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一筆字 古德悟道詩17(人間福報微閱讀_48 2018-08-11)

Page 1

古德悟道詩

文/選錄自︽星雲說偈︾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賞析 宋朝的大文豪蘇東坡,曾經 做了三首詩偈來表明他參禪悟 道的三個過程。 第一階段是尚未參禪的情形: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指的是心被光怪陸離的假相 所迷惑,不能認清真正的自己 ,彷彿置身於虛無飄渺的山巒 之間,卻看不清廬山峻峭的面 目。


西湖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歸來無一事,西湖煙雨浙江潮。


賞析 第二階段是參禪而尚未開悟 的心情: 西湖煙雨浙江潮, 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歸來無一事, 西湖煙雨浙江潮。 雖然千般尋覓,卻被迷濛的 山嵐雲氣遮斷了去路,纔下眉 頭,又上心頭,沒有悟道,實 在心有不甘。 驀然回首,才知道廬山就在 那煙霧江潮之中。放下思慮, 才知道吃飯還是吃飯,睡覺還 是睡覺,只是滋味不一樣了。


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 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宋‧蘇東坡


賞析 第三階段即是悟道之後的境界: 溪聲盡是廣長舌, 山色無非清凈身; 夜來八萬四千偈, 他日如何舉似人。 涓涓的溪流、青青的山巒,都 是如來的真理化身了。 開悟之前看一切萬法,如翳在 眼,霧裡觀花,不能了解事物的 真相;開悟之後再反觀世間諸有 ,如盲重光,煙霧盡散,可以如 實看清山河大地的本來面目。 悟前、悟後的看法,宛如天 壤之別。


作者 蘇軾(1037~1101),北宋 文豪、藝術家。眉州眉山(今 四川眉山市)人,字子瞻,一 字和仲,號東坡居士。曾任翰 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 等職,並任杭州、潁州、揚州 、定州等地的知州(管理州 務之官職)。與江蘇鎮江 金山寺佛印禪師時相往 來談禪論道, 相知甚篤。


晚年時,因新黨執政被貶惠 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 還,南宋時,賜諡號文忠,追 贈太師。有《東坡全集》及《 東坡樂府》詞集傳世,宋人王 宗稷收錄其作品,編有《蘇文 忠公全集》。 其散文、詩、詞、賦均成就 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蘇軾 的散文極著名,與唐代的古文 運動大師韓愈齊名,有「韓潮 蘇海」之稱,也與歐陽修並稱 「歐蘇」;更與父親蘇洵、弟 蘇轍合稱「三蘇」,父子三人 ,同列唐宋古文八大家。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