2.3 重建教育信仰 社会转型时期是教育信仰危机时期。为了弥补教育信仰缺失,现代社会的现代人必须要创新建立教育 信仰。如何重建教育信仰,是值得每个高校值得深思的问题。教育的真正价值就是让人幸福地生活。教师 要通过知识传授塑造人的灵魂和完善人的人格。课堂应该是知识的殿堂和育人的乐园。只有建立了这样的 教育信仰,才能使得教师的教育意志更加坚定。 中国高校教育要巨大发展,必须变革教学观念,必须加强教学、教研和科研,同时还要重建教育信 仰。
3
课堂教学模式中素质教育不可忽视 我国高校的目标是培养知识面宽、基础扎实、学术能力强、素质高,能肩负起历史重任、具有开拓创
新精神,具有参与国际竞争应具备的高心理素质和强应变能力及高专业水平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在具备了 这样高尚道德素质的教师的前提下,将素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高校教育将会取得良好的发展。 素质教育[3-8]是以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群体发展、长远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全面的整体素质提高 为根本目的,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和主动精神为前提,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为基础,以塑造学生 健全人格为动力的一种教育方式。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决不能忽视素质教育。目前各大高校的素质教育的主 要阵地是课堂,因此,其工作重点应该是:在改变教学观念、加强教学学术和重建教育信仰的同时,抓好 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德育工作,重视学生整体素质提升。虽然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潜能和欲望,但那只是 一种自在的状态,他们自己也许没有清楚的意识到,而素质教育的使命就是要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创造潜 能和欲望,培养和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进行系统的训练可以使每个学生的每 个方面发展到他应该发展的水平上去。 班级导师的工作在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班级导师犹如学生的生身父母,视学生如自己的孩子一样, 从各方面引导和教育学生,使得学生知道什么所为,什么不能所为。并且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责任所在。一 个优秀的班级导师带出来的学生也是优秀的。只要班级导师和任课教师真心对待自己的学生,则学生将会 用真心回报社会。
4
结论 与国外高校相比较,中国大学教育任重而道远,中国文化只有形而没有神。而且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因
辅导班广泛存在的缘故而失败。如何借鉴国外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和办好中国高校教育,值得每一位高校教 师学习和深思。教师不但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要有所作为,而且应该敢想敢做敢进言,为中国教育做出自 己应有的贡献。
REFERENCES [1] 张玉辉. 小胜靠智, 大胜靠德: 决定一生成就大小的 18 种德商[M]. 新世界出版社, 2010 年 11 月, 第 1 版. - 50 www.erfrontier.org
[2] 姚子昂. 对加拿大 Brandon 大学教育考察及其启示[J]. 大连大学学报, 2005, 26(6):106-108. [3] 崔家善.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J]. 学术交流, 2007, 162(9):177-179. [4] 徐岩. 中美高等教育体制比较: 访明尼苏达大学有感[J]. 会计之友, 2008(3): 94-95. [5] 俞惠芳. 现行教育体制下计算机教学模式的研究[J]. 青海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 2004(3):51-52. [6] 陈玉强. 新时期高校教学模式转型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1. [7] 纪大海. 高校人才培养的三点思考[J]. 中国高等教育, 2011, (7). [8] 张兰华, 宋吾力, 郑鹏等. 非特色专业在专业性院校中的教育与教学研究[J]. 教育研究前沿.
【作者简介】 俞惠芳(1972- ),女,青海乐都人,副教授,硕导,博士生,CCF 高级会员(E200014320S),研究方向为教 学模式、密码学与信息安全。
- 51 www.erfronti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