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education platform of multi party interaction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Page 1

Education Research Frontier December 2013, Volume 3, Issue 4, PP.153-159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Education Platform of Multi-Party Interaction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Xuemei Liu 1#, Shuangmei Liu 2, Xiufeng Shao 1, Dandan Li 1, Yingjiu Guo 1 1. Information Department, Beijing Cit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2. College of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Qingdao Agriculture University, Qingdao 266000, China #Email: xuemliu@163.com

Abstract The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university and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is the embodiment the university sustainably development, momentum and vitality. According to the target of training undergraduate talents from software industry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it is important to make the closer cooperation between software enterprise and university in multi-linkage, industry-university collaboration and practice education.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between the industry and university, a win-win interaction model was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by constructing the multi-party interaction and making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industry and the university; then the cooperative platform was established to realize the multi- linkage; along with the description on its idea and construction context. Keywords: Multi Linkage; Cooperation between Industry and University; Industry University Collaboration; Cooperative Platforms; Software Engineering; Practice Education

软件工程专业多方联动实践育人平台的探索* 刘雪梅 1,刘霜梅 2,邵秀凤 1,李丹丹 1,郭迎九 1 1. 北京城市学院信息学部,北京市 100083 2. 青岛农业大学信息科学学院,青岛市城阳区 266000,山东省 摘 要:高校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是现代高校持续发展、保持动力和活力的具体表现,针对软件产业和高校软件工程本 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多方联动、产学协同、实践育人的重点是软件企业和高校的密切合作。本文在系统研究校企合 作教育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特点,提出了构建多方联动、产学协同的互动双赢模 式,搭建了多方联动的产学协同互动平台,并详细描述了该平台的定义、核心思想和建设内容。 关键词:多方联动;校企合作;产学协同;互动平台;软件工程;实践育人

引言 校企合作指的是高校与社会上相关行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其工作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校企合作教育 是以市场(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一种教育模式,它通过学校与企业的融合,借助多种教育资源和环境,培 养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从理论上讲,它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育人方法,既注重学生的智育, 也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学习阶段是实践阶段的前期准备,社会实践阶段则是学校学习阶段的必 要延伸,而这种延伸和学生未来的职业目标有直接关系。实行校企合作教育,学校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 合格的人才,学生也通过到企业工作,培养自己的职业倾向与兴趣,这样学生毕业后,就能较快地找到合 适的岗位,解决就业难的问题[1]。 *基金资助:北京市财政项目资金支持资助(PXM2012_

014202_000194)。

- 153 www.erfrontier.org


1

校企合作的现状 长期以来,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上,企业、学校、学生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此造成了他们

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2]。

1.1 学校与企业之间认识的差距 学校是教学单位,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校学生到企业去实习,不是打工而是一个教学 环节。企业是追求经济效益的单位,不希望无偿地为学校提供训练基地,因此教学计划中短期的顶岗实习 往往不能得到企业的支持,但是企业期望学生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并能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项目。 所以如何使学生在企业中学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如何协调学校与企业之间在认识上的差距,使 得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学到技能是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1.2 学生与企业之间认识的差距 企业总是把自己看作是一个用人单位,它要的是一个能够为其创造效益的有价值的劳动者。而实习学 生往往认为自己知识来学习的,相对于企业的正式员工缺乏压力感和责任感,经常找各种理由和借口为自 己没有努力学习和工作进行辩解。

1.3 学校与学生之间认识的差距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处理得好,学校的学生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企业去学习、工作;企业也可 以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建立自己的人才库,选拔人才,降低试用成本。可见,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良 好的合作关系是非常有益的。

1.4 学生能力与企业需求的差距 学校进行的素质教育,企业需要的是有经验的专业人才,因此学生到企业后往往不能马上进入工作状 态,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岗前培训。但岗前培训是需要成本的,学生不用于签约员工,在实习结束后有选 择工作单位的权利和自由,因此企业对学生的培训成本是无法收回的。

2

校企合作教育存在的问题 针对校企合作教育的现状,目前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存在着如下问题[3]:

2.1 校企合作的水平处于浅层次 目前的校企合作教育还处于浅层次水平,高校和企业之间还存在很大的鸿沟。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距离 企业实际需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实践教学不能得到保证,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不能同步,高校的实习实 践根本无法和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目标相一致。

2.2 校企合作的目标不能达成一致 校企合作期间,企业希望能降低成本,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而高校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让学生到 企业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企业工作流程,锻炼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

2.3 校企合作的工学矛盾突出 在开展合作时,企业在有任务时希望同学校开展合作,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但学校要实施正常的 课堂教学活动能够,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而在高校实施实习实践时,企业方也可能无项目或任务,或项 目不多,就不愿意接收实习生。

- 154 www.erfrontier.org


2.4 校企合作的认识存在差距 高校是教学单位,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校学生到企业实习,是完成一个教学环节,而 不是打工,因此形成了企业和高校之间认识的差距;另外,企业总是把自己看成一个用人单位,它需要的 一个能为其创造经济效益的有价值的劳动者,而实习学生认为自己是来学习的,缺乏正式员工的压力感和 责任感,有时候不能好好工作,满足企业的要求,这就形成了企业和学生在认识上的差距[4]。

3

产学合作培养软件人才的双赢模式 高校拥有教室、实验室等教学资源,而软件企业拥有厂房、设备等工程资源,高校和企业联手在合作

企业中建立实习或实训基地,吸纳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与教学计划、课程建设、教材研发等教学工 作,以培养适应软件企业的人才,这就是产学合作培养软件人才的主要内容,这样既可以考虑企业的利 益,同时兼顾企业和学校的不同目标,使校企利益均衡化,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这种双赢模式可以分为 三个阶段:企业认识学校、学生认识企业、校企合作[5]。

3.1 第一阶段 企业认识学校 目前企业在人才选拔过程中面临一些困难,比如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一方面,企业认为绝大多数 高校开设的课程不适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有些学生诚信度差,简历上所描述的能力与实际能力 相距甚远,这就造成企业不愿意直接从高校毕业生中选拔人才,而是从其他企业挖人才的现状。因此,必 须在企业和高校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先让企业了解学校、认识学校。比如建立“企业讲堂”,定期邀 请软件企业经理,讨论一些他们所关心的话题,并在讨论过程中介绍学校软件人才的培养方案、培养思 路、培养定位、技术路线以及与企业合作的思路和成功案例等。

3.2 第二阶段 学生认识企业 在校企合作培养软件人才的同时,必须要实施互动,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去了解企业。而 让学生了解企业的最直接做法就是让学生到企业参观,或企业到学校来向学生宣传自己。同时,还要建立 “专业讲堂”,邀请企业高管或工程师来学校做专题报告,向学生介绍企业或企业项目,企业工程师和校 内教师也可以组成指导教师小组,建立学生兴趣小组,从而便于企业从中选拔优秀人才。通过这一过程, 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企业,了解企业所使用的技术,树立学习目标,激励学习动力,实现学生和企业的互 动,增进相互的了解[6]。

3.3 第三阶段 校企合作阶段 在第一和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建立校企合作是必然的。通过校企合作,既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企 业也可以选拔到优秀的、所需要的人才,并降低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7]。

4

产学协同互动平台的构建 高校和企业的产学合作模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而如何破解学校学生“就业难”与企业“纳贤难”的

问题,产学合作需要协同互动是根本的解决方法。在构建产学协同互动平台的过程中,进入了国际上流程 的 CDIO 工程教育理念,通过对 CDIO 培养大纲进行综合分析,将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能力分解为四个层 面:层面一 技术(工程基础和知识):掌握一整套个人与职业方面的能力和品质,核心内容就是实践能 力;层面二 个人(个人和职业能力及职业道德):为了开发复杂的软件产品或系统,学生必须掌握必要的 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层面三 人际交往(人际交往技能、团队协作和交流):为了能够在现代团队的环境 中开展工作,必须培养学生的团队工作和人际交通能力;层面四 CDIO(工程系统能力):为了能够创建并 运行产品、过程和系统,学生需要了解在社会和企业环境中进行系统的构思、设计、实现及运作等[8]。 - 155 www.erfrontier.org


为了使得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具备上述四个层面能力,结合产业界需求及 CDIO 教育理念,构建软件工 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框架,如图 1 所示。 课程教学体系

工程能力训练体系

顶岗实习 软件工作室

软件工程技能课程

技能课程群

实训课程

软件工程方向课程

方向课程群

课程设计

软件工程高级课程

核心课程群

团队级实验 个人级实验

软件工程中级课程

质 量 保 障 管 理 体 系

产 学 协 同 互 动 平 台

基础课 程群

软件工程初级课程 有效融合软件工程专业教育规范与 CDIO 工程教育模式、 产业界现实需求的学科教育知识体系 图 1 软件工程专业 CDIO 人才培养体系框架

4.1 产学协同互动平台的定义 产学协同互动,一方面是学校在设计和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企业的需要,了解他们对人才 的要求,并把这些要求体现和设计到教学实施过程中去;另一方面,企业也需要和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 把自己的要求反馈给学校。如对人才需要掌握的技术,对人才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要求反馈给学校,或 者了解学校的教学设计是否与自己的要求保持一致,从而消除企业人才需要和学校人才培养之间信息的不 对称问题。通过产学协同互动的反馈系统,可以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真正实现产学互动,从而推动校企 合作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此协同互动平台,企业能及时展现产业界对技术和人才需求变化的要求,学校也 能及时地根据产业界的要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实现校企互动、产学互动[9]。

4.2 产学协同互动平台的核心 校企合作利益共享的核心思想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要来源于产业、根植于产业、服务于产业,为培 养符合市场需求的软件人才服务。在校企合作利益共享的前提下,产学协同互动平台的核心是解决学校、 企业和学生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由学校来建立产学协同互动平台,确保学生和企业信息的诚信度,在 他们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在利益共享共赢的前提下,把该平台设置为专业技能的搜索引擎,用需求挖掘的 方法来解决学校的同质化,通过信息的“诚信交流”,构建大学生求职诚信平台。 在构建过程中,互动体现在 4 个方面:校内互动,以软件工作室为依托,以满足学校各部门需求为目 的,发挥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优势,帮助学校各部分实施信息化建设,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及创新 意识;校间互动,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抢占机遇,夯实合作,弥补资源不足、提升培养水平。 计划与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廊坊示范学院、北华航天学院、河北工业职业 技术学院等建立软件工程专业新技术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校所互动,计划与科研院所开展合作,以 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应用专业方向为核心,以智慧城市为着眼点,着力搭建科学研究的平台,初步形成比 较稳定的科研团队,形成定期的学术讲座制度,建立人员交流、互派机制;校企互动,以海淀区软件园为 依托,在海淀区政府、海淀区软件园管委会的支持和帮助下,争取与园内的众多企业合作,共同探索,建 立校外实习基地。见图 2-图 6 所示。 - 156 www.erfrontier.org


产学协同互动平台

移动互联网创新教育基地 工信部

校内互动平台

校间互动平台

校所互动平台

校企互动平台

中国电子学会 物联网应用研究

校所互动 中科院

图 2 产学协同互动平台

智慧城市研究所

图 3 校所互动平台 校级

开放实验室

学科竞赛训练

创新创业平台

创新创业训练

市级 国家级 校内互动

软件工作室

校内实际项目

优秀教师投票系统

学部需求

教学督导管理系统

教务处督导室

科研项目管理系统

科研处

校本课程选课系统

教务处公共课教 研室

学生党员管理系统

学生处

……

……

图 4 校内互动平台 软件学院

中科院软件园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计算机学院软件所

中关村软件园区 海淀区软件园管委会

软件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信息学院 校间互动

北京联合大学

上地软件园区

应用科技学院

校企互动

北京达内金桥科技公司

信息管理学院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

863 软件园区

校外实习基地

安卓易科技有限公司

计算机学院

北京世碁天创有限公司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北京金橡树科技有限公司

图 5 校间互动平台

图 6 校企互动平台

4.3 产学协同互动平台的内容 该平台中包括以下内容: 4.3.1

信息发布平台

为了解决企业和学生之间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建立信息定期发布平台。企业可以随时发布 自己的招聘信息、实习岗位及其相关信息,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企业,从而寻找愿意为企业工作或服务的人 才。学校通过平台可以向社会发布自己的人才培养现状,包括人才培养的理念、目标、定位、培养方式、 培养特色、专业、层次、毕业时间、毕业生数量等信息,让双方及时有效地沟通,信息得到充分的交换, 相互反馈,企业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人才,学校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从而提高人才培 养质量。 4.3.2

企业需求挖掘平台

目前现有模式下,软件企业都是以招聘员工或招聘实习人员的方式把企业需求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反馈 出来,因此,通过此平台,可以把企业对人员的需求进行分解,如企业需要填写对技术的具体需求,包括 技术搭配等。在后台通过一个收集系统把这些需求进行统计、分析和归类。当不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达到 一定规模后,就可以实施教育,因此人才需要达到一定规模后,教学实施才有可能,才有意义。这样就可 - 157 www.erfrontier.org


以把不同的需求以某种机制传达到学校,可以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消除学校的同质化,满足企业的需 求,破解软件人才需求的“怪圈”。 4.3.3

软件人才技能评测平台

由于市场主宰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多种软件技术并存的现象,因此针对目前多种流行技术或开发工 具,如:java、C、C++、C#等,开发了各种等级的客观公正的技能测评系统,期望能在业界建立一种统一 的技能评测标准,便于企业在选拔人才时作以参考。无论哪个学校、哪个专业的学生都可以进行评测,当 其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系统会自动给出评价。 4.3.4

大学生求职诚信平台

通过产学系统互动平台,一方面专业在设计和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了解产业界或企业的需 要,了解他们对人才的需求,并把这些要求体现和设计到我们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另一方面产业界或企业 通过和专业保持密切的联系,把对人才掌握的技术、人才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要求反馈给专业,构建一 种软件技术类学生就业模式。如图 7 所示。 学生素质

招聘素质 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 素质修养

信息发布

素质模型匹配库

信息发布

学历

学历

外语

外语

资格认证

资格认证

工作经验

就业期望 兴趣特长

招聘期望 信息发布

期望职位 期望薪酬 工作地点

职业素质

期望值匹配库

信息发布

企业品牌 职位描述

毕业生

企业

薪酬福利 工作地点

软件程序员 软件开发工程师 软件测试工程师 软件设计工程师

图 7 软件技术类学生就业模式

在就业模式指导下,学生和企业之间可以就求职信息、企业的招聘信息、学生素质、企业招聘素质进 行充分的交换,实现企业和学生的双赢。同时在此平台上,学生的业绩是通过长时间的学习积累由系统自 动给出,存储到数据库中,这样在企业在招聘时会由平台根据学生业绩自动生成客观性的数据,避免了就 业中的不诚信现象,提高了学校和学生的诚信度。 4.3.5

企业人力资源服务平台

通过人才跟踪和储备服务,企业在大一或大二时就可以了解、跟踪学生的学业情况,避免在毕业选拔 时的盲目性。另外,通过该平台的人才搜索服务,可以对人才进行很好的归类,为企业选拔人才和选拔开 发团队提供服务。同时,通过定制人才培训服务,也可以为招聘需求量较大、有特殊技术需求的企业提供 培训服务,利用学校的师资、资源、课程和工程实验等资源,由企业通过选课或定制课程等方式委托进行 员工的岗位培训。

5

结束语 开展产学协同合作,搭建多元沟通平台,是高校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时代责任,也是高校提升自身 - 158 www.erfrontier.org


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软件工程专业在开展校企合作的同时,通过搭建产学协同互动平台,在推动教学改 革、推动教学评价改革、推动定制人才培养、推动学生就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今后还将大力推动 产学互动的深度合作,加速校地、校企协同创新,推进产学协同互动的前进步伐。

REFERENCES [1]

Qiu Xu. The Exploration on the base in five aspects with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industry and university [J]. Chinese Occup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2007(21)

[2]

Qiu Xu. The Exploration of the mode of cultivating talents relying on large enterprise groups [J]. Education and Occupation, 2005(26)

[3]

Huixin Yang. Thinking on the education mode based on the competency ontology [M]. Shenyang: Northeast University Press, 2006

[4]

Keyong Cai. Chinese Education: where to go in 21CN? [M] . Jilin: Jilin People Press, 2011

[5]

Ruiqing Wang. Focus on the whole process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 the new mode of cultivating engineering talents [J]. Higher education of Engineering, 2007(4)

[6]

Yan Song. Research on the mode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between industry and university [J]. North Trade, 2008(11)

[7]

Lingling Liu. Cooperative educa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J]. Journal of Xiangtan Normal College, 2009(2)

[8]

Rui Gai. Strengthening Practices and Researches in the Education of Corporation of Enterprises, Colleges and Institutions [J]. Jiangsu Social Science, 2007(11)

[9]

Endong Zhang. Research on the cooperative education model of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J]. Teaching and Research, 2006(11)

【作者简介】 1

刘雪梅(1974- ),女,汉,博士,教

2

刘霜梅(1978- ),女,汉,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数据

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数据库理论

库理论与技术。Email: lshuangmei@163.com

与技术。Email: xuemliu@163.com

3

邵秀凤(1976- ),女,汉,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

算机应用技术。Email: zhangjianhello@163.com 4

李丹丹(1972- ),女,汉,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地

理信息系统。Email:ldd2003@bcu.edu.cn 5

郭迎九(1969- ),男,汉,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

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Email: grr97@163.com

- 159 www.erfrontier.org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