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一筆字 古德悟道詩12(人間福報微閱讀_36 2018-05-19)

Page 1

古德悟道詩 ⓬

文/選錄自《星雲說偈》


吾本來唐國,傳教救迷情; 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南朝梁‧菩提達摩


作者小故事 菩提達摩為中國禪宗初祖。 相傳為南天竺國香至王的第三 個兒子,原名菩提多羅,《續 高僧傳》對他的評價:「志存 大乘,冥心虛寂,定學高之」 ,被尊稱為「東土第一代祖師 」、「達摩祖師」。與寶誌禪 師、傅大士合稱梁代三大士。 菩提達摩最初渡海到南越( 今廣州番禺一帶),篤信佛教 的梁武帝派遣使者迎請到京城 建業,然而和武帝話不投機, 遂渡江到北魏,在嵩山少林寺 面壁坐禪九載。 神光慧可禪師仰慕其高風, 乃斷臂求法,並受其心印、袈


裟及《楞伽經》四卷,成為禪 宗二祖。 當時達摩告訴慧可:「但出 此衣,並吾法偈,用以表明, 其化無礙;至吾滅後二百年, 衣止不傳,法周沙界。」 偈曰:「吾本來唐國,傳教 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 然成。」 並告示「至吾滅後二百年, 衣止不傳,法周沙界。」 禪法繼神光慧可之後,衣鉢 相傳,經歷僧璨、道信、弘忍 至六祖惠能,從此禪法大盛, 不再傳衣鉢,印證了達摩當初 的預言。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 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隋‧僧璨


作者及賞析 僧璨(又作僧粲),隋代僧 ,生卒年及事蹟不詳,為禪宗三 祖,唐玄宗賜諡號鑒智禪師。其 〈信心銘〉裡,有一段很有名的 偈頌:「至道無難,唯嫌揀擇, 但莫憎愛,洞然明白」,告訴我 們什麼是究竟之道。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 道,就是真理。真理本來如是。 「至道」不可說,至道是一切事 物最究極的真實,超越語言,超 越種種思惟分別,最怕的就是我 們說是說非,說好說壞。


「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一切真理由於人起了愛憎心,有 喜歡、不喜歡,就遠離真理了。 如果能以平等心看待一切, 自然就能契入佛法,洞徹萬事萬 物的本來面目!


山川異域,日月同天; 寄諸佛子,共結來緣。 ──唐‧鑑真

揚州鑑真圖書館


作者小故事 唐代高僧鑑真,江蘇揚州人 。早年出家,學律及天台,精 研三藏,後歸揚州大明寺講律 傳法,聲名遠播。天寶元年( 743),受日本留學僧之邀, 赴日本弘傳戒律。歷經五次東 渡,皆因人為阻撓或颱風而未 成功,其間雙目失明也不減其 志。 天寶十二年(753),日本 遣唐使赴揚州向鑑真再次請求 赴日,遂決定第六次東渡。當 時帶有隨行二十四人和大批經 像等文物,於日本天平勝寶六 年(754)抵達日本。隔年初


被迎入奈良東大寺,詔授「傳 燈大法師」位,築壇為天皇、 皇后、皇太子和僧俗四百四十 人授戒。後又建唐招提寺,並 一直在寺內講律傳戒。 鑑真東渡,為日本佛教及醫 藥、建築、雕塑、藝術等帶來 深遠的影響,為中日文化交流 史上重要的里程碑,被尊為「 日本文化之父」。

鑑真大師坐像


賞析 鑑真和尚以六十六歲高齡東 渡日本弘傳戒律,暮年時自知 歸鄉無望,寫下這首遺偈。 前二句「山川異域,日月同 天」,意思是他的故鄉在中國 ,而今越過重洋來到日本,雖 人在異鄉,但是太陽和月亮仍 然同在一個天地裡。不管中國 也好,日本也好,他還是同在 一個天下裡弘傳佛法。 「寄諸佛子,共結來緣」, 希望所有的佛弟子們,彼此不 要對立,要互相幫助;不要糾 紛,要互相和諧;不要傲慢, 要尊重包容。大家和平互助,


共同在一個佛陀的信仰之下, 再結來生的緣分,繼續將菩提 種子播灑於世間。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