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 五行健康生活飲食(人間福報微閱讀_361 2024-10-07)

Page 1


養生首先要從人體的結構

說起,按照中醫理論,人體

是以五臟為核心構成的一個

極為複雜的有機體,以五臟

為主,配合六腑,並以經絡

作為人體的網絡,聯繫各個 組織器官,形成五大系統, 而這五大系統與五行屬性息 息相關。

五行與五臟的關係

五行相生之法,木生火,

即肝木濟心火,肝藏血,心

主血脈,肝藏血的功能正常 ,有助於心主血脈功能正常 發揮。火生土,即心火溫脾

土,心主血脈、脾主運化; 脾主生血統血、心主血脈。

心功能正常,血能營脾,才

能發揮主運化、生血、統血 的功能。

土生金,即脾土 助肺金、脾能益氣,化 生氣血,轉輸精微以充肺 ,促進肺主氣的功能,使之 宣肅正常。金生水,即肺金 養腎水,肺主清肅、腎主藏精 ,肺氣肅降有助於腎藏精、納 氣、主水之功。水生木,即 腎水滋肝木,腎藏精,肝 藏血,腎精可化肝血, 以助肝功能的正常發 揮。

其次,五行相剋

可以運用於五臟關係,

兩者也是相互制約的,例

如:心屬火、腎屬水、水克

火,即腎水制約心火,好比

腎水上濟於心,可防止心火之 亢烈。肺屬金、心屬火、火克

金,即心火制約肺金,如心

火之炎熱,可抑制

肺氣清肅之太 過。

木、木克土,即肝木制約脾 土,如肝氣條達,可疏泄脾 氣之壅滯。腎屬水、脾屬土 、土克水,即脾土能制約腎 水,如脾土的運化,能防止 腎水泛濫。

五臟與五味、五色

酸生肝:酸味食物有增強

消化系統及保護肝的作用,

常吃可以促進消化,比如酸 梅、石榴、番茄、山楂、柳

橙等均有此效。青色應肝, 宜食大棗、糙米等。

苦生心:俗話說良藥 苦口,苦味食物能泄、

能燥、能堅陰,具有除 溼及利尿之作用,比如 苦瓜、百合、苦杏仁、

橘皮等,常吃可防止毒 素的積累。紅色應心, 宜食紅豆、李、番茄、 蘋果等,也可多補維生 素C的食物。

甘入脾:性甘食物可

以補氣養血,補充熱量

、解除疲勞、調胃解毒 ,還具有緩解痙攣等作 用。像是紅糖、桂圓肉

、蜂蜜、米麥類食品等 ,都是補甘食物的上佳 選擇。黃色應脾,宜食 大豆、栗子,臉色暗沉 的人可輔以胡蘿蔔等味 甘的食物。

辛入肺:辛味食物有

發汗、理氣之功效,比 如薑、胡椒、辣椒等均 是辛味的食物,常食可 以保護血管,調理氣血 、舒經活絡,也能預防 風寒感冒。白色應肺, 宜食麥、豆漿、牛奶等 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可 以讓肌膚白嫩,有養顏 功效。

鹹入腎:鹹為五味之

首,百吃不厭,鹹味食 物可調節人體細胞和血 液滲透,保持正常代謝 的功能。有泄下、軟堅 、散結及補益陰血等作 用,像是鹽、海帶、紫 菜等鹹味食品。黑色應 腎,宜食黑豆、黑芝麻 等,若膚色較深的人, 少吃添加色素的食物。

透過五行相生相剋理論與 人體關係的探討,能讓我們 了解五行與日常生活相關密

切,不僅有助於提高自身的

養生,也可以傳達給親友一 些養生保健訊息,彼此多了 談話的題材,又能享受健康 的生活樂趣。

五臟六腑之五行

五行屬性與人體五臟在五

行的相生關係中,木生火、 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水生木,與之相應的,肝木

可濟心,心熱可養脾,脾土

可養肺,肺金助腎水,腎水 滋肝木。

在五行屬相的相剋關係中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

、火克金、金克木,所以, 在五臟的關係中,肝木克脾 土,脾土克腎水,腎水克心 火,心火克肺金,肺金克肝 木。如下說明:

一 五臟的生

理活動特點。如肝

喜條達,有疏泄的功

能,有「木」生發的

特性,故以肝屬「木」

。心陽有溫煦的作用 ,有「火」陽熱的

特性,故以心屬 「火」。

二 人體臟腑組織之 間生理功能相生相剋的關 係。如腎(水)之精以養肝

;肝(木)藏血以濟心;心 (火)之熱以溫脾;脾(土 )化生水穀精微以充肺;肺 (金)清肅下行以助腎水 ,這就是五臟相互資生 的關係。

降,可以抑制肝陽的上亢

;肝(木)的條達,可以疏 泄脾土的壅鬱;脾(土)的

運化,可以制止腎水的泛濫;

腎(水)的滋潤,可以防止心 火的亢烈;心(火)的陽熱 ,可以制約肺金清肅的太

三 人體與外界環

境四時五氣以及飲食五 味等的關係。五行學說應

用於生理,就在於說明人體

臟腑組織之間,以及人體與 外在環境之間相互聯繫的統一 性。肝屬木,心屬火,脾屬

土,肺屬金,腎屬水,有五 臟就有六腑,五臟與六 腑是經絡關係。

肝為經,膽為 絡;心為經,小腸為 絡;脾為經,胃為絡。

分泌系統是胰腺,肺為經 ,大腸為絡;腎為經,膀 胱為絡;肝為經,膽為 絡,正是肝膽相照, 彼此相互影響。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