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每當核桃成熟季節,烏 鴉要吃核桃果都得面對一 個難題─ 核桃殼很硬, 烏鴉很難啄開,於是烏鴉 會把核桃叼飛到高空扔下 ,借助撞擊力打開硬殼。 1970年代,日本仙台的 科學家注意到,當地烏鴉 改變多年來的策略,開始 把核桃扔到道路中間,藉
由來往的車輛壓開核桃殼 。日本仙台烏鴉把汽車當 作核桃鉗,成為迫使動物 城市化最經典的案例。 當野生動物被迫與人類 共處同一時空後,可能須 在短時間內適應環境,以 往需數百萬年才出現的演 變將加速進行。
日本的烏鴉學會了利用車輛為牠們 壓開堅果。
➡
吃起司漢堡的都市烏鴉。
➡都市烏鴉很早就學會開水龍頭。
演化速度加快百千倍 原本生活在橋下的蜘蛛, 通常會躲避光線。現在已適應 街燈,並織網以吸引配偶;飛 蛾也適應自身抵抗街燈的吸 引力。 2017年《科學》期刊上一篇 論文,總結了192個適應城市 生活的動物。研究發現,各物 種在城市環境中找到了漏洞, 以便自身繁榮昌盛。
蜘蛛學 會 將 網織 在街燈附近,以靠近 被燈光吸引的飛蛾。
黑鳥未眠在深夜高歌 烏鶇,俗稱黑鳥。與鄉下地 區的烏鶇相比,都市生活給烏 鶇產生了很多變化。 那些森林和城市中的黑鳥 ,在同樣的環境下共同孵化養 大,結果彼此卻極為不同。牠 們天生的不同是基因造成的, 而非通過學會不同生活方式 而形成。
城市裡的烏鶇,經常在黑夜裡高歌。
這些城市烏鶇身型更短, 有更粗短的鳥喙,冬天也不遷 徙到別處過冬。城市裡的噪音 汙染,使牠們改變了鳴叫的音 高和時間。森林裡的烏鶇都是 在清晨鳴唱;城市裡的烏鶇, 則在漆黑的夜裡高歌。
遊隼在摩天樓上建巢 遊隼曾因捕食吃入化學殺 蟲劑DDT,一度瀕臨滅絕。 其後,全球禁止DDT殺蟲劑 使用,讓遊隼的數量上升。不 過,棲息地受到破壞,使遊隼 最終在城市中找到了避難所。
在窗外欄杆上走步的遊隼。
遊隼已經適應了 城市生活。
遷徙到城市中的遊隼,學會 了在摩天大樓中築巢;城市中 可取得的大量獵物,也為遊隼 的繁殖提供了保證─ 如在 野外數量不多的鴿子和蝙蝠。
城市朱雀的 嘴喙,比鄉村 朱雀來得長而 寬。
朱雀鳥喙變得長又寬 達爾文知名的鳥雀研究指 出,為了適應不同島嶼的特定 食物,加拉巴哥島上的鳥雀演 化出各種形狀和大小的鳥喙。 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家朱雀, 引起科學家的興趣,因為這種 城市鳥雀的嘴喙,比那些仍然 生活在野外的同類更長、更寬 。這讓牠們更易吃到餵鳥容器 裡的葵瓜籽。
黑色煤煙掩護斑點蛾 在英國高度工業化的幾十 年間,斑點蛾身上出現很多黑 色斑紋。從煙囪裡冒出的煤煙 ,讓牠們可以躲避天敵;而森 林中利用樹上的苔蘚作掩護 的淺色斑點蛾,卻失去保護暴 露出來,數量銳減。 直到英國空氣汙染得到控 制,淺色斑點蛾才重出江湖。
對斑點蛾來說,翅膀變色能力關係到生死。
城市裡的通 噶拉雄蛙,比 在熱帶雨林中 的同類有更多 吸引配偶的表 現。
都市青蛙更會撩雌蛙 生活在南美洲的通噶拉青 蛙,能發出很有特色的叫聲, 藉以吸引雌蛙。但往往也能引 起天敵注意,招來殺身之禍。 都市環境中的雄蛙不像曠 野裡的雄蛙,需要很多對天敵 的警惕,因此有餘裕發展出更 加複雜的歌聲來吸引雌性,求 偶表現當然更好。
倫敦地鐵蚊愛吸人血 家蚊擁有超強的適應力, 但是生活在倫敦地鐵的家蚊 卻更強。 一般家蚊生活在地上,而 二戰後以倫敦地鐵命名的家 蚊,則適應了地下的死水。 更重要的一點:家蚊喜歡叮 咬鳥雀,而倫敦地鐵蚊則對人 血更有胃口。
蚊子的威脅無所不在。
都市中的巨型蜥蜴,善於爬光滑的牆壁。
城市蜥蜴更善黏玻璃 原本生活在岩石和樹林之 間的蜥蜴,城市化給牠們帶來 的挑戰是光滑的牆壁和窗戶。 為了求存,都市蜥蜴因此適應 出更長、更能粘住牆壁和玻璃 的腳,使牠們能在這樣的平面 上行走。城市的蜥蜴在腳趾上 有更多的角質鱗,而且牠們的 趾掌也更大。研究顯示有些蜥 蜴甚至演變出能承受更高溫 度的能力。 蜥蜴專家警告說,別以為 動物能適應人類環境。畢竟, 現在沒有瀕危風險的動物,並 非永遠都不會成為瀕危物種。
結尾 1960年代,全世界僅34%的 人居住在城市;2018年攀升到 55%;據估計到2050年,全世 界約7成的總人口,將生活在 城市中。
全球大規模城市化,勢必 對野生動物帶來巨大衝擊,也 導致諸多野生動物,必須快速 適應城市生活,以求生存。 荷蘭演化生物學家蒙諾· 施圖森,在《達爾文進城:城 市叢林如何推動演化》一書 中指出,「我們正在朝著一種 情況發展,那就是,大多數人 類接觸到的唯一自然環境,就 是城市自然環境。」人類能做 的,是確保城市的野生動物, 盡可能地豐富和多樣化。
微
閱
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