⓭
文/選錄自《星雲說偈》
古德悟道詩
為愛尋光紙上鑽,不能透處幾多般; 忽然撞著來時路,始覺平生被眼瞞。 ──宋‧白雲守端
作者 白雲守端,衡陽人,依衡州 茶陵郁禪師出家,後參潭州雲 蓋志顒禪師。雲蓋禪師圓寂後 ,再參楊岐方會禪師,於其言 下開悟。 後辭別楊岐,遊歷廬山,應 諸方禮請開演禪法,所到之處 ,四眾雲集。其語錄由弟子輯 成《白雲守端和尚廣錄》。 賞析 「為愛尋光紙上鑽,不能透 處幾多般」,蒼蠅喜歡往光亮 的地方飛去,如果窗上糊紙, 隔了一層紙飛不出去,他就在 那裡一直鑽,左上右下的找路
,實在萬分辛苦! 「忽然撞著來時路」,找到 當初飛進來的洞,一下子就飛 出去了。「始覺平生被眼瞞」 ,這才知道原來是被自己的眼 睛欺騙了,以為看到光就是出 路,怪不得飛來飛去自冤枉。 人生的來時路,是依靠內在 的工夫、智慧才能找到的。 我們不要汲汲向身外追求佛 法,要向內心開採無限寶藏。 百千法門只在我們方寸之間; 多似恆河沙的功德,在我們心 的源頭就可以找到呀!
若能轉悟即如來,春至山花處處開; 自有一雙慈悲手,摸得人心一樣平。 ──宋‧白雲守端
賞析 「若能轉悟即如來」,修行 ,最要緊的是能轉迷為悟,轉邪 成正,只要心念悠悠一轉,轉貪 瞋痴為戒定慧,地獄與天堂就不 一樣了。觀念的一轉,有扭乾轉 坤之力,能轉凡夫為如來。 「春至山花處處開」,能轉 境界、轉感情、轉事務,化暗為 明,轉逆為順,心地清明愉悅, 不就是春天嗎? 「自有一雙慈悲手,摸得人 心一樣平」,人人一雙手,讓它 不殺人、不偷盜、不打人做壞事 ,轉成慈悲喜捨的手,替人服務 ,助人為善,安和樂利的世間就 靠你我這一雙慈悲手造就了。
雲從無心來,還向無心去; 無心無處尋,莫覓無心處。
雲從鍾山來,卻入鍾山去; 借問山中人,雲今在何處。 ──宋‧王安石
作者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 臨川鹽阜嶺(江西撫州)人。 北宋政治人物、文學家、思想 家、革新派領袖,是唐宋八大 家之一。熙寧二年,初拜參知 政事、同平章事,主導熙寧變 法。後任宰相職位,受封舒國 公。元豐三年,改封荊國公, 因此後人稱王荊公。宋哲宗即 位,加司空。 作者小故事 王安石與佛門結緣甚早,年 輕時就結交許多高僧大德。晚 年二次罷相、退隱鐘山,在城 外築了「半山園」。
他常騎著一頭毛驢,在田野 、山村漫遊,吟詩念佛,創作 大量禪詩和雅麗清絕的寫景詩 。如著名的〈夢〉: 知世如夢無所求, 無所求心普空寂。 還似夢中隨夢境, 成就河沙夢功德。
王安石很多詩常用「閑」與 「雲」二字,以此表達他對閒 居生活的快慰,如〈遊草堂寺 〉「只有春風似我閑」,〈遊 鍾山四首〉之一「山水空流山 自閑」,藉空中的雲彩飄忽不 定,舒卷自如,來去自由,象 徵適意。詩人寓哲理於意象, 以禪家淡泊寧靜平常心來對待 生活的大起大落,從中表達了 他對閒適生活的滿足。
王安石長女頗有文才,出嫁 後寄給父親一首詩,以表達對 遠方親人的思念。王安石隨後 為她寄去一本《楞嚴新釋》, 勸她以佛法為解脫,從中領悟 諸緣如夢、不可執著的道理。 此外,在江寧鐘山上有一座 寶公塔,裡面設有王安石長子 王雱的祠堂。一次掃墓後,王 安石決心將朝廷贈予的田產捐 給寺廟,為亡兒置辦功德。在 一場大病後,他將「半山園」 捐出來作為寺院。從中可見, 晚年的王安石,幾乎把全部的 心思都集中到信仰上。
微
閱
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