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與圖/林嘉澍
深刻情感的 台灣糖果
話 史 灣 台
台
灣
筆者在任教的大學開 了門課「巴黎台北雙城 記」,比較兩地的古蹟 保護政策、博物館、城 市創生,講題的重頭戲 當然少不了共談巴黎的 咖啡甜點與台北的茶點 文化。
史
話 話
傳
統
嘗過的漢點很多,最 喜歡的就是「新港飴」 ,尤其是「香蕉油飴」、 「桂圓飴」。吃了半世 紀,常常念想,一點都 不膩。
糖
果
台
灣
嘉義縣名產極多,其 中以新港飴、芭蕉飴, 尤為逸品,歷經清領日 治至今,仍為台灣傳統 糖果中之佼佼者。新港 飴跟新港奉天宮一樣馳 名,有過「進香」經驗 的人都知道,拜拜之後 ,總要拎個新港飴回家 ,這趟旅程才算完整。
史
話
傳
統
作者和第四代老闆娘 盧楊秀美合影
糖
果
台
灣 已經忘記是何時開始 喜歡,只記得入口冰涼 柔軟,如雪的糖粉和著 香蕉油的清香,整個人 精神都活絡了。每次家 裡有,我都不分別人吃 ,還被扁了幾次,是用 生命守護的甜點。外公 總是說:「虎姑婆最愛 吃老鼠糖」(我小時候 頭髮紅紅,小名是虎姑 婆)。
史
話
傳
統
創始人盧欺頭先生
新港飴創始時原名為 「老鼠仔糖」,後改名 「雙仁潤」。據稱清光 緒17年間(1891),民 雄庄江厝店小販盧欺頭 所創。
糖
果
台
灣
盧老先生在民雄一帶 兜售自製的「麥芽糖」 及「土豆糖」(花生糖) 為生,有一次因連日大 雨,無法外出做生意, 靈機一動,將已潮溼溶 化的土豆糖放入剛煮好 的麥芽糖內,使花生仁
史
話
傳
統
和麥芽糖混合均勻後, 再分開做成頭小尾尖的 小塊,形如小耗子狀, 乃稱之為「老鼠仔糖」。 因命名特異,造型新 穎可愛,頗為吸睛,從 此盧欺頭專做老鼠仔糖 生意,後來因覺得名字 不雅,而易名為雙仁潤 (蓋取花生剝開內有雙 仁之意)。
糖
果
台
灣 光緒20年農曆3月23 (媽祖聖誕),新港媽 祖廟大拜拜,盧老先生 看準人潮,到新港販售 雙仁潤,業績長紅佳評 如潮,未幾便遷居新港 ,在媽祖廟東邊搭建一 間木屋,掛出招牌「金長 利」,並將雙仁潤改稱 「新港飴」,盧欺頭就成 為新港飴的創始者了。
史
話
傳
統
氛圍未曾改變的百年老舖
糖
果
台
灣 其後幾經改良,新港 飴聲名遠播,繼而又創 造芭蕉飴(原名芎蕉糕) 、桂圓飴、梅子飴、花 生糖等更多樣的產品。 日治時期曾參加拓殖博 覽會,得獎多次。
史
話
傳
統 新港飴從此銷路大開 ,製造者亦逐漸增加, 除金長利子嗣承傳外, 現今新港自製自銷新港 飴及芭蕉飴的店舖者眾 ,其中天觀珍、一聖堂 、正美香、玉美香、鳳 美香等均屬名店。
糖
果
台
灣 新港飴的原料,不外 乎麵粉、白糖、麥芽、 花生仁等物,而之所以 用花生為材料,就是因 為距離新港僅十分鐘車 程的北港一帶,盛產花 生。芭蕉飴的原料,則 為糯米、白糖、麥芽、 香蕉等等。
史
話
傳
統
親切可愛的第四代老闆娘 盧楊秀美
糖
果
台
灣
近年金長利第四代長 媳婦、也就是現任老闆 娘的盧楊秀美,大方公 開祖傳祕方,讓旅人香 客DIY製作新港飴,經 由煮、攪、切、剪、包 裝等步驟的完整體驗, 讓人人都能深刻認識, 曾經站上世界舞台的台 灣糖果。
史
話
傳
統
時光荏苒,老店氛圍 依然熱鬧,彷彿百年前 ,拜完媽祖婆,香客熙 熙攘攘擠進店,提著一 袋袋的伴手禮,奔向天 方與等待親人分享。橘 紅色邊的透明包裝,不 僅是熟悉的味道,更是 深刻的追遠,但願年輕 人能看見這分美好,嘗 到屬於台灣人的糖果。
糖
果
台
灣
微 閱 讀
延伸閱讀 【台灣史話】深刻情感的台灣糖果(上) https://www.merit-times.com/ NewsPage.aspx?unid=792978 【台灣史話】深刻情感的台灣糖果(下) https://www.merit-times.com /NewsPage.aspx?unid=793214
史
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