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唐‧白居易
作者 白居易,字樂天,晚號香山 居士、醉吟先生。山西太原人 ,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 一。作品平易近人,有「老嫗 能解」的說法。關懷民生,倡 導新樂府運動,主張詩歌創作 不能離開現實,須取材於現實 事件,反映時代狀況。
賞析 「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 肉一般皮」,不要以為天上的 飛鳥、水裡的游魚及山裡的兔 子,牠們的生命微不足道,其 實,牠們跟我們人類相同,都
是同樣的骨肉,同樣的身軀, 同樣會感受恐懼和害怕啊! 「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 中望母歸」,奉勸世間人,切 勿任意殺害春天枝頭上的鳥。 你殺了母鳥,會讓等在巢中的 幼鳥餓死的。 這首詩偈主要是勸人發慈悲 心,不要隨便傷害其他的生命 。現今也提倡生態保育的觀念 ,保護稀有動物,這不但是基 於環保和生態,也是為了社會 的安寧與平安。
千百年來碗裡羹,冤深如海恨難平;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 ──清‧戒顯禪師
作者 戒顯禪師,明末清初臨濟宗 高僧。號晦山,靈隱具德弘禮禪 師法嗣。順治八年應請住雲居山 ,重振叢林,興殘起廢,復立清 規,大開法筵,著書立說頗豐。 賞析 「千百年來碗裡羹」,自古 以來,我們飯桌上、碗盤裡、 菜湯中,都是屠殺一些動物的 生命身軀所煮成。 「怨聲如海恨難平」,眾多 的生命無辜被殺害,成為我們 的口腹之需,那無聲的怨恨像 不平的浪濤,一如大海般深廣 。為了貪著一時的口腹之欲而
殺生,必定會造下另外一種因 果,「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 屠門夜半聲」,就是最好的寫 照。 放眼現在的世界,真是一片 暴戾兇殘,人與人,國與國, 常常彼此傷害械鬥。究竟世間 上的刀兵劫難,是從哪裡來的 ?只要聽聽屠門半夜的霍霍磨
刀聲,便知貪欲熾盛,有了這 樣的因,自然遭致社會怨憎相 報的果。 佛門常勸人素食,不要太計 較吃食,要培養一顆慈悲的心 ,也就是儒家常說的「見其生 ,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 食其肉」,一念的悲憫心,就 是人間的淨土。 悲憫之心要從小培養,將來 幼兒長大了,心裡頭有慈悲, 對社會才有正面的貢獻,人間 才能充滿祥和與安樂。
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惡人怕天不怕;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古德 ──
賞析 這四句話提醒我們因緣果報 的道理。佛陀在世時,和我們 常人一樣,也有老病死生的現 象,在因緣裡,都不出因果的 範圍,這是很偉大的思想。因 為在因果之前人人平等,誰也 逃不了因果業報。 「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惡人怕 天不怕」,天是什麼?天在佛教 中就是因果,因果是非常公道的 。現今我們提倡人間佛教,應該 大力倡導因果觀念,因果是非常 科學、理智的,人人有了因果的 觀念,就不需要警察、法院。因 果是自己的警察、導師,因果是 自己的法律準則。
微
閱
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