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也會悲傷嗎?(人間福報微閱讀_104 2019-9-06)

Page 1

選錄自 2019 年 月7 日7 ﹁ B7動物行星﹂

動物 也會悲傷 嗎?

文/派翠西亞 圖/取自網路


今年六月號《科學人》雜誌 ,報導了一則關於「動物是否 有悲傷情緒」的訊息,結論是 :動物或許會做出和人類一樣 感到哀慟,或表達依依不捨的 行為,但是否就能證實動物也 有悲傷情緒,動物學家並不敢 妄下斷言。


美國威廉與瑪莉學院人類 學教授芭芭拉.金恩,在六月 號《科學人》雜誌,撰文指出 ,科學家和動物行為學者,多 年來持續研究動物的情緒變 化,累積許多動物哀慟的案例 ,也逐漸找出影響動物表達哀 慟的因素。


虎鯨喪子悲痛難釋懷 去年七月,一頭代號J35的 雌虎鯨,因為前所未見的「護 屍」行為而引起全球關注。 J35生活在美國華盛頓州和加 拿大卑詩省附近的薩利希海, 是南方居留型虎鯨群體成員 之一。牠懷孕近一年半,生下 一頭雌虎鯨,但小虎鯨在出生 後三十分鐘就夭折。


J35不肯放下小虎鯨,把這 具小屍體頂在頭上,帶著牠前 行,並在小虎鯨滑落時,閉氣 潛入水中把牠頂回來。有一段 時間,一群母虎鯨聚集在J35 身邊,圍成緊密的圈子,這種 看似要調適牠情緒的行為,至 少持續了兩小時。歷經十七 天、前行一六○○公里之後, J35終於放開寶寶的屍體。


數十年來,動物行為學家一 直很謹慎,不輕易把情緒描述 套用在其他物種,但隨著新證 據不斷出現,人們的觀點開始 改變,尤其J35虎鯨的強烈反 應,更讓動物學家相信:人類 不是唯一會哀慟的物種。

圖說:J35雌虎鯨不捨的頂著

出生即夭折的女兒17天之久。


有親密關係才會哀傷 二○一三年,芭芭拉.金恩 曾為《科學人》撰寫過〈動物 喪親之慟〉一文,當時這還是 新興領域。此後,個案研究數 量激增。 過去,喪親之慟似乎只見 於腦容量較大的哺乳動物(例 如靈長類、大象和鯨豚類), 但最新證據顯示,哀慟不光 取決於腦容量或認知能力,形 成親密關係的能力,逐漸成為 決定哪些物種會對死亡表達 哀傷的重要因素。


另外一例是,二○一七年, 美國亞利桑那州小山城,有一 個小學三年級學生狄柯特,得 到一個生日禮物,是一台可自 動偵測野生動物並拍攝影片 的高性能紀錄相機,結果狄柯 特利用這台相機,在住家附近 拍到一隻美洲猯豬死亡後,連 續十天,同一群豬夥伴都來探 查,並在附近覓食,甚至睡在 屍體上,以保護屍體不被掠食 者破壞。


同伴死後的強烈痛苦 後來狄柯特在學校科學博 覽會上,分享了這段猯豬群體 對同伴死亡的長期反應影片 ,吸引生物學家阿爾垂特的注 意,之後在阿爾垂特的協助下 ,兩人在去年二月的《動物行 為學》(Ethology)期刊發表 關於猯豬哀慟行為的論文(狄 柯特是第一作者),讓科學家 開啟了如何定義並觀測動物 哀慟的新對話。


論文中指出,這些猯豬的反 應,讓人們更加了解動物群體 行為的複雜性,顯示牠們對死 亡的反應,與人類和黑猩猩相 近。這些猯豬的行為,也非常 吻合芭芭拉.金恩在二○一三 年著作《動物如何悲傷》中提 出的判斷標準:──在其中某 一個體死亡後,存活者顯著改 變行為,顯示出強烈的痛苦。


芭芭拉.金恩指出,依據不 同物種,這些改變可能包括: 不尋常的進食或睡眠模式,停 止社交活動;藉由聲音、面部 表情或肢體語言,對著屍體或 在屍體附近表達哀慟……


處處皆有心碎 的動物 但金恩博士向阿爾垂特詢問 後證實,生物學家只能描述可 觀察的事實,卻不能百分之百 讀懂動物的心理或確知牠們的 意圖,只能說,因為人類知道 豬是能夠合作及友好互動(如 理毛行為)的動物,顯示牠們 的小團體十分有凝聚力,所以 當猯豬表達出某些反應及行為 時,非常「符合非人動物哀慟 的表現」,但究竟猯豬行為的 情緒面向,是否就是人類情緒 中常見的「悲慟哀傷」,則不 能一廂情願遽下斷言。


但金恩教授認為,愈來愈 多證據顯示,哀慟並非僅發生 在腦容量大的動物,尤其是哺 乳類動物中,腦容量不很大的 物種,也會展示出人類定義中 的「哀慟行為」。


例如荷蘭驢子農場基金會 庇護所,曾拍攝一段影像, 顯示一群傷心的驢子在地上 打滾,對著死去的老公驢發 出驚人叫聲。二○一六年初 ,加拿大亞伯達省動物庇護 所的一頭母驢子莉娜,和公 驢傑克相處三年,感情相當 好,卻因為傑克的死亡而產 生行為異常。


陪伴屍體可療傷止痛 動物庇護所創辦人佛利回 憶道:「莉娜整個晚上都在屍 體旁繞行並不願離開。我們埋 葬傑克時,莉娜隨著傑克的屍 體走進挖好的洞裡,並且好幾 天都在傑克的墳墓上不斷扒 著泥土,整晚不停地叫著,甚 至在食物和水的誘惑下也沒 有離開。」


或許因為曾有一段時間陪 伴傑克的屍體,莉娜找到療傷 止痛的力量,接下來幾個星期 ,莉娜開始恢復正常飲食,並 尋求其他公驢陪伴。事實上, 庇護所、動物園和獸醫師在日 常作業中,讓失去同伴的動物 陪伴屍體,已日漸成為趨勢。


多年來,芭芭拉.金恩教授 也收到過一些報告,描述喜鵲 和加拿大雁在發現同伴的屍 體後會表現極度憂傷。而當小 牛死亡或在出生後沒幾天就 從母牛身邊被帶走且再也不 能相見時,母牛會哀慟不已。 得知這些事,促使金恩決定開 始多吃以植物為主的食物。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