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一筆字 古德悟道詩21(人間福報微閱讀_59 2018-10-26)

Page 1


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 眾生心垢盡,菩提月現前。 明 ‧ 蓮池祩宏︽阿彌陀經疏鈔︾ ──


作者 蓮池袾宏,明代杭州仁和人 ,法名祩宏,字佛慧,法號蓮 池,人稱蓮池大師,是中國佛 教淨土宗第八代祖師,與紫柏 真可、憨山德清、蕅益智旭並 稱為明末四大高僧。 賞析 《華嚴經》有一首偈頌:「 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 生心垢盡,菩提月現前」,意 思是:菩薩就像天上的月亮, 常遊於虛空之中。只要眾生的 心海清淨了,沒有塵垢,菩提 月光就會映現在我們的心上。


我們看天上的月亮是一個, 這個人看月亮是一個,那個人 看月亮也是一個。月亮雖只有 一個,但是它在不同的時空下 ,不論江、湖、河、海,只要 有水的地方,都可以有月亮的 顯現。 如偈語說「千江有水千江月 ,萬里無雲萬里天」,藉由月 映水中,來譬喻菩薩的修行, 能因應眾生千差萬別的根性普 應群機,給予不同的感應。


曾有人說,東方人念觀世音 菩薩,西方人也念觀世音菩薩 ,為了大家求這個、要那個, 菩薩常常要「千處祈求千處應 」,東奔西跑,怎麼忙得過來 呢?還有人說,怎麼這個人有 菩薩感應,那個人也有菩薩感 應,而自己卻沒有得到菩薩的 感應? 其實不然!這就是「菩薩清 涼月,常遊行畢竟空;眾生心 垢盡,菩提月現前」的道理。


沒有菩薩的感應,不能怨怪菩 薩,而是要真心的問問自己, 自己的心湖清淨嗎? 不管是江、湖、河、海,只 要心清淨了,菩提的月亮自然 會現前。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 能得到菩薩的感應,有的人無 法得到菩薩的感應。 菩薩如同圓滿皎潔的月亮, 平等普照大地。然而有的地方 能受到月光映照,有的地方接 收不到,這是眾生接受條件的 問題。好比眾生心中的貪欲、 瞋恚、愚痴,遮蔽了自己的真 心佛性,就不能怪菩薩沒有感 應了。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大方廣佛華嚴經》


賞析 在《華嚴經》裡,有一段為 人熟知的偈語:「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這段偈子相當 於唯識家說的「三界唯心,萬 法唯識」。 宇宙世間,所有的一切,並 不是由什麼神明來創造,也不 是由哪個人的力量所為。那麼 ,成就世間的最大動力是什麼 ?就是「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世間萬有,都是我們的心 識所變現、心識所成就。 如果我們的心不動念,即所 謂「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甚


至「食而不知其味」,世界怎 麼會存在呢?我的心念一動, 心裡就顯現出世界的一切。 真正說來,天堂、地獄在我 們每個人的心裡。我們的心可 以創造出天堂,也可以創造出 地獄,所以佛教說,十法界都 在我們的心中。


一念清淨心起,佛、菩薩、 聲聞、緣覺四種聖賢就在我的 心中;一念善心幫助他人,凡 夫六道裡的天、人、阿修羅三 種善道,即刻在我的心中;一 念貪、瞋、愚痴心起,地獄、 餓鬼、畜生的惡道眾生,馬上 顯現。一天之中,我們在天堂 、地獄等十法界,不知來來回 回多少次。


因此,過去、現在、未來三 世的一切聖賢,都在我們的心 上;法界的一切萬象,其實都 在我們的心裡。心有多大,世 界就有多大。 《華嚴經》有一句話說:「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 形容心就像是一個畫師,可以 畫山、畫水、畫花、畫鳥,天 堂或地獄這諸多事物,皆由我 們的心所造。因此,該如何放 大我們的心來包容一切?這是 最要緊的!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