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福迎祥】普賢行願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人間福報微閱讀_274 2023-01-23)

Page 1

集福迎祥 文 / 明代普賢菩薩像。 圖/世界佛教美術 圖說大辭典提供
2023年,COVID-19疫情顯趨 緩和,在全球經濟迎向復甦之 際,該如何安定身心,讓生命 永續發展?生活中面對的種種 困難與障礙,能仰仗佛法指引 ,便得以度過困境。 《大乘義章》: 「言功德,功謂功能,善有資 潤福利之功,故名為功。此功是 其善行家德,名為功德。」 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是現 代人行動力、執行力、意志力 的典範,「以願導行、以行踐 願」即是普賢菩薩的功德。
華嚴三聖之中尊為毗盧遮那佛, 左脅侍是大智文殊菩薩,右脅侍是以 大行普賢菩薩。圖/資料照片
普賢無盡十大願 普賢菩薩是毗盧遮那佛的脅 侍,華嚴三聖之一,堪稱佛教 中的無盡大行願王。普賢菩薩 的行願,不捨一切眾生,令一 切眾生都能得到利益安樂。 普賢菩薩十大願出自《華嚴 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 願品》,內容描述善財童子受 文殊菩薩啟發,參訪53位善知 識之後,受學於普賢菩薩,成 就佛道的修行內涵。
普賢菩薩告訴善財童子,要 成就如來殊妙功德,應該實踐 十種廣大行願。 這十大願不僅是對聖賢,也 是對自己、對一切眾生而發, 是盡未來際永無休止的悲切願 心,啟發我們生命無限的熱力 ,成就自我,奉獻大眾。
星雲大師用現代語言來詮 釋普賢十大願: 一者禮敬諸佛,即是人格的 尊重;二者稱讚如來,即是語 言的讚美;三者廣修供養,是 結緣的實踐;四者悔業障,是 行為的改進;五者隨喜功德, 是心意的淨化;六者請轉法輪 ,是真理的傳播;七者請佛住 世,是聖賢的禮遇;八者常隨 佛學,是智者的追隨;九者恆 順眾生,是民意的重視;十者 普皆回向,是功德的圓滿。
普賢菩薩像。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
除病消災大功德 據《華嚴經》記載,受持《 普賢行願品》有大功德利益, 這是普賢菩薩的大願,也是受 持者的修行法門。 「是故若人誦此願者,行於 世間,無有障礙。圓滿普賢所 有功德。不久當如普賢菩薩, 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 大丈夫相。……若生人天,所 在之處,常居勝族,悉能破壞 一切惡趣,悉能遠離一切惡友 ,悉能制服一切外道,悉能解 脫一切煩惱。」
誦持《普賢行願品》,行走 於世間,任何障礙皆可化解。 若能圓滿《普賢行願品》所 有功德,就會如普賢菩薩一樣 ,得到三十二莊嚴相。受持《 普賢行願品》,不論在人間或 天上,隨處都是福德之地,得 以破壞一切惡道,更可遠離所 有惡友、邪見,制服一切邪佞 外道,解脫一切煩惱。
受持《普賢行願品》的人臨 終時,當身體衰竭、器官敗壞 ,親友逐一離棄,所有威嚴氣 勢都退散,一件財寶也帶不走 ,唯獨普賢菩薩不會捨離。因 此不要心生懷疑,應當信受, 這一念之善,所有行願皆可成 就,所獲功德更是無量無邊。
峨眉山金頂十方普賢像。圖/資料照片
寒山、拾得 文殊、普賢化身 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經常 並稱,文殊騎金毛獅子,普賢 乘六牙白象;文殊代表智、慧 、證三德,而普賢則顯示理、 定、行三德,合為解行並重, 故有所謂:「文殊般若自在, 普賢三昧自在。」即為定慧合 一之義。
普賢乘六牙白象,意表菩薩性善柔、有大勢, 令一切眾生都能得到利益安樂。 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
據史書記載:天台山國清寺 的豐干禪師,一日行經赤城道 旁,聽到草叢中有童啼哭,趨 前一看,見一小孩約十來歲, 問其姓名,回答:「我無家、 無姓、亦無名。」豐干禪師愍 念他無依無靠,帶回國清寺, 取名拾得。
拾得與寒山時相往來,對 人說法人不信。 寒山對拾得說: 「世間人穢我、欺我、辱我 、笑我、輕我、賤我、惡我、 騙我,我該如何對他?」 拾得答: 「只有忍他、由他、避他、 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 幾年,你且看他。」 據說阿彌陀佛化身的豐干 禪師,曾對丘太守說:「寒山 拾得,是文殊普賢的化身。」 由於聖跡顯露,拾得便與寒山 同離國清寺,後不知去向。
此尊北齊普賢菩薩像,線條柔美,嘴角帶著 若有若無的淺笑,有腰身、瓔珞珠寶簡單樸素, 露雙足、立於仰覆式蓮花座上。圖/資料照片
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
微閱讀 普賢菩薩的行願, 不捨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 。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