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紀念館10周年 人間池塘.海線絲路 (人間福報微閱讀_201 2021-07-30)

Page 1

佛陀紀念館 周年

10

人間池塘 海線絲路

文與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佛光山典藏的〈荷花〉,為張大千82歲之作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開館10周年 ,館方規畫《人間池塘》與《佛 教海線絲綢之路》兩項藝術大展 ,其中《人間池塘》展出百年來 名家畫荷之作,包括張大千贈予 星雲大師的兩幅珍品,由佛光山 首度對外公開展示。 《人間池塘──張大千、文人 與荷花藝術大展》是佛館與國立 歷史博物館合作展出,精選晚清


李苦禪〈露氣氤氳〉

梁丹丰〈碧圓自潔〉


至現當代名家70餘件畫荷之作, 藉由荷花創作意象,傳達藝術家 在「人間修行」的善美與真心。 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指出 ,這些作品都是藝術家或信徒早 期送給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作為 建寺義賣,大師不忍心出售,認 為「文教化心」才是究竟,寺院 可以慢慢建設,但書畫不能不好 好保存。 由國立歷史博物館修復完成的 張大千精作〈墨荷〉、〈水殿暗 香〉、〈荷花〉等經典作品,以 及嶺南派大師趙少昂、歐豪年師 徒作品也同台展出。


王震〈和合二仙〉

李可梅〈荷塘小趣〉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廖新田 表示,史博館的荷花相關館藏有 200多件,以水墨畫近百件為最


張大千〈墨荷〉

歐豪年83歲畫作 〈荷塘魚樂〉

多。這次特展取名《人間池塘》 ,是呼應星雲大師倡導的「人間 佛教」,以池塘生態的荷花「出 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為 大眾學習象徵精神。


王濟遠〈殘荷〉

策展人團隊共同規畫五大主題 ,並於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6月 出刊的《博物館簡訊》第96期專 文介紹,而史博館的典藏品,也 多次獲《人間福報》縱橫古今版 刊登。


在佛館第三 展廳展出的《 佛教海線絲綢 之路──新媒 體藝術特展》,則是全球跨時空 的佛教新媒體藝術首展,以嶄新 的媒體科技,重現海上絲路及佛 教傳播歷史進程。 如常法師指出,佛館秉持創辦 人星雲大師「與時俱進」的理念 ,致力於讓藝術、文化與歷史活


起來,以嶄新媒體科技重現海上 絲路及佛教水路傳播的歷史文化 進程。 「絲綢之路」包含陸路與海路 ,這兩條絲路延伸範圍廣遠,不 僅是古代國際貿易「商道」,更 是佛教傳播的重要「佛道」。 靠著舟船乘載航行的「海線絲 綢之路」,無法像敦煌石窟、莫 高窟等「陸上絲綢之路」留下大 量遺址,成為後人研究場域; 而策展團隊規畫「佛教海線絲 路」、「起源與弘揚」、「海上


佛教地圖」三大單元,堪稱佛教 界創舉。 這項特展結合跨國學術研究、 考古、數位影像、數位媒體等, 讓觀眾看見海線佛教的脈絡,具 有文化、教育、歷史、藝術與學 術性的意義。 「海上佛教地圖」經過數年考 察,足跡遍及7個國家14處佛教 古蹟,記錄沿海佛教聖地遺址, 讓觀眾在展覽現場,可以如穿越 時空般進行一趟海上新科技的朝 聖之旅。


微 閱 讀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