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金的採碳記憶(人間福報微閱讀_34 2018-05-02)

Page 1

黑金的採碳記憶 文/李碧華 圖/平溪礦工博物館


煤與礦,碳與坑,交織出 新平溪煤礦的黑金歲月。平 溪煤礦本由企業家龔詠滄經 營,因開採成本高於進口煤 ,煤礦於1997年停止開採, 礦場逐漸荒蕪頹敗。 對礦坑深情難忘的龔詠滄 仍不時隻身前往礦場巡視, 因此遇見前往探索礦業和鐵 道遺跡的鐵道和攝影迷,再 加上多位礦業友人的大力支 持下,他即開始籌畫將新平 溪煤礦轉變為一座博物館, 保留台灣珍貴的煤礦產業文 化。


圖/余佩軒


平溪線上的 黑金和鐵道 清晨,萬物半夢半醒遠處 層疊的山巒依然沉睡於朝霧 裡,煤車已經呼嘯於平野上 ,揭開了一天繁忙的礦區生 活。 採礦不見天日,汗水滴在 黑色的泥石中,日以繼夜, 只求溫飽,煤車載送的,是 頑強的生命力。


圖/朱健炫


蹲姿採煤 台灣因多斷層,採煤面很 薄,平均大約45至60公分。 因此以前的礦工要趴著鑽進 去、側著身子採著地底下的 黑金。從人工採煤邁入半機 械化採煤時代,平溪老礦工 周朝南無意間的坑內工作拍 攝,居然變成現在重要的文 史紀錄,讓現在人了解神秘 礦坑內的工作樣貌。

圖/周朝南


圖/柯茂琳

煤礦坑道 這是一張煤礦坑道破碎帶 大落盤區整修時的照片,監 工柯茂琳戴起白色的安全帽 ,機電工是藍色的安全帽, 煤礦工是黃色安全帽。


黑金吶喊 涉水進入溪流的急湍中, 框好景,往橋上瞄準等著, 一旦列車駛來進入布局範圍 即刻拍攝。所以,「等待」 是攝影的基本工之一。1987 ,平溪東勢格台和煤礦,引 人幽思。


圖/朱健炫


驀然回首 尾隨身後,架上200mm鏡 頭瞄準著,心潮澎湃……「 嗨!」我喚了一聲。礦工轉 過臉來,眼神透過觀景窗與 攝影的眼神交會時,右手食 指按下,快門霎那間釋放了 !一陣心悸傳過,於是,一 幅為贏得許多讚譽和獎牌的 作品,於焉產生。


圖/朱健炫


微 閱 讀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