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人間社記者李美蘭 文/人間社記者楊璽樺
超越時空 史前生活探祕 花蓮縣考古博物館
花蓮縣史前遺址為數眾多,這 些出土文物在花蓮縣考古博物館 輪流展出,從中可見新石器時代 高超的製玉技術,了解台灣珍貴 的歷史文化脈絡。 考古博物館的前身是1984年興 建的「豐田市場」,由於市場建 築荒廢多年,經多次轉型改造未 果,最後整修活化為「花蓮縣考 古博物館」。
花蓮縣考古博物館常設展廳 有「偵探考古的世界」、「透 視史前的花蓮」和「穿越時空 的啟示」三大展區,另有考古 沙坑體驗區、還原考古現場。
史前玉玦標誌 探索考古世界 館方將一塊有2000多年歷史 的「花岡山文化」史前玉玦, 設計為博物館標誌,象徵壽豐 鄉盛產玉石。博物館入口的裝 置藝術,以巨石、玉玦、陶罐 和「月眉石槽」為意象,是當 地原住民族崇敬天地的習俗。
「偵探考古的世界」展區, 以考古學家的書房模式,讓民 眾了解考古學者是先思考、找 問題、做實驗、再佐證結果。 民眾可以透過桌上的互動螢幕 學習相關知識。
花蓮縣的史前遺址大多分布 在花東縱谷的沖積扇兩側,可 證明古代人類選擇居所,以鄰 近水源和平緩地形為主。 花蓮縣13個鄉鎮市之中,以 壽豐鄉發掘到史前遺址最多。
六大遺址文物 呈現先民生活 金砂夢港─崇德遺址 1923年位於花蓮縣秀林鄉崇 德聚落遺址,被人發現出土鐵 渣、爐壁遺跡和金飾品,顯示 當時可能已有煉鐵活動和冶金 技術。
美麗祕境─水璉遺址 位於水璉盆地上的史前遺址 ,屬於鐵器時代的靜浦文化, 出土大量的陶容器和酒器,與 當地原住民的飲食有關。
玉的故鄉─支亞干遺址 出土文物以玉器為主,大多 為台灣閃玉(花蓮豐田玉)。 台灣人們喜愛佩戴耳玦、管珠 、手環,去世後則作為陪葬品 ,玉器代表社經地位,顯示新 石器時代人類生活的富裕、優 雅。
鑿石為用─富源遺址 位於中央山脈山麓,出土大 量的斧鋤,顯示史前人類披荊 斬棘、開墾的過程,遺址有石 壁、單石、石板、石溝及陶片 、玉器,顯示史前時代人類在 此定居的榮景。
海天一色─四八高地 知名觀光景點七星潭,因標 高約48公尺而得名,舊稱「米 崙鼻」或「美崙鼻」。考古學 家在這發現大量網墜,說明史 前人類具善用海洋資源能力。
文化迭變─花岡山遺址 距今5000年的大坌文化晚期 文化,出土甕棺、石板棺,可 以一窺奇萊平原上人類的發展 。其中一面界牆,是經由4000 年土層堆積。
鎮館月眉石槽 迄今不明用途 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一塊 重達1240公斤的史前古物「月 眉石槽」,岩石材質是「石英 雲母片岩」,出土於壽豐鄉月 眉村的「月眉遺址」,用途迄 今不明。
館內還有史前人類「石頭火 鍋」料理影音互動遊戲,透過 遊戲讓民眾了解,原來現今原 住民的石頭火鍋料理和史前是 非常的相似,顯現古今的飲食 習慣是有連結的。
微 閱 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