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悟道詩
文/選錄自《星雲說偈》 圖/資料照片
瞋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 欲行菩薩道,忍辱護真心。 ──唐‧寒山大師
作者 寒山,唐代長安人,身世不 詳,人稱「寒山子」。既是僧人 ,也是詩人,亦是菩薩,一生留 下許多燴炙人口的詩句。有《寒 山子詩集》流傳於世。 賞析 什麼樣的火燄,會燒掉自己 的法身慧命?什麼樣的心念, 會讓自身如臨地獄?寒山大士 說:「瞋是心中火,能燒功德 林」,戒除瞋恨心,就能遠離 愚痴妄想,守護住自己的法身 慧命。 當瞋心生起時,就像在心中
點燃一把火,不論過去做了多 少功德,說了多少好話,心中 的瞋火一起,難免口出惡言, 動手傷人,一切的功德瞬間就 會灰飛煙滅。 當我們守護六根,一切諸惡 業障便難以進入心房。一如緊 閉門窗,可以讓外面的灰塵、 汙濁的空氣不進到房內,使房 間保持一塵不染;但是瞋心一 起,百萬業障門也隨之開啟, 任由外界的五欲六塵侵擾自心 ,毀壞我們的法身慧命。 因此,不要以為發一點點的 脾氣,起一點點的瞋恨心無關 緊要,殊不知瞋怒的火苗,便 足以燒盡滿山遍野的功德林了。
那麼,要如何能不被瞋心所 惱? 「欲行菩薩道,忍辱護真心 」,要行菩薩之行,首先要降 伏自心的貪瞋痴,以忍辱來守 護並完成自己的這一顆真心。 不貪愛自己想要的,不瞋恨自 己不歡喜的,是「行菩薩道」 ;心甘情願助人,不因自心的 喜惡來分別人與事,就是「忍 辱護真心」。俗話說:「忍一 時之氣,則風平浪靜;退一步 想,則海闊天空。」放下心中 瞋恨的刀劍,自然能擁有心靈 的平靜安詳。
我見黃河水,凡經幾度清; 水流如急箭,人世若浮萍;
痴屬根本業,無明煩惱坑; 輪迴幾許劫,只為造迷盲。 ──唐‧寒山大師
修行問題 一、輪迴和善惡業力的關係究 竟如何? 輪迴的主體是阿賴耶識,輪 迴的方向又由什麼來決定?眾 生每日身口意三業不斷的造作 ,或為善業,或為惡業,這些 業因業緣形成兩股力量:善業 的力量大,就把眾生牽引至天 、人、阿修羅等三善道去受生 ;惡業的力量大,眾生就墮入 地獄、餓鬼、畜生等三惡道受 苦。因此業力的善惡,對於我 們未來生的取向具有決定作用 。如何積善去惡,實為謀求未 來幸福的要務。
二、輪迴五趣的證明 在蘇東坡的《僧圓澤傳》記 載:唐僧圓澤和李源相約前往 峨嵋山一遊,圓澤禪師主張取 道長安陸路,李源堅持行走荊 州水路,圓澤禪師嘆息說:「 一切是因緣,由不得人也。」 二人一路遊來,途經南浦時 ,看到一位大腹便便的婦女在 河邊汲水,圓澤禪師看了說: 「我主張走陸路,正是為了怕 見到她呀!這位婦人已懷孕三 年,我本當投胎為她的兒子, 三年來我到處躲著她,想不到 你我今日因緣已盡。三天後, 你到王家來看我,我以微笑與 你為證,十三年後,在杭州的
天竺寺外,我們再見面。」 當天晚上圓澤禪師就無疾而 終。李源依約,三天後到王家 去祝賀,襁褓中的嬰兒看到李 源,果然露出天真無邪的笑容 。十三年後,李源到了杭州天 竺寺,看到一個牧童騎在牛背 上,悠然鳴笛而歌道: 「三生石上舊精魂, 賞月吟風莫要論; 慚愧情人遠相訪, 此身雖異性長存。」 李源聽了,高聲呼叫說: 「圓澤禪師還健朗嗎?」 牧童揮手回答:「李公果然 是個守信用的人。」然後又引 吭高歌:
「身前身後事茫茫, 欲話因緣恐斷腸; 吳越山川尋已遍, 卻回煙棹上瞿塘。」 在嗚嗚的笛聲中,牽著牛冉 冉而去。
圖/豐一吟繪
微
閱
讀