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一筆字 古德悟道詩16(人間福報微閱讀_45 2018-07-20)

Page 1

古德悟道詩

文/選錄自︽星雲說偈︾


拋卻身心見法王,前程不必問行藏; 但能識得娘生面,草木叢林盡放光。 ──明‧憨山德清


作者 憨山德清,號憨山,法號德 清,謚號弘覺禪師。南直全椒 (安徽)人,傳承臨濟宗,為 明代禪宗復興的重要人物,與 雲棲祩宏、紫柏真可、蕅益智 旭並列為明末四大高僧。門人 將其一生的著作輯成《憨山老 人夢遊集》,共五十五卷。 賞析 「拋卻身心見法王,前程不 必問行藏」,你想見到宇宙真 理,識得自己的本來面目、自 己的前程嗎?那就要拋卻身心 ,不計較一己的榮辱得失,真


心法王自然會顯現出來。至於 自我的前程如何?是富貴?是 榮華?是疾苦?都不必去探問 行藏。 「但能識得娘生面」,只要 認識了自己的本來面目,改往 修來,念念向善,自然「草木 叢林盡放光」。


常有人問:花草樹木能不能 成佛?人能成佛,花草樹木當 然也能成佛;只要我們的心正 直慈悲,眼前的世界就能正直 慈悲。猶如雲行雨施、風生水 起,慈心世界多善人!


紅塵白浪兩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處隨緣延歲月,終身安分度時光。 ──明‧憨山德清


賞析 「紅塵白浪兩茫茫」,說明 一個人生存在娑婆世間,就如 置身紅塵白浪,今日不知明日 事,前途茫茫。要如何因應這 麼錯綜複雜的世間生活呢? 「忍辱柔和是妙方」,要想 創造一番事業,圓滿人際關係 ,必須經常給人讚美、鼓勵, 此外還有個妙方,就是忍辱與 柔和。 所謂柔能克剛,不管遇到什 麼艱難與挫折險阻,只要柔和 泰然地面對它,事情往往會有 轉機;甚至我們的人緣、因緣 也會隨之改變。


除了忍辱柔和,我們也要有 「到處隨緣延歲月,終身安分 度時光」的人生觀。好事就隨 境,善事就隨行;好人就隨他 ,好念頭就隨心,不管遇到什 麼事,都是隨順因緣、不強求。 那麼,要如何「安分度時光


」呢? 這裡的「安分」,並不是固 守本位,不思進取,反而是勉 勵我們積極行善。 佛門有所謂的「四正勤」: 已生惡,令斷除;未生惡,令 不生;未生善,令生起;已生 善,令增長。能夠依此奉行, 隨緣安然度日,自然會增長我 們的善因好緣,處人處事皆能 合宜得體,何樂而不為呢?


年老心閒無外事,麻衣草座亦容身; 相逢盡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見一人。 ──唐‧靈澈禪師


作者 靈澈,為唐代著名詩僧。自 幼出家為僧,後從詩人嚴維學 詩,與僧皎然同遊,為時人所 敬重。

賞析 這是作者與時任洪州刺使韋 單的唱和詩。靈澈住在廬山, 兩人是不拘身分、形跡的忘形 之交。當時韋單寄了一首詩給 靈澈,表達了他想辭官的念頭 ,靈澈回贈這首詩: 年老心閒無外事,麻衣草座 亦容身。相逢盡道休官好,林 下何曾見一人。


意思是:人到了年老的時候 ,在山裡很悠閒又沒有外界的 雜事打擾,就此披麻為衣,以 草為椅墊,也足以容身度日! 你我相見,盡是說休官多好 ,可是我在這山林裡,卻從沒 有見過一個說要休官就真的休 官的人。 這也反映了一般人汲汲營營 於仕途的心態。靈澈在詩中譏 諷他的老朋友,你說要休官當 隱士,也不過是說說而已。口 說若不能行,終究還是一場空。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