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最近離島 ──
和平島
文與圖/巧爾
在天氣晴朗但還不算太熱 的春夏之際,與家人前往離 台灣本島最近的島嶼「和平 島」玩。 島上原住民巴賽族稱此島 為「tuman」,漢人入墾後稱 為「大雞籠嶼」或「大雞籠 山」,後來為了與東北方海 上的小雞籠嶼,即今日的基 隆嶼區隔,改名「社寮島」 ,二二八事件後,又改名「 和平島」。
徒步往和平島方向前行, 沿路欣賞懷舊碼頭的港景, 來到和平橋的橋頭,那是串 連台灣島與和平島兩地的交 通幹道,橋長七十五公尺, 走數百步便從此岸到彼岸, 實在太近了,難怪大家很難 將和平島當「離島」看待。
圖/取自網路
居民寄託宗教信仰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早 期和平島居民以漁獲相關產 業維生居多,民眾海上活動 頻繁。想必漁民朋友出海捕 魚,總會祈求豐收及平安歸 航,這從和平島上的大小宮 廟及教堂不少,可知宗教信 仰是島民重要的精神寄託之 一。
和平橋橋旁渡船頭有座福 德宮,主祀土地公與土地婆 ,相傳是十七世紀清朝時, 社寮島一漁船航行至基隆嶼 ,在島上撿回一塊形似土地 公的安山岩,便在蓋廟時雕 刻成土地公神像加以供奉。 在海岸邊的另座「社頭福德 宮」與島民時時生活在一起 ,展現土地公婆愛民、親民 的作風。
繼續前行到和平島公園 ,進園區往右邊行走,襯著 海天一色背景的島中島, 萬聖公廟迎面而來。眼前 寬廣平台右側,水泥築欄 外有一條親水步道,便是 通往季節限定的世界祕境 ──阿拉寶灣。
等嶼亭諧音等雨停 園區排定午後有專人導覽 介紹阿拉寶灣的自然生態環 境,民眾可自由報名參加, 但有人數限制。平台左側有 一條環山步道直走,拾階而 上,可到名為「等嶼亭」的 一座木造觀景亭區。
因基隆日常多雨,民眾等 待雨停、期待陽光的心情很 殷切,取名「等嶼亭」有一 語雙關之意吧!在等嶼亭內 ,可眺望對岸的基隆嶼,及 俯瞰四周的奇岩怪石,用想 像的角度與眼光,「海豹岩 」、「豬腳岩」等特殊海蝕 地形,紛紛進入眼簾。
從「等嶼亭」走下來,繼 續走環山步道,右側是海天 一色及海蝕平台的美景,陸 續觀賞到有名的「犀牛望月 」,及彷彿有好多人站立在 海蝕平台上之景象,被稱為 「萬人堆」等奇岩怪石。
鑽入雞籠小憩一下 從環山步道下來,便接近 旅客服務中心及人工游泳池, 海灘上座落三個具「雞籠‧基 隆」特色的竹編裝置藝術,甚 有吸睛效果,也顯得海灘沒那 麼冷清。走進「雞籠」裡瞧一 瞧 ,裡面置有兩張木頭椅, 可供遊客休憩用。
觀賞完裝置藝術「雞籠‧基 隆」,往出口方向走,可見園 區周遭種植大片防風、防沙、 耐熱的草海桐及鐵線蕨植物。 也見到幾株植物新葉,是今年 植物節前夕,公部門號召愛樹 朋友在此種下的樹,每棵樹的 樹旁仍留有栽植者姓名的小名 牌,共同見證為環境綠化盡一 分心力。
走看一趟和平島公園園區 ,體驗和平島自然生態、鬼 斧神工海蝕奇景、海天一色 之美, 在視覺見聞及身心舒 緩上,皆感到高度的滿意, 在疫情當頭下,也讓人感覺 心情無比舒暢。
圖/取自網路
文與圖/劉月雲
阿拉寶灣 世界祕境
和平島公園的海岸邊,因 長期受到海浪侵蝕、衝擊, 自然形成許多蕈狀石、豆腐 岩、海蝕平台等奇岩怪石景 觀,吸引許多遊客佇足。其 中,阿拉寶灣因處在落石區 ,礙於安全考量已封閉多年 ,直到2018年,才開放遊客 於每年5月至9月,可預約申 請進入參觀,算是季節限定 的祕境。
季節限定的神造景點 「阿拉寶灣」稱呼的由來 ,相傳是阿美族人追尋漁獲 至此,發現此處景色讓他們 想起故鄉台東泰源(Alapawa ),因而稱此處為「阿拉寶 灣」。
圖/取自網路
我們在報到處著好裝備, 頭戴安全帽、身穿反光背心 ,便跟著導覽大哥,從木棧 道開始踏上通往世界級祕境 的阿拉寶灣。導覽大哥說, 和平島的地質地貌猶如一座 雕刻美術館,全區有多個特 殊造型的巨石,第一個迎接 我們的是金剛岩,乍看之下 彷彿是隻振臂怒視的金剛猩 猩,頗讓人對大自然的力量 感到震撼!
賞岩靠角度及想像力 我們沿途欣賞了阿拉寶灣 內著名的黑鳶岩、鱷魚淚岩 、法老岩、花豹岩,有人驚 呼連連:「好唯妙唯肖喔!」
可也有人不以為然的說: 「一點都不像呀!」其實, 像與不像,端賴欣賞時的角 度和欣賞者的想像力,只要 能浸淫在這大自然的鬼斧神 工之作下,吹著海風,看陽 光灑落海面上,映出點點金 色鱗光,就已是最大的快樂 和幸福了!
圖/取自網路
微 閱 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