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一筆字 古德悟道詩18(人間福報微閱讀_50 2018-08-24)

Page 1


遠觀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猶在,人來鳥不驚。 ──宋‧冶父道川


作者小故事 冶父道川,人稱川禪師,昆 山(山東)人。未出家前叫狄 三,在縣裡當捕快,當時東齋 謙首座正在附近的一座寺院說 法,他經常抽空去聽講。有一 次因為聽法,忘了長官交待的 公務,回去後被杖打懲處,他 在杖下忽然大悟,便辭去公職 ,依謙首座出家。 謙首座給他一個法名叫道 川,並教誨他:「你過去稱狄 三,現在叫道川。你如果能豎 起脊梁,成辦了卻生死的事, 道業就會如河川增加,否則放 倒了,依舊是狄三。」


道川禪師將師父的話銘記在 心,從此遊方參學,曾參禮過 封蹣庵禪師,又回到東齋,僧 俗二眾對他非常恭敬。有人向 他請益《金剛經》,道川禪師 便作了一系列偈頌開演經義。 這些偈頌至今仍盛行於世。


賞析 這首詩體現的是清淨自性所 見到的風光。 「遠觀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以清淨自性來見山,雖有 色相,但可以體認那只是幻相 ,見了也等於不見;自性聽水 聲,聲音也是幻相,有聲也是 無聲。 「春去花猶在,人來鳥不驚 」,自性觀春花,由於沒有見 聞的取捨,即使春天過去了, 自性所見的花並沒有因此而凋 謝,因為自性本無生滅;鳥原 本棲息在樹梢,聽到有人走動 而驚飛,事實上鳥的自性依然


如故,不曾有任何驚擾。 大自然的一切都是如實 顯現,萬事萬物本性都是 清淨自性,本來平等。人 因為有妄想分別而不能見 道,惟有放下分別,才有 可能見到自己的清淨自性。


岩上桃花開,花從何處來; 靈雲才一見,回首舞三台。 ──宋‧覺海法因


作者 法因庵主,姑蘇(江蘇蘇州 )人。得法於慧日文雅,居廬 阜三十年,被尊為庵主。南宋 建炎年末,東下主持平江府覺 海寺,僧俗前往問道者眾。晚 年放浪自若,人稱五松散人。 作者小故事 有一天,慧日文雅舉出靈雲 見桃花悟道的公案:「三十年 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 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 不疑。」於是他也悟道了,悟 道後作了這首詩:「岩上桃花


開,花從何處來?靈雲才一見 ,回首舞三台。」 「三台」指唐代官吏處理政 事之府衙。「舞三台」比喻治 理國家大政的自在境界,這句 話呈現出禪者悟道的風光。


世尊有密語,迦葉不覆藏; 一夜落花雨,滿城流水香。 ──宋‧雪竇智鑒


作者 雪竇智鑒,宋代曹洞宗僧侶,安 徽省滁州人。早年參禪於長蘆山真 歇清了,為其所重。時宗珏以首座 示以方便,後隱遁於象山苦修,深 夜開悟。後又投天童宗珏,並傳承 其法。 曾上堂說偈:「世尊有密語,迦 葉不覆藏。一夜落花雨,滿城流水 香。」引用佛陀在靈山會上捻花微 笑,迦葉尊者破顏微笑的一段公案 ,說明了最高的禪法不能言傳,貴 在以心印心。 此後歷住住杭州棲真寺、定水 院、香山、報恩寺。淳熙十一年( 1184),住於雪竇山,以本色接人 ,四方遠來學法,門風大振。後退 隱居於寺之東庵。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