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沉丹田 廖禎祥揮毫如練拳(人間福報微閱讀_182 2021-03-18)

Page 1

氣沉丹田

文與圖/曹麗蕙

廖禎祥揮毫如練拳


95歲書法名家 學書80載 學拳70載 將太極拳之靈活、氣滿 發之於書法


「中國功夫也好,書 法打坐也好,最要緊就 是氣沉丹田,否則任何 外在形式功夫,都只是 枝微末節、花拳繡腿。 」95歲的廖禎祥,讓人 見識他學書80載、學拳 70載的功力。


廖禎祥1926年出生於 基隆,為鄭子太極拳創 始人、五絕老人鄭曼青 最後一位入室弟子,曾 獲中國書法學會第一屆 「書法薪傳獎」。


不誠無物 從筆端傳達真性情 「平生我最關注兩樣 東西,一個書法,一個 拳。」 「不誠無物」是廖 禎祥的座右銘,也是他 兼善書拳二道的心法。


廖禎祥說:「 做人道理就是『 誠』,由此出發 ,透過筆端傳達 真性情」。所以 在書道上,他主 張「以最簡單的 動作完成想要的 筆畫」,很講究 情感的融入,譬 如寫〈正氣歌〉 ,會花好大功夫 通篇背透,感情 醞釀成熟後才動 筆。


廖禎祥25歲就開始學 太極,但50歲遇到太極 宗師鄭曼青後,深為折 服,放棄前25年所學, 專心鑽研鄭子太極拳, 成為其最後一位太極拳 入室弟子。


年過半百後,廖禎祥 每天晨起即率領學生們 在國父紀念館勤練太極 拳逾40年,平時沉著鬆 靜,然發勁時,發人如 離弦,不拖泥帶水。


廖禎祥並以拳理入書 ,書法用筆取之於太極 拳的「鬆」、「沉」、 「圓」,及「其根在腳 、發於腿、主宰於腰、 行於手指」,將太極拳 之「靈活、氣滿」發之 於書法。


「無論是書法還是拳 法,關鍵就是氣沉丹田 ,隨時配合呼吸養氣, 累積起來就是內功,運 筆時就能自然而發,訴 諸筆端。」


廖禎祥解 釋:「 情 緒 意念要發揮 ,關節就要 放鬆,從丹 田出來的氣 ,跟全身的 氣貫通,最 終發於筆端 、萬毫齊力 ,有生命的 線條就出來 了」。


風格俊逸 作品如人底蘊深厚 此外,廖禎祥的書法 根植於晉唐,在嚴謹的 唐法之中,卻不見規矩 束縛的痕跡,遠追東晉 瀟灑俊逸的風格。有日 本評論家稱許他「字形 秀麗清雅,根骨就像纏 繞鐵絲,相當紮實,底 蘊深厚。」


廖禎祥曾將書 法妙喻為現代人 開車,自己教書 法如同是駕駛訓 練班。「楷書是 在市區開車,規 矩很多;行書則 是上高速公路, 維持距離就很自 由;草書彎彎曲 曲,草法不對就 不行,轉不好就 發生事故;隸書 寫得慢一點像馬 車;篆書則更慢 如牛車。」


他教學著重橫豎基本 功,「橫平豎直做好了 ,一半以上事就解決了 ,點捺是變化,我教學 生把基本功練好,之後 學生要開什麼車子,學 什麼帖,他們自己決定 。」


身體一向健康的他, 兩年前因故不慎跌倒, 後來行動略有不便,但 依然精神飽滿、中氣十 足,可見底子深厚,他 也直說書法與練拳是他 延年益壽之道。


微 閱 讀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